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11-3
威望786
金钱6700
贡献5759
金牌会员
 
威望- 786 点
贡献- 5759 次
金钱- 6700 枚
|
发表于 2018-12-26 00: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8-12-26 00:54 编辑
这厮,脑袋浆糊一团,书都读到屁股沟里去了
---------
就是这话让许传刚的脸上挂不住了,这是句俗话,但对于许传刚来说也是切中要害的大实话,用文雅点的话来说是许传刚惯于自诩读书多,又喜欢吹嘘出了多少书,可惜脑袋浆糊一团【思维不清,不知分辨】,书都读到屁股沟里去了【枉读了哪么多书,白瞎了】
一个连入声都不会读的货色怎么证明塞音尾的脱落,一是想当然,二是套用小姨子也是老婆的惯伎混淆,词曲是古代的唱辞,唱辞是可变腔的,但说话在一定的时空上是不变腔的,字书音、韵书音的变音也只有通过字书、韵书的注音去寻找踪迹,历史上入声在官话中直至新国语才被人为地取消,但在新国语及后来的普通话未强力推广的年代,全国大部方言均保留有入声读
入声之音简而言之是非常短促的塞音,有成阻和持阻阶段而无除阻,不论在读者和听者而言因其音极短均难于分辨其韵尾,辩其韵尾音是需要一定的音韵学基础才能‘赏知音’,入声在一些地区是分阴阳的,阴入音低,听来似平声,如约、壳、洽等,阳入音高,听来似仄音,如药、学等,象这样的阴阳现象在唱腔中稍加拉长变其调于唱者来说是无碍其腔其板的,于听众之听觉而言则无碍其声之抑扬顿挫。。。
许传刚之以词曲的叶音、腔变去证明入声的演变的所谓理论,最多只能说词曲之腔变由来于何时,根本就不足以说明入声在白读层、文读层的变化,小姨子也等于老婆的理论除了是笑话外还是笑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