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北山钓者

明代真空《贯珠集》中平仄律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16 16: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2-16 16:48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2-16 16:33
你搞诗律研究,连这也不知道?我说过多次了吧?诗律研究要综合各种文献分析,你不可能叫醒沈宋来回答这些 ...

背律体
《咏柳诗》:“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裹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却用平声,是背律也。“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
=================
这不是清楚的说明。是平仄粘对吗?咱们掏铝的是【平仄相替】的问题!或者说,近体诗的常格是【换头】,变格是【折腰】!
【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却用平声】,这不就是不换联头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6:58: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2-16 16:42
前头你否认【总结】,现在你有承认【综合】,即便是叫醒沈宋,沈宋也并非如你所猜测的!再说,沈宋两人虽 ...

制定交通规则的是不是一定严守交通规则?你这种思路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16 17: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2-16 16:58
制定交通规则的是不是一定严守交通规则?你这种思路不行。

【交通规则】的制定与遵守肯定不是一回事,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12-17 16: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背律体
《咏柳诗》:“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裹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却用平声,是背律也。“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
。。。。
此段文透露以下消息
1.此前已有正格
2.背律体不属正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12-17 17: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柳诗》为杜牧七律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不嫌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相映红。(本联上句失粘)
仄平平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中中。

从以上诗谱可得出结论:
1.背律体正是【诗人玉屑】中指出的“八句折腰体”。
2.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却用平声,是背律也。“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
此段述说正是背律体与常体不同处。折腰体也。其平仄在第五句与第四句失粘。
3.作者认为背律体“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即认为此体并非失误而造成,而是不拘常格之体--背律体。

点评

这首律诗大概是按一三五不论作的,除失粘外,三,五处多有不合常格之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7 21: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12-17 17: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人绝句某诗下有自注:“折腰体”,为什么要注明呢?即怕不识者认为不合正格为责其出律也。
宋人也明确指明有七绝变体和七律变体,实为折腰体。即不折腰则非变体,乃正格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2-17 21: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2-16 12:20
其中还有七言仄韵律诗平仄格式。

七言仄韵律比较规整或者说是符合此平仄谱的,我能找到的最早诗例是晚唐韩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2-17 21: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12-17 16:47
背律体
《咏柳诗》:“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裹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此后第五句第二字 ...

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2-17 21: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12-17 17:01
《咏柳诗》为杜牧七律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有理,可否把互律体也找出完整的诗例来理论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21:3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12-17 17:01
《咏柳诗》为杜牧七律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律诗大概是按一三五不论作的,除失粘外,三,五处多有不合常格之处,按清代格律,有不少拗句。

点评

唐人七律完全符合清代试帖诗几近于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7 22: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12-17 22: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柳诗》为杜牧七律
“日落水流西复东,
春光不尽柳何穷。
仄仄仄平平仄平,此句式为孤平拗救句,半拗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标律句
巫娥庙里低含雨,
宋玉宅前斜带风。
平平仄仄平平仄,标律句
仄仄仄平平仄平。孤平拗救句,半拗句
不嫌榆荚共争翠,
深与桃花相映红。
(本联上句失粘)
仄平平仄仄平仄,单仄单平互救句,半拗句
平仄平平平仄平。单仄句,拗救句。救上句第五字
灞上汉南千万树,
几人游宦别离中。
仄仄仄平平仄仄,准律句
仄平平仄仄平平。准律句

此诗格律应是较好的,拗全在135处。
两处平收孤平句(后五字为仄平平仄平)为本句自救
一处仄收孤平句(后五字为平仄仄平仄)为本句自救,且下句他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12-17 22: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8-12-17 22:16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2-17 21:33
这首律诗大概是按一三五不论作的,除失粘外,三,五处多有不合常格之处,按清代格律,有不少拗句。 ...

唐人七律完全符合清代试帖诗不足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12-17 22: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杜甫为例
1.标律句诗2首
2.标准律句诗36首
合计38首
所占比例
38/128=29.7%
杜公诗合清律还算最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12-17 22: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为李白五律107首(全部)统计数据
诗体:
1.标律句诗0首
2.标准律句诗15首
3.含单仄句诗8首
4.拗句诗68
5.顺风调诗(失粘诗)8首
6.折腰体(失粘诗)1
7.江左体(失对诗)3首
8.通韵诗4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12-17 22: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和清律比例为
15/10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12-17 23: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1.
九日酬颜少府(唐·高适)
  七言律诗 押有韵 
檐前白日应可惜,
篱下黄花为谁有。
平平仄仄平仄仄,大拗句
平仄平平仄平仄。特拗句
行子迎霜未授衣,
主人得钱始沽酒。
中仄平平仄仄平,标律句
仄平仄平仄平仄。古律句(今为非律句)
苏秦憔悴人多厌,
蔡泽栖迟世看丑。
平平平仄平平仄,单仄句(半拗句)
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拗句
纵使登高只断肠,
不如独坐空搔首。
仄仄平平仄仄平,标律句
仄平仄仄平平仄。标律句
此诗第四句失替,但盛唐人不避。如李白之故人西辞黄鹤楼,杜甫之千朵万朵压枝低等

2
天池晚棹(唐·韦皋)
  七言律诗 押沃韵  
雨霁天池生意足,
花间谁咏采莲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标律句
平平平仄仄平仄。单仄单平互救句
舟浮十里芰荷香,
歌发一声山水绿。
平平仄仄仄平平,标律句
平仄仄平平仄仄。准律句
春暖鱼抛水面纶,
晚晴鹭立波心玉。
平仄平平仄仄平,标律句
仄平仄仄平平仄。标律句
扣舷归载月黄昏,
直至更深不假烛。
仄平平仄仄平平,标律句
仄仄平平仄仄仄。三仄尾句
若以135不论,此首最好


3
意绪(唐·韩偓)
  七言律诗 押药韵  
绝代佳人何寂寞,
梨花未发梅花落。
仄仄平平平仄仄,标律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标律句
东风吹雨入西园,
银线千条度虚阁。
平平平仄仄平平,准律句
平仄平平仄平仄。特拗句
脸粉难匀蜀酒浓,
口脂易印吴绫薄。
仄仄平平仄仄平,标律句
仄平仄仄平平仄。标律句
娇饶意态不胜羞,
愿倚郎肩永相著。
平平仄仄仄平平,标律句
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拗句
若承认六拗五救句,此诗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8 08: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旨以《五音集韵》、《篇海》为本。二书卷帙稍繁,门目亦碎,故立捷法检寻之,无所发明考证。又俗僧不知文义,而强作韵语,读之十九不可晓。注中语助之词亦多误用,其难通更甚於《篇》、《韵》也。
-----四库全书编篡者对贯珠集评价很低是有原因的,应该是该书只是收集了一些俚俗传说,并无考据,也无详细说明。比如一三五不论就语焉不详。又如平仄谱七言“反戾式”并非常用的仄韵平仄谱,应该是杜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18 08: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18 08:02
大旨以《五音集韵》、《篇海》为本。二书卷帙稍繁,门目亦碎,故立捷法检寻之,无所发明考证。又俗僧不知文 ...

【比如一三五不论就语焉不详】,怎么个语焉不详呢?

点评

你从贯珠集中找到根据详解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8 08: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8 08: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2-18 08:19
【比如一三五不论就语焉不详】,怎么个语焉不详呢?

你从贯珠集中找到根据详解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

帖子

3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91
金钱
121
发表于 2018-12-18 09:1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貫珠集》前面说的平仄式,后面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8 09:15: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仄律有句有字,一三五指句中字数还是诗中句数?

点评

[attachimg]221464[/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8 0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09: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18 09:15
平仄律有句有字,一三五指句中字数还是诗中句数?

超级截屏_20160517_135524.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09:52: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35不论,246分明在民国诗法入门里有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8 10:42: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法入门 说的清楚。贯珠集未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8 11:3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样说的目的,是说明真空非研究论述,只是抄录流传歌诀而已,说明其论是早已流传下来的。何时流传的?唐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8 11:33: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唐宋?因为这律诗平仄谱与沈宋起就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18 11: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18 11:30
-我这样说的目的,是说明真空非研究论述,只是抄录流传歌诀而已,说明其论是早已流传下来的。何时流传的?唐 ...

你有什么依据,说是【抄录流传歌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18 11: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18 11:33
为什么说唐宋?因为这律诗平仄谱与沈宋起就相同。

你针叶林的讨论,就是管送不管埋!
【律诗平仄谱与沈宋起就相同】,你是瞎说,还是有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18 12: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18 09:15
平仄律有句有字,一三五指句中字数还是诗中句数?

也可以认为【诗中句数】,但是认为成【诗中句数】时,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一三五指诗中句数时:你说说看,是说第一、三、五句:可以不讲声律,还是可以不讲韵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18 12: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18 11:33
为什么说唐宋?因为这律诗平仄谱与沈宋起就相同。

先不要说沈宋诗,看看近体诗定型者的范例,就知道不与真空的平仄谱相同!

元兢《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平平仄平去,去去入平平;上去平平上,平平去入平。
平平平去入,入去上平平;入去平平入,平平上去平。
【接/泪】两字同入声,不忌犯鹤膝。

点评

沈宋之后只讲平仄再不论什么蜂腰鹤膝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8 1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21: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