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43|回复: 77

《词林正韵》能不能用于诗

[复制链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20 10: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9-20 10:41 编辑

                   《词林正韵》能不能用于诗
      《词林正韵》专用于词,这没有异议。
      《词林正韵》能用于诗吗,反对者众。
       能不能用用于诗,得分两步论证,
       一、《词林正韵》能用于古风
       前提是词的用韵方式同古风。这是刚刚提出来的。因此先得把它的真实性确定下来,才能进行推理。
       刚刚说,格律诗的押韵方式是隔句押韵,一韵到底,首句若押韵可用邻韵。但在钦定词谱中,符合这种情况的只有79例,其中45例首句不押韵的,34例首句押韵的。而且大多数本来就是绝句进入词的。按照万树们的看法,不是长短句,不入词门,那为什么有这些格律诗进来呢,那是因为《词律》和《钦定词谱》都有广收这条,所以就让它们混进来了,即使这样,在几千例词中,它们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其他则统统按古风的各种押韵方法进行,所以说词是按古风方式押韵的。这点若获得大家通过,下面的推理就好办了。
      《词林正韵》是按千年词的实际情况归纳出来的。既然词是按古风押韵进行的,那么《词林正韵》自然也是古风押韵的归纳。为什么以前没有人这么提出?那是因为以前没有人归纳过词的押韵,于是没有发现这种共性。这样《词林正韵》自然也可以用于古风写作。而且从历史上从唐到清的古风例子,都说明古风与格律诗押韵严格程度是不一样的,古风经常邻韵通押,而且位置不固定,不像格律诗只能第一句从权。
      《词林正韵》可用于古风创作没有问题吧。

       二、《词林正韵》能用于格律诗
      这得用历史发展的眼光起正确看待,才能搞清楚《词林正韵》能不能用于格律诗,若用偏见的眼光对待,两百年后也还要继续争论下去。
      格律诗的用韵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首句不许押韵。唐朝格律诗是按韵来计算的,一韵为一联,二韵诗就是四句,三韵诗就是六句,四韵诗就是八句。如果让首句也押韵,那出题的叫法就得换名称了,所以有唐一代,首句不得押同韵部的韵。

      第二阶段,由于古风押韵的影响、由于诗人们的习惯,由于各方面的反映,对首句进行了松动,可以用邻部韵来押韵,这样既不影响韵数的计算,又让诗人们有回旋余地,何乐而不为。到了后来,具体时代还得研究,尤其是宋朝取消诗歌考试后,邻部押韵变得多此一举,于是首句同部押韵大家也不大去管了。
      有人给首句押邻韵取名称为“孤雁出群格”(或称孤雁带群格,就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带着一群黑雁振翅高飞)。最早称首句借用邻韵为“孤雁出群”的人是明代的谢榛。他在所著《四溟诗话》中说:“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沿用这种说法的今人诗家,如张皓先生在其主编的《古典诗词通论》中说:“唐宋人常不拘首句韵脚之规,而借用邻韵,后世称为孤雁出群格。”星汉先生在《今韵说略》一文也指出:“晚唐有于首句入韵的格律诗,借用邻韵的韵字,作为首句的韵脚,唐宋几成风气,视为定例,叫‘借韵’,起名号‘孤雁出群’……如冬韵诗起句入东韵,支韵诗起句入微韵,豪韵诗起句入萧肴是也。”清沈德潜《说诗晬话》云“起句可不用韵,故宋人有用别韵者,然必于通韵中,方可借入,若庚、青韵诗,起句入真、文、寒、删韵;先韵诗,起句入覃、盬、咸韵,则杂然不可为训。”

       第三阶段,正体格律诗只认可首句的邻部通押,2468句的押韵却是邻部不得通押的。晚唐开始,便不断有人对格律诗的押韵进行改革。晚唐郑谷等人为了拓宽用韵渠道进行了辛勤探索,为近体诗制定的一种新的用韵格式:辘轳格、葫芦韵、进退格。(宋袁文《瓮牖闲评》卷五:“昔郑都官与僧齐己、郑损辈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这些用韵格式是诗人们选择不可通押的邻韵部的字押韵,而且扩大了邻部韵的外延,把只要韵母相同的都拉入邻韵中,这为后来的《词林正韵》提供了指导。这里对辘轳格的名词要做个说明,古代格与体的概念,有的学者清楚,有的学者模糊,所以常常有辘轳格与辘轳体混淆的。辘轳格是特殊的用韵方法,辘轳体是一种特殊的诗体,二者不是一回事。
       郑谷等人虽然制定了三种方法,但由于没有具体的诗例确定,于是三种方法的解释始终是混乱的,《沧浪诗话 诗体》、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辞海》、《汉语大词典》、《中国诗学大辞典》等各唱各调,使人无所适从。南宋周文璞有这样一首诗:“野人无事 回到“八齐”。这是典型的进退格,可周文璞却认为是辘轳格,因为诗题标明《辘轳体》。
       为了避免争论(可以另外开主题帖去探讨),本文不给它们做结论,只介绍这三种方法而不说该叫什么名称。
       使用这三种方法有一个原则,必须有一个主韵部,也就是说这个主韵部必须有两个以上的韵字。(刚刚特意强调,请读者注意)
       一种是24句为一组,68句为一组,一组为主韵部,一组为邻韵部。
       一种是主韵部和邻韵部的句子交错进行。比如一句主韵部,一句邻韵部,然后又一句主韵部,再一句邻韵部。
       一种是对排律的,首先两个同韵部的韵字为第一组,然后由若干个同韵母的另一韵部字组成另一组。
       《瓮牖闲评》所引黄庭坚《谢送宣城笔》诗说明,在正体律诗中不可通押的邻韵部的字,在辘轳格中则可以用来押韵。正因为在同一首诗中用相邻而不相通的两个韵部的字押韵,才构成了杂体律诗中的辘轳格。
到南宋时,大诗人杨万里等把辘轳格等发扬光大,进行了大量创作,在诗史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杨万里有《万花川谷海棠盛开进退格》《中秋病中不饮用辘轳体》《城上野步用辘轳体》《重九日雨仍菊花未开用辘轳体》等。
       元朝时运动在继续深化,“元人律诗通韵尤多。名家之集 如元遗山《望王李归程》乃‘虞’韵,中联用‘徐’。”
       应当怎样看待辘轳格、进退格?下面引用别人文章中的论述:有的人不喜欢辘轳格、进退格。清人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云:“诚斋屡用辘轳、进退格,实是可厌。至云:‘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牵白石作先锋。’叫嚣伧俚之声,令人掩耳不欲闻。”翁氏由讨厌进退格、辘轳格,发展到讨厌杨万里用这类格式写出的作品,这不是爱屋及乌,而是厌屋及乌了。有的人认为辘轳格、进退格为律诗的创作增添了人为的限制。清人赵翼《瓯北诗话》引卷四《白香山诗》云:“古来诗未有以格称者,大历以后始有。齐梁格、元和格,则以诗之宗派而言。辘轳格、进退格,则律诗中又增限制。” 赵翼正好说反了。从用韵的角度而言,辘轳格、进退格不但没有增加人为的限制,反而是拓宽了律诗的用韵渠道。众所周知,律诗用韵要求很严,这些要求将人们的思想禁锢在狭小的范围内,创作才华不易施展。当这些严格的规定影响到内容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时,诗人们必定要进行新的用韵尝试。另外,当正体律诗的用韵格式被人们用惯、用熟、用腻的时候,诗人们也往往会别出心裁,巧立名目,开辟出新的用韵途径。多一条用韵途径总比少一条用韵途径好。关于这一点,清人吴乔《围炉诗话》副卷之一说得好:“唐韵视今之平水韵,‘冬’分‘馇’、‘支’分‘脂’,似乎狭矣,而有葫芦韵用法,辘轳韵用法,进退韵用法,有嫌韵,有兼韵,有通用,有转用,有叶用,作者犹得辗转言情。平水韵似宽,而葫芦等诸法俱废,则实狭矣。”可以说,辘轳格、葫芦格、进退格的用韵方式,是诗人们为了拓宽用韵渠道,达到“辗转言情”的目的辛勤探索结果。从创作的角度而言,作家们长期写作正体律诗,写多了,容易千篇一律,换一种手法,写一些辘轳格、葫芦格、进退格,是一种尝试。从读的角度而言,读者们天天读正体律诗,读多了,容易久而生厌,读一些辘轳格、进退格、葫芦格作品,换一换口味,也许会觉得新鲜有味。
       有了“孤雁出群格”,有人想在末句也用邻韵,于是有“孤雁入群格”(或称孤雁混群格。就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混入一群黑雁一起振翅高飞)。初见于唐末多见于宋代。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孤雁入群格”不常用;但是,诗人因为激情澎湃,为了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需要,一时在本韵部里又找不到准确的字眼,不得已之下,借用邻韵部的字眼作为全诗结句的韵脚。所以说,“孤雁入群格”是一种不常用的“格”,但又是某些诗人在某些场合不得不用的一种“格”。如
           故行宫 元稹 (唐朝)
       寥落故行宫,(东韵)
       宫花寂寞红;(东韵)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冬韵)
       诗押“一东”韵,而末句借用“二冬”韵之字。

       律诗和绝句是不允许转韵的。有人将辘轳格叫做转韵律诗,会使人们想起古体诗中的换韵方式,这种叫法是错误的。
       这场运动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一是除了正体格律诗,又产生了几种杂体格律诗(饶少平说法)。
       一是它使几个概念的外延发生变化:1.落韵。原来指只要不是同韵部的韵便是落韵,现在改为不是同韵母的韵字便是落韵。2.邻韵。原来指韵母相同,韵部又靠得比较近的韵,现在改为只要是同韵母的韵部字。3.一韵到底的“韵”字。原来指格律诗中韵字是同一韵部一直到底不换韵,现在改为同一个韵母的韵字一直到底不换韵。这些变化,使格律用韵与古风、词的用韵一体化了。(刚刚的归纳)
       这种事实已经早已存在而且延续下来,但由于存在正体与杂体的区别,所以直到现在在诗界的影响都不大,有的人可能还是第一次听到我传达的这个信息吧。
       不管它影响大不大,既然与词的用韵一体化了,那么《词林正韵》用于格律诗也就既合理又合法了。所以《词林正韵》用于格律诗写作是天经地义的。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20 10: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词林正韵》用于格律诗也就既合理又合法了
-------对于唐近体诗特别是律诗是不允许的。首句或尾句押邻韵也是特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10: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20 10:46
《词林正韵》用于格律诗也就既合理又合法了
-------对于唐近体诗特别是律诗是不允许的。首句或尾句押邻韵也 ...

“这种事实已经早已存在而且延续下来,但由于存在正体与杂体的区别,所以直到现在在诗界的影响都不大”

点评

诗要正本清源。为了传承,近体诗要严押平水韵为正宗。当然,有些人自我放宽标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写律诗用普通话韵也是允许的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0 1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4
贡献
2015
金钱
2986
发表于 2018-9-20 10: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待细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20 10: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20 10:48
“这种事实已经早已存在而且延续下来,但由于存在正体与杂体的区别,所以直到现在在诗界的影响都不大” ...

诗要正本清源。为了传承,近体诗要严押平水韵为正宗。当然,有些人自我放宽标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写律诗用普通话韵也是允许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11: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20 10:46
《词林正韵》用于格律诗也就既合理又合法了
-------对于唐近体诗特别是律诗是不允许的。首句或尾句押邻韵也 ...

与你看法略有不同在于
1.用于格律诗是肯定可以的
2.但格律诗有正体格律诗与杂体格律诗的区别(杂体如折腰体,拗律、辘轳格、进出格、葫芦格以及数十种特殊写法的格律杂体)正体格律由于它的一韵到底的“韵”字的特殊含义,的确从严为好。但对杂体,既然是杂,就是不守纪律的家伙,便一概可以用,包括折腰、拗律

点评

杂体可能另有标准,我不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0 1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20 11: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20 11:01
与你看法略有不同在于
1.用于格律诗是肯定可以的
2.但格律诗有正体格律诗与杂体格律诗的区别(杂体如折腰 ...

杂体可能另有标准,我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20 10:54
诗要正本清源。为了传承,近体诗要严押平水韵为正宗。当然,有些人自我放宽标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写律诗 ...

这里谈的仍然是平水韵,只是从首句邻韵扩展到全诗。按事物发展规律应该是从特殊(首句)到一般(全诗),因此它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8-9-20 11: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8-9-20 11:09 编辑

过去可以,现在不宜,因为除归并韵部外,词林与平水是一脉相承的,平水既已无法确读,词林难道可以确读吗?你能吗?他能吗?他们能吗?

点评

你的话题走题,不予回答  发表于 2018-9-20 1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11: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20 10:54
诗要正本清源。为了传承,近体诗要严押平水韵为正宗。当然,有些人自我放宽标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写律诗 ...

写律诗用普通话韵也是允许的了。-----的确是可以的。但我不像五四他们空喊口号,我将从历史事实来论证它,构思已好,但没动手。写这种文章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写,而是站在中间立场,以事实为根据进行推理。能推理出来,说明它是正确的,不能推理出来,说明它是错误的。千万别为肯定而肯定,为反对而反对

点评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五四绝非空喊口号,在小中华及风雅颂等地已做过较为系统的有理有据的阐述,只是你对此有所不知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0 1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11: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20 11:02
杂体可能另有标准,我不懂。

许多人杂体都不知为何物,却高喊看不起杂体,尤以绝谷为代表,甚是好笑。你们不懂杂体,但杂体与正体又是鱼水关系,只要研究理论就离不开杂体与正体的关系,你们说你们的理论是怎么研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11: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8-9-20 11:07
过去可以,现在不宜,因为除归并韵部外,词林与平水是一脉相承的,平水既已无法确读,词林难道可以确读吗? ...

读与写是两回事,特定范围中混为一谈是无法议论的。你们的口水战就是因为大杂烩造成的

点评

莫非刚刚先生也认可读写两张皮? 那还配称诗词吗?诗词即便不吟不唱,可总要读一读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0 19: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14

帖子

79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34
贡献
2015
金钱
2986
发表于 2018-9-20 11: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且听从刚刚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8-9-20 19:0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20 11:20
读与写是两回事,特定范围中混为一谈是无法议论的。你们的口水战就是因为大杂烩造成的 ...

莫非刚刚先生也认可读写两张皮?
那还配称诗词吗?诗词即便不吟不唱,可总要读一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8-9-20 19: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20 11:12
写律诗用普通话韵也是允许的了。-----的确是可以的。但我不像五四他们空喊口号,我将从历史事实来论证它 ...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五四绝非空喊口号,在小中华及风雅颂等地已做过较为系统的有理有据的阐述,只是你对此有所不知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20: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8-9-20 19:05
莫非刚刚先生也认可读写两张皮?
那还配称诗词吗?诗词即便不吟不唱,可总要读一读吧。 ...

你的理论我不赞同,但不想与你抬杠。中华诗词不是简单的读与写的问题

点评

你不赞同很正常,甲乙丙丁先生都不赞同呢。问题是你们根本拿不出能摆到台面的理由,那就悉听尊便吧。 千万别说诗当吟诵词当唱之类套话哈,对于平水与词林,你只要能够确读,就算你赢。如果不能,就别嘴硬了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0 23: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20 20: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20 20:52
你的理论我不赞同,但不想与你抬杠。中华诗词不是简单的读与写的问题

屁话,不要听

点评

不要脸的怎么又回我的帖子?  发表于 2018-9-20 2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20 21: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除却狗屁,还有别的吗?

点评

除了不要脸,就是脸不要,不过还是问一句:要脸不?  发表于 2018-9-20 2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8-9-20 22:0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是律松而韵严,词则相反。写诗还是不要太放肆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8-9-20 23: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20 20:52
你的理论我不赞同,但不想与你抬杠。中华诗词不是简单的读与写的问题

你不赞同很正常,甲乙丙丁先生都不赞同呢。问题是你们根本拿不出能摆到台面的理由,那就悉听尊便吧。
千万别说诗当吟诵词当唱之类套话哈,对于平水与词林,你只要能够确读,就算你赢。如果不能,就别嘴硬了罢!

点评

不与你抬杠。别高兴太早,有你哭不出来的时候。与你抬杠时那就不是几句话,而是又长又臭的裹脚带文章了。在我面前你还是好好休息吧,别不识相  发表于 2018-9-21 0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06: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8-9-20 22:07
诗是律松而韵严,词则相反。写诗还是不要太放肆为好。

哈哈,我所论与放肆无关,只论事实与推理是否正确。只要它是正确的,你再怎样说放肆也无用,推理出来是错误的,它想放肆也放肆不起来。你还是钻钻文章的空子吧,不要放空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08: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8-9-20 23:02
你不赞同很正常,甲乙丙丁先生都不赞同呢。问题是你们根本拿不出能摆到台面的理由,那就悉听尊便吧。
千 ...

读书看书阅览、朗诵黙记,是有区别的。一有声一无声。你现在发的帖子声音在哪里?你不照样的发,我不照样的看?你给你老婆打电话,有声;你给你情人写信就没有声音;你给你朋友发短信,也没有声音。你用白话文写文章,大家可以接受,你用文言文写文章,大家也不会大惊小怪。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要绝对化了。用平水韵写的诗能看懂,懂平水韵的知道押韵在哪,看诗的比读诗的多,我几乎看诗是不读出声的,我老婆从未听过我读诗。所以不必过分夸大读的功能,哑巴不出声照样知意思。
我极力赞成你的新韵写诗的主张,能读的诗当然好,那些死守平水韵不放的叫做顽固派,他们要戴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他们硬要阻碍历史的脚步,你也只能劝说宣传感化,不是一纸命令可解决问题。明年5.4.我看你是要准备殉职了,中央是不可能照你的愿望下达指令的。
别极左也别极右,持中吧

点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你比那些八面玲珑的诗者或学者抑或诗词企业家强多了,这一点必须肯定。 但是,两面玲珑也不好,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就唐宋诗词而言,其读诵吟唱的优良传统谁也不能否认,而中古平水韵无法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2 09:39
还有听不懂的问题,也不必太夸大。为什么一定要你听懂?我自娱自乐不可以吗?读给听得懂的人听不可以吗?  发表于 2018-9-22 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22 08: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看书阅览、朗诵黙记,是有区别的。一有声一无声。你现在发的帖子声音在哪里?你不照样的发,我不照样的看?你给你老婆打电话,有声;你给你情人写信就没有声音;你给你朋友发短信,也没有声音。你用白话文写文章,大家可以接受,你用文言文写文章,大家也不会大惊小怪。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要绝对化了。用平水韵写的诗能看懂,懂平水韵的知道押韵在哪,看诗的比读诗的多,我几乎看诗是不读出声的,我老婆从未听过我读诗。所以不必过分夸大读的功能,哑巴不出声照样知意思。-------这一段话好。

点评

老金也来抓稻草?惜乎救不了命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2 09: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22 09: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9-22 08:40
读书看书阅览、朗诵黙记,是有区别的。一有声一无声。你现在发的帖子声音在哪里?你不照样的发,我不照样的 ...

阅读阅读,阅是阅览,读是诵读,就这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8-9-22 09: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22 08:29
读书看书阅览、朗诵黙记,是有区别的。一有声一无声。你现在发的帖子声音在哪里?你不照样的发,我不照样 ...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你比那些八面玲珑的诗者或学者抑或诗词企业家强多了,这一点必须肯定。
但是,两面玲珑也不好,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就唐宋诗词而言,其读诵吟唱的优良传统谁也不能否认,而中古平水韵无法确读也是不争的事实。你这种和稀泥的态度实不足取。
彼等若是大大方方地标注吴语韵、粤语韵、闽语韵、湘语韵乃至《东南韵》之类,我等自然无话可说,若楞是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那问题的性质就变了,因为这关系到诗者基本诚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8-9-22 09: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9-22 08:40
读书看书阅览、朗诵黙记,是有区别的。一有声一无声。你现在发的帖子声音在哪里?你不照样的发,我不照样的 ...

老金也来抓稻草?惜乎救不了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0: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8-9-22 09:39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你比那些八面玲珑的诗者或学者抑或诗词企业家强多了,这一点必须肯定。
但是,两面 ...

宣传方式要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00

帖子

5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2
贡献
144
金钱
205
发表于 2018-9-22 10: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话音本质上是北方话平仄,只有阴平阳之分,上去全都在阴阳之间变调,听起来就是一锅粥,想去取代平上去入平仄是无法办到的,因为三声没有四声的基因,元代的周德清都办不到,今人就更办不到!

点评

没本事的人只会披着不同的马甲到处招摇撞骗,被人不齿  发表于 2018-9-22 10:39
糊涂人说糊涂话  发表于 2018-9-22 1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25 2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8-9-26 06:21 编辑
大眼怪 发表于 2018-9-20 22:07
诗是律松而韵严,词则相反。写诗还是不要太放肆为好。

词韵用作诗韵,这是今人放宽用韵的一种态度而已,但是,按刚砖家的逻辑来说,词的用韵是古风式的甚至等同于古风,哪么,近体的用韵也可以是古风式也等同于古风,这不乱成了一锅粥么,还要近体干嘛

理论上的概念混乱和以偏概全可以说是刚刚一贯的毛病,概念上的混乱首先是近体是诗体是格律之学是雅道,词是曲子辞是依声之学故别是一家曰词体,各体有各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则,无节制越过体去混淆只会造成混乱,略过,这里只说词的押韵是古风式的就是以偏概全,词的用韵上只能说具有古风式的一些特征但不能说词的用韵就是古风式的,古风的几种用韵就不为词体所采用,如落韵、衬韵、通转及以时音为韵、以方言音为韵等,刚刚的前题就错误,前题一错误后面的就不用说了,什么三段论就全成了废话,其杂入杂体的用韵也不过是拧麻花而已。

近体的用韵严格来说只允许一韵到底,通邻韵也只限于首、末句,不允许落韵、重韵、转韵、通转、衬韵、时音韵、方言韵、俗读音韵、白读音韵等古风式的用韵;


录一段古人诗论,近体诗卽不得押古韵,然欲从事古诗古韵叶,自当讲求。李沧溟云,古者字少宁假借必谐声韵,无弗雅者,古字自是,用足第,患不博古耳。今之作者,限于学之所不精苟而之俚,或屈于才之所不健,更掉而之险而雅均病。然险可使安,俚偏累雅,聊用布亲串,孰与风物自凄紧,云霞肃川涨,孰与金壶启夕沦,夫韵,歌诗之轮也,失之一字,全舆有所不行职,此故矣。


诗是律松而韵严,词则相反。写诗还是不要太放肆为好,确论,理论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以《词林正韵》用于格律诗写作是天经地义的’之说辞的合法性,《词林正韵》能用于诗只是今人因近体用韵太严姑且在观念上对初学近体者放宽用韵的权宜罢了,这权宜说白点是对邻韵通押的宽容性之权宜,要记全诗的邻韵除了死记硬背外不太好记,《词林正韵》整体上跟诗的邻韵具有相当的接近性但比诗的邻韵更宽一些,观念上接受《词林正韵》为诗韵除了省却死记硬背诗的邻韵和宽容诗的邻韵通押外无它

说什么‘以《词林正韵》用于格律诗写作是天经地义的’之说辞在理论上来说是张冠李戴的错误,跟用什么玉篇、中原音韵、新华字典作近体用韵如出一辙,跟用八病说怼古风正好形成双轨并行,这双轨并行倒很是满足了刚刚满嘴跑火车的心理需求,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09: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是投降吧,做这些无益的抵抗没有意思,自己混帐却要反咬别人混账,也只有你这种人做得出,自己概念一塌糊涂,当然要认为别人糊涂。读者中自有头脑清醒者,只可惜糊涂者会被混帐的一混分不出东西南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07: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