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针叶林

五律中出现“蜂腰”的几率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4: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2-9 14:19
【从此之后,才子比肩,声韵抑扬,文情婉丽,洛阳之下,吟讽成群。及徙宅邺中,辞人间出,风流弘雅,泉涌 ...

你说浮声切响只代表“前后”,是否“抑扬顿挫”也只代表“前后”?记起来了,可能羊的字典和人类字典是完全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14: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13:51
所谓律句,是现在使用唐朝近体诗的术语。对比唐诗,永明体中出现了很多的律句,并非南北朝当时这样称呼这 ...

对头,古人的说法是【得者】和【失者】,
【得者】,即是古人的【无病】,也即今天的【合律】!
【失者】,即是古人的【有病】,也即今人的【试律】!

古人论【病】,今人论【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14: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14:28
你说浮声切响只代表“前后”,是否“抑扬顿挫”也只代表“前后”?记起来了,可能羊的字典和人类字典是完 ...

吹毛求疵,信口雌黄,自以为是,什么事情到你嘴里,就变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4: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2-9 14:25
所有字典的解释,都是错误的!

【汉典】浮聲切響fú shēng qiè xiǎng        ㄈㄨˊ ㄕㄥ ㄑㄧㄝˋ ㄒㄧㄤˇ
浮聲,平聲。切響,上、去、入三聲,即所謂的仄聲。浮聲切響指詩歌創作上具體用四聲,要求語音的高低相間和抑揚相對。

----------pa!pa!p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14: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14:48
【汉典】浮聲切響fú shēng qiè xiǎng        ㄈㄨˊ ㄕㄥ ㄑㄧㄝˋ ㄒㄧㄤˇ
浮聲,平聲。切響,上、去、入 ...

【汉典】这种解释,也是和你针叶林一样的瞎掰活!

点评

似乎只有你羊不是瞎掰呼,可惜无人懂你的咩咩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9 15: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5: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2-9 14:50
【汉典】这种解释,也是和你针叶林一样的瞎掰活!

似乎只有你羊不是瞎掰呼,可惜无人懂你的咩咩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15: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14:48
【汉典】浮聲切響fú shēng qiè xiǎng        ㄈㄨˊ ㄕㄥ ㄑㄧㄝˋ ㄒㄧㄤˇ
浮聲,平聲。切響,上、去、入 ...

依照【汉典】的解释,
上尾【垂/枝】同平,岂不成了【前有浮声,后须浮声】了吗?
鹤膝【沥/牖】同仄,岂不成了【前有切响,后须切响】了吗?

咏檐前竹诗(南北朝·沈约)【平韵】
萌开箨已,结叶始成。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风动露滴,月照影参差。得生君户,不愿夹华池。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去仄仄上,仄入仄平平。
平上仄仄入,仄去仄平平。仄平平仄上,通仄仄通平。

点评

“荡子别倡楼,秋庭夜月华,桂叶侵云长,轻光逐汉斜。”(若以“家”代“楼”,此则无嫌。) “四座且莫喧,愿听歌一言。”此其常也,不为病累。 -------看来这羊竟然不懂【垂】与【枝】同韵。如此水平,如何讨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9 15:58
首句入韵也叫“上尾”?鹤膝 也叫“前有浮声后须切响”?这只羊的脑袋里一盆浆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9 15: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5: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2-9 15:08
依照【汉典】的解释,
上尾【垂/枝】同平,岂不成了【前有浮声,后须浮声】了吗?
鹤膝【沥/牖】同仄,岂 ...

首句入韵也叫“上尾”?鹤膝 也叫“前有浮声后须切响”?这只羊的脑袋里一盆浆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15: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15:25
首句入韵也叫“上尾”?鹤膝 也叫“前有浮声后须切响”?这只羊的脑袋里一盆浆糊~~~ ...

【首句入韵也叫“上尾”?鹤膝 也叫“前有浮声后须切响”?】,
针叶林,你说说,应该叫什么?

点评

你先自己掌嘴,再去念“文镜秘府论”三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9 15: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5: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2-9 15:28
【首句入韵也叫“上尾”?鹤膝 也叫“前有浮声后须切响”?】,
针叶林,你说说,应该叫什么? ...

你先自己掌嘴,再去念“文镜秘府论”三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15: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15:33
你先自己掌嘴,再去念“文镜秘府论”三遍!

有理你就说何必故弄玄虚像煞有介事!
《文镜秘府论》哪有你主贴里这些歪理邪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5: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2-9 15:08
依照【汉典】的解释,
上尾【垂/枝】同平,岂不成了【前有浮声,后须浮声】了吗?
鹤膝【沥/牖】同仄,岂 ...

“荡子别倡楼,秋庭夜月华,桂叶侵云长,轻光逐汉斜。”(若以“家”代“楼”,此则无嫌。)
“四座且莫喧,愿听歌一言。”此其常也,不为病累。

-------看来这羊竟然不懂【垂】与【枝】同韵。如此水平,如何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16: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15:58
“荡子别倡楼,秋庭夜月华,桂叶侵云长,轻光逐汉斜。”(若以“家”代“楼”,此则无嫌。)
“四座且莫 ...

知道,你用前有浮声后须切响,怎么解释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16: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15:58
“荡子别倡楼,秋庭夜月华,桂叶侵云长,轻光逐汉斜。”(若以“家”代“楼”,此则无嫌。)
“四座且莫 ...

在换一个例子:风动露滴,岂不是【前有切响,后须切响】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16: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15:58
“荡子别倡楼,秋庭夜月华,桂叶侵云长,轻光逐汉斜。”(若以“家”代“楼”,此则无嫌。)
“四座且莫 ...

针叶林,探讨研究千万记住:不要自以为是想当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9: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12-9 19:47 编辑

概率及其意义

概率就是几率,也叫或然率,或可能性,是反映在大数据中满足某些条件的随机事件的一种必然性的。诗词应该怎么写才符合传统?这是要总结的。对于数千年数万首诗词作品,要依靠数理统计方法来总结的,这就是诗词格律。王力先生就作了这方面的工作。
在理论上讨论这种规律也是件有趣的事。要科学地描述其中的规律,有时用一些科学方法更清楚。
比如说蜂腰是否仍然是病问题,三羊说是唐代的格律。那么用古诗实际与可能性对比即可证明。本帖证明出现蜂腰的可能性是11%。那么如果永明体或唐诗五律出现率是10%上下,则是不避忌。若远远低于10%,则是故意避忌了。每个人都可以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9: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律诗三平尾。三仄尾。
律诗不是生活中的随意说话。律诗要根据声律重新组织诗句,所以诗句不是自然的。是平仄两种声调刻意组织的结果。比如某处一字若是刻意要求仄声,则其概率是二分之一。若两个字都有要求,则其概率变成四分之一。若是对三个字有要求,其概率变成八分之一,若是对五个字都有要求,则其概率是1/32。----随意选取汉字组成一句五言律句的几率只有3.12%。可见格律的指挥作用。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只有三个字的要求,所以概率是0.1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20: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19:46
概率及其意义

概率就是几率,也叫或然率,或可能性,是反映在大数据中满足某些条件的随机事件的一种必然性 ...

〇仄〇〇仄,包括:六种!
〇平〇〇平。包括:一种!
〇平〇〇仄,包括: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仄〇〇平。包括:〇上〇〇平、〇去〇〇平、〇入〇〇平

蜂腰法,是贯穿全诗的每一句!13楼不是已经给你说的明明白白的吗?
你所列的这些格式,那个不合【四声25蜂腰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20: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19:59
比如律诗三平尾。三仄尾。
律诗不是生活中的随意说话。律诗要根据声律重新组织诗句,所以诗句不是自然的。 ...

你不是考证蜂腰法吗?你说那个句子不合蜂腰法!三羊不是为你考证了140首沈宋诗吗?
大中华诗词论坛  http://www.hksc888.com/thread-943443-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20: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约一年前吧,本人在此探讨粘对问题时第一次使用了概率的方法。问题是金筑子提出的:怎么认识永明体中出现的几首完全合格的五律?金筑子认为在永明体中已经诞生了近体诗。唐初沈宋只是挑选出来让大家跟着写就是。无所谓发明创造。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当时出现几首合唐律的律诗完全是“偶然的”,是概率起了作用。比如永明体与唐近体最大区别是粘对。按照概率,四联八句的五言诗出现全粘的概率是0.125.实际统计也是在概率附近。这就证明了永明体出现全部“合律”的诗完全是偶然的结果。只有到了沈宋时期,全粘的律诗才占了80%以上-----远远高于自然状态的概率,说明格律中规定了粘律这一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20: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19:46
概率及其意义

概率就是几率,也叫或然率,或可能性,是反映在大数据中满足某些条件的随机事件的一种必然性 ...

三羊的考证沈宋诗
大中华诗词论坛  http://www.hksc888.com/thread-943443-1-1.html


沈宋五律一百四十首数据分析


    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只有推翻清朝的拗救歪理,才能保障沈宋旗帜的宝座不倒;只有推翻清朝的拗救邪说,才会重现大唐声律的真实原貌。大唐的声律,究竟是【四声二五法】,还是【平仄二四法】?以数字为依据,用事实来说话,是探索研究唐朝声律的方向盘和定盘星。

    依据唐宋的史料记载,沈宋诗是近体诗的代名词。由此可见,沈宋诗与近体诗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探索研究唐朝近体诗,沈宋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全唐诗》沈佺期卷和宋之问卷,总收五言四韵诗161首。在161首五言四韵诗中,减去重名或失对的21首,还剩140首五言四韵近体诗(五律)。在沈宋诗140首、1120句之中:

以首为计:
符合【四声二五法】的,是138首,合律百分比:99%
符合【平仄二四法】的,是 95首,合律百分比:68%

以句为计:
符合【四声二五法】的,是1118句,合律百分比:99%
符合【平仄二四法】的,是1056句,合律百分比:94%
不合【平仄二四法】的失律句,是不合【四声二五法】的失律比是:2/64也即32倍!

以数字为依据,用事实来说话:
大唐声律,不是【平仄二四法】,二是【四声二五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20: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20:16
大约一年前吧,本人在此探讨粘对问题时第一次使用了概率的方法。问题是金筑子提出的:怎么认识永明体中出现 ...

近体诗定型于礼部的官学教材,与沈宋何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9 20: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针叶林的帖子飘红
概率及其意义

概率就是几率,也叫或然率,或可能性,是反映在大数据中满足某些条件的随机事件的一种必然性的。诗词应该怎么写才符合传统?这是要总结的。对于数千年数万首诗词作品,要依靠数理统计方法来总结的,这就是诗词格律。王力先生就作了这方面的工作。
在理论上讨论这种规律也是件有趣的事。要科学地描述其中的规律,有时用一些科学方法更清楚。
比如说蜂腰是否仍然是病问题,三羊说是唐代的格律。那么用古诗实际与可能性对比即可证明。本帖证明出现蜂腰的可能性是11%。那么如果永明体或唐诗五律出现率是10%上下,则是不避忌。若远远低于10%,则是故意避忌了。每个人都可以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20: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12-9 20:35
给针叶林的帖子飘红
概率及其意义

先不说针叶林鼓捣的【11%】或【10%】百分比不对头。即便是10%,沈宋诗的140首、1120句。
犯蜂腰的只有两句百分比是:0.1785%,这个比数,
是否属于【若远远低于10%,则是故意避忌了。每个人都可以验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12-9 20: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8-12-9 21:02 编辑

律诗首句平收,正格则四种句式各占1/4
出现峰腰的句式只有仄仄平平仄句式
而二五同声有九种型式,上上,上去,上入;去去,去上,去入;入入,入上,入去。
这其中有三种,上上,去去,入入,即1/3犯峰腰病。则机率为:
25%/3=8.33%
这种理论建立在:
1.律诗
2.首句仄收(首句平收,有可能减小,如首句为仄仄仄平平,全诗止有一句仄仄平平仄)
3.正格,非别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20: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12-9 20:50
律诗首句平收,正格则四种句式各占1/4
出现峰腰的句式只有仄仄平平仄句式
而二五同声有六种型式,这其中 ...


【出现峰腰的句式只有仄仄平平仄句式】,为何四挑一,而不是四句通算呢?

〇仄〇〇仄,包括:六种!
〇平〇〇平。包括:一种!
〇平〇〇仄,包括: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仄〇〇平。包括:〇上〇〇平、〇去〇〇平、〇入〇〇平

蜂腰法,是贯穿全诗的每一句!你从四句格式里,单挑【〇仄〇〇仄】是什么意思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12-9 21: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2-9 20:56
【出现峰腰的句式只有仄仄平平仄句式】,为何四挑一,而不是四句通算呢?

〇仄〇〇仄,包括:六种!

请回避,我只与楼主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21: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12-9 20:50
律诗首句平收,正格则四种句式各占1/4
出现峰腰的句式只有仄仄平平仄句式
而二五同声有九种型式,这其中 ...

当然,单算【仄仄平平仄】句子,也可以。潭州雨梦说的1/3是对的!
这1/3就是单句【仄仄平平仄】几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21: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请回避,我只与楼主交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 分钟前
=================================

不管你如何说,也不能改变大唐蜂腰法的事实!
即便依照你的【25%/3=8.33%】,沈宋诗依旧是:0.178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2-9 21: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9 19:46
概率及其意义

概率就是几率,也叫或然率,或可能性,是反映在大数据中满足某些条件的随机事件的一种必然性 ...

【比如说蜂腰是否仍然是病问题,三羊说是唐代的格律。那么用古诗实际与可能性对比即可证明。本帖证明出现蜂腰的可能性是11%。那么如果永明体或唐诗五律出现率是10%上下,则是不避忌。若远远低于10%,则是故意避忌了。每个人都可以验证。】

针叶林,这些个基本数字,你都计算不准,还在吱吱歪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2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