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精华40
注册时间2017-4-29
威望3310
金钱28615
贡献21856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威望- 3310 点
贡献- 21856 次
金钱- 28615 枚
 
|
发表于 2018-6-28 18: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8-6-28 18:08 编辑
此为《格律诗简史》原文照抄
然而传统上論律诗定型均称沈、宋而不及李峤,这是为什麽呢?有人提出,我们从文献耙梳中得到一些线索:首先,沈、宋很可能更直接地探讨甚至提倡声律理論,或是在写作上特别擅长诗歌调声之术,前引《新唐书.文艺传》說沈、宋“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元缜在其《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說:“沈、宋之流研炼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此而后,文变之体极焉。”又《新唐书.文艺传》中有另一段记载說:“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这段话直指二人“回忌声病”,前兩例說“研揣声音”“研練精切”,是不是二人对于律诗音律的协调配置有特别独到之处呢?或是他们曾经探讨并提倡声病論呢?其二,“律诗”定型于“沈、宋”之說也有可能是因为兩人提出了“律诗”这个新的名词來指称当时这种新兴的诗歌形式。其三,则牵涉到律诗篇幅的问题,沈、宋可能提倡过六韵十二句的律诗,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云:“(五言诗)历五千载,至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文中說律诗到沈、宋时“始裁成六律”,是不是他们曾特别推崇六韵十二句律诗,或者是赋予六韵律诗特别的意义呢?在确立以六韵试诗的常例之前,考试的篇幅相信是经过一番琢磨与讨論的,沈佺期曾于长安二(702)年知贡举,宋之问于景隆(707-710)中任考功员外郎45,时间距離换头律诗兴起尚不久,当时试诗的风气还未成熟,不过,下文研究唐代科举试诗情况的结果将显示,在此后很短的时间内,约在玄宗开元(713-741)以后,杂文试诗就越來越频繁,往后几呈常态。沈、宋会不会在这个议题上发生过一定的影响力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