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58|回复: 94

辨体

[复制链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21 10: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11-10 12:57 编辑




辨体
我以前读诗词,见元嘉体之类的有“体”字的,便认为都是同一概念的诗体。这种认识到读大学也没改变,工作以后还是没改变。直到退休后读到鄢化志的《中国古代杂体诗通论》,里面有对“杂体”一词的解释,才恍然发现自己糊涂了一辈子,连“体”是什么都搞不清。一窍通百窍通,自此以后,我对体的辨识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原来诗词中说到的“体”并不都是“诗体”,体,“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因此“体”有“样式”和“风格”两种意思。这两种意思是两种概念,我们容易混而为一,而且在唐朝以前,诗中说到“体”,都是谈风格,唐朝诗中才开始出现“样式”这个概念。不懂这段历史,就会对“体”一锅糊。
一、作为风格的“体”
作为风格的“体”,都有标志,有时代、年号、人名、形容词等。这个在《诗人玉屑》的“诗体上”和《沧浪诗话》分得很清楚:

以时而论则有:
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太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岳、二张、二陆诸公之诗。〕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元和体〔元、白诸公。〕晚唐体本朝体〔通前后袭之。〕元佑体〔苏、黄、陈诸公。〕江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这是以朝代、年号为标志。

以人而论,则有:
苏李体〔李陵、苏武也。〕曹刘体〔子建、公斡也。〕陶体〔渊明也。〕谢体〔灵运也。〕徐庾体〔徐陵、庚信也。〕沈宋体〔[人全]期、之问。〕陈拾遗体〔陈子昂也。〕王杨卢骆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张曲江体〔始兴文献公九龄也。〕少陵体,太白体,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孟浩然体,岑嘉州体〔岑参也。〕王右丞体〔王维也。〕韦苏州体〔韦应物也。〕韩昌黎体,柳子厚体,韦柳体〔苏州与仪曹合言之。〕李长吉体,李商隐体〔即西昆体也。〕卢仝体,白乐天体,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一也。〕杜牧之体,张籍、王建体〔谓乐府之体同也。〕贾浪仙体,孟东野体,杜荀鹤体,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后山本学杜,其语之似者但数篇,他或似而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耳。〕王荆公体〔公绝句最高。其诗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邵康节体,陈简斋体〔陈去非与义也。亦江西之派而小异。〕杨诚斋体〔其初学半山、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作,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
这是以人名为标志。

又有所谓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
柏梁体〔汉武帝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韵。后人谓此为柏梁。〕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或者但谓纤艳者为玉台体,其实不然。〕西昆体〔即李商隐体,然兼温庭筠及本朝杨、刘诸公而名之也。〕香奁体〔韩偓之诗,有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这是以选集的风格为标志。

以音韵为特点的有:
江左体(对偶特精却失粘。)、蜂腰体(颔联无对偶,颈联,方对偶分明。谓之蜂腰格,言若已断而复续也。)偷春体(颔联虽不拘对偶,疑非声律;然破题已的对矣。谓之偷春格,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绝弦体(其语似断弦而意存,如弦绝而其意终在也。)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1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作为“样式”的体  
诗体按不同条件(通俗说为体裁)有不同的分法,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按形式分,有中华传统诗和外式诗两大类。中华传统诗有古风、格律诗(律诗和绝句,又称近体诗)、词、曲等;外式诗,习惯称“白话诗”,有十四行诗、自由诗等。”
作为“样式”的体早已有之,但那是对大文体划分,如赋体、诗体。对诗体中的文体,在唐朝以前就不存在这种概念。
即使这种概念出现了,古人有时也仍然纠结。《诗人玉屑》《沧浪诗话》对风格认识较深刻,但对“样式”的体认识很模糊,把“体”、“格”、“法”混在一起,说明对“体”的认识虽已进步了,但与今天明确的概念相比,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其中两书中按样式分的有“体”字的:
五仄体(全为侧字的诗。)回文体(谓倒读亦成诗也。)离合体(一为“单字离合”,上句的末字与下句的首字组合成一字。另一种形式是“名词离合”。)七言变体(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  绝句变体(折腰体之类,绝句的折腰体是音韵折腰体中对绝句的专称。)等。
今天我们对“样式”概念的诗体要求很严,作为“样式”的诗体必须某种写法、某种格式自始至终贯彻到底。比如诗中有顶针,如果处处有顶针,那就是顶针体。如果不是处处有,那只能说用了顶针修辞手法。
在我们奇诗派活动中,辨体是最重要的,因为杂体诗是千变万化的,增添一个元素,或减少一个元素,都会变成另一个诗体。格律诗就简单多了,所以只学格律诗的人往往忽视辨体,容易见“体”便说是都是同一种概念的诗体,闹出一些笑话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10: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新体诗的体
永明体被称为新体诗,又有一个“体”字,那么这新体诗的体是样式的“体”,还是风格的“体”?
答曰:风格也。问:何谓?
首先,南北朝时期,虽有作为样式概念的“诗体”这个词,但指的是大规模的十几种文体中的一种。比较具体的、小类的样式的“诗体”的概念那时还没有。作为“诗体”中其他具体小文体的“诗体”,在唐代才产生。
其二,新体诗是相对于汉魏晋、南北朝齐以前的诗歌而言的,新体诗以前的诗无体而言,只有风格在,因此新体诗讲的也是风格。
其三,唐朝格律诗出现后,对非格律诗叫旧体诗,这个旧体诗似乎与新体诗对应,而且也有人叫近体诗为新体诗的。但近体诗与旧体诗在唐朝时是相对的,与永明体称新体诗无关系。即使硬挂在一起,新体诗也是旧体诗中的一部分,因为旧体诗泛指与近体诗相对的以及唐朝以前的诗,永明体是“唐朝以前的”,所以也包含在旧体诗内。
其四,新体诗是永明体的又名,我说永明体不是样式意义的诗体,那么新体诗当然也不是体裁意义的诗体,除非你能确实证明永明体也是格律诗了。
其五,从名称叫法上也可确定它不是样式意义的诗体,而是风格意义的诗体。样式意义的诗体名称的构成一般是名词+“体”,比如回文体,顶针体,离合体,五平五仄体等。近体诗的近,不是形容词,是近代,属名词。而形容词+“体”,多半指风格,如艳、旧、古、新、豪放、婉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10: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杂体
我说南北朝时的杂体附属于古风。有人笑我老糊涂了,简直是笑谈。那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个“笑谈”吧。
    先解一下“杂”,杂是不纯正的意思,那就是说它有纯正的东西,但又混了不纯正的东西在里面。因此杂与正(纯)是一种千丝万缕的关系,就好像籼米粉掺进糯米粉中一样。
再看永明体的杂体现状。诗人们对八病说的研究,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的,正面是加强人为因素,强调声律的八条新规(实际关于声律的是前四条),诗歌写作中尽量做到符合声律要求(也只是尽量做到而已,其实整个永明时代也没有认真的做到,倒是到了唐朝,反而在认真的完善它),还有意出一些增添条件的题目来强化这种训练,这些有意增添的题目便被称为杂体。这种杂体居然还不少。这些杂体没有脱离八病说的范围,说它独立另为一体是毫无根据的。这些增添条件是诗人们从反面进行的,是对八病说中的某种病态进行强化,使一首诗中每一句都是这种病态,结果发现一种奇妙的情况。当一首诗中偶尔出现八病说中的病态,你可说是犯病,全诗如此,就成为一种怪胎,由怪而显出某种美来,且按八病说称它为病态美吧,比如声律方面便有何逊徐陵的转韵体,何逊的掷韵诗,萧衍沈约的叠韵诗,沈约庾信王融何逊的双声诗。不过南北朝这种声律杂体诗,写作的人极少,数量也极少,远没有声律以外的杂体诗多,它们还没条件形成后代意义上的杂体,它不可能独立。所以在南北朝时代,虽有杂体一词,却如鄢化志所说,那时的杂体还没有文体的意义,还属于风格的范畴。这种捣乱的杂体诗体的数量猛增倒是在唐朝,一下就冒出了一二十种,例三为众,于是唐朝出现文体意义的杂体。
其次,从历史上看,杂体从来没脱离过古风或格律,不像格律诗能创造独自风格,脱离古风。杂体没有创出古风之外的风格,大的格局仍在古风之中。唐朝声律方面的杂体比南北朝强势多了,有些紅杏墙外的势头,但也只是这一部分,其他的杂体仍然循规循矩的或在古风大寨中,或在格律大纛下,因此整个杂体不能说已分庭抗礼了。
再从古代杂体理论家的理论来看,没有谁提倡过另树一帜,最主要的主张只是“字要正用,意要假借”,提倡古风中的双关,提倡增加谜意而已。宋朝人要求杂体“无异寻常诗”,常诗当然是指格律和古风,这就明确提出杂体不得越界。
再看作者,宋朝以前的作者羞说自己是杂体诗人,他们不屑出个人的杂体诗集,出个人诗集时,或则把杂体诗删掉(结果只能在古人的笔记小说中看到),或者混在其它诗中,最胆大也只是附于诗末作附录。
以上罗罗总总都说明杂体诗不存在独立的能量。它附属于古风与格律。
再从杂体诗的概念上来说一下。抄一段鄢化志《中国古代杂体诗通论》:
杂体诗名称的词义演变
1.杂体诗的“体”:由题材风格到体裁形式
“杂体诗”的名称,在南北朝就反复出现。如王融有《杂体报通直诗》,梁简文帝有《伤离杂体诗》、江淹有《杂体诗三十首并序》等。钟嵘《诗品序》也曾说当时诗坛是“庸音杂体,人各为容”。然而六朝人笔下的“杂体诗”,和今天所说的杂体诗,词义有很大差异。区别的关键在于杂体的“体”字的不同含义。
(1)题材风格的杂体
  魏晋南北朝时期,“体”字用于表达文学作品,主要有两种义项。一种是指作品展示的内容风格。如曹丕《典论•论文》云: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强力而致。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云:
  八体(指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种风格)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
  曹丕、刘勰这里所说的“体”,便是不同的作家在作品中体现的独特风格。王融、萧纲、江淹、钟嵘等人所说的“杂体诗”,依据的即是“体”字的这一意义。如江淹的《杂体诗三十首》,实即杂拟陶潜等人的30种风格而成。因此,此期间流行的“杂体诗”名称,与诗歌的外在体裁形式并不相涉。
  (2)体裁形式的杂体
  “体”字在魏晋六朝的另一种含义是表示作品体裁。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此四科(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者不同,惟通才能备其体。”
  陆机《文赋》也说: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
  刘勰《文心雕龙•颂赞》:  
  古来篇体,促而不广,必结言于四字之句,盘桓乎数韵之辞……此其体也。
  这里曹、陆、刘笔下的“体”,即是指奏议、书论等四科(曹丕)或诗、赋、碑、诔(陆机)颂赞(刘勰)等十种文体的形式规范。今天所说的“杂体诗”之“体”字,即是沿用这种“文体”的含义。但这种概念的“杂体诗”的名称,到唐代才开始出现。如王睿《炙毂子》云:“杂体诗又曰杂题诗。古题多起汉代,杂题多起齐梁。”皮日休《杂体诗序》云:“由古至律,由律至杂,诗之道尽乎此也!近代作杂体,惟刘宾客集中有回文、离合、双声、叠韵……陆与予窃慕其为人,遂合已作,为《杂体诗》一卷。”
  王睿、皮日休笔下的杂体诗,其概念就是指体制格式上纷杂而新奇工巧的各种诗歌体裁。这个概念一直沿用下来,而杂体诗的前一种概念则鲜为人提及了。
  2.杂体诗的“杂”:细杂、驳杂、副杂
  唐以后杂体诗的“体”,明确是指体裁,然而要完整准确地阐释“杂体诗”的词义,还必须进一步确定“杂”字的内涵。“杂”字在古汉语中,有组合、混杂、驳杂、紊乱、繁多等多种含义。笔者通过对杂体诗的综合考察和深慎思考后发现:近古以来所云杂体诗,是个义域模糊的约定俗成的名词。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见到著作、文章或工具书对杂体诗的“杂”做过具体的词义阐释。根据杂体诗的具体情况和各种诗话的有关论述,笔者认为:杂体诗的“杂”字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重含义:
  一曰细杂,细屑繁多也,杂体诗即细屑而繁多诗体的总称。这是针对杂体诗的种类数量而言。《荀子•性恶》:“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用。”《文心雕龙•杂文》:“详夫汉来诗文,名号众多……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又《文心雕龙•定势》:“囊括杂体,功在诠别,宫商朱紫,随势各配。”“杂体诗”和上面所举例句中的“杂能、杂文、杂体”,以及后来所说的杂技、杂拟、杂手艺、杂事物等名目中的“杂”,都表示细杂繁多之义。例如“杂手艺”,据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技》云:
  杂手艺皆有巧名。踢瓶、弄碗、踢磐、弄花鼓槌、踢墨笔、弄毯子、筑毬、弄斗、打硬、教虫蚁、鱼弄熊、烧烟火、放炮仗、火戏儿、圣花、撮药、藏压药、法傀垒、壁上睡、小则剧木射穿、驽子打弹、攒壶瓶、手影戏、弄头钱、变红儿、写沙书、改字。
  这里不厌其烦地抄录宋人记载的在旧时北京天桥下常见的诸般杂耍,意在说明:“杂手艺”的各种名号和“杂体诗”中的回文、离合、宝塔、藏头、风人、双声之类游戏诗体的名称,从名目之繁多到品种之细屑何其相似!尽管杂手艺为社会底层的下里巴人的糊口谋生手段,杂体诗为士大夫笔墨之余的曲生狡狯之作,但在消遣娱乐功用、品类的细屑繁杂以及欣赏品位的低俗趋向诸方面,都体现出“杂”字的概括性和评价意味。
  二曰驳杂,不精纯也。杂体诗是在正式诗体结构中,杂入其他体裁规范所形成的各种诗体的总称。杂体诗的这种概念,本源于汉儒说诗。郑玄《诗谱序》把成王以前教化纯美之作称为正风正雅,把懿王夷王之后,杂入乱世之音的诗作称为变风变雅,其正、变的标准就是礼乐教化内容的纯、杂。刘勰“文心之作”之所以要“变乎骚”,原因就是楚辞“体慢于三代,风杂于战国”,只能算“风雅之博徒”,而非正统继承者。可见古人所言诗之正、杂,实与诗之正、变之说一脉相承。虽然汉儒及刘勰所言正变或正杂,率指内容风格,然而对诗歌体裁之正、变与正、杂概念的形成,实起着先导作用。后来把文字、绘画、书法的各种变体称为杂体(见《法书要录》卷三引唐人李嗣真《书品后》)把混入羌胡之声的音乐称为“杂乐”(见《陈书、章昭达传》),都是沿袭了这种“变体即杂体”的概念。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明•彭时《文章辨体序》云:“四六为古文之变,律赋为古赋之变,律诗杂体为古诗之变。”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杂体诗》云:“按诗有杂体:一曰反拗体,二曰蜂腰体……十六曰五仄体,十七曰四声体,十八曰双声叠韵体,十九曰问答体,皆诗之变体也。”都说明:古人心目中杂体诗的“杂”,含有“由纯正而变化。以至于体式驳杂”的意义。
  三曰副杂,非正统、非正宗也。杂体诗即是传统正宗诗体之外的各种体裁诗歌的总称,系针对杂体诗的诗苑身份和诗坛地位而言。如果说杂体诗的“杂”的前两重含义,属于隐含评判的阐释,第三重含义则是立足于阐释基础的价值判断。这种以杂为副,与正相对的概念,在《韩非子•显学》中就已出现:“愚诬之学、杂反之行、明主弗受也。”陈奇猷集注:“儒墨各派之行,是谓‘杂行’。”杂行、反行均与“正行”相对。旧时把士农工商称为正业,其余称为“杂业”(《史记•货殖列传》),称正史以外的史著为“杂史”(《四库提要•杂史类》),把非科举出身称为“杂出身”(赵弁《朝野类要》),称正役之外的差役为“杂役”(《宋书•蔡兴宗传》),士之外的三教九流为“杂流”(《新唐书•曹确传》),正式渠道之外为“杂途”(《清会典•吏部七》:“无论正途、杂途,皆须身家清白。”),以及现代称正牌之外的牌号为“杂牌”,正税之外赋税为“杂税”……。以上所言之“杂”皆是非正式、非正统、非正宗之义。“杂体诗”之杂,在宋以后诗话中多取此义。如吴讷《文章辨体》云:“杂体诗……其为体,厥各不同。今总谓之杂者,以其终非诗体之正也。”徐师曾《文体明辨》云:“至论其体,则刘勰所云:‘五言流调,清丽居宗’。者是也。他如《扶风歌》、《五君咏》、《夏日叹》等篇,虽云五言,实为杂体。”又云:“近体诗自五、七言律、排律、绝句之外,复有三句、五句、促句三体。以其非正体也,故列之附录。”“杂”字的这个含义,到现代版《汉语大辞典》编写《杂体诗》词条时仍在沿用,该词条下的释义文字云:“杂体诗,乃古典诗歌正式体裁之外的各种诗体。”
  3.结语
  杂体诗中的“杂“字既有细杂、驳杂、副杂等多重含义,其中的“体”字又由六朝的题材风格概念,演变为唐代以后的体裁形式,则演变后的杂体诗可以解释为:“杂体诗是传统正宗诗体之外,各种体裁因素驳杂、规范样式细屑繁多的诗体的总称。”

以上抄录的文字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体”字用于表达文学作品,主要有两种义项。一种是指作品展示的内容风格。六朝人笔下的“杂体诗”,和今天所说的“杂体诗”,词义有很大差异。区别的关键在于杂体的“体”字的不同含义。南北朝期间流行的“杂体诗”名称,与诗歌的外在体裁形式并不相涉。
“体”字在魏晋六朝的另一种含义是表示作品体裁。属于文体的形式规范。今天所说的“杂体诗”之“体”字,即是沿用这种“文体”的含义。但这种概念的“杂体诗”的名称,到唐代才开始出现。

明朝时的辨体文章,多把文体与风格放在一起谈。我为主笔编撰的《杂体大全》受此影响,把两种都编入了。现在应该正本清源,把它们说清楚。
属于文体的杂体诗,主要表现在写法上,有一到几个主要写作方法自始至终贯彻到底。如回文体、顶针体、离合体、辘轳体、卷帘体、集句、櫽括体等。
现在属于风格的杂体诗,是指受外界因素影响或限制而写作的诗词。大到应教诗、应诏诗、应令诗、应制体、赋得体,打擂台诗,如禁体诗、白战体,现代的征文诗、考试诗等。小到应酬、游戏诗词,如接龙、联句、限韵、限字、命题、分韵、和诗等,许多人盲目的反对杂体诗的人,却喜欢参加诗词的应酬活动,生活在杂体中而不自知。
就是喜欢格律诗的人有时也不自觉的参与杂体诗活动,比如折腰体、拗律、古风式律诗或入律古风,有人喜欢研究拗救,实际上就是研究杂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10: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永明体
“古風”是唐代産生的術語,當時將“近體詩”稱爲“律詩”,而將繼承漢魏詩歌形式的一部分五言詩稱爲“古風”,如《李白集》中有“古風”五十九首。後來則凡不是律詩的詩都可稱爲“古風”。
永明体是什么体?大中华理论版很有一些人认为是一种文体的诗体,而且是格律诗或准格律诗。是这样吗?
前面我们已把“体”辨了一遍,这些知识其实就是为这个话题服务的。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对永明体的认识就可少走很多弯路。
再次复习一下“体”,体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文体,一是风格。风格包括时代风格、个人风格、流派风格、选本风格等,时代风格指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时期有一个时代的热点,会汇聚一批人对某种研究某种创作感兴趣。
1、永明体是时代风格
永明体是以年号命名的,根据前面所述,年号命名的一般是时代风格,可见永明体是“以时而论”的,不是什么诗体。他的时代风格是什么呢?以沈约为首,汇聚一批人,对梁朝以前的古体诗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并创作。研究的中心是四声如何在诗中运用,名之曰四声声律,因此被称之为新体诗,新体就是新的风格的意思。声律的理论研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正面研究,发展了古风,后来形成唐朝时期的古风鼎盛期。反面研究指的是不按声律办事出现的情况,创造了大量的属于风格方面的杂体诗,这些风格杂体诗,到唐朝转化成文体概念的杂体诗,并由此诱发出多种多样的杂体诗体,从此杂体翻开了它灿烂的一页。
同时它的时代风格是相对于汉魏晋的。就是对声律的遵守与强调,由不自觉进入自觉,由自然阶段进入人为阶段,或者说由量变产生了质变,进入飞跃阶段(升华阶段),从此人们对诗的认识由感性进入理性。其特点可归纳为一句话:强调声律。
2、永明体是属于样式的诗体么?
有人在骂,刚刚胡说八道,永明体岂能不是诗体?但这里说的是样式的诗体,也就是文体方面的诗体。
诗体的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体的诗体在字、句、韵、写法等方面应具有特色、有所限制。
一句的字数方面,永明体无限制要求
句子的数量方面,永明体无限制要求
句子的整齐方面,永明体无限制要求
押韵方面,永明体无限制要求
对仗方面,永明体无限制要求
写作特色方面,永明体无限制要求
篇章结构方面,永明体无限制要求
因此永明体不具备样式的任何条件,不是样式的诗体。

3、永明体不是格律诗
许多人说,格律诗源头(源头也可用开端、滥觞、萌芽、起源)是永明体,没有永明体就没有格律诗。但是一种诗体的源头不等于是这种诗体。一种诗体往往有多个源头,一个源头只是这种诗体的一个要素,诗体是多个要素构成的。永明体是格律诗的源头,魏晋古绝也是格律诗的源头,诗经也是格律诗的源头。
首先永明体讲求的是四声,格律诗讲求的是平仄,作为格律诗的基本条件,永明体都不具备。
照样一条条来比较
1)、格律诗各句字数一样多。永明体没限制。
2)、格律诗句式整齐。永明体没限制。
3)、格律诗句数为偶数。永明体没限制。
4)、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永明体没限制。
5)、格律诗一韵到底不换韵。永明体没限制。
6)、格律诗第一句押韵只能用邻韵,其他押韵句韵字不得用邻韵。永明体没限制。
7)、格律诗偶句押韵。永明体没限制。
8)、格律诗除第一句,奇句不押韵。永明体没限制。
9)、格律诗押韵不重韵。永明体没限制。
10)、格律诗平仄246分明。永明体不用平仄,用四声。
11)、格律诗讲究平仄相间、相对、相粘。永明体没限制。
12)、格律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对仗。永明体没限制。
13)、格律诗的对仗要求工对。永明体要求不严。
14)、格律诗忌三平收、三仄收、孤平。永明体没限制。
规律无相同处,所以不是格律诗。

4、永明体不属于古风?
有人提出永明体不属于古风,是独特的一种诗体。
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永明体是古风。比如王力就把唐以前的诗都列入古风。
我们还是一条条比较吧。
一)、古风的押韵
1)、古风押韵,可用平声,也可用上、去、入声。永明体也如此。
2)、古风押韵,有的是两句一押韵;有的是一句一押韵;还有的是三、四句一押韵。永明体也如此。
3)、古风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永明体也如此。
4)、古风押韵,可以用一个韵部的韵字,也可以用通韵,即可以从相邻的两个或几个韵中选择韵脚字。永明体也如此。
5)、古风押韵,可以重复出现韵脚字。永明体也如此。
二)、古体诗声律、句式
1)、古风不讲平仄。永明体也如此。
2)、古风可以三平尾。永明体也如此。
3)、古风句数不定。永明体也如此。
4)、古风句子字数灵活。永明体也如此。
三)、古风的对仗
1)、古风的对仗,不受限制。永明体也如此。
2)、古风的对仗,一般是位置不定,句数不限。永明体也如此。
3)、古风的对仗,不要求工对。永明体也如此。
4)、古风的对仗,不讲究平仄,不避重字,甚至有意用重字相对。永明体也如此。
5)、古风的对仗,隔句对的很多。永明体也如此。
如此可以看出,永明体没有跨出古风一步,是循规蹈矩的古风。

5、格律诗与永明体八病关系密切?
格律诗是在永明体基础上发展改造出来的,成型后与永明体的八病是否还关系密切呢?八病与文体有关系的是前四病,我们又来比较。
1)、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
格律诗与之不同的是五言诗第一字与第六字平仄不论,八病的这条失效。
第二字与第七字,这两个字在永明体中有平上、平去、平入、上去、上入五种组合,十种排列。格律诗第二字与第七字确实也是不同声,但这两个字中有一个固定为平声,而八病说是不固定的。八病说中的上去、上入两种组合四种排列在格律诗中不存在。更重要的是八病用的是四声,格律改用平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
格律诗第十字固定为平声,四声的五种组合十种排列中只有三种组合三种排列能用上,其他七种排列作废。
格律诗第五字不押韵是不可能与第十字同声的(平仄自然生成,不必规定),第五字如果押韵则一定与第十字同声(同平)。但押韵句没有八病中的上上、去去、入入的组合,是四中取一。八病的这条对格律诗的形成过程非常重要,格律诗形成后八病的这条也没全废,但多失效。
3)、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
格律诗不存在第二字与第五字的限制。
4)、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
格律诗不存在这条限制。
结论   格律诗形成后与永明体声律多少还有些关系,但相差太远。

6、永明体的律句问题
永明体中律句很多,这是永明体为格律诗论者的杀手锏。
所谓律句就是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平仄符合格律。
第一,永明体不存在平仄,因此从根上说,二者根本不存在关系。
第二,永明体所谓的律句是用后来的平仄标准去检验而得出来。即使退一步承认,也只是律句而已,离格律诗还差得远。是不是格律诗,是要综合考察的,要间、对、粘、对偶都合才行,律句只是间这一条而已。哪怕就是符合间,承认是律句,也还有量的问题,是否全诗都是。即使全部都是律句,还得验证对、粘、对偶,也有可能是入律古风或古风式律诗呢。
第三,我们用平仄标准来推究永明体中多律句的秘密。
四声在第二第四字上有平平、平上、平去、平入、上去、上入、上上、去入、去去、入入,十种组合二十种排列,能符合平仄要求的有三种组合六种排列。六种排列对二十种排列而言,正好是30%,想想看,这么大的出现几率,百句中有三十句呢,永明体中“律句”很多就不奇怪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发表于 2018-9-21 13: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去打勺子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0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8-9-21 13:11
学习。学去打勺子去。

打出了多少勺子?舀舀这里的汤,看看有什么问题么

点评

很系统,也理的清,但对争论只能是小补。许多人阅读时不是从文中把握概念,而是从自己需要确定概念,而中华文化缺乏的正是科学精神,多是根据需要扩展外延,这个对理论研究伤害是很大的。刚刚想理清,估计呼应的人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2 0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5
贡献
2016
金钱
2988
发表于 2018-9-22 08: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22 08:06
打出了多少勺子?舀舀这里的汤,看看有什么问题么

很系统,也理的清,但对争论只能是小补。许多人阅读时不是从文中把握概念,而是从自己需要确定概念,而中华文化缺乏的正是科学精神,多是根据需要扩展外延,这个对理论研究伤害是很大的。刚刚想理清,估计呼应的人不会多,最好是对某一主题一次论清,阅读时不接受文中概念也不行了,慢慢的,就有话语权了。
对系统性的东西提意见,咱可没这脑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22 09: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8-9-22 09:17 编辑

你还是算了吧,自己能搞清楚就算烧高香了
体,体裁,诗体,诗这个文学的大体裁中细分出来的细化的体裁;
风格,风貌与格调,.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如唐司空图所论的24诗品即属风格;
以风格而论体的当然有但却不是严沧浪笔下的永明体,严沧浪明明白白的是以时而论,这是按时间顺序划分诗体的一种方式;
一个时代当然也有一个时代的独有风格,如大跃进时期的放卫星就直解反映在文风中,这是放卫星时代独有的时代风格,文革时代又有文革时代的时代风格,刚刚的惯性就是惯于混淆,把以时而论等同于以时代风格而论所以永明体是以风格而分的体,天啊

点评

算了。对你已仁至义尽了。你不是门中人,难说门中话。就此结束啦  发表于 2018-9-22 0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22 09: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时而论则有:
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太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岳、二张、二陆诸公之诗。〕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元和体〔元、白诸公。〕晚唐体本朝体〔通前后袭之。〕元佑体〔苏、黄、陈诸公。〕江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希望刚刚不会色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09: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9-22 09:41 编辑

你理解有问题,明明自己色盲加色弱还兼近视“齐诸公之诗”是指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是诠释说明的说明方法。这里以时而论的全是这种介绍方法。以时就是以时代。体只有风格与文体两种,时代能是文体,糊涂到如此地步,叫人怎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09: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铁佬 发表于 2018-9-22 08:49
很系统,也理的清,但对争论只能是小补。许多人阅读时不是从文中把握概念,而是从自己需要确定概念,而中 ...

不需要。只为需要者服务、为理解者服务。对木头是没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22 09: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它蒸滴是又长又臭,不堪卒读,俺就没兴趣去一一细驳了,就让它臭吧

点评

你本来就是口水派的,当然坐不了冷板凳  发表于 2018-9-22 09: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2695
贡献
11158
金钱
16233
发表于 2018-9-22 09: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09: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9-22 09:43
其它蒸滴是又长又臭,不堪卒读,俺就没兴趣去一一细驳了,就让它臭吧

真正的理论都是冷冰冰的,它就是一批又长又臭论点论据例子构成,板着脸推理,没有生动的语言,没有圆滑幽默的腔调,不是想认真研究的人一般都不能卒读。叶公好龙们是读不进纯理论文章的。

至于你“不堪卒读,俺就没兴趣”是真的,“俺就没兴趣去一一细驳”,我料你也没那个本事,一肚的草变不出珍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22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22 09:34
你理解有问题,明明自己色盲加色弱还兼近视“齐诸公之诗”是指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是诠释说明的说明方法 ...

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齐诸公之诗反映了什么样的艺术风格,雄浑、冲淡、高古、抑或是委曲?天啊,混淆概念至此,难怪小姨子会等同了老婆

点评

混帐刚刚第一,废话吟者第一,白痴废废第一,都懂滴  发表于 2018-9-22 10:08
这要考考你这个从来不及格的学生是怎样理解的。实在话你这样永远不会进步,在这所以会被那些人嘲笑,怪自己不长进呀  发表于 2018-9-22 1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2695
贡献
11158
金钱
16233
发表于 2018-9-22 09: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09: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外秋来 发表于 2018-9-22 09:57
刚刚先生有些武断,一肚的草变不出珍珠,但可会变牛黄,那可比珍珠值钱。 ...

你知道牛黄是什么么?那是结石,要牛的命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22 10: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22 09:53
真正的理论都是冷冰冰的,它就是一批又长又臭论点论据例子构成,板着脸推理,没有生动的语言,没有圆滑幽 ...

没兴趣就是没兴趣,就这么简单,吹牛皮打嘴炮你第一,都懂的

点评

你就那么一点水,水泡怎吹得出,也得充实充实自己呀。你如果有梦兄一半的精神,也不是这个样子  发表于 2018-9-22 1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2695
贡献
11158
金钱
16233
发表于 2018-9-22 10: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2695
贡献
11158
金钱
16233
发表于 2018-9-22 10: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22 1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外秋来 发表于 2018-9-22 10:07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吹牛皮打嘴炮能得冠,也应该恭喜贺喜才是。天下第一的名头也不是那么好挣的。 ...

9494,恭喜刚兄,贺喜刚兄

点评

没救了,朋友也不得做了。这篇专为你写的文章也白写了。  发表于 2018-9-22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0: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外秋来 发表于 2018-9-22 09:50
长篇大论似糊涂,
乱七八糟条理无。
千古文章多少事,

你能说出本文那些地方错了才算本事。这种鬼画图的语言,你写任何诗我都可安上去。做人要做实在人,别缚鬼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22 10: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体裁,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发展起来的。--百度


时代,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百度
风格,风格是艺术概念,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有代表性的面貌。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品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内在、反映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思想、审美等的内在特性。--百度

时代风格,指一个时期文艺创作表现出的总体风貌。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文艺家,受到相似的社会生活、政治形势、阶级斗争时代风尚文艺思潮、文化艺术传统的影响,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比较接近的艺术见解,他们的作品往往会在内容和形式、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显现出某种共同的基本特征。阶级风格,指同一阶级文艺创作表现出的总体风貌。--百度






即便我们再怎么懒再怎么愚钝,借助百度,我们都很容易就能把体裁、时代、风格、时代风格这些基本概念搞清楚而不至于陷入混淆基本概念的错误中去

点评

为你可惜  发表于 2018-9-22 10:58
还真是懒而愚钝  发表于 2018-9-22 1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2695
贡献
11158
金钱
16233
发表于 2018-9-22 11: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2695
贡献
11158
金钱
16233
发表于 2018-9-22 11: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38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2695
贡献
11158
金钱
16233
发表于 2018-9-22 11: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22 12: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8-9-22 13:16 编辑
塞外秋来 发表于 2018-9-22 11:24
想轻轻地问一句刚刚先生讨论出什么成果来,谁会理你那一套,自相矛盾,自欺欺人,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还 ...

刚刚就这毛病害人,为辩而辩,为赢而辩,所以不吝混淆一气企图蒙混过关

诗体的分类当然很复杂,具有相当大的相对性,你甚至可以以一定的个人喜好自我分类,我也可以,他也可以,比如选体之类;

即便以狭义的格律的平平仄仄而言,平平仄仄能反映出什么艺术性的风貌或格调来么,当然不能,平平仄仄之替对粘等只是这种诗体的一种体裁要求而已,近体的艺术性必须按这种体裁的要求通过文字去填充平平仄仄才能反映出或雄浑或冲淡或高古或清新等等之一定的艺术风貌来

再即便以时而分都有粗分与细分之别,如严沧浪之以时而分,南北朝体便可包涵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但上面诸体却不能反着来涵盖南北朝体,唐诗划分初唐中唐盛唐晚唐诸体也是一个道理;

王力先生为建立或者说方便说明近体之格律而粗分诗体为两大类,一曰格律,一曰古风,但就这两大类都可细致再分,如近体之正体、变体,又古风式的律诗,入律的古风、仄韵律诗诸体,古风的分类还有更多更细的,这里就不说了

总之,靠混淆概念的所谓理论是注定没有出路的,靠厉言疾色、巧言令色、嘴炮、吹牛、恶意贬损他人是注定了建立不起理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3: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9-22 13:46 编辑
塞外秋来 发表于 2018-9-22 11:24
想轻轻地问一句刚刚先生讨论出什么成果来,谁会理你那一套,自相矛盾,自欺欺人,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还 ...


你说了这么多到底说了什么?指出了文章错在哪里么?废话一堆,劝你不要说了。
山人虽然扯横的,还毕竟没离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22: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