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10-2
威望151
金钱774
贡献531
高级会员

威望- 151 点
贡献- 531 次
金钱- 774 枚
|
本帖最后由 航标 于 2018-10-12 22:32 编辑
故作煞有介事姿态绝非诗词学术论辩之道
在某主帖下,有关诗友分别跟帖说:
【针叶林】
吟者是无端无理进行地域攻击的最力者。攻击使用平水韵的东北网友,这也是吟者及其马甲多次被中华诗词论坛封杀的原因之一。
吟者完全歪曲了语言的传承关系,把平水韵称为人人读不出听不懂的“哑巴韵”,是对平水韵的污蔑。
一个民族的语言有很稳定的传承关系。变化是有,但是微小的,以世纪为单位的。目前看来古韵和今韵主要在于入声的问题,其余基本相同,本是汉语,哪里会读不出听不懂?吟者纯粹在制造矛盾夸大其词以售其私。
这是一幅阵前素描图,吟者众多马甲 争着皇帝或太监新衣充皇帝吓国人,遭到国人强烈阻击,终现假新韵皇帝原形……
【潭州雨梦】
有一个苍蝇碰壁,几声抽泣,何其凄厉!
不是古韵传承,难道是汉胡的转基因吗?
咿呀学语,自然许多字不知咋读。
【许多许多】
几天不来,楼主居然造反了。楼主不识平水韵写你的哑巴诗好了,诗不歌词不唱,别来指责平水韵,别来指责唐宋声韵。不知祖宗语言,何言华夏子孙。诗歌诗歌,以歌为诗,是词皆曲,做不到别去指责平水韵,读不准唐宋诗词韵字发音之人,有何资格指责平水韵。
【刚刚】
这种古今读起来一致的诗有的是,说明有意把古今音韵完全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古今有区别,也有共性,无须对立,可以共存。
非但如此,除刚刚外,其他几位诗友还煞有介事地摆出平水韵专家的姿态,直令人有种想吐的感觉。事实上,慢说针叶林、潭州雨梦等人,就算是他们师父的师父,也根本读不出听不懂中古平水韵。这既是不争的事实,更有诸多古音韵学家的构拟成果为证。
如大家所知,在诗词学术层面上,彼等早已因理屈词穷而无言以对,只为表明“我在说”(无非旨在达成你并未驳倒我的表面效果),才装作真懂中古平水韵的姿态,借以维系场面上的动态平衡。说穿了,其实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笔者觉得如此论辩了无意趣,毫无益处,乃不屑跟帖,沉默多时。方才实在忍不住,便回了许多许多、针叶林等人这样一帖:
”你们如此不讲理就没意思了,真的很没意思。其实你们根本就读不出、听不懂中古平水韵。“
有道是知耻而后勇。值得表扬的是,梅花山人马甲程溪钓叟就比这些诗友识时务,胡搅蛮缠多时后,而今程溪钓叟疑似已然知耻,不再瞪着眼睛瞎说八道了。这就是一种进步,比其他几位诗友咬住那什么乱扑棱的作派强多了,同时也用实际行动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做了很好的诠释。
现在的问题是,像程溪钓叟那样勇于知耻的诗友实在太少了,而像大眼怪、潭州雨梦那样恬不知耻的诗友又实在太多了。他们不怕惹人笑话,由之未尝不可,但是,故作煞有介事姿态毕竟绝非诗词学术论辩之道,如果连起码的论证都不讲求,那么相关诗词学术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三十余年前,《英语学习》杂志上曾有一则短文,印象中大意是说,一个细颈大肚玻璃瓶中有只成年鸭子,问如何才能在既不打坏瓶子又不损伤鸭子的前提下把鸭子取出来?标准答案是imagine,即先想像它进去,再想像它出来。作为脑筋急转弯游戏,当然挺好玩的,但在究竟能否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这个攸关诗者基本诚信的原则问题上也如法炮制,就大谬而特谬了,我们总不能先想像他们曾跟墓中高人学过唐宋正音,然后再想像他们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吧?
【临帖须知】
这是一个曾经难倒当今整个诗词界的小儿科问题:
请问诸位先生:你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吗?
直接答“能”或“不能”即可,其他答案无效。谢谢合作!
【答“能”者尚需进一步作答】
中古至今,现实语音变异那么大,没有必要的声像资料作证,连古音韵学家都不敢较真儿,你凭什么能够证明,你所读出的就是依托唐宋正音的中古平水韵呢?对于明确答“能”而又不能自圆其说者,谢绝在此跟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