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03|回复: 41

读书随紮

[复制链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0-2-29 11: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随紮
梅嶺
吴梅村《晚泊》“寒锄依岸直,清浆荡舟斜。树脱余残叶,风吹乱晚鸦。沙深留豕迹,溪静响鱼叉。乞火村醅至,炊烟起荻花。”中间两联字眼全在第三字,前人评曰“余字、乱字、留字、响字烹炼最佳。”梅嶺曰“佳固佳矣,其奈全在第三字,嫌呆板耳,于句法之变化不无影响。

老杜有《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看老杜这首诗,在经过战乱流离后,在湖南遇见李龟年。通篇没有写战乱流离之苦,山河破碎之状。一二句只是通过对以前在京城的交往衬托出此前的繁华。后两句一下子甩开,只写他们在江南相逢,而且是在江南最好的季节里。难道杜甫毫无心肝,对国家的衰败,对自己的痛苦丝毫没有感触吗。不是的,一切的痛苦,留给读者去品味了。他就是不写出来。读者怎么去品味呢?这时,我们就要探究一下李龟年是什么人,是一个宫廷音乐家,作为一个宫廷音乐家,他不在京城陪达官贵人,不到宫殿里面去供奉,跑到江南来干什么?原来是国家动荡了,他和杜甫一样,为了躲避战争,才来到江南的。然后,杜甫自身的遭遇也在里面了。

李梦阳学杜,篇规句摩,如曹随萧规然,于明代诸子学杜,李为善学,然亦是及堂而犹未入室,俞汝言以“七言近体,少陵后第一人”属李,文人互相标榜,未可便信也。兹举其《快阁临眺》一首,以明余言之不妄。
江上冥冥风浪生,阁中清眺会儒英。
野舟冒险只自度,汀鸟避人时一鸣。
四海登临吾自发,万山迥合此孤城。
剧谈转切忧时念,日暮浮云况北征。
老杜最重句法,其句法亦最精彩,此诗颔、颈二联句法呆板、无变化,结构如一,全无老杜法度,四句中两自、一一、一孤都是孤零,意有重复,更不知回避,郝润华、邱旭于《试论李梦阳对杜甫的七律与创获》一文中大为称赏,不无肤廓。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80

主题

1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36
贡献
3139
金钱
4579
发表于 2020-2-29 11: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中两联句式皆,212,应避而没避,是形式问题。二,老杜用落花两字转出来了。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29 20: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随札,一是写得相当漂亮,观点也多正解。二是仍存谬误和不周处。
其一讲句法变化是对的,句法好,诗会灵动些。这没有讲错。古人讲此诗是在讲字法,也没有讲错。诗之妙,一是字法,二是句法,三是篇法。三者具备为绝妙,两者具备为大妙,一者具备也可以称妙。该诗中联之“余、乱、留、响”四字确实用得很妙。古人指出其妙处,未必就不对。文章指出其句式“呆板”,也不错。两人个说的两个角度,都不错。没有这个否定那个的必要与可能。
其二讲诗之含蓄或不直言更是对的。含蓄才有味,才能品味。老干体主要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基三讲李之仿杜。古人认为李似或像杜。文章认为“是及堂而犹未入室”。其实仔细想想,实在没有差别。至于举例,《快阁临眺》或非李上佳之诗。以此推论李诗句法“呆板、无变化,结构如一,全无老杜法度”,似缺乏说服力。若能举李上佳诗若干首论证,才有说服力。至于指诗之瑕,还是准且对的。驳人谬评,也是对的。如果这道诗就是李之上作,而欲攀杜,恐怕堂也未及。
一点观感,也随札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08: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孝胥多活四年

陈琼莲作《黄濬年表》,记载黄濬一生行迹颇祥,对于了解黄濬其人一生交游,解读其诗作有很大帮助,而亦有考核不精、谬误甚显处。年表曰“民国三十二年(1942)逝后第五年,郑孝胥作《哀哲维》”为黄濬死后五年,郑孝胥作诗哀之,这里显然错误。按《郑孝胥年谱》所记,其生于咸丰十年(1860),卒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三月六日,举行王道书院第一次公开演讲,感觉身体不适,后因病足不出户,三月二十七日赴宴,次日即二十八日(公历5月3日)申时卒于长春愚中。”郑孝胥作诗哀黄濬实有其事,但不是在一九四二年,这首诗收录在上古《中国近代丛书·海藏楼诗集》附录一之佚诗一类中,全诗是“仓皇被害谁奔救,取祸吾哀弥正平。陷()故难全性命,亡身或更助诗名。潜吟岂坐辽东累,晓饯空怀卯酒痕。太息石遗方猝逝,不教月旦出新评。”系年在一九三七年。黄濬于海藏来说,属于晚辈,石遗弟子,海藏年辈与石遗等,同为“同光派”中坚,所作哀诗,既哀其逝,复不顾事情,一味回护,实与其终生所信仰攸关,不足道也。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08: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袁枚误记宋诗
《随园诗话》卷七“福建歌童名点点者,柔媚能文。有客行酒政,要一句唐诗、一句曲牌名,曰:‘闲看儿童捉柳花。《合手拿》。’点点应声曰:‘有约不来过夜半。《奴心怒》。’点点又唱曰:‘柳下惠风和。’合席噤口,以为绝对。”袁枚是误将宋人的诗当做唐诗了。“闲看儿童捉柳花”是宋人杨万里《闲居初夏两首》中的一首,全诗曰“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有约不来过夜半”出自宋人赵师秀《约客》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归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杨万里宋代大家,赵师秀“永嘉四灵”中人,两首诗并不生僻,不知袁枚为何错记。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08: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容量​
小绝句一样写大题材
同样题材
元稹《连昌宫记》​大,《行宫》小。
白居易《琵琶行》大,《听夜筝》小。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08: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最忌千部一面,不断重复自己。

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花下自劝酒》
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寒食夜》
忆昔初年三十二,当时秋思已难堪。若为重入华阳院,病鬓愁心四十三。《重别华阳观旧居》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除夜》
逢秋莫叹须知分,已过潘安三十年。《凉风叹》

以上皆白傅诗,此老一生所作甚夥,尽有佳作,亦患此病,在其自己,已深知此病不轻,其在《与元九书》中曰“铨次之间,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然竟不能除去结习,是亦有写作习惯而定,亦因随意而写,不讲锤炼所致。
此类作品,初读似好,数读生厌。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发表于 2020-3-2 08: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这类文章太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发表于 2020-3-2 09: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这类文章太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11: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20-3-2 09:12
学习。这类文章太少了。

望多交流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3 06: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夔《扬州慢》鉴赏之谬误
倾阅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版《宋词鉴赏辞典》​姜夔《扬州慢》一篇,文中有“月本无声,词人点出的沉默来暗示秦淮两岸繁华衰歇所引起的凄冷心境。”《扬州慢》为姜夔自度曲,其作词度曲原由在词序中已经明言:“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这篇词序写的真好,不亚于古文大家,由此也足见姜夔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从词序中我们能清晰的看出词的创作动机以及时间,地点,心情。扬州在完颜亮牧马饮江后,由于夹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已然成了南宋与金的一个军事缓冲区,这里的萧条可知,词上片写扬州昔日的繁华以及胡马窥江后的萧索景象,抚今追昔,不胜感慨。下片主情,从空际落笔,以曾经在扬州俊赏流连,留下许多赏心乐事的唐代诗人杜牧为起笔,以昔日的繁华衬托今时的衰败,以表达无限深沉的凄怆之情。词中所写之景,所咏之事,都与秦淮毫无干涉。赏文中“秦淮两岸”阑入,显然与词的描写是不相契的。在这里有必要对秦淮河的地理位置作个梳理。秦淮河有南北两个源头,北源发于句容宝华山,南源发于溧水东廬山,在江宁方山汇合后进入南京市区流入长江,其流域未过长江,故赏文中的“秦淮两岸”明显是有错误的,这样的地理错误,也会对正确把对这首词的创作思想的把握引入误区。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78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4 07: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辙说老杜与白傅差别
苏辙欣赏老杜诗的表现,不满白居易的表现,具体体现在老杜知含蓄而​白居易一味的浅白直接。《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苏子由云:老杜陷贼时,有《哀江头》诗。余爱其词气如百金战马,注坡蓦涧,如履平地,得诗人之遗法。如白乐天诗词甚工,然拙于纪事,寸步不遗,犹恐失之,此所以望老杜藩垣而不及也。”苏辙在这里其实是说到了两种的作诗方法,要含蓄,不要说的太多,太直,太尽。要像战马一样,会跳跃。不要亦步亦趋寸步不遗。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2 23: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