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
注册时间2016-5-8
威望2657
金钱26620
贡献20946
论坛元老
 
威望- 2657 点
贡献- 20946 次
金钱- 26620 枚

|
发表于 2019-5-24 15: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王力对于仄韵诗的说法:
6·18末了,我们将谈一谈仄韵近体诗的平仄,近体诗用仄韵,本非正例(见上文第七节);偶然用仄韵时,只把每联的对句改为a式或b式(不用AB)就是了,依盛唐人的规矩,在五律仄韵诗里,各联出句的末字须平仄相间,上文第四节所举刘长卿和刘禹锡的仄韵五律,都是合于这个规矩的,现在再举两个例子:
江上别流人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仄),逢君谪居者。(ab)
分飞黄鹤楼(平),流落苍梧野。(Ba)
驿使乘云去(仄),征帆沿溜下。(ab)
不知从此分(平),还袂何时把。(Ba)
(越字谪字和黄字叫做拗字,首联对句和末联出句为特殊形式,参看下文第七,第八和第九节。)
秋云岭刘长卿
山色无定姿(平),如烟复如黛。(Ba)
孤峰夕阳后(仄),翠岭秋天外。(ab)
云起遥蔽亏(平),江回频向背。(Ba)
不知今远近(仄),到处犹相对。(ab)
(首联对句与次联出句皆系特殊形式,参看下文第九节,三联出句平仄平仄平,系古式,刘长卿喜欢把这个古式用于仄韵五律。)
这一个平仄相间的规矩,中唐人已不能完全遵守(例如刘禹锡);到了晚唐出句就索性一律用平脚,使它和对句的仄脚相对,例如:
乾宁三年在奉天重围作韩偓
仗剑夜巡城(平),衣襟满霜霰。(Ab)
贼火遍郊坰(平),飞焰侵星汉。(Aa)
积雪似空江(平),长林如断岸。(Ab)
独凭女墙头(平),思家起长叹。(Ab)
(首联对句和末联对句系特殊形式,见第九节,注意此诗失粘失对,与古风的界限并不分明。)
五更韩偓
秋雨五更头(平),桐竹鸣骚屑。(Aa)
却似残春间(平),断送花时节。(Aa)
空楼雁一声(平),远屏灯半灭。(Bb)
绣被拥娇寒(平),眉山正愁绝。(Aa)
(三联对句和末联对句系特殊形式,失对,失粘。)
6.19五绝用仄韵,较五律为多见。它的出句用平脚或仄脚,并不一定。但是,比较起来,仍以平仄相间为最多,而且是先仄脚,后平脚。例如:
茱萸湾答崔戴华问刘长卿
荒凉夜店绝(仄),迢递人烟远。(ba)
苍苍古木中(平),多是隋家苑。(Ba)
6.20七言近体用仄韵,最为罕见。第七节里所举韩偓七言仄律,除第一句因入韵须用仄韵外,其余各联出句都用平脚,这可以说是和他的五言仄律的规矩大致相同。现在再举他的另一首七言仄律来看:
闲步韩偓
庄南纵步游荒野(仄),
独鸟寒烟轻惹惹。(ab)
傍山疏雨湿秋花(平),僻路浅泉浮败果。(Ab)
樵人相见指惊麏(平),牧童四散收嘶马。(Aa)
一壶倾尽未能归(平),黄昏更望诸峰火。(Aa)
此诗失对失粘,严格说来不符合仄韵七律规则。
6.21仄韵七绝,非常罕见,现在试举一例如下,请注意第三句系用平脚:
戏赠灵澈上人吕温
僧家亦有芳春兴,
自是禅心无滞境。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