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紮 梅嶺 一 吴梅村《晚泊》“寒锄依岸直,清浆荡舟斜。树脱余残叶,风吹乱晚鸦。沙深留豕迹,溪静响鱼叉。乞火村醅至,炊烟起荻花。”中间两联字眼全在第三字,前人评曰“余字、乱字、留字、响字烹炼最佳。”梅嶺曰“佳固佳矣,其奈全在第三字,嫌呆板耳,于句法之变化不无影响。
二 老杜有《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看老杜这首诗,在经过战乱流离后,在湖南遇见李龟年。通篇没有写战乱流离之苦,山河破碎之状。一二句只是通过对以前在京城的交往衬托出此前的繁华。后两句一下子甩开,只写他们在江南相逢,而且是在江南最好的季节里。难道杜甫毫无心肝,对国家的衰败,对自己的痛苦丝毫没有感触吗。不是的,一切的痛苦,留给读者去品味了。他就是不写出来。读者怎么去品味呢?这时,我们就要探究一下李龟年是什么人,是一个宫廷音乐家,作为一个宫廷音乐家,他不在京城陪达官贵人,不到宫殿里面去供奉,跑到江南来干什么?原来是国家动荡了,他和杜甫一样,为了躲避战争,才来到江南的。然后,杜甫自身的遭遇也在里面了。
三 李梦阳学杜,篇规句摩,如曹随萧规然,于明代诸子学杜,李为善学,然亦是及堂而犹未入室,俞汝言以“七言近体,少陵后第一人”属李,文人互相标榜,未可便信也。兹举其《快阁临眺》一首,以明余言之不妄。 江上冥冥风浪生,阁中清眺会儒英。 野舟冒险只自度,汀鸟避人时一鸣。 四海登临吾自发,万山迥合此孤城。 剧谈转切忧时念,日暮浮云况北征。 老杜最重句法,其句法亦最精彩,此诗颔、颈二联句法呆板、无变化,结构如一,全无老杜法度,四句中两自、一一、一孤都是孤零,意有重复,更不知回避,郝润华、邱旭于《试论李梦阳对杜甫的七律与创获》一文中大为称赏,不无肤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