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8-12-16 17:05 编辑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岀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人闲桂花落,
人闲了桂花就落了?为什么不是人忙了桂花才落?人闲了,安逸了,容颜易于保养,头发脱落得慢。人忙了,为生活奔波,头发就脱落得快。所以诗中“桂花落”这物象与“人闲”是违和的。还有这桂花,人们都习惯于秋天赏桂,哪有春天赏桂的?所以这句虽然不能说是病句,但也不是最佳表意。不合常理,有瑕疵。
所以王维的这句“春天赏桂”与杜甫的另一首在四川赏梅雨同属败笔,实为“绝配”。
人闲了,想赏桂,但是这桂花不配合,仍旧在掉落,难以遂人愿,以此来比喻世事无常。这样解释倒是能解通。但这是如观来帮他解释的,他自己想到了没有?据如观观察他的一些诗作分析,他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
夜静春山空。
起句已经交代了有人有桂花了,那这春山是怎么空的?矛盾,不了义。说句诸君不愿意听的话,这样的诗句也就是在世俗不细究,糊弄糊弄就完了,要是拿到沙门去那可真是连正眼都不会给的。
月岀惊山鸟,
此句不是败笔也可称得上是俗笔,围棋里叫作“俗手”,总之都带一个“俗”字。和那些“山吐月”、“山推月”类似,都俗的掉渣了还要老着脸去用,辱没了大诗人的名号,不想多说了。
时鸣春涧中。
月亮的亮光把熟睡的鸟儿晃醒了,在那里不安地叫着。这有什么稀奇的?很平常吗。
这首诗的重字到是没有什么,比如: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重字的一个好处是可以突出主题,一个“山”字,一个“春”字。“只要是有了奇句,连平仄都是可以舍的”。平仄可以舍,重字也当然可以要。兵无常势、战无常形吗。不重字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增加诗的内含?有得必有失。如围棋的“交换”,只要是划算就可以去做。
看看此前如观讲解的敬安法师的这首诗:
一觉繁华梦,惟留淡泊身。
意中微有雪,花外欲无春。
冷入孤禅境,清如遗世人。
却从烟水际,独自养其真。
借白梅双关表意,不仅仅满足于描写白梅,有寓意、有禅境、契佛理。这才属上乘诗作。所以通过上面的讲解你们就知道王维的这首诗能不能及格了,当着诗人的面如观就不好多说了。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呀。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岀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如观
静守春花落,何时了寂空。 莫当惊悚鸟,哀叫涧渊中。 ―――――――――――――― 如观此四句为何意?有能解其意者否?
四句句尾字不易,合题,合律,以如观此步韵为绝,有敢应战者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