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老童子

贝是什么?请看《老子.第八十一章》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2: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12/4
感谢刚刚先生的指点,到百度一看,琳琅满目,目不暇给。至少得到了十多条研究途径,当在回国后在仔细研究之。你说的《贝,最早的货币》一文,要2元钱的下载费,我现在在纽约,没法给2元,没有看到文章如何。

但是,那些被称为“最早的货币贝”,是海螺形贝,将背面磨去,而成大环的环形贝,我们不妨称之为“环贝”,或如你何大家所称呼的那样——“齿贝”、“海贝”,但是,甲骨文、金文的“贝”字,是以双扇贝为原型所造的字,不是以“环贝”或“齿贝”为原型所造。可以在“甲骨文”网站上查看(因“大中华诗词论坛”不支持甲骨文,难以直观,只好请各位去网站查看)。

甲骨文、金文正有“左介、右介;左契、右契”之形,若贝曾经被作为货币,那应该是“双扇贝”才对,因此,妇好墓里的6800多枚“环贝”(其实,是否是“环贝”,在妇好墓图片上没有找到),到底是货币还是其他意义的物件?还须再认证。

有文章说:“(妇好墓)6800余枚海贝9......西墓区M261出土263枚,M272出土350枚10,后杠葬坑出土300枚11......这类埋藏形式的海贝,个人认为,不属于流通领域的货币......”(后面的数字,我没有读懂)

他说“不属于流通领域的货币”,也仅能是一家之说,不可不信,不可尽信的。

以双扇贝为原型所造的贝字,
“得”,取象于“两手剖贝或合贝”之形,契约象明显;
“责”,兼为“债”字,古文债、责共字,甲骨文上部是“朿”,象戈矛突出边界之形,下部的贝,双扇不合拢。全文象以合约(贝)为据、以武力突出国界逼债之形,当然有责罚义;
“赎”,只有金文,上部是“直”字,也是有德的“德”字,下部是契合的“贝”字,履约之象;
“负”,《六书通》有一款,下部是两扇不挨合的贝,最上面是“人”,可能是不愿履约的负心汉?
“赖”,以武力为依凭,不予履约之象;
“败”,甲骨文为两人,各拿了一扇贝,金文则是用棍子将两扇贝击碎之象。到底此字表示的“签约失败”?还是“履约成功后的埋单——弄碎贝”?一时难以认定。
“贼”,金文象以戈逼人纳贡之象。

这些从“贝”的字,给人以大量的信息,都与契约有关。

这仅仅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至于妇好墓里的“环贝”,到底代表什么?也有看法,不过,因证据太少,近乎猜谜,所以不说了。但这种“环贝”,与甲骨文、金文的“贝”字,不相像,这是肯定的。

欢迎讨论,也欢迎“格老爷”来砸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08: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贝,《说文》说:“海介虫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这一段话,我也看过多回。《说文解字今释》,我有两套,美国有一套,国内有一套。

这牵涉如何看待古文字学家的解释。我觉得,除了要看他们对字的解释结论之外,更主要要看他们看问题的方法。许慎在作《说文》时,他并没有见到过甲骨文,因此,很多解释都是错的,对他的解释,也是需要掂量的。但是,即令有错误,也不能说许慎不是伟大的文字学家。也有许多的解释具有权威度。

对于“贝”字的解释,我持怀疑态度。

徐中舒的解释,也应这样看待的。

是不是太狂妄?还是那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没书”,需要经过自己仔细的推敲,才是治学的途径。

目前,我对“贝是契约”的观点,现有《老子.第八十一章》为佐证,还有甲骨文,但证据还是显得少些。

欢迎各位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21: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先生,昨天见到你老发在国学纵横上“释贝”的稿子,即令按你说的,是几十年前的旧稿,现在整理、抄录,也是很费劲。感谢你老的指点。我正准备下载下来,回国后,根据你的思路仔细研究,今早一看,没啦,谁拆了?
在新泽西,字书仅有《说文解字今释》一种,而我的“贝是债权债务合同”说,是对许慎“货币”说的质疑。若用许慎的《说文》来解释,显然是不够的。他的《说文》,是根据篆书和少量金文在解字,应该根据甲骨文、金文留下的信息对许说予以考证才对。我家里有这方面的书多种。
《说文》是东汉时的作品,大致是公元一百多年的事。《老子》是公元前四、五百年的事,我认为,老聃距用“贝为币”的时代近,他的理解,似乎比许慎的可信度要高些。
无论如何,刚刚先生是严肃的学者,不是快餐店老板,更不是“老爷”一样的转发商,你的研究方式,给我以启迪。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22: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