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精华38
注册时间2017-4-29
威望3290
金钱28546
贡献21826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威望- 3290 点
贡献- 21826 次
金钱- 28546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8-10-20 14: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马小星1994年写的《龙,一种未明的动物》一百多页,其中有专门围绕1944年的坠龙事件的调查,我反复看了,感到事件是真实的。
还有
1987年,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的一处墓葬中,发现了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长1.78 米高067米的蚌龙置于墓主人尸骨的右侧,龙昂首,曲颈,弓身,前爪扒, 后爪蹬,状似腾飞。蚌虎位于尸骨的左侧,虎首微低,张口露齿,虎尾下垂,四肢交递,状如行走。龙为鳞虫之长,虎是百兽之王。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历来以龙虎并举象征着威武和权力。这一文化特征,竟可以追溯到六千年以前,确属前所未有的大发现。值得注意的是,蚌龙的形态同后代常见的画龙非常相似,也是马首、鼍身、鹰爪,而蚌虎的形貌则跟现实生活中的老虎完全相同,并无任何夸张之处。这就不能不使人深长思之:既然左侧的蚌虎是对一种动物的真实模拟,那么,有什么根据断言右侧的蚌龙仅仅是一种作为崇拜物的抽象的图腾呢? 第二组有龙、虎、鹿和蜘蛛等。第三组有人骑龙和虎等……龙头朝东,背朝北,昂首,长颈,舒身,高足,背上骑有一人,也是用蚌壳摆成,两足跨在龙的背上,一手在前,一手在后,面部微侧,好像在回首观望。(见于《文物》1988年第3期与《考古》1989年12期的《发掘简报》)。
这些都值得人们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