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8-9-6 10:50 编辑
何谓特拗句
特拗句是中平/平/仄仄句式的一种特殊句式。当此句式第三音节第一字应仄而平时,使双仄音节犯孤仄,孤仄大多情况可救可不救,但此处却非救不可,此句式犯孤仄形成中平平平仄,句子失替为非律句。诗人在不愿改动第四字,于是改变第三字,即由平改仄以救第三音节孤仄。称之为四拗三救句。
王力先生称此句式为拗句的特殊型式,并强调第一字不再可平可仄,必须是平声。
故王力先生的特定拗句定义为:平平仄平仄。
这种句式仍然犯失替的律病,但由于诗人偏爱这种句式,王力先生的学生认为其数量超过标准律句而视作律句,故称其为拗句的特殊型式。
特拗句是一种已救句式,故本句不能自救,救则反归标律句(平平平仄仄)即不再是特拗句了。而他句也无法救。如平平仄平仄,下句能改成仄仄平仄平,但这种句式实在太少,不为诗律接受。因为诗律对仄收句比较宽容,其二四不分明(失替)句式:仄仄中仄仄及平平仄平仄均为诗律所能容忍。而对韵句比较严苛,其二四不分明(失替)句式:平平仄平平及仄仄平仄平都被认定为非律句。
唐诗中也存在一些病句,即四拗三救后,首字仍为仄(仄平仄平仄)的大拗句。这种句式根本不是王力定义的特拗句,那这种句式叫什么句式呢?古人早有定义:拗极句。
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
“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
这段话指明孤平特拗句(仄平仄平仄)及孤平三仄尾句(仄平仄仄仄)可用对句平仄仄平平救,此正是孤平他救法也。
什么叫孤平句也
王士稹在其论律专著《律诗定体》一文提出“平不令单”,即双平音节应该是两个平,若令单则拗也。如:
1.仄仄/平仄/仄及仄仄/仄平/仄,此两句式第二音节均为单平;
2.仄平/仄仄/平,此句式第一音节为单平;
3.仄平/平/仄仄,此句式第一音节为单平;此句式第一音节为单平,但第三字已救;
4.仄平/仄/平仄,此句第三字由平改仄执行四拗三救,不能再救第一音节的单平了.故为拗极句。
王力先生因此也强调特拗句第一字必平,不再可平可仄。
另启功先生认为两仄夹一平为孤平句。
综上述,拗极句是四拗三救兼孤平句。
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
強调不必救的论者搞不清什么是特拗句和拗极句,故此闹出笑话。
下面举一些杜甫已救诗例:
仄平仄平仄:句(孤平特拗句)
上句孤平,下句孤仄互救例:
1.【宋公】旧池馆,【零落】守阳阿。
2.【祗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3.【故人】亦流落,【高义】动乾坤。
4.【客居】愧遷次,【春酒】漸多添。
5.【壮年】学书剑,【他日】委泥沙。
6.【只应】踏初雪,【骑马】发荆州。
7.【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雨梦按:
拗极句有不救的现象不以为奇,如卖淫嫖娼为犯法行为,而有悍者不以为耻,以身试法,悄悄地也就罢了,反四处炫耀他的光荣艳事,什么青楼春晚,阳台风流,买波美女,私窥裙底,连国法都敢藐视,你诗律算个毛?!
附:
据杜甫617首五言律诗统计,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总计1232句
标律句平平平仄仄及准律句仄平平仄仄有892句约占该句式的72.4%
三仄尾144句,其中:仄平仄仄仄(孤平三仄尾句)18句
三仄尾句144-18/1232=10.23%
孤平三仄尾句18/1232=1.46%
特定拗句192句,其中:仄平仄平仄(孤平特拗句)16句
特定拗句192-16/1232=14.3%
孤平特拗句16句
未他救孤平特拗句9句 9/1232=0.7%
古诗句:2句,浦帆晨初发,几时杯重把(仄平平平仄)
2/1243=0.16%
古诗句:1句,衰颜甘屏迹(平平平平仄,注,屏有平仄二读)
1/1232=0.08%
误用句式1句,尽捻书籍卖(捻应平) 仄仄平仄仄,本应为中平平仄仄
误用句式 1/1232=0.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