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68|回复: 61

永明体格律三要素【三羊节选何伟棠】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25 11: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8-25 11:27 编辑


  一、永明体格律构成的三要素

  永明体把以声调的异同对立为特点的声律模式引入五言诗,从而使诗歌的格律形式首次成为节律、韵律和声律三要素完备的结构形式,开创了汉语诗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跟后来的近体相比较,它也是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三要素各自都有其特定的一些讲求。

  1.节律方面。
  它每句定格五言,两句成联构成相对独立的结构体,两联四句就可以成篇。统计沈约、王融、谢朓的223首平韵五言诗,篇式以四联八句为多,占32%;其次是两联的绝句体,占21%;三联、五联以至十联以上的长律也不少,合计接近全部平韵诗的一半。句内的音拍结构,即“节奏型”为“2·3”(上二下三),节律常规与吟诵层的节律形式一致、重合。这“2·3”的音步组合式既是永明诗歌主体声律格式体系的节律基础,也是区别永明体与近体异同的一大关键。后来永明体衍变为近体,此“2·3”式的节奏型就转换为“2·2·1”。

  2.韵律方面。
  最显著的特点是首次严格区分四声,依四声定韵,让平、上、去、入韵字各自分押,追求“同声相应”的音律效果。由于永明规范要求四声分押且一韵到底,因而律篇的内部也就形成平、上、去、入四个相互平行的子系统:平韵篇、上韵篇、去韵篇、入韵篇。在数量分布上,平韵字相押的律篇最多,在沈、王、谢的366个作品中,占总数的60%。其后近体把用韵纳入平仄律的框架之中,要求韵成分内含的对比因素只作“平一非平”的区分,并使用韵处的韵字只能有平声一类的选择,于是近体诗就成了平韵篇的一统天下。

  3.声律方面。
  它有一个独立存在的、自成体系的格式系统和规则系统。在字声的异同搭配上,它是重在二五、二五字异声;在字声的音律学类型分类上,它是四声分用,即“平—非平”、“上—非上”、“去—非去”、“入—非入”多个对立面分组平行并存。这二五字异声和四声分用结合,就构成了永明诗歌主体声律结构的“基本特征”。它又有过渡性质的一面;除了基本特征之外,还有体现这过渡性一面的“过渡特征”:在四声分用的前提下,它特别重视平声,多用两个对立项为“平—上/去/入”的句子;在强调二五字异声的同时,它倾向于使句中的第四字也成为节点,并由此催生一种“二五字同平声”的特别句型。这些倾向看似跟“基本特征”背道而驰,但却是当时实有的声律现象,且又体现后来发展过渡的走向。因此,对于永明体的声律问题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除了肯定那用四声、二五字异声的基本规律、基本特征之外,还应特别关注其体现过渡性质一面的“过渡特征”。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5 12: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1,2两点还算客观,第3点不成立。根本没有什么二五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5 12: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伟棠关于永明体节律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主要错在将一句与一拍混为一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3: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8-25 12:54
1,2两点还算客观,第3点不成立。根本没有什么二五律。

何伟棠,是改变中国格律之声律历史的第一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3: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8-25 12:58
何伟棠关于永明体节律的观点是错误的。他主要错在将一句与一拍混为一谈了! ...

什么叫【一句与一拍混为一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3: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8-25 13:21 编辑

永明体的格律,与近体诗的格律,都是【节律、韵律、声律】三要素!
何伟棠偏偏不说【对仗】,是【格律诗】的要素!
诗赋,属于古人的韵文类。【节律、韵律、声律】,是诗赋韵文格律文体的三要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7: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8-25 12:54
1,2两点还算客观,第3点不成立。根本没有什么二五律。

永明体的【蜂腰】理论,难道不是【四声二五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3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5 18: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8-8-25 18:05 编辑

它是四声分用,即“平—非平”、“上—非上”、“去—非去”、“入—非入”多个对立面分组平行并存。
-------------
永明体五言句二四只存在平--非平,非平即上去入,非平即为仄。这就是讲平仄。永明体五言句二四不存在格律的“上—非上”、“去—非去”、“入—非入”多个对立面分组平行这种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8: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8-25 18:01
它是四声分用,即“平—非平”、“上—非上”、“去—非去”、“入—非入”多个对立面分组平行并存。
----- ...

【永明体五言句二四只存在平--非平,非平即上去入,非平即为仄。这就是讲平仄】,永明体哪里有你金筑子的如此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3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5 19: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句不讲二四平仄,只讲二五异声,那么:平上平平去、平上平平入、平去平平上、平去平平入、平入平平上、平入平平去;入上入入去、入上入入平、入去入入上、入去入入平、还可以弄许多的二五异声,这是永明体句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19: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8-25 19:1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8-25 19:01
诗句不讲二四平仄,只讲二五异声,那么:平上平平去、平上平平入、平去平平上、平去平平入、平入平平上、平 ...

你说的这些【平上平平去、平上平平入、平去平平上、平去平平入、平入平平上、平入平平去;入上入入去、入上入入平、入去入入上、入去入入平】,都是永明体的律句!

依据25两字的四声,可以有13个之类: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上〇〇去、〇上〇〇入;
〇去〇〇平、〇去〇〇上、〇去〇〇入;
〇入〇〇平、〇入〇〇上、〇入〇〇去;
〇平〇〇平(特别律句,理论源于二五同平不是病)



点评

空口无凭,举出例句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5 1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3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5 19: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8-25 19:10
你说的这些【平上平平去、平上平平入、平去平平上、平去平平入、平入平平上、平入平平去;入上入入去、入 ...

空口无凭,举出例句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20: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8-25 19:42
空口无凭,举出例句来!

这是蜂腰的定义决定的!定义在此: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同平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3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5 20: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上入入去,也不是二五同声。但你找得出这种句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5 20: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8-25 20:35
入上入入去,也不是二五同声。但你找得出这种句子吗?

你需要吗?

点评

你不管谁需要。你必须用永明体诗句来证明你的二五异声是唯一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5 2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3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5 20: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管谁需要。你必须用永明体诗句来证明你的二五异声是唯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8-25 20:54
你不管谁需要。你必须用永明体诗句来证明你的二五异声是唯一的。

蜂腰的定义不能证明吗?
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彫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平声非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8-26 02: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8-8-26 02:15 编辑

以四声四元碎用的二五异声的好处是能声意合一,也不必去管什么三仄脚三平尾,这些比近体简单,但它的声律模式却比四声二元的近体更复杂,第一是必须四声分得很清楚,其次是句式变化多,以四元推导出的句式排列组合不利于格式的简约和稳定,何伟棠推导出的是律句三类12式,律联七类84式,加上个同平不是病的句式应是13式,这13式还只是对于五言而言的,当然,永明时代可能不流行七言,若以今天七言盛行来说则实在是复杂难学

点评

以四声四元碎用的二五异声的好处是能声意合一, ------------- 先生在多种场合都提出过“碎用四声”或“四声四元碎用”。这一理论起于谁?经得起推敲吗?二四平仄论可推导出所有近体诗句子(平平仄平仄特殊句式除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6 08: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8-26 02: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说:“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值得说一下的是,这里的杀通煞,意思是作个顿,跟刹下车一个意思,前面说过二五异声的好处是能声意合一,这个杀同时指声律和意义节奏
从节点来说,23结构是两个节点,这跟近体的221两个半或者说三个点是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8-26 02: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8-8-26 02:57 编辑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上〇〇去、〇上〇〇入;
〇去〇〇平、〇去〇〇上、〇去〇〇入;
〇入〇〇平、〇入〇〇上、〇入〇〇去;
〇平〇〇平(特别律句,理论源于二五同平不是病)

就这13个句式来说也不是随意排列组合,首先是首字规避四平头【平是平行、平列之意,即避四连平、连上连去连入】,其次是规避‘上尾’,句末还得讲究个四声错用,这样去组合格式实在头大,延至七言的话是一个头两个大
从押韵来说,平上去入各为类【虽上去偶可通,但一般以各自为类为美】,加上押韵的话,推导格式更是头大得不行,再加上个粘、对律的话,TMD不活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8-26 0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8-8-26 03:13 编辑

近体的好处是比永明体简约得多,首先是四声二元化,其次是韵只押平声,再次是音步为双音节,这样句式就只剩下了四个,四个还得规避三仄脚三平尾,也得按替、对、粘的规则办,这样推导出的格式就只有8式,这8式实则只是4式,首句入韵不入韵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04: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8-26 02:03
以四声四元碎用的二五异声的好处是能声意合一,也不必去管什么三仄脚三平尾,这些比近体简单,但它的声律模 ...

【律句三类12式,律联七类84式】,何伟棠的说法有误!
不含二五同声句,应为【律句四类12式,律联四类84式】;
包含二五同声句,应为【律句四类13式,律联四类90式】。

律句和律联,都是【平上去入】的四种起句格式:
〇平〇〇〇,
〇上〇〇〇,
〇去〇〇〇,
〇入〇〇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04: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8-26 04:19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8-26 02:25
沈约说:“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值得说一下的是,这里的杀通煞,意思是作个顿,跟刹下车一个意思,前面说过二五异声的好处是能声意合一,这个杀同时指声律和意义节奏
从节点来说,23结构是两个节点,这跟近体的221两个半或者说三个点是不同的

二五四声的交替点,是两个;二四平仄的交替的,也是两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04: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8-26 02:34
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去、〇平〇〇入;
〇上〇〇平、〇上〇〇去、〇上〇〇入;
〇去〇〇平、〇去〇〇上、〇 ...

并没有规避四连声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04: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8-26 03:11
近体的好处是比永明体简约得多,首先是四声二元化,其次是韵只押平声,再次是音步为双音节,这样句式就只剩 ...

唐朝近体诗的平仄二元化,仅仅适用于【句间粘对】,而不适用于【单句的交替】!
唐朝时期的近体诗,其律句标准,依旧是永明体的二五四声交替的蜂腰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04: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8-26 03:11
近体的好处是比永明体简约得多,首先是四声二元化,其次是韵只押平声,再次是音步为双音节,这样句式就只剩 ...

近体诗【只押平声】,没有这个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04: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8-26 04:38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8-26 02:03
以四声四元碎用的二五异声的好处是能声意合一,也不必去管什么三仄脚三平尾,这些比近体简单,但它的声律模式却比四声二元的近体更复杂,第一是必须四声分得很清楚,其次是句式变化多,以四元推导出的句式排列组合不利于格式的简约和稳定,何伟棠推导出的是律句三类12式,律联七类84式,加上个同平不是病的句式应是13式,这13式还只是对于五言而言的,当然,永明时代可能不流行七言,若以今天七言盛行来说则实在是复杂难学

文镜秘府论的理论举例:
【蜂腰】:第一句中第二字、第五字不得同声。
  诗得者:“惆怅崔亭伯”;失者:“闻君爱我甘”。
  笔得者:“刺是佳人”;(四言。)失者:“杨雄《甘泉》。(四言。)得者:“云汉自可登临”,(六言。)“摩赤霄而理翰”;(六言。)失者:“美化行乎江汉”,(六言。)“袭元凯之轨高”。(六言。)得者:“高巘万仞排虚空”,(七言。)“盛轨与三代俱芳”,(七言。)“犹聚鹄之有神鹓”;(七言。)失者:“三仁殊途而同归”,(七言。)“偃息乎珠玉之室”。(七言。)得者:“雷击电鞭者之谓天”;(八言。)失者:“润草沾兰者之谓雨”。(八言。)

高巘——万仞——排虚空
〇上——〇去——〇〇平。四声交替!

状元试律赋的作品诗例:

阳乌【平】迷莫【入】黑之容【平】,
白驹【去】惊受【上】彩之质【入】。下句四声交替!

五彩【上】彰施【平】于黄道【去】,
万姓【去】瞻仰【上】于康衢【平】。下句四声交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6 06:46: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越解释越糊涂。还不如何伟棠。何伟棠的二三节律论是错的。上二下三只是句子结构,和节律是两码事。二字句能和三字句节律一样吗?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越研究越糊涂的砖家啊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07: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8-26 06:46
三羊越解释越糊涂。还不如何伟棠。何伟棠的二三节律论是错的。上二下三只是句子结构,和节律是两码事。二字 ...

【上二下三只是句子结构】,专善于胡说的又来了。沈约的上二下三,是【句子结构】吗?
语法结构,当然不是不是节律(俗称,节奏)!语法结构与读音节奏不是一回事,这一点,你略强与王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语法结构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读音节奏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自作聪明的针糊涂,你的明白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8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6 07:1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羊的意思"露从"二字是一拍,"今夜白“三个字要改变语速快念成一拍?逗乐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2 04: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