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精华1
注册时间2017-11-4
威望472
金钱5821
贡献5189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威望- 472 点
贡献- 5189 次
金钱- 5821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9-1-7 20: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兴|清泰
远山朗瘦倍逶迤,清露芦花占水陂。
寥廓萧风金麦地,参差疏雨碧桐枝。
杂黄霜径菊犹傲,斑白流年心不移。
世事苍茫何所辩,浅茶独酌月西垂。
素无名简评:
这首诗读来有非常奇怪的感觉,第一眼看去疑似作诗机的产品。再读,却觉得颇耐咀嚼,竟有似曾相识之感。想了想,想起一联: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源自杜甫《秋兴八首》第八首。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却是步韵诗圣之作。
两首颔联的手法有相似处。不过写诗评诗终究是主观之事。诗圣写得越奇怪,我们读得越有滋有味,梳理拆分组合颠倒刨根究底各显神通就想读个明白通透。换作无名之辈,这样的句子一出来,可能被拍到七荤八素也可能被嗤之以鼻。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个人试着调下序。有意思的是,思维跳跃一点点,就会看出调整前此联(曾经)是甜的,调整后(现在)是苦的。我大着胆子猜诗圣那出句在说物质之匮乏(好憋屈如笼中鸟),对句在说精神之高洁(好孤独已然老)。离题了,打住。
作者也在兴致勃勃的学诗圣玩文字游戏。而且玩的不止颔联,还有颈联。先将这两联提出来读一下。
寥廓萧风金麦地,参差疏雨碧桐枝。
"寥廓"与"参差"都作形容词解,调序后:
萧风/寥廓金麦地,疏雨/参差碧桐枝。
"寥廓"与"参差"都作名词解。前者可解作辽阔高空,后者可解作某种古乐器。
寥廓/萧风/金麦地,参差/疏雨/碧桐枝。
不用调序,内容多了起来。画风瞬时不同,句中出现了人。
作为文字游戏,两种情况显然都勉强说得通。不由人不感慨:果然诗圣就是诗圣,可学不可比。
颈联。
杂黄霜径菊犹傲,斑白流年心不移。//径黄(有花已落)菊黄,双黄。鬓(流年)白心白,双白。风骨可见。
总结下。
从"朗瘦""萧风"之类简单粗暴的缩略词来看,遣词功夫有待加强。
物象繁琐,不注重取舍(话说回来,诗圣这首感觉也挺挤的,不过笔力是王道,何况人有圣光护体……。)。
要改善这种情况,可有意识的练习。比如四联中两联实两联虚,只一联虚时,可置于颔联或颈联的位置,先从视觉上冲淡诗之粘稠度。当然了,首尾联的腾挪回旋余地更大。只是要舍得。取自己所需要的,其余的全摒除,再美的词与物都不为所动。
写此种题材,个见清疏是至美。写的人如果从容,读的人自然淡定。
差点忘了说。诗中又是"雨"又是"月"感觉的确不太好,幸好中间有"流年"隔开。时间跨度大,就不算什么大毛病了。不过是一些寂寥片断拼成一首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