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精华1
注册时间2017-4-3
威望662
金钱5300
贡献4637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威望- 662 点
贡献- 4637 次
金钱- 5300 枚
|
发表于 2018-10-5 06:1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0-4 21:20
听不懂读不准无关宏旨,
写得诗填得词有利传承。
------平水长流,污蔑无效。
汉字的特点,象形而不标音,所以,切来切去,也还是各念各的调,并不能完全统一。实际上,普通话已经成为主流的今天,它的普及也只有70%左右,北京人也不见得就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也有他们自己的口音。
花花所鼓吹的新韵,有其致命的短处,所以才一直无法替代旧韵。
语言是会变化的,但如无重大的外力影响,它的变化非常缓慢,所以宋时的平水韵可以概括唐音。但蒙元几十年的强行胡化改造之后,变化已经十分大了,所以明代时又重修了标准。只是,采用的人不多,原因还是影响力不行。今天的新韵也遇到了这个尴尬。
花花是一只被门夹过脑壳的吹鼓手,虽然喜欢吹吹打打,但并不着调,粉墨之下不断秀各式下限。当他是一只跳梁的小丑就好。
话说花花同鞋,粗来走两步,显摆下你的诗心?三天都过去啦,七律呢?流尿的暴走是不是很拉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