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
注册时间2016-5-8
威望2657
金钱26620
贡献20946
论坛元老
 
威望- 2657 点
贡献- 20946 次
金钱- 2662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8-11-22 22: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调声
或曰: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廿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廿字一管,即生其意。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可拘检。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至如有轻重者,有轻中重,重中轻,当韵即见。且庄字全轻,霜字轻中重,疮字重中轻,床字全重,如清字全轻,青字全浊。诗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上去入声一管。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弦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摘抄《文镜秘府论》
出句平声,对句上去入;出句上去入,对句平声。
将王昌龄的【上句/下句】,改为【出句/对句】,原文意义不变。
赵执信的【不粘上句】,则成了【不粘出句】!与此同时,传统说法黏黏糊糊的笑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