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三羊

三羊闲话马蹄韵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21: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你在三羊的帖子里胡说八道!

点评

算过数学么?我与人交谈,属于你的帖子?我的帖子你也要霸了,你比土匪还坏呀  发表于 2018-9-18 22:00
我在你的帖子里说了什么?你喝尿喝醉了吧?我与网友交谈,关你什么事?这又不是你的地方。你说你的主题,我交谈我的,与你有毛关系?  发表于 2018-9-18 2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22: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屁就放,有话就说。没有屁话,滚蛋算球!

点评

离我远一点。滚滚滚  发表于 2018-9-18 2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23: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8 10:28
好好学学余教授的“对联谱”去。

学过《对联谱》,看过《对联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23: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8 12:11
你说的这点对。任何一种理论很难尽善尽美。这也是一些人诟病马蹄韵的根据之一。 ...

余德泉的马蹄韵,决然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搪塞,而是一个【根本错误】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23: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18 23:46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8 12:11
你说的这点对。任何一种理论很难尽善尽美。这也是一些人诟病马蹄韵的根据之一。 ...

既然承认三羊说的对!岂不是等于说余德泉是错误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23: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8 12:40
时习之先生根据几位对联名家和6300多副对联的句脚平仄安排情况的统计,对余德全的马蹄韵的结论提出质疑,是 ...

余德泉统计的【6300多副对联】,你统计过包含多少副【单句对联】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23: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18 15:45
任何理论开头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余德泉的马蹄论有缺陷是必然的,但是由此就要推翻它的不是疯子就是白 ...

【不是疯子就是白痴】,疯子白痴可以让你闭口无言!足见余氏马蹄韵谬论不可一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23: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19 00:04 编辑

余德泉《对联通》
 
第三章 对联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马蹄韵
  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林庆铨《楹联述录》)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对联平仄的这种运用规则,就叫“马蹄韵”,亦称“马蹄格”。

  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开头和末尾,应为单平或者单仄。


一 马蹄韵的由来和发展
  马蹄韵的运用,最初仅限于辞赋句脚。而今一般人亦作句脚理解。林氏言“唐宋律赋,蝉联相续”,按此不得晚于唐代。事实上,这种用法六朝就有了。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韵序》就具有这种特性。这里仅引其首篇八句(字下标“-”者为平,标“·”者为仄,本章下同)可见一斑:

  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万户千门,张衡之所曾赋。周王璧台之上,汉帝金屋之中。
     ·      -    -      ·      ·      - 
玉树以珊瑚作枝,珠帘以玳瑁为柙。
      -       ·

  把句脚的平仄摘出来,这几句就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马蹄韵的特点非常明显。“万户千门”一句,有的本子作“千门万户”,对马蹄韵有所打破。但本节既用马蹄韵,“千门万户”应视为错抄。

  到唐代,马蹄韵在律赋中的运用,逐渐普遍起来。骆宾王的《讨武曌檄》、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皆是。看《讨武曌檄》中的一段: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种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
       -    ·      ·      -      -    ·
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
     ·    -      -    ·      ·      -
义旗;以清妖孽。
 -    ·

  把句脚的平仄摘出来,这几句就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马蹄韵的特点也非常明显。

  律诗自唐代始,除了讲“对”而外,亦讲“粘”。所谓“粘”,简言之就是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平粘平,仄粘仄,把两联粘连起来。看杜甫五律《春望》: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生。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把每句第二字的平仄摘出来,就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再看崔颢七律《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

  把每句第二字的平仄摘出来,就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律诗之“粘”虽不在句脚,亦具有马蹄韵的特点。

  对联句脚之用马蹄韵,正是继承六朝唐宋此类律赋律诗并加以变通发展的结果。


二 马蹄韵在对联句脚上的运用
  对联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句脚平仄完全符合马蹄韵要求者,为正格。

  每边两句的句脚平仄,其正格是“平仄,仄平”。如武昌黄鹤楼联: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       ·
  兹游良倦倦,落花时节且登楼。
      ·       -

  每边三句的句脚平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仄平”。如四川灌县离堆联:

  完神禹斧锤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
       -    -       ·
  揽全蜀山川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
       ·    ·       -

  每边四句的句脚平仄,其正格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如梁启超挽康有为联:

  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国陆沉鱼烂之惨;
     ·    -      -           ·
  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仅动吾党山颓木坏之悲。
     -    ·      ·           -

  每边四句的,有些已是长联。四句以上者,则全是长联。

  长联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通常是不管仄起(此指首句句脚为仄声字)还是平起(此指首句句脚为平声字),若为偶数句正格,则除首尾为单仄或单平而外,中间的句脚皆保持连珠。

  仄起者,如贵阳文昌阁联:

  且作鸫夷子,泛一舸隐青溪。记从潕水而来,探青龙飞云牟珠诸名胜,已觉神怡目骇,
      ·      -      -          ·      ·
那知更有蓬莱。到此狂歌,甲秀楼高容我卧。
     -    -       ·
  肯让鄂西林,向两间撑铁柱。溯平苗疆以后,得北江芸台邰亭三先生,大开酒国诗坛,
      -      ·      ·          -      -
留下无边风月。何人洒墨,南明河上把桥题。
     ·    ·       -

   把句脚的平仄摘出来,上联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完全符合马蹄韵的规则。

  平起者,如南京燕子矶永济寺联:

  江水滔滔,洗尽千古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俱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呈宫花草。
     -      ·     ·    -       -    ·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      -     -    ·       ·    -

  把句脚的平仄摘出来,上联是“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平平仄仄平”,也完全符合马蹄韵的规则。

  若为奇数句正格,则除末句为单仄或单平而外,其前的句脚皆保持连珠。为五句时,上联作“仄仄平平仄”,下联作“平平仄仄平”;为七句时,上联作“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作“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边五句的,如湖南永顺关庙联:

  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伦师表;
        ·      ·      -    -       ·
  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
        -      -      ·    ·       -

  每边七句的,看清人赵仲飚挽李辉武联;

  故乡云黯邺侯居。想手握虎符,心贻燕寝,每当秋深塞远,恨不随征雁南飞。终养事
        -     -    ·      ·       -
如何,凭谁早上陈情表?
 -       ·
  大将星沉诸葛垒。叹水咽牛峡,路辟蚕丛,此后雨湿天阴,尚于见鸣鸢西指。灵魂归
        ·     ·    -      -       ·
也未,使我长歌蜀道难。
 ·       -

  每边尾二句句脚的平仄不是单仄或者单平,又未从根本上违反“仄顶仄,平顶平”的规矩的,为变格,大凡变格的对联,如果是长联,无碍;如果是短联,读起来就有点不大铿锵。每边二至四句者尤其明显。

  每边两句的句脚平仄,其变格是“仄仄,平平”。如台湾省慎德堂正殿联:

  拈花一问,无人会笑;
     ·    ·
  弄石千般,有字可传。
     -    -

  每边三句的句脚平仄,其变格是“平仄仄,仄平平”,如某水果店联:

  名果展销,有水中沉李,火中灼栗;
     -     ·    ·
  新品应市,备红的樱桃,绿的香蕉。
     ·     -    -

  每边四句的句脚平仄,其变格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如泸州玉蝉山金鳌阁联:

  看泸地风光:九曲萦回,冱江环抱,万里平畴收眼底。
      -    -    ·       ·
  数川南形胜:玉蝉耸翠,鳌阁流金,一天云雾锁雄关。
      ·    ·    -       -

  每边二至四句者,正格使用较为普遍。变格中,每边二至三句的,不难觅例;每边四句以上的,百不见一。

  钟耘舫《成都望江楼长联》,也是一副变格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
         -     -    ·    ·    -    -
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只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阖宝镜;批杷寂寞,空留着
·      ·      -       -       ·    ·
绿墅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
   -    -    ·    ·       -      -
江月,谁家之物?
 ·    ·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
         ·     ·    -    -    ·    ·
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栏,消受得
-      -      ·       ·       -    -
好风好雨。嗟余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梯俯首:看看看哪一
   ·    ·    -    -       ·      ·
块云,是我的天?
 -    -

  将句脚的平仄摘出来,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上联首尾为双平双仄,下联首尾为双仄双平,唯此与正格相异。为了舒气,有的书在“问问问”后点断,这就是把马蹄韵打破了。

  有的长联,按意思分节安排句脚的平仄,只要各节分别符合“仄顶仄,平顶平”正格与变格的规则,也算符合马蹄韵。

  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上联,可以分为两节。第一节:

  贤王汤沐,旷代犹存。
     ·    -

这一节的句脚是“仄平”。第二节:

  莫谈桑海兴亡,且安排青簟疏帘,借一局围棋赌胜。
       -       -       ·

这一节的句脚是“平平仄”。下联“江表风流,于今未泯。依旧湖山整理,更收拾玳梁画
                   -    ·      ·
栋,待双栖燕子归来”,与上联句脚平仄相反,情形相同。
·       -

  武昌黄鹤楼李联芳联上联,可分为三节。第一节: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
      ·    -

这一节的句脚是“仄平”。第二节:

  看凤凰孤屿,鹦鹅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
      ·    -    -    ·      ·       -

这一节的句脚是“仄平平仄仄平”。第三节:

  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       -    ·

这一节的句脚是“平平仄”。下联“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
                    -    ·     -    ·
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渺,鹤影蹁
 ·    -      -       ·     ·       ·
跹”,与上联句脚平仄相反,情形相同。


  昆明大观楼长联,可分为四节。第一节: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    ·    ·       -

这一节的句脚是“平仄仄平”。有的书“池”字后不点断,这—节成了“仄仄平”,也合马蹄韵。第二节: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    -    -    ·    ·      -

这一节的句脚是“仄平平仄仄平”。第三节: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       ·     ·       -

这一节的句脚是“平仄仄平”。第四节: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    -    -    ·

这一节的句脚是“仄平平仄”。

  若认为“趁……莫辜负……”意思有连贯性,而将第三、四两节合为一节,那么全联就变

为三节,而且句脚为“霞”与“稻”的两句间,就缺少了一句句脚为平声的联语,马蹄韵就少

有打破。不过即使这样,仍然瑕不掩瑜。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
                         ·    -    -
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
  ·     -    ·    ·    -    -      ·
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
·       -     -       ·       -    ·
雁,一枕青霜”,与上联句脚平仄相反,情形相同,唯“尽”与“只赢得”的语意连贯性没有
·    -
“趁……莫辜负”强,分成四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还有可分为五节,六节,乃至更多节数而分别合马蹄韵者,不再赘举。

  既不合正格又不合变格者,谓之破律。

  严格地说,变格也是一种破律,只是尚未破到完全违反马蹄韵的程度,就作变格看待了。这样一来,这里的所谓破律,便只限于对正格而言。

  完全未遵守马蹄韵的破律对联,比比皆是,无须赘举。其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不谙马蹄韵的规则;亦有联随意展,不以马蹄韵为约束者。属于前者还是属于后者,对联在总体面貌上有高下之分,是可以分辨的。

  林昌彝说:“(律赋)有时由六朝化出,则不必拘泥绳尺,联语亦然。”这种“不必拘泥绳尺”的联语,如因内容决定,不便更改,也无须削足适履。而今所见的长联,包括许多名联,都不合或者不大合马蹄韵。名家打破联律,虽或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艺术上毕竟有所不足。初学者更当严格要求,否则就不能登堂入室。

  还有几种情形应当注意:

  ——句脚为重言者,有时应将重言诸句只作一句看待,才与马蹄韵相符:

  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泣下。
        ·  -  -  -  -     -      ·

   岳阳楼长联这一节,乍看不合马蹄韵,若将四个“耶”字视为一个,句脚为“仄平平仄”,就合马蹄韵了。从已有的句脚重言材料看,有些作者正是这样考虑的。

   ——有意运用某些技巧,无从遵守马蹄韵规则。如“述总董先生”联:

  议事称总董,办事亦称总董,总董何价值哉!况以伪总董浑合真总董,董有几总,总无
      ·      ·      -          ·    ·
一董,莫可名焉,名之曰懵懂懵懂。
 ·    -       ·
  教书号先生,唱书又号先生,先生失尊贵矣。若以女先生交接男先生,生未得先,先舍
      -      -      ·          -    -
其生,是奚说也,说者谓牺牲牺牲。
 -    ·       -

  上联句脚,先两次重言“董”字,然后又将“总董”二字颠倒使用,“总”后又用与“董”同音的“懂”字,再要顾及马蹄韵,就不可能了,这种情形,不能视为不合律。下联句脚情形一样,唯用字不同,平仄相反而已。

  ——句脚押韵,也无马蹄韵可言。句脚押韵的对联,为数不多。前面的“总董”联,已有—点影子,但还不是以押韵为特点的对联。何淡如先生题广东佛山“春色赛会”联,始属此类。联云: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   ·       ·      ·      ·   ·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   -       -      -      -   -

  这副对联,上联句脚全押仄(入)声(陌锡职韵。《诗韵全璧》:“陌,古通锡职。”),下联句脚全押平声(尤韵),皆无平仄交替,自然与马蹄韵无缘。

  有一点必须强调,不管是短联还是长联,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平声。这已成为一个定例,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违反的。看邓子龙题书房联:

  月斜诗梦瘦,
      ·
  风散墨花香。
      -

  又胡汉民题广州五层楼联:

  五岭北来,珠海最宜明月夜;
             ·
  层楼晚望,白云犹是汉时秋。
             -

  又李渔题北京山西同乡会馆联:

  未闻安石弃东山,公能不有斯园,贤于古人远矣;
                      ·
  漫说少陵开广厦,彼仅空怀此愿,较之今日何如。
                      -

  又香港九龙宋城联:

  注酒百千杯,大论英雄,往道风云际会,何如沧海鱼龙,三尺浪推,大可随机能变化;
                                      ·
  量珠十万斛,富瞻华贵,好夸诗礼传家,更羡前头鹦鸪,重楼声价,富而令德未忘言。
                                      
  以上四例,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都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句的句脚都是平声。其所以如此,在于上联末仄抑,便于向下联转递;下联末平扬,读完之后,尚有余味。如果上联末平扬,会给人以上下联转接时间间隔过长之感;下联末仄抑,余味就没有了。

  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是平声、下联最后一句的句脚是仄声的对联,自宋以来就有,初时本在两可之间,而今已极其少见且多属迫不得已。《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氏宗祠有这样一副对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黄兴曾以这样一副对联挽宋教仁:“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赵秉钧,我说确是袁世凯。”这两副对联末句的句脚都是上平下仄。曹雪芹这样写是受骈句的影响,而黄兴这样写,则是因为“宋教仁”与“袁世凯”这两个名字上下无从对换。这样的对联不能视为正格或者变格,也不能视为破律,只能作为特例看待。

  懂句脚平仄的运用规则,不仅可以使我们避免错误,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有一则联话说,清末我国杰出的铁道工程专家詹天佑,为培养交通事业人才,创办了我国第一所铁路学校。人们纷纷撰联赠贺。某报一则联话说其中有这样一副对联,道出了我国铁路发展的轨迹:“从今学得长房术,此后何愁蜀道难;飞步风尘销马迹,置身云路计鹏程。”这则联话显然是把两副对联合成一副来说了。因为从内容上看,上下之间没有有机联系;从句脚上看,上联两句一仄一平,下联两句也一仄一平,正可自成一副对联。以两个平声作为上下联末句句脚的平仄,则是违反对联马蹄韵规则的。而上联两句为串对,下联两句为正对,也可从一个方面说明从句脚的平仄把这副对联分作两副是正确的。又如陕西西安牛头寺杜祠联,某书断作:“初地总非真斜月,半规侵佛国;古人如可作寒泉,一掬守诗王。”江西赣州八景台联,某书断作“章贡会双流,俯仰沧桑大地,风云天外起;高台收八景,依稀城廓故乡,烟雨梦中来。”这两副对联,照这个面目,前者全联、后者中间一句都不知何意。如果用每边两句和三句联平仄的马蹄韵正格“仄平,平仄”与“平平仄,仄仄平”去检查,就会发现两联都断错了,如果断作“初地总非真,斜月半规侵佛国:古人如可作,寒泉一掬守诗王”和“章贡会双流,俯仰沧桑,大地风云天外起;高台收八景,依稀城郭,故乡烟雨梦中来”,这就好理解了。


三 马蹄韵在对联句中的运用
  马蹄韵的运用,除了句脚规则而外,还应包括句中规则。因为句中平仄的安排受句脚平仄的制约。这就使之与句脚规则成为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

  所谓句中规则,就是句中平仄交替的规则。平仄交替的规则比较简单。如果是五、七言句,便与律句相同,且无正格与变格之分。

  五言律句,只有四种类型。两种为仄收(末一字为仄声)句: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两种为平收(末一字为平声)句: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因为后两种与前两种正好相反,所以只要记住前两种,后两种便可以推出来了。

  七言只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字,其平仄也只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加上两平或两仄。其规律是:五言句首之字为平声者,则于其前加两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首之字为仄声字,则于其前加两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把四句的括号都去掉,就是七言律句了。鉴于后两种与前两种正好相反,也只须记住前两种,后两种就可以推出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间有三平或三仄相连,因诗律本来如此,就马蹄韵来说,可视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一种变通使用,不作正格与变格区分。如果中间之三平与三仄又可以分作两个节奏,则与马蹄韵相合更不成问题。

  对于律句中的平仄,古人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五言为“一三不论”)的说法,意思是说七律的第一、三、五字(五律为第一、三字),可平可仄。这种说法《切韵指南》后有载,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和《诗词格律》两书,均有专节评论,这种概括,对初学者可能有些帮助,但也引起一些误会。因为仄收的律句确实如此,平收的律句则不然:“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五律为第一宇)必须是平声,否则就要犯孤平(除句脚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五律为第三字)必须是仄声,否则就会出现三平尾(亦称“三平调”,即句末三字为“平平平”)。“孤平”与“三平尾”,律诗不允许,对联也不允许。

  由于上下联平仄是对立的,因此,上联为仄收句时,下联相应的部分就为平收句。五言联与七言联,因每边只有一句,上联仄收,下联平收,比较固定。每边多句者,因有一个句脚平仄应合马蹄韵的问题,就要视情形而定。以每边四句者为例,上联句脚为“仄平平仄”,即第一句就要用平收句,第二、三句就要用仄收句,第四句就要用平收句了。下联相反。

   四言句有“平平仄仄”与“仄仄平平”两种(因可平可仄部分引起的变式,包括在这个范围之内,无须另行列出。下同),配套使用。例如:

  椒花献颂,
  --··
  柏酒迎春。
  ··--

  三言句有四种。其中“平平仄”与“仄仄平”配套使用。例如:

  山前石;
  --·
  竹下风。
  ··-

  “平仄仄”与“仄平平”配套使用。例如:

  三尺剑,
  -··
  五车书。
  ·--

  二言句有四种。其中“平仄”与“仄平”配套使用。例如:

  诗癖;
  -·
  画痴。
  ·-

  “仄仄”与“平平”配套使用。例如:

  岳峻;
  ··
  湘清。
  --

  一言句有两种,配套使用。例如:

  地;
  ·
  天。
  -

  前面所谓“配套”都是按独立成联时句脚上仄下平的次序来安排的。若不独立成联而只作联句的一部分(比如在联中用作领字)或者作多句联中的一句来使用,就不都是如此了。其规律是:若上联用仄收句的,下联相应位置上就用平仄相反的平收句;若上联用平收句的,下联相应位置上就用平仄相反的仄收句。六言或八言(含八言)以上的句子,一概如此。

  所谓“六言或八言以上的句子”,是指一个字数在六个或八个以上,中间虽可作节奏性的停顿,却不能截然断开的句子。

  六言句的基本平仄有“仄仄平平仄仄”与“平平仄仄平平”两种,且多作“二四”节奏。如某酒店联(平仄只标标准式,下同):

  铁汉——三杯软脚,
  ··  --··
  金刚——一盏摇头。
  --  ··--

  有些六言句作“一五”节奏。如某油店联:

  本——脂肪之液体,
  ·  --···
  为——斥卤所生成。
  -  ···--

  有些六言句作“四二”节奏。例如:

  白雪阳春——怡意;
  ··--  -·
  高山流水——洽情。
  --··  ·-

  有些六言句作“二二二”节奏。例如:

  鹱翥——鲸嬉——蚌集,
  ··  --  ··
  蓬莱——方丈——瀛洲。
  --  ··  --

  有些六言句还可作“五一”和“三三”节奏。作“五一”节奏者未见其例;作“三三”节奏者,容易截然断开,这里不再列举。

  八言以上者,每一种都可以象六言句那样按不同的节奏来停顿。字数越多,可停顿的方式越多。下面只选择八言、十言和十三言,各举一例。

  八言句,如金诚夫等挽王芸生联:

  为祖国——抛赤胆忠心。参政务,察民情,驱彩笔,著雄文,毕其生劳绩卓著。万众共
  -··  ···--
长征,看大地回春,虎跃龙腾,正有待高歌猛进。
  论私谊——是良师益友。律己严,待人宽,治学勤,任事勇,数十年启迪殊多。一朝成
  ·--  ---··
永诀,对满梁落月,抚今感旧,焉能不意恸神伤。

  此联总体上是不合马蹄韵的。上下联首句皆为八言,“三五”节奏。前三字均合三言句律。后五字中,两联首字上联本当为仄,下联本当为平,因皆可平可仄,上联为避五仄连用,用了平声字“抛”,下联为避五平连用,用了仄声字“是”,仍合五言句律。不过因前三字作了节奏性停顿,后五字之首仍按原平仄用字也完全可以。

  十言句,例如:

  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
  ··-  ··---··
  陶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
  --·  --···--

  此联可分为“三七”节奏。上下联前三字平仄皆合三言句律。后七字上联合七言句律;下联首字可平可仄,当平而用仄声字“不”,不算破律,唯倒数第二字当平而用了仄声字“折”使全句犯了孤平。但“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一成语,无从更改,尽管用“折”字与七言句律不合,只好听之。

  十三言句,如朱仙镇岳飞庙联:

  若斯里朱仙不死,知当日金牌北召,三字含冤,定击碎—你这—极恶滔天—黑心宰相;
                       --· -- ··-- --··
  倘比邻关圣犹生,见此间铁骑南旋,万民留哭,必保全—我那—精忠报国—赤胆将军。
                       ··- ·· --·· ··--

  从句内应平仄交替上看,下联完全合三言、二言与四言句律,上联后八字即“四四”两节亦合四言句律,“黑”字位虽当平而用仄,因本可平可仄,无妨;唯“三二”(即“定击碎——你这”五字)两节,全是仄声,不仅联内无平仄交替可言,与下联亦无平仄对立,应作破律看待。若将“定击”与“你这”改为平声,就合律了,但内容上恐怕又难以照顾。

  五言句与七言句,如果不能按律句通常节奏停顿者,亦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非通常节奏停顿。如“对雕栏玉砌”句,可作“对——雕栏玉砌”(一四节奏)停顿,平仄就按一言句和四言句标示作“仄——平平仄仄”。 “是何时崔颢题诗”句,可作“是何时——崔颢题诗”(三四节奏)停顿,平仄就按三言句和四言句标示作“仄平平——仄仄平平”。

  总而言之,不管碰到多长的联句,按节奏能分成几言一节,就按几言句的平仄规律处理。一副对联完全分断为若干长短不同的句子,其平仄的处理,这条原则也适合。

  把句中规则列入马蹄韵的范围,整个对联平仄的运用,就可统以“马蹄韵”三字言之,其规则也简单分明而又容易掌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2: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19 02:05 编辑

余德泉《对联谱》

三、什么是马蹄韵
  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句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 (林庆铨《楹联述录》)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对联的这种规则,可以说就是马蹄韵。至于“马蹄”二字借表联律始于何时,尚不得而知。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卷七说:“(唐)陆(贽)宣公文则无一句不对,无一字不谐平仄,无一联不调马蹄。”看来,至迟在曾国藩以前,就有这个说法了。

  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马蹄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句脚规则,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是句中规则,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句中平仄安排受句脚平仄安排的制约。句脚平仄有正格与变格之分。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称为正格,相同者称为变格。变格没有正格铿锵。句中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任何原理,一旦被认识,都很简单。马蹄韵也是如此。其句脚规则可以用如下一个公式来表示:

  ……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6↑
     │ │ └───────────┘
     │ │            7↑
     │ └─────────────┘
     │              8↑
     └───────────────┘

  这是一个上联句脚公式。从后往前截: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这个省略号意味着,如果有九句,则首句句脚平仄还是仄;如果有十句,则首句句脚平仄又为平,等等。

  下联平仄相反。

  句中平仄,亦以上联标准式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

  下联平仄相反。

  按理,五言句之马蹄韵标准式除“仄仄平平仄”外,另一种应为“仄平平仄仄”,因律诗自唐以来已用惯了,于是用“平平平仄仄”取“仄平平仄仄”而代之。这只是一种变通。七言句以“仄仄平平平仄仄”取代“平仄仄平平仄仄”,亦是如此。被取代后的“仄平平仄仄”与“平仄仄平平仄仄”两式,仍然在用。

  就这些。记住这些,就算把握住马蹄韵的精华了。

  马蹄韵既用于联句句脚,亦用于联句句中,而以用于联句句脚特征最为明显。可以说使对联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这是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一点。

  马蹄韵之用于句脚和句中的一整套规则,后面将详加叙述。

  马蹄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它是千百年来一步一步约定俗成的结果。这一点,从下一部分的叙述中,可以充分地显示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3: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19 03:20 编辑

  余德泉《对联通》说: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开头和末尾,应为单平或者单仄。

========================================

    小三羊说:马蹄行步,左前蹄与右后蹄行走时,左后蹄与右前蹄则止步;左后蹄与右前蹄行走时,左前蹄与右后蹄则止步。或者说,左边两蹄分开,右边两蹄合并;左边两蹄合并,右边两蹄合并。马蹄行步整个过程就是:【两左夹两右】与【两右夹两左】的轮流交换。用于声律就是:两平夹两仄,两仄夹两平。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所以小三羊说:
马蹄韵即是,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的延续!
马蹄韵不是,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的延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3: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19 21:55 编辑

    余德泉《对联通》说:马蹄韵的运用,除了句脚规则而外,还应包括句中规则。因为句中平仄的安排受句脚平仄的制约。这就使之与句脚规则成为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
    小三羊说:句中平仄的安排,并不完全受句脚平仄的制约。【22】和【222】节奏的四六句,句中平仄受句脚平仄的制约;【32】和【322】节奏的五七句,句中平仄受句脚平仄的制约;【23】和【223】节奏的五七句,句中平仄不受句脚平仄的制约。即,

⊙——〇⊙
⊙——〇⊙——〇⊙
〇〇⊙——〇⊙
〇〇⊙——〇⊙——〇⊙

——〇⊙
⊙——〇⊙——〇⊙

五七律的句脚,控制不住句中的平仄。依据七字句来说,句脚为平的,既可以是【〇平——〇仄——〇平平】,也可以是【〇仄——〇平——〇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4: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中的一段:

皇唐旧臣【平】,公侯冢子【仄】。奉先君之成业【仄】,荷本朝之厚恩【平】。宋微子之兴悲【平】,良有以也【仄】;袁君山之流涕【仄】,岂徒然哉【平】!是用气愤风云【平】,志安社稷【仄】。因天下之失望【仄】,顺宇内之推心【平】,爰举义旗【平】,以清妖孽【仄】。

皇唐旧臣【平】,公侯冢子【仄】。
奉先君之成业【仄】,荷本朝之厚恩【平】。
宋微子之兴悲【平】,良有以也【仄】;袁君山之流涕【仄】,岂徒然哉【平】!
是用气愤风云【平】,志安社稷【仄】。
因天下之失望【仄】,顺宇内之推心【平】。
爰举义旗【平】,以清妖孽【仄】

余德泉教授,可以不顾骈文词句的意义完整,阉割出【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切割出【仄仄平平平仄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4: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马蹄韵在对联句脚上的运用
  对联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句脚平仄完全符合马蹄韵要求者,为正格。

  每边两句的句脚平仄,其正格是“平仄,仄平”。如武昌黄鹤楼联: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       ·
  兹游良倦倦,落花时节且登楼。
      ·       -

  每边三句的句脚平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仄平”。如四川灌县离堆联:

  完神禹斧锤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
       -    -       ·
  揽全蜀山川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
       ·    ·       -
  每边四句的句脚平仄,其正格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如梁启超挽康有为联:


  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国陆沉鱼烂之惨;
     ·    -      -           ·
  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仅动吾党山颓木坏之悲。
     -    ·      ·           -
  每边四句的,有些已是长联。四句以上者,则全是长联。

  长联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通常是不管仄起(此指首句句脚为仄声字)还是平起(此指首句句脚为平声字),若为偶数句正格,则除首尾为单仄或单平而外,中间的句脚皆保持连珠。
=======================================

每边两句的句脚平仄,其正格是“平仄,仄平”。
三羊说,这个对联,无疑是马蹄韵!

每边三句的句脚平仄,其正格是“平平仄,仄仄平”。
所以说,这个对联,绝对不是马蹄韵。论对联的单边,前头少了一只马蹄;论对联的双边,中间则是多了一个马蹄!

每边四句的句脚平仄,其正格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三羊说,这个对联,无疑是马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9 07: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9-19 07:10 编辑

三羊闲话马蹄韵
   马蹄韵是骈文的声律规则,马蹄韵是骈文四句句脚的声律规则。所谓四句,既包括【一个双句对】的四句,也包括【两个单句对】的四句。四句的句脚声律规则,来源于沈约【上尾】和【鹤膝】的两个声律规则。即,
上尾:第一句末字,第二句末字,不得同声。
鹤膝:第一句末字,第三句末字,不得同声。
   马蹄韵【平仄仄平】和【仄平平仄】格式,马蹄韵只有定格,没有变格。例如:定格【仄平平仄】,变为【仄仄平仄】,则是犯【上尾】;变为【仄平仄仄】,则是犯【鹤膝】。
   马蹄韵用于律诗,始于唐朝元兢换头术。元兢的换头术,实际就是将骈文的句脚声律规则,借成了句头声律规则。或: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马蹄韵用于对联,只能适用于对联分句的句脚,不能适用于对联单句的句中!马蹄韵用于对联,只能用于单边偶数分句,而不能用于单边奇数分句!在马蹄韵用于单边偶数分句的同时,马蹄韵的声调是一字不改的【定格】,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变格】!即,

二分句:平仄;
四分句:仄平平仄;
六分句:平仄仄平平仄;
八分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十分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羊这个帖子,几乎全是谬误。
    马蹄韵简单说来,就是指两两交替的平仄声律。为什么声律是平仄两两交替,来源于沈约的四声论的“前有浮声后有切响”。汉语自那时起多双音节词,所以每两字交换一次平仄。由此产生了类似于马蹄印迹的平仄谱,有人也形象地称之为“平仄竿”。
    每句诗联的标准声律的平仄格式,则等于“截取”这平仄长竿上的一段,凡在这长竿上能截取到的,皆可以称为“马蹄韵”。
       ----由此可以简单地解释并理解马蹄韵。也可以看出三羊之贴中的各条(对骈文,诗,联)几乎都是胡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9 07: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关于三羊所谓马蹄韵是骈文四句句脚的声律规则,完全错误。骈文即四六文,指文中多有两个四字句+六字句形成一联。其句脚显然单边只有2字,哪里来的四字规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9 07: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三羊说: 马蹄韵用于律诗,始于唐朝元兢换头术。元兢的换头术,实际就是将骈文的句脚声律规则,借成了句头声律规则。或: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更是胡诌。前面说了,骈文只是一种2分句组成的四六字联,单边句脚只有2字,哪里有什么换头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9 07: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三羊说:马蹄韵用于对联,只能适用于对联分句的句脚,不能适用于对联单句的句中!马蹄韵用于对联,只能用于单边偶数分句,而不能用于单边奇数分句!在马蹄韵用于单边偶数分句的同时,马蹄韵的声调是一字不改的【定格】,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变格】!
-----完全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对联有规定单边不允许奇数分句吗?若奇数分句就不能遵守某种声律吗?说这种话,很怀疑三羊的思维不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9 07: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单分句和双分句的句脚规则
对联中数量最多的是单分句联和双分句联。根据截取原则,显然一个分句和两个分句的句脚必然是合乎马蹄韵的。所以时习之先生认为将两分句以下联也拿来证明马蹄韵的韵脚规律是掺了水分,很有道理。要证明对联分句句脚是否多遵守马蹄韵,应该以多于2分句联做统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9 08: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9-19 08:06 编辑

应注意,无论是马蹄韵,还是平仄长竿理论,都是一种理想状态。就如各句都是用标准律句写诗,实际是不可能这样规范的。所以真正符合这些规范的比率并不多。所以,实际符合马蹄韵的对联比率不高,不等于马蹄韵理论错误。但时习之先生指出余德泉教授的理论有瑕疵是有根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9 08: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8-9-19 08:50 编辑

马蹄韵为清末一个叫田翠竹的命名用于长联的尾字,其实对联的尾字并不讲押韵,这个韵是借用,严格说来叫马蹄平仄粘对律。以四句相粘相对为一组,一组之后必须换尾(与律诗的换头相反)。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仄对上尾平)披襟岸帻,(仄粘上尾仄)喜茫茫空阔无边。(平对上尾仄)看:(以下换尾)东骧神骏,西翥(zhù )灵仪,(平对上尾仄)北走蜿蜒,(平粘上尾平)南翔缟素。(仄对上尾平)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以下换尾)(平对上尾仄)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仄对上尾平)更苹天苇地,(仄粘上尾仄)点缀些翠羽丹霞,(平对上尾仄)莫孤负:(以下换尾)四围香稻,万顷晴沙,(平对上尾仄)九夏芙蓉,(平粘上尾平)三春杨柳。(仄粘对上尾平)

点评

理解较好。不是真的韵,是平仄粘对律。  发表于 2018-9-19 17:20
与平仄竿理论同: 平仄竿: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例: 单边上联: 一句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仄 平仄 平平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9 0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8: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19 09:0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9 07:05----三羊这个帖子,几乎全是谬误。
    马蹄韵简单说来,就是指两两交替的平仄声律。为什么声律是平仄两两交替,来源于沈约的四声论的“前有浮声后有切响”。汉语自那时起多双音节词,所以每两字交换一次平仄。由此产生了类似于马蹄印迹的平仄谱,有人也形象地称之为“平仄竿”。
    每句诗联的标准声律的平仄格式,则等于“截取”这平仄长竿上的一段,凡在这长竿上能截取到的,皆可以称为“马蹄韵”。
       ----由此可以简单地解释并理解马蹄韵。也可以看出三羊之贴中的各条(对骈文,诗,联)几乎都是胡说!

【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的意思是:前有平声后须非平,前有上声后须非上,前有去声后须非去,前有入声后须非入。

再说,六朝并无平仄的观念。

再再说,你针叶林能在“平仄竿”上,截取【仄仄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仄仄平平】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8: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9-19 08:33
马蹄韵为清末一个叫田翠竹的命名用于长联的尾字,其实对联的尾字并不讲押韵,这个韵是借用,严格说来叫马蹄 ...

马蹄韵为清末一个叫田翠竹的命名用于长联的尾字,可有可信的史料文字?

对联的【粘对】何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9 08: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9-19 09:0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9-19 08:33
马蹄韵为清末一个叫田翠竹的命名用于长联的尾字,其实对联的尾字并不讲押韵,这个韵是借用,严格说来叫马蹄 ...

与平仄竿理论同:
平仄竿: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例:
单边上联尾字的平仄:
一句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仄     平仄   平平仄    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     仄平   仄仄平
根据余德泉理论,这同样适用于句中字的平仄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8: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9 07:05
三羊闲话马蹄韵
   马蹄韵是骈文的声律规则,马蹄韵是骈文四句句脚的声律规则。所谓四句,既包括【一个双句 ...

金筑子的【粘】,这可谓黏黏糊糊。是与古贤分道扬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9: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9 08:55
与平仄竿理论同:
平仄竿: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根据余德泉理论,这同样适用于句中字的平仄声律】,可以使用,就能证明是马蹄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9: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9 07:42
一,关于三羊所谓马蹄韵是骈文四句句脚的声律规则,完全错误。骈文即四六文,指文中多有两个四字句+六字句 ...

你不知道骈赋文体的四句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9: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9 07:42
一,关于三羊所谓马蹄韵是骈文四句句脚的声律规则,完全错误。骈文即四六文,指文中多有两个四字句+六字句 ...

古人【四句一科】的说法,你也不知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09: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9 07:42
一,关于三羊所谓马蹄韵是骈文四句句脚的声律规则,完全错误。骈文即四六文,指文中多有两个四字句+六字句 ...

《文笔式》云:制作之道,唯笔与文:文者,诗、赋、铭、颂、箴、赞、吊、诔等是也;笔者,诏、策、移、檄、章、奏、书、启等也。即而言之,韵者为文,非韵者为笔。文以两句而会,笔以四句而成。文系于韵,两句相会,取于谐合也;笔不取韵,四句而成,在于变通。故笔之四句,比文之二句,验之文笔,率皆如此也。体既不同,病时有异。其文之犯避,皆准于前。假令文有四言、六言、七言等,亦随其句字,准前勘其声病,足悟之矣。
………………
笔以四句为科,其内两句末并用平声,则言音流利,得靡丽矣;兼用上、去、入者,则文体动发,成宏壮矣。看徐、魏二作,足以知之。徐陵《定襄侯表》云:鸿都写状,皆旌烈士之风;麟阁图形,咸纪诚臣之节。(莫不)轻死重气,效命酬恩;弃草莽者如归,膏平原者相袭。(上对第二句末“风”,第三句末“形”;下对第二句末“恩”,第三句末“归”:皆是平声。)魏收《赤雀颂序》云:苍精父天,铨与象立;黄神母地,辅政机修。灵图之迹鳞袭,天启之期翼布;乃有道之公器,为至人之大宝。(上对第二句末“立”,第三句末“地”;下对第二句末“布”,第三句末“器”:皆非平声是也。)徐以靡丽标名,魏以宏壮流称,观于斯文,亦其效也。
====================================
由古人的说法可知:
仄平平仄,我们不妨叫做靡丽马蹄韵】,或【徐陵靡丽马蹄韵】,或徐陵马蹄韵】。
平仄仄平,我们不妨叫做宏壮马蹄韵】,或魏收宏壮马蹄韵】,魏收马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9 14: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骈文的对偶句(对联)
滕王阁序唐代:王勃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可见骈文之对联特点:单边最多2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17: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9 14:51
骈文的对偶句(对联)
滕王阁序唐代:王勃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对!对!!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07: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