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刚刚

永明体是诗体吗?是格律诗体吗?

[复制链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80
贡献
21785
金钱
2847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10: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8-25 12:50
从占大多数的作品看,永明体主要特征是:
1,每句五言,多是律句,即唐近体之五言律句。
2,句句之间不讲 ...

1,每句五言,多是律句,即唐近体之五言律句。    x
2,句句之间不讲粘对,这是和唐近体最大不同。    ˅
3,每首句数没有一定。但大多在20句以下。˅
4,押韵基本和唐近体相同。 x
5,对偶联很多,不少全篇联联皆对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80
贡献
21785
金钱
2847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10: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兄说  每句五言,多是律句,----------律句多,但不是多是律句。律句多,这是一种必然结果,因为第二第四字的四声组合有16种,符合平仄的有6种,占37%是四声组合中比例最高的,再加上八病规定的不同声中都对平声网开一面。因此把四声折合为平仄,则可能占近半的单句符合律句。但格律诗的平仄不光是单句的相间,它是由相间相对相粘综合组成的,不能孤立的进行计算

针兄的归纳下了功夫,比那些乱吼的强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80
贡献
21785
金钱
2847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15: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8-25 12:50
从占大多数的作品看,永明体主要特征是:
1,每句五言,多是律句,即唐近体之五言律句。
2,句句之间不讲 ...

你这帖子对我有启发,为此,我转对沈约诗集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先把第一部的分析发出来,供你我讨论
总数269首
四句的28首
八句的 62首,四句与八句共90首,占33.49%
杂言句的  30首,
七言句的  16首,
三言句的   8首,
四言句的  48首,
这四类共 102首,占37.9%
五言诗共 167首,占62.08%
对整个时代的诗我不主张讲概率,因为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但对个人的诗集,我主张用概率分析。
1.格律诗定句定篇,比如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古风不存在定句定篇,灵活自由。沈约诗中四句八句只占33.49%,绝大部分为句数不定者。这与唐人诗集不同,唐人诗集多分成古诗和近体两部分,壁垒分明。定句定篇属于格律诗体的形态之一,沈约的诗不存在这一条。
2.格律诗言的形态,一是整齐划一,没有杂言。二是常见的为五言和七言。沈约有杂言句的  30首,不合格律要求。七言的只16首,说明那时七言还不发达(汉朝时七言不计入诗的),但汉朝统治地位的四言三言已经日暮途穷了。沈约的五言占62.08%,占主要地位,说明从言上基本上能达到要求
针叶林的1.“每句五言”,改为每句五言占主导。2.“每首句数没有一定。但大多在20句以下。”完全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6 16: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诗人的诗占主流的是五言诗。所以我认为永明体应该指五言诗。这个时期的五言诗律化现象是很明显的---即出现了大量的律句。如:
关山月   南北朝: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完全符合五律。
但整体看来这样符合五律的诗不多,仅十几首。整个南北朝的五言诗,介乎律与非律之间。说明古诗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似律非律也是一类诗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26 16: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8-26 16:11
南北朝诗人的诗占主流的是五言诗。所以我认为永明体应该指五言诗。这个时期的五言诗律化现象是很明显的--- ...

徐陵的《关山月》,符合永明体,暗合唐近体!

徐陵《关山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6 16: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8-26 16:26
徐陵的《关山月》,符合永明体,暗合唐近体!

徐陵《关山月》

思妇高楼上,----妇,去声。上下的上,去声!二五异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8-26 17: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18-8-26 17:13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8-26 16:52
思妇高楼上,----妇,去声。上下的上,去声!二五异声???

老金搞错了,这个妇字唐及唐之前是上声,直到正韵才找得到去声的反切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6 17: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8-26 17:10
老金搞错了,这个妇字唐及唐之前是上声,直到正韵才找得到去声的反切依据 ...

查了一下妇的读音是我弄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26 17: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8-26 17:20
查了一下妇的读音是我弄错了。

单凭这一点,金筑子也比针叶林强制百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8-26 17: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8-26 17:20
查了一下妇的读音是我弄错了。

不奇怪,此类全国误读的现象王力在《古代汉语》中专论过,如断字也是,客家话白读层保留有这个上声音,但文读层也误读为去声,妇字也只读去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26 17: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8-26 17:50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8-26 17:29
不奇怪,此类全国误读的现象王力在《古代汉语》中专论过,如断字也是,客家话白读层保留有这个上声音,但 ...

并不奇怪的,名人大家也有。王力主编、叶圣陶审阅的《古代汉语》,判断标准,应为用【四声】,错为用【平仄】。“从今又添”的【添】字,应为【仄】声,则是属于使用上的冷门啦!


摘中的红字,是在下三羊添加的!

  常见的四字仄脚拗句是平仄平仄。例如:“离思何限”(周邦彦:齐天乐)、“人在何处”(李清照:永遇乐)(注:还包括〇仄平仄,如“枝上同宿”(姜夔:疏影)。)。常见的四字平脚拗句是平平仄平。例如:“从今又添”(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人在——何处,平上——平去】
【枝上——同宿,平上——平入】
【从今——又添,平上——平去】

  五字句的拗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仄仄平仄(注:在词谱中也作 仄 平仄或 仄仄平仄。):“明月几时有”、“起舞弄清影”(苏轼:水调歌头)、“烟柳暗南浦”、“十日九风雨”(辛弃疾:祝英台近)。
  仄平平仄平:“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
  仄平平平仄:“拥雕戈西戍”、“望秦关何处”(陆游:谢池春)。
【拥雕戈——西戍,仄平平——平仄】
【望秦关——何处,仄平平——平仄】

  大多数的五字句可以分为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上二下三。但是有些五字句是上一下四,例如“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六字句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在平起的四字句前加 仄,在仄起的四字句前加 平,就是六字句:
   仄 平 仄:“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谁记当年豪举”(陆游:鹊桥仙)。
   平 仄平平:“伤心千里江南”(吴文英:惊啼序)、“断肠点点飞红”(辛弃疾:祝英台近)。
  六字句常见 仄 平平仄(第五字必平)的格式,可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六字律句。例如:“望处雨收云断”(柳永:玉蝴蝶)、“燕子不知何事”(周邦彦:西河)、“曾是气吞残虏”(陆游:谢池春)、“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二十四桥仍在”(姜夔:扬州慢)、“花外漏声迢延”(温庭筠:更漏子)。
  六字句颇多拗句,常见的有:
   平平仄平仄:“一时多少豪杰”、“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匆匆春又归去”、“蛾眉曾有人妒”(辛弃疾:摸鱼儿)。
【一时——多少——豪杰,仄平——平上——平入】
【一樽——还酹——江月,仄平——平去——平入】
【匆匆——春又——归去,仄平——平去——平入】
【蛾眉——曾有——人妒,平平——平仄——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0 1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