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精华40
注册时间2017-4-29
威望3310
金钱28615
贡献21856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威望- 3310 点
贡献- 21856 次
金钱- 28615 枚
 
|
发表于 2018-9-29 21: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9-29 21:37 编辑
“问的紧,你都回避;问的松,岂不是耳旁风!”你这说法不对。没有你这样问的,好像别人欠了你干的还了你湿的一样,不给人喘气的机会?另外,人家的回答你不思考就只一连串的提问?都靠别人回答?这边又常常瞧人不起,那边又似乎对方是老师,叫人何以堪。别人怎会耐烦,不回答,你多次便将人家的军,什么不懂呀,自以为是呀,回避呀,这样你还会有朋友吗?哪次不是这样问你和人家吵架的。二分法,不等于24平仄律,但是是24律,24律外延更宽(外延懂么)。包含24声律和24平仄律。这里指声律,24不同声。后来大家从24不同声生发出24不同平仄,于是24平仄律出来了,平仄的理论便产生了,随之格律诗才由此产生。所以说永明体只是格律诗的源头之一,并不是格律诗。格律诗的产生是在有平仄之后,先是不自觉的出现一些瞎猫碰到死老鼠的格律诗,然后人们才有意识去归纳,组织起来边定制度边创作,这种有意识的行为是从李世民开始的(不要问为什么有李开始,因我早已有帖说明),帝王有所好,臣子们追风,便造成了唐初风起云涌的格律诗创作高潮,由此又发现了粘对规律,到沈宋便泉水成河,乘势撑舟,正式书旗开山,格律诗正名了。但规则还在不断完善中,所以沈宋的功劳是树旗。真正成气候是大历以后。
这些你不容易接受,如能接受,你早就该接受了。就不必再紧问了,自己多花些时间想想吧。
按说你在格律研究上比我早很多年,你是老师级呢,我是去年到这个论坛才开始的,但我自认为我已毕业了,我的速度为什么这么快,你不该想想吗?当然,你又可以说,你刚刚懂得什么,那我可真的无话可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