(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58|回复: 106

中华诗歌变迁【待续】

  [复制链接]

1484

主题

9565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02
贡献
10860
金钱
17044
发表于 2019-5-26 15: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闲风静 于 2020-1-8 12:13 编辑

       中华诗歌变迁
                作者:孙根超【乐仙】

一  语言的变迁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毛泽东  贺新郎 读史】

  人是由古猿变来的,已经是人类的共识了。古猿毕竟是动物,它们语言很简单,可想而知,在人类早期,语言也是极为简单的。
  语言演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类本身的进化现象,又是一种社会交流现象,总之是人类心智发展和历史文化演变的结果,是由人自身进化的内因和外界环境及社会形态进化的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语言的进化过程是漫长的,最初不过是呀呀学语,有笑的声音,哭的声音,愤怒的声音,忧伤的声音,这些声音就是由早期原始人的语言,也是早期人类本能的语言,也是一种动物性的语言。(例如:鸡的语言就有十种之多。)与之同时存在的还有原始的肢体语言,比如手势和眼神等。
  人和动物最早的分离是人学会了劳动,并且能使用自然中现存的物件作工具。人与动物实质的区别是制造和使用工具,并在此劳动过程中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意识。
  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必须有情感交流,这迫使他们把声音多样化,这样才能满足他们之间交流的需要。
  根据汉语的特点可知,最初的语音是以单音为主。逐渐发展为双音及多音语句。当人类意识脱离动物简单本能的时期,也正是人类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大约在旧石器向新石器的过渡时期。
  中华地域博大,原始人种群多样,各地的原始人发出的声音并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方言,据王力先生考证,现代的客家人还保留着古中原人的口音。
  今天人类已经步入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汉语本身有了极大的发展,并且融合了许多外来语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以北京话为主制定了汉语普通话方案,并在全国推广。时至今日,青年人几乎全部使用普通话。


二  文字的变迁

  先有语言而后有文字,这是必然的规律。
  文字的起源还是与劳动分不开的,自从人类能劳动之后,就产生的劳动成果的分配和记录的需求。开始是对数字的记录,渐渐发展成对行为的记录。
  原始人用哪些方法来记录他们的数字和行为呢?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1 结绳、2 刻木、3 筹码、4 扎标、5 刻画。不难看出,现代文字是由刻木和刻画发展来的。我国古代以竹简代书,与刻木有必然的联系。最终聪明的原始人选择了刻字,就是把实物简单地画下来。于是岩画文字产生了。中国的半坡人就把各种图画符号刻在陶器上。这些图画符号应该视为象形文字。据考古发现并经专家认定: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类文字)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这些符号中就有我们现在能认识“目”字和“日”字。它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所以中国学界有一种说法:“书画同源”。
  中国古代传说中,说是仓颉造根据鸟迹而发明汉字的,实际上是老百姓创造的,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中国古代甲骨文有可能是他收集整理再创造的。所以在黄帝时期,中国的古汉字应该相当的成熟了。不过这时期的文字目前没有实证, 有实证的古汉字系统,是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的甲骨文。甲骨文共有4000多字,已经被识别的有1500多字。是目前被世界所承认的一种文字系统。所以古汉字系统最早成熟于商代
  感谢先祖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这么好的文字,在世界上绝无仅有,集形,声,意于一体,无论你走到中国的哪个地方,尽管方言不同,如果用笔谈,都能顺畅地交流。外国人说汉字难学,那是他们笨。【曾经有个聪明的外国人说,他看到某一个汉字,他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中国是最早使用文字的国家之一。
  汉字的发展脉络为 刻画符--甲骨文--金文--篆--隶--楷--简【行,草是速写体,不列入】
  从这里不难看出,文字的发展方向是由繁到简。文字是什么,我认为文字就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当然是以简单,易记为最好。我特别支持简体字,我认为汉字还要再简化一次。【有一个时期,有学者提出用拼音来代替汉字,这种废典忘祖的做法本人极不赞成。】
  至于汉字书法,那是书法家的事。中国能有几个书法家。何况简体字同样能艺术地书法。
  近年来,诗坛上许多诗友以写繁体字为乐。好象会繁体字就证明他有学问。我不知道那些诗友在手写时是否真写繁体字。我自认为自己认得繁体字很多,但是对那些诗友诗中的繁体字还是认不胜认。从推广诗词的角度考虑,我建议诗友们发诗帖时,都用简体字。
  一些重大改革必须由政府部门大力坚持与推广,第一套简体字如果没有毛泽东,可能也是难以推行的。历来改革都要受到各方面的阻力。所谓“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行跑掉”是也。
  再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华国锋政权也搞了汉字第二次简化,但由于推广不力,加上保守派的竭力反对,最终还是流产了。
  这里顺便说说秦始皇。焚书坑儒,臭名昭著。在文化层面上讲,那是倒退。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秦始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当时的儒家死抱着周礼不放,阻碍社会发展的进程。不采用非常手段是不能推动改革的。书同文,车同轨。这是秦始皇的功绩。我想按照当时的儒家观点,还要使用周的文字呢!而且全国各地还使用不同的文字,就象今天的大陆和台湾。一笑。真的,如果大陆和台湾一百年不统一,两岸的文字和语言的差距肯定还会拉大。

三  声的变迁
  声调是伴随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者认为上古没有声调,是完全错误的。只是上古时代由于文化落后,没有人专门研究声调,可以这样说,在上古时代没有声调理论。
  客观存在的声调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各地方言来总结,尽管现代汉语有标准的理论声调,但各地方言是不遵守这些理论声调的。方言口语中的声调不外乎:轻-重-长-短-缓-急。其实这就是最原始的声调。
  声调理论起源于何时,已经难以考究了,一般认为有文字记载的声调理论始于南齐沈约所著的《四声谱》,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已经开始给汉字注音了,例如:材  音才。这是利用简单易认的汉字给复杂难认的字注音。这种注音虽然不注声调,但是采用同声调的字来注音,可见许慎已经研究了古代汉语的声调。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一书中写道:“先秦的声调除了以特定的高音为其特征外,分为舒促两大类,但又各分为长短。舒而长的声调就是平声,短而促的声调就是上声。促声不论长短,我们一律称为入声。促而长的声调就是长入,促而短的声调就是短入。”
  沈约在继承和发展了上古声调理论,写出了《四声谱》,至此汉语就有了完整的四声理论,即:平,上,去,入四声。南北朝时,梁武帝曾经问周舍什么是“四声”,周舍回答那就是“天(tiān)子(zǐ)圣(shèng)哲(zhé)”;这四字正好代表“平上去入”四个不同的声调。一直延续到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后才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于是有了现代的新四声。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原始人的声调应该偏向短,重,促。而现代人声调偏于长,轻,缓。

四  韵的变迁
  韵一般是指句尾押韵(即韵脚),而句尾压韵有压平声韵和仄声韵。可见这里的“韵”特指字音的尾音,也就是韵母。韵与诗歌和韵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韵也随着语言的变迁而变迁。不要把它看作一成不变的东西。
  【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来自民间,基本上押的是当时的口语韵,也没有平仄声之说。因为先秦到两汉,我国还没有专门的韵书。据记载,在三国时期,魏人李登曾编著《声类》一书,可能就是最早的韵书,可惜已经亡佚。
据说在敦煌发现了《声类》的残篇。
  我国最早以“韵”名书的是晋代音韵学家吕静编的《韵集》,六朝时期开始出现韵书,今见《隋书·经籍志》载有韵书多种,如南朝梁代王该所撰《文章音韵》、夏侯咏《四声韵略》及北齐阳休之《韵略》等,但都已不传。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之后不断有增补本出现,或增加新字,或补充释义等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唐中宗时王仁昫(或作王仁煦)的《刊谬补缺切韵》(现在通常简称王韵),和开元天宝时人孙偭的《唐韵》,以及唐末李舟的《切韵》。唐人写诗可能参照这些韵书。
  
在我国古代韵书史上,宋代的《广韵》(公元1011年)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另一本《集韵》(公元1067年)也算得上是重要的韵书。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刘渊,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此书也已经失传,因《古今韵会举要》沿用了它的韵目而流传的。)时将《广韵》中相近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至于平水韵是不是刘渊编的?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自平水韵形成之后,诗人写诗基本用平水韵。但是刘渊在合韵时把一些不能合并的两个韵部合并了,(我猜测他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当地的口音还合并的)  导致平水韵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平水韵把《广韵》灰韵和(hai此字为口旁加台字)韵合并及十三元的混乱等等。    其实在平水韵之后,韵书又有发展,元代有《古今韵会》,《古今韵会举要》,《中原音韵》等韵书。其中《中原音韵》就把入声字归到平、上去三韵之中。谓之“入派三声”。元人填典时就采用《中原音韵》
  明代有韵书《洪武正韵》,《韵略易通》。
  到了清代又有《音韵阐徵》,《词林正韵》。
  解放以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诗韵新编》,一直到《中华新韵》。
  上面提到的韵书,很不全面,但是可以说明一点,韵书是一直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为什么现在还要抱着平水韵不放呢?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新韵必大行于诗词界。可喜的是,现代网络中已经有一大批诗人坚持用新韵创作诗词了。建议诗友们用《中华新韵》来写诗。
    赞新韵
  行舟平水已临冬,万物长眠待复兴。
  谁染诗园芳草绿,试看新韵作东风。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26 16: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9-5-26 16:49 编辑

不反对新韵。但要注意今古音不混用。如“一”在新韵【十二齐】

丙申正月有寄  【新韵】云闲风静
烂漫烟花绽宇红,灵猴奋起闹天宫。
诗魂寂寞求三益,梅影疏狂醉冬。
万里春光才入眼,半天雨色又迷峰。
余生期盼太平日,独向西山爱晚晴。

点评

谢谢先生光临,敬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8 2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2695
贡献
11158
金钱
16233
发表于 2019-5-26 16: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2695
贡献
11158
金钱
16233
发表于 2019-5-26 16: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9263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沈阳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10
贡献
10728
金钱
12746
发表于 2019-5-26 16: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残暴酷恶的一面。肯定焚书坑儒,似乎只在当年批林批孔批周公时,时兴过一阵。

点评

我也未作肯定,谢谢先生提点。敬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14 15: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94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5
贡献
3121
金钱
4549
发表于 2019-5-26 16:5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新韵   行舟平水已临冬,万物长眠待复兴。   谁染诗园芳草绿,试看新韵作东风。===期待着,但此诗第二句有严重常识性错误,新韵诗实际上还没开始呢。因为还没有权威性的韵表,通韵只是闹剧。因此用不上长眠,复兴字样。

点评

现在论坛上都设有新韵诗词版,有一大批人写新韵诗,万事开关难,东风初起在冬季,春天应该不远了。诗韵双轨制,先生应该知道,谢谢光临。  发表于 2019-6-16 05: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9263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沈阳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10
贡献
10728
金钱
12746
发表于 2019-5-26 16: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试看新韵作东风,试看,恐不能认为是看守义吧,那么,这句新韵就是仄仄平仄仄平平。如果是用的平水韵,倒还是律句。

点评

看有两种读音,这里解作,我看守着新韵作东风,难道不行么?谢谢先生指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16 05: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2695
贡献
11158
金钱
16233
发表于 2019-5-26 17: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1

主题

8128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92
贡献
7650
金钱
15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26 17: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19-5-26 20:23 编辑

行舟平水已临冬,景象萧条尽眼中。
  谁染诗园芳草绿,也期新韵作东风。

点评

问 天(新韵) 中华诗词千年昶,格侓平仄挑大梁。 倡导新韵普通话,两百秋后啥模样? (重阳JM)  发表于 2020-2-3 09:20
谢谢先生光临,敬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26 09: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6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50
贡献
16819
金钱
2949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26 17: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作东风。----普通话“看”作瞧见,读仄声。看妇、看门才读平声。

点评

古音“看”字平仄两读,义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12-5 12:41
谢谢先生点评,敬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27 20:33
看有两种读音,这里解作,我看守着新韵作东风,难道不行么?谢谢先生指教。  发表于 2019-6-16 05: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42

主题

306

帖子

1318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105
贡献
327
金钱
475
发表于 2019-5-26 19: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4701
贡献
14669
金钱
21308
发表于 2019-5-26 20: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1

主题

504

帖子

6232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971
贡献
1274
金钱
2447
发表于 2019-5-26 20: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外秋来 发表于 2019-5-26 17:00
如果说,新韵作诗象楼主一样用新韵,那还不如不用,诗用韵,图顺溜,才能朗朗上口,这首诗意律、韵,三缺 ...

附议先生意见,写这三不靠的韵,还不如不写,朗读起来太别扭。

点评

拿“昏”和“园”相押难道就靠了?  发表于 2019-7-11 15:15
拿“昏”和“字”相押难道就靠了?  发表于 2019-7-11 15: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4

主题

9565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02
贡献
10860
金钱
17044
 楼主| 发表于 2019-5-27 16: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闲风静 于 2019-5-28 15:30 编辑

五  诗歌的变迁
  在没有文字之前,就有了诗歌。
  诗起源于歌,歌源大致有以下三支:

1. 源于劳动号子。例如: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
        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
        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这首就带有劳动号子的痕迹。  

2. 源于人的喜怒哀乐。例如:
        国风·周南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这首就带有哭歌的痕迹。

  3. 占卜祷告辞。例如:
        周颂·臣工之什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这首就带有祷告的痕迹。

  中国最早的诗歌集是【诗经】,最早的一首诗是哪首呢。谁也搞不清,专家们从诗经里找出一首来。就是【关睢】,我在百度中搜出一首据说是更早的诗叫《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

  也有人认为最早的诗歌目前发现的是《击壤歌》。   清人沈德潜《古诗源》注:“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通过比较《弹歌》应早于《击壤歌》。因为前者语言简单。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诗可应该是殷商甲骨文中的“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 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375)。这与前面所说的不矛盾,因为前两首诗歌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第六》中记载:“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

   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  

这是最早有文字记载与禹有关的诗,这首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文中杜撰的,现在无人考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2695
贡献
11158
金钱
16233
发表于 2019-5-27 16: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9263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沈阳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10
贡献
10728
金钱
12746
发表于 2019-5-27 19: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弹歌,年代不可考。现今公认的最早的诗歌,应该是帝尧时的击壤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0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5-28 07: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没有文字之前,就有了诗歌。
-----这是合理的推测。就像某些至今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的情况。最早的诗歌是文字记载的,包括甲骨文。所以不必一定区别谁先谁后,诗经已经说明问题:诗歌与人类文明发展同步。是人类自发的活动之一。

点评

谢谢先生光临,敬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24 0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4

主题

9565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02
贡献
10860
金钱
17044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19: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所说的是有文字记载的诗。相传【诗经】是孔子编撰的,春秋时期的诗,据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集,就剩下305篇。司马迁为后世留下了一桩公案,支持的人说孔子删除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诗,反对的人说孔子没有删诗,只是对诗的句式音韵做了一些整理。其实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诗经】通过孔子的整理编辑顺利地流传下来了。【诗经】里的诗几乎是民歌民谣。是【诗经】未出之前就存在的诗歌。文字是落后于语言的,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就有诗歌了,所以我说最早的诗歌谁也搞不清。当语言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就有诗歌,而这些诗歌只能靠先民们一代代的口授相传,我小时候,我的外婆就教我唱许多儿歌,这些儿歌在书本上是查不到的,这和先民们流传下来的诗歌是一个道理。那么【诗经】是不是最早记录的诗歌呢?这要看人们怎么理解了。我认为有文字史以前的岩画就包涵诗歌的。因为那时没有文字,如果记事只能画一个场面,这幅画就有着许多意思,难道其中就没有诗歌的意思吗?故岩画就是史诗。
在诗歌发展史上,先秦的诗歌除了【诗经】以外,就是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的【离骚】最为重要了。全诗共373句,2490字。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并且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确为我国诗史之骄傲。【诗经】在上面已经讲过了,是来自民间,既然来自民间,那就是以口语写成的了,而【离骚】呢,这是由屈原一人写成的啊,那是文人写的文学作品,好难懂哦。其实不然,【离骚】也是口语写成的。只不过是那时的口语。屈原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当时的人听,大家都能懂,只是现代人看不懂而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的意思现代人还看得懂。所谓不懂,是因为语言的变迁而造成的。
  屈原的诗中出现“山鬼”一词,“山鬼”就是野人。在我的诗中经常加进现代人的词汇,就有人不能接受,真是笑话。新社会应该有新意象。现代的物品,现代的词语应该进入诗内。这是诗词发展的必然结果。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是浪漫文学的始祖,爱国思想的先驱。他创造了香草美人的形象,正道直行的精神。屈原写的诗叫楚辞,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屈原开创了一派“辞体诗”。那么,辞体诗是不是空穴来风呢?也不是,在诗经和楚辞之间肯定有过渡体的诗歌,这里试举一例:乌鸢歌

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兮号翩翩。

集洲渚兮优恣,啄虾矫翮兮云间,任厥性兮往还。

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

颿颿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

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

彼飞鸟兮鸢乌,已回翔兮翕苏。

心在专兮素虾,何居食兮江湖?

徊复翔兮游飏,去复返兮于乎!

始事君兮去家,终我命兮君都。

终来遇兮何幸,离我国兮去吴。

妻衣褐兮为婢,夫去冕兮为奴。

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恻。

肠千结兮服膺,于乎哀兮忘食。

愿我身兮如鸟,身翱翔兮矫翼。

去我国兮心摇,情愤惋兮谁识?此诗选自《宫闱文选》,据该书宫闱姓氏小录载:越王勾践为吴所败,去国事吴。身为臣,夫人为妾。及渡浙江,夫人见乌鹊啄食江渚之虾,飞去复来,因据船恸哭,而作歌,后卒灭吴。​

这首也可以称为辞体诗吧,显然要比屈原的早。由于勾践夫人没有屈原的名气大,她的这首诗不是流传很广,一般人是不知道的。另外《孟子离娄·》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孔子听到小孩子唱了一支歌:“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听后言:“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可见在那段历史中连小孩子已经唱出了辞体句式的歌,可以推断普通老百姓所唱的民歌大概也和辞体诗相近了。屈原只是把这种民间歌体文学化并将其推上先秦诗歌的高峰。屈原的《离骚》和《远游》是游仙诗的开山鼻祖。所以说屈原开启了我国诗歌史上的第二个春天。


点评

楼主说了那么多,但与押韵标准不沾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5-29 2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1

主题

8128

帖子

3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92
贡献
7650
金钱
1580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5-29 20: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闲风静 发表于 2019-5-29 19:18
以上所说的是有文字记载的诗。相传【诗经】是孔子编撰的,春秋时期的诗,据司马迁说有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 ...

楼主说了那么多,但与押韵标准不沾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2695
贡献
11158
金钱
16233
发表于 2019-5-29 20: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4

主题

9565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02
贡献
10860
金钱
17044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19: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乐府诗歌的诞生,标明文人创作诗歌已经普及了。不过还是以民歌民谣为基础。刘勰在《文心雕龙》写道:“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胥被律,志感丝篁,气变金石。”  这说明在当时,诗官还到民间去收集民歌民谣来加工创作,使其变成文字作品。以至于许多汉乐府诗现在读来还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例如: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里除了田田一词外,就是现代口语了。《汉乐府》确立了两汉及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为主导地位的诗歌形式。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它与后来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这些诗歌在当时是能流行于民间的。
  乐府民歌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诗经》有共同之处。可以说《诗经》又向前发展了。两汉时期,推崇赋文,诗人是不受重视的,南朝萧统从两汉传世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他的《文选》,作者全为佚名。因此两汉时期的有名字的诗人寥寥可数,诗人的作品也少。诗基本上还停留在歌的水平。直到后汉三国时期,出了个著名的诗人,那就是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曹操是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伟大不在于他写的诗水平有多高,而在于他是歌向诗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推手。他带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团队,建安七子。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了不起的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可见曹植在当时的名气有多大。
      《谣俗词》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曹操的这首诗及《善哉行 其二》《善哉行 其三》就是后来古绝,也是五绝的雏形。他的两个儿子受其影响,都成为这个时期
  的重要诗人。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的《七步诗》五言四句,另一版本五言六句,《情诗》《野田黄雀行》五言十句,《杂诗》五言八句。
  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的《杂诗》五言十句,《钓竿行》五言六句,《燕歌行》基本上是最早的七言诗且不含兮字。这首《燕歌行》开七古之先河。后来的七律继承了此诗的七言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风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4

主题

9565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02
贡献
10860
金钱
17044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9-5-26 16:09
不反对新韵。但要注意今古音不混用。如“一”在新韵【十二齐】

丙申正月有寄  【新韵】云闲风静[/backcol ...

谢谢先生光临,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4

主题

9565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02
贡献
10860
金钱
17044
 楼主| 发表于 2019-6-8 20: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外秋来 发表于 2019-5-26 16:33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谢谢先生光临,敬茶。

此回帖看过,没有必要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9-6-8 21: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闲风静 发表于 2019-6-8 20:48
谢谢先生光临,敬茶。

此回帖看过,没有必要屏蔽。

他是被【禁止发言】,不是【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623

帖子

57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60
贡献
1207
金钱
2204
发表于 2019-6-9 10: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题目 程千帆 他们 才能 做的。

点评

程千帆是什么人,不知道,谢谢先生光临,敬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4 1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285

帖子

716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699
贡献
1863
金钱
2615
发表于 2019-6-9 20: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有二类,一是拼音,从语言到文字;二是刻划,是先有意,后有音,再合语言。大题目出发点得先理清。

点评

谢谢先生光临,敬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11 15: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4

主题

9565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02
贡献
10860
金钱
17044
 楼主| 发表于 2019-6-11 20: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曹操影响的建安七子,他们的贡献是把诗的格式固定下来形成了体,徐干(170年-217年),王粲(177--217),阮瑀(约165-212年),应玚(177-217)和刘桢(186年―217年)都写过同样格式的诗,即五言八句,其中刘桢写得最多。梁钟嵘诗品上 魏文学刘桢:“魏文学刘桢,其源出于【古诗】。仗让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很少。然自陈思已下,桢称独步。现举刘桢的五言八句诗一首;
              《赠从弟》
            年代: 魏晋 作者: 刘桢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这种格式的诗被称为刘公干【即刘桢】体。
             学刘公干体
            朝代:南北朝
            作者:鲍照(约415年~466年)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鲍照的这首诗证明了当时的诗界把这种五言八句体式的诗称为刘公干体,也是永明体的前身。


到了晋朝我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两位著名的诗人陶渊明(约365年-427年)谢灵运(385年-433年),他们继承了建安诗风并发扬光大。在诗史上的贡献是开创了诗的两个流派,即:田园诗派和山水派。现各举一例:
           《归园田居 其三》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另外郭璞(pú)(276年—324年)将游仙诗发展成一个流派。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义而言,这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4

主题

9565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02
贡献
10860
金钱
17044
 楼主| 发表于 2019-6-14 15: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9-5-26 16:47
秦始皇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残暴酷恶的一面。肯定焚书坑儒,似乎只在当年批林批孔批周公时,时兴过一阵。 ...

我也未作肯定,谢谢先生提点。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4

主题

9565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雪苑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02
贡献
10860
金钱
17044
 楼主| 发表于 2019-6-16 05: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9-5-26 16:59
试看新韵作东风,试看,恐不能认为是看守义吧,那么,这句新韵就是仄仄平仄仄平平。如果是用的平水韵,倒还 ...

看有两种读音,这里解作,我看守着新韵作东风,难道不行么?谢谢先生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8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9-6-17 06:3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篇大文章,静待后文。

点评

谢谢先生鼓励,真正了解诗史的人还不多,有些人不知诗的发展脉络及韵的由来,却争来争去。祝先生天天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7-18 1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香港铜锣湾集团|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3-29 19: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