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11-10 12:57 编辑
辨体我以前读诗词,见元嘉体之类的有“体”字的,便认为都是同一概念的诗体。这种认识到读大学也没改变,工作以后还是没改变。直到退休后读到鄢化志的《中国古代杂体诗通论》,里面有对“杂体”一词的解释,才恍然发现自己糊涂了一辈子,连“体”是什么都搞不清。一窍通百窍通,自此以后,我对体的辨识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原来诗词中说到的“体”并不都是“诗体”,体,“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因此“体”有“样式”和“风格”两种意思。这两种意思是两种概念,我们容易混而为一,而且在唐朝以前,诗中说到“体”,都是谈风格,唐朝诗中才开始出现“样式”这个概念。不懂这段历史,就会对“体”一锅糊。 一、作为风格的“体”作为风格的“体”,都有标志,有时代、年号、人名、形容词等。这个在《诗人玉屑》的“诗体上”和《沧浪诗话》分得很清楚:
以时而论则有: 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太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岳、二张、二陆诸公之诗。〕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元和体〔元、白诸公。〕晚唐体本朝体〔通前后袭之。〕元佑体〔苏、黄、陈诸公。〕江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这是以朝代、年号为标志。
以人而论,则有: 苏李体〔李陵、苏武也。〕曹刘体〔子建、公斡也。〕陶体〔渊明也。〕谢体〔灵运也。〕徐庾体〔徐陵、庚信也。〕沈宋体〔[人全]期、之问。〕陈拾遗体〔陈子昂也。〕王杨卢骆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张曲江体〔始兴文献公九龄也。〕少陵体,太白体,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孟浩然体,岑嘉州体〔岑参也。〕王右丞体〔王维也。〕韦苏州体〔韦应物也。〕韩昌黎体,柳子厚体,韦柳体〔苏州与仪曹合言之。〕李长吉体,李商隐体〔即西昆体也。〕卢仝体,白乐天体,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一也。〕杜牧之体,张籍、王建体〔谓乐府之体同也。〕贾浪仙体,孟东野体,杜荀鹤体,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后山本学杜,其语之似者但数篇,他或似而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耳。〕王荆公体〔公绝句最高。其诗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邵康节体,陈简斋体〔陈去非与义也。亦江西之派而小异。〕杨诚斋体〔其初学半山、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作,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 这是以人名为标志。
又有所谓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 柏梁体〔汉武帝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韵。后人谓此为柏梁。〕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或者但谓纤艳者为玉台体,其实不然。〕西昆体〔即李商隐体,然兼温庭筠及本朝杨、刘诸公而名之也。〕香奁体〔韩偓之诗,有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这是以选集的风格为标志。
以音韵为特点的有: 江左体(对偶特精却失粘。)、蜂腰体(颔联无对偶,颈联,方对偶分明。谓之蜂腰格,言若已断而复续也。)偷春体(颔联虽不拘对偶,疑非声律;然破题已的对矣。谓之偷春格,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绝弦体(其语似断弦而意存,如弦绝而其意终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