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针叶林

现在写折腰体实为东施效颦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29 20: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29 20:15
只提出二分法,不是平仄两分法。二分法就是你说的24律,平仄就是从这里面演化出来的 ...

哪里提出【提出二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29 20: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9-29 20:18
哪里提出【提出二分法】?

这还问到底?讲的还不清楚吗------------二分法就是你说的24律,它的实质是二分法,平仄分组是由此生发出来的。这个问题不再回答。不能总问个不停,要自己思考呀,别人的回答都只能当提示,靠自己去体会对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29 20: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29 20:38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8-9-29 20:34
这还问到底?讲的还不清楚吗------------二分法就是你说的24律,它的实质是二分法,平仄分组是由此生发出 ...

【二分法就是你说的24律】,二分法,并不等于24律!
问的紧,你都回避;问的松,岂不是耳旁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29 21: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9-29 21:37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8-9-29 20:37
【二分法就是你说的24律】,二分法,并不等于24律!
问的紧,你都回避;问的松,岂不是耳旁风!
...


“问的紧,你都回避;问的松,岂不是耳旁风!”你这说法不对。没有你这样问的,好像别人欠了你干的还了你湿的一样,不给人喘气的机会?另外,人家的回答你不思考就只一连串的提问?都靠别人回答?这边又常常瞧人不起,那边又似乎对方是老师,叫人何以堪。别人怎会耐烦,不回答,你多次便将人家的军,什么不懂呀,自以为是呀,回避呀,这样你还会有朋友吗?哪次不是这样问你和人家吵架的。二分法,不等于24平仄律,但是是24律,24律外延更宽(外延懂么)。包含24声律和24平仄律。这里指声律,24不同声。后来大家从24不同声生发出24不同平仄,于是24平仄律出来了,平仄的理论便产生了,随之格律诗才由此产生。所以说永明体只是格律诗的源头之一,并不是格律诗。格律诗的产生是在有平仄之后,先是不自觉的出现一些瞎猫碰到死老鼠的格律诗,然后人们才有意识去归纳,组织起来边定制度边创作,这种有意识的行为是从李世民开始的(不要问为什么有李开始,因我早已有帖说明),帝王有所好,臣子们追风,便造成了唐初风起云涌的格律诗创作高潮,由此又发现了粘对规律,到沈宋便泉水成河,乘势撑舟,正式书旗开山,格律诗正名了。但规则还在不断完善中,所以沈宋的功劳是树旗。真正成气候是大历以后。
这些你不容易接受,如能接受,你早就该接受了。就不必再紧问了,自己多花些时间想想吧。
按说你在格律研究上比我早很多年,你是老师级呢,我是去年到这个论坛才开始的,但我自认为我已毕业了,我的速度为什么这么快,你不该想想吗?当然,你又可以说,你刚刚懂得什么,那我可真的无话可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9 21: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9-29 22:06 编辑

空头理论不足为据。还是看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实际吧。徐陵:507—583年,南朝梁陈朝人。初仕梁。梁武帝太清二年使魏。后归陈,累迁御史中丞。其诗歌骈文辞藻绮丽,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体。有《徐孝穆集》、《玉台新咏》。
山池应令诗(南北朝·徐陵)
画舸图仙兽,飞艎挂采斿。榜人事金桨,钓女饰银钩。
细萍时带楫,低荷乍入舟。猿啼知谷晚,蝉咽觉山秋。(斿,古同“

折杨柳(南北朝·徐陵)
袅袅河堤树,依依魏主营。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
妾对长杨苑,君登高柳城。春还应共见,荡子太无情。

-----诗句几乎全是平仄两两交替的律句。其他永明体诗人和作品依然。这足以证明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已自觉使用二元化的平仄写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8-9-29 22:3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腰体只是近体诗的一种异变格式,与内容无关,无所谓效不效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9 23: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8-9-29 22:30
折腰体只是近体诗的一种异变格式,与内容无关,无所谓效不效颦。

是残留,而非“异变”----从来没有间断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9 23: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折腰体本身是一种传承了永明体的失粘的病态,现在若有人还在仿效这种病态,岂非东施效颦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30 03: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29 21:33
“问的紧,你都回避;问的松,岂不是耳旁风!”你这说法不对。没有你这样问的,好像别人欠了你干的还了你 ...

说了半天,还是没有六朝的【二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30 03: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30 03:4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29 21:57
空头理论不足为据。还是看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实际吧。徐陵:507—583年,南朝梁陈朝人。初仕梁。梁武帝太清 ...

三羊领教的是平仄二元化的理论,而不是瞎猫碰到死老鼠的平仄二元化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30 06: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9-30 03:45
三羊领教的是平仄二元化的理论,而不是瞎猫碰到死老鼠的平仄二元化作品! ...

你是说永明体作品中的律句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偶然产生的?你看过徐陵等的诗吗?劝你统计一下永明体诗的律句比例再来发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30 07: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数据的特点
像诗律,押韵等规律,都是大量作品统计学意义上的结果。数据总有离散性。绝不可以将特殊当一般,那是瞎子摸象似的研究方法。就像三羊拿着少数试帖诗找诗律一样,实际是强词夺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30 07: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30 07:00
大数据的特点
像诗律,押韵等规律,都是大量作品统计学意义上的结果。数据总有离散性。绝不可以将特殊当一 ...

唐朝科举试贴诗,是近体诗!是唯一被官方认可的近体诗!
文苑英华收录的458首试贴诗,首首都是近体诗!
至于你【拿着少数试帖诗找诗律一样】的说法,犹如,男人群里找男人一样的无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30 09: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29 21:57
空头理论不足为据。还是看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实际吧。徐陵:507—583年,南朝梁陈朝人。初仕梁。梁武帝太清 ...

徐陵是永明体中晚期的人物,后入陈,陈隋符合格律的诗已很多了。所以他的作品格律多已不奇怪,处于由不自觉向自觉的过渡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2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