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9-22
威望856
金钱2362
贡献1386
金牌会员
 
威望- 856 点
贡献- 1386 次
金钱- 2362 枚
|
本帖最后由 未知的远方 于 2019-3-28 15:08 编辑
上诗坛漫步八年了,震撼于诗坛的繁荣与作手的热情。在所谓的高手诗中,我读来分明是两种感觉(暂以A、B称之)。A类诗读来就有味,过后不易忘,有时还咀嚼一番。近者如老格、昨夜、廖老、镜山小可、九门提督,远者如汪精卫、鲁迅等人的诗。B类诗读来难以品出味道,过后即忘,当然也省却了咀嚼。近者如于文政、迈五、八卦掌付、杜门子弟,远者如马一浮、黄季刚等人的诗。
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感觉?
用浑成说能解释吗?不能。也许B类诗中存在有人部分中二联与全章联系不密的情况,但于文政、迈五作诗法度多么谨严,由此可知不是。
用唐重情韵宋重义理说能解释吗?不能。马一浮能说是性情冷淡,但黄季刚明明是重情韵的,可见此说亦不是。
有非必有是。我的看法是情味说。“情"即要有很强的情感素质,“味"即要善于把这种素质较重地表现出来。这种情感素质是一种热情、一种精神,它能统摄全诗。有了情味,令人爱读,始可言诗之其它……
以上个人观点,多有偏颇。是耶非耶?知者会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