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写个性 诗写个性。何也?因为,你看见的美,也是别人想看见的或看见过的。你一说,别人就在他的脑海里构筑起一个美的画面。因此,你所表达的,也正是别人想表达而还没有来得及表达或不会表达的。 这个性,是带有普遍性的个性。你表达的个性会引起普遍共鸣的个性。而不是只是你个人有所感,而别人听来则不知所云的个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谁都感觉得到的。春日好睡,窗外啼鸟声声,如果春雨一夜,落花必然遍地。这诗感人,就因为谁都有此经历。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虽然不是谁都有此经历的,但它同样感人。“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没见过长江,别的江河也有。即使没见过江河,也见过山林,“无边落木萧萧下”,就这一句也很感人。自己老了,可以感到老人的无耐;自己未老,也见过别的老人的无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也不是泛泛而写,而是杜甫写成都的家。成都四面环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前的河当时通长江,“门泊东吴万里船。”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前三句是别人有所见但谁都以为平常,而第四句就是旅人独有的了。不是旅人者,凭最后一句也可感知旅人在外之思乡之苦。 我们现在来读一首今人的诗: 栏杆拍遍短长亭,难解胸中未了情。 几处莺歌春蕾绽,谁家云破月华明。 枝头红豆因愁发,天际奔雷挟恨鸣。 逝者如斯长已矣,危楼独坐听秋声。 长亭是一处,短亭是一处。“几处莺歌春蕾绽”,这是春天。“谁家云破月华明”,这是晚上。“天际奔雷挟恨鸣”,这是另一个时间,也许是白天,也许是一个没有月的晚上。“危楼独坐听秋声”,这又是在秋天,坐的已不是长亭短亭,而是危楼。 场境不是一处,时间不是一时,因此不是写“这一个”,没有个性,而是东拉西扯。这诗,恐怕并未感动作者自己,当然也感动不了别人! --------------------- 此文载理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