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42|回复: 56

新解唐音:王之涣之凉州词

[复制链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发表于 2018-3-21 20: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4-9 21:55 编辑

写在前面:
该帖子不讨论关于黄河远上、黄沙直上的问题,诗友们如果想交流、探讨,前提是认同黄河远上、浪漫主义、比兴手法,在这里不谈黄沙直上,谢谢诗友们理解、见谅,问好。



前几天我发了《浅说唐音:王之涣之凉州词》的帖子,在与诗友们的交流中,我对这首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主要在第一句上,有了新的进一步认识,先后跟帖做了两次补述。

起初发帖是出于这几点,第一,结合唐朝地图,感受唐代诗人的襟怀浩渺,领略盛唐诗歌的雄浑瑰丽。第二,诗人写的戌边将士所在的孤城,在更远的西域边疆、安西都护府。第三,这首诗为当时的唱曲而作,结合诗的语境,去做分析为黄河远上。

昨天我百度了《王之涣墓志铭》,根据墓志铭,对黄河远上白云间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解读,该帖说的新解唐音:王之涣之凉州词,主要是诗的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读该诗,从《王之涣墓志铭》讲起,撰写墓志铭的是当时一位名叫靳能的基层同僚官员。《王之涣墓志铭》里写道:“惟公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尝或歌从军,吟出塞,皦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至夫雅颂发挥之作,诗骚兴喻之致,文在斯矣,代未知焉。”由此可知,王之涣是盛唐时期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倜傥不羁,狂放豪迈,有侠士之风。然而,才华埋没大唐盛世,人们并不熟知和重视,诗作流传也仅6首。

《王之涣墓志铭》又写道:“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气高□时,量过于众。异毛义捧檄之色,悲不逮亲;均陶潜屈腰之耻,□于解印。会有诬人交构,公因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淡圭爵,酷嗜闲放。”由此可知,王之涣受人诬谤,辞去官职,改变生活态度,寄情与山水之间,漫游于黄河上游边关地区数千里,以出游散心的方式,慰藉自己的高风亮节。

言归正传,解入正题。

题目,《凉州词》,我们都知道是唐代流行的一首曲子的名字,这首七绝是王之涣为曲子写的唱词。

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黄河自己能远上吗,能逆流而上吗,答案是不能,大河向东流,这才正确,黄河远上就是诗人王之涣“化游青山”,“夹河数千里”,是人沿着黄河远上,戌边的将士沿着黄河远上,再而远上,到哪里,目的地白云间,白云间这里是虚指,是浪漫主义、比兴手法,白云间和一片孤城万仞山是在一起。

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里的一片孤城在哪里,我以为,不在黄河,不在凉州,不在玉门关,而在唐朝更远的西域边疆、安西都护府的一个边关塞城。万仞山指的就是安西都护府所辖境内的天山、或者昆仑山,昆仑山是为万山之祖,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人文始祖伏羲的王都。所以,我说第一句的白云间也有一点神话的味道。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这一句略过,大家都知道,也好理解。何须怨,可以理解成作者第一人称对边关将士的劝慰,也可以理解成边关将士互相的安慰,提振士气,慷慨悲壮。

第四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明代诗人杨慎《升庵诗话》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照此,春风的意思就是指皇恩。玉门关是两汉、隋唐时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在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极具战略意义。第四句可以理解为春风只能吹到玉门关,而吹不到玉门关以外的西域边疆、安西都护府。也就是说安西都护府离首都长安太遥远,鞭长莫及,朝廷皇上的恩泽一般顾及不到这里,需要将士们各自保重,扬我汉家铁血精神,保我大唐万里边疆。

从诗的整体上看、从艺术上看,第一句,黄河远上是实写,是诗人王之涣或者边关将士沿着黄河上游方向远上,到往目的地白云间,白云间是对高远望不见的西部边疆的形象描写,是浪漫、起兴,到往西域边关这一段路程很遥远漫长,白云间下面就是一片孤城万仞山。第二句,因为戌边之地离家乡太遥远,地处西域高原大漠,一座孤单的城堡又在万仞之山,更添在西部边疆保家卫国的单调孤独和危险艰辛的处境。第三句,何须怨,表明不得还乡之怨情之强烈而又能自我宽解、互相安慰。第四句,春风只能吹到玉门关,而吹不到更远的西域边疆,皇上的恩泽鞭长不及,一般顾及不到这里,所以还是好好的各自保重,守卫疆土、保卫祖国吧,悲壮苍凉,慷慨壮烈,的的是我汉家精神、唐人风骨。这是一个四句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协调一致,浑然一体,意境开阔、大气磅礴,正所谓唐音、盛唐之音,“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征人苦情含蓄不露”,“深情蕴藉”。

这首七绝用现在的白话文的第一人称来讲就是,我王之涣沿着黄河、朝着上游的方向出游边塞,来到了西域边关安西都护府辖内的一座戌城,处在高原大漠的万仞之山间,处境单调而孤独、危险而艰辛。看到有的将士在用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表达戌边的艰苦、思乡的情绪,我劝慰他们无须怨诉,提振士气,做我汉家好男儿,有军人的牺牲精神。我们不远千里、万里,来到西域边疆,这里没有杨柳自然植被,客观环境就是这样荒芜、苍凉,又离首都长安太遥远,朝廷鞭长莫及,皇上的恩泽到得了玉门关,一般顾及不到西域。我们彼此各自保重,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就是保家卫国,守护疆土,扬我汉家精神,犯我大唐天威者,虽远必诛。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盛唐时期高适有一首七绝《塞上闻笛》,又做《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如下: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题目里的王七是指谁,民国时期历史学家岑仲勉先生《唐人行第录》里说是指的诗人王之涣,《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如果是这样,那这首诗里的一片孤城的地址就在玉门关附近,因为题目就是玉门关听吹笛。

但是,王七真的就是指王之涣吗,王之涣在家中排行第七吗,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公即浚仪第四子,幼而聡明,秀发颖晤”,王之涣在家中排行第四,而不是第七,高适的《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里的王七不大可能指王之涣,尽管在用韵上和王之涣《凉州词》同属于一个韵部,那也不具说服力,高适还有一首诗是《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这里的题目名字是王之涣。

百度搜索岑仲勉先生《唐人行第录》,可知古人行第排名,不是按行一父所生的兄弟长幼次序计算,而是按曾祖所出而定。比如清代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在父一辈家中排行老四,在祖父一辈大家庭中排行老九,所以,我们经常说曾国荃为九帅。

《王之涣墓志铭》是20世纪30年代有人意外发现,墓志铭里讲到王之涣在父一辈家中排行第四,没有讲到在祖父一辈大家庭中排行第几,是个未知数。

百度里的《唐人行第录》讲到,盛唐诗人岑参称呼当时的朝廷官员王季友曰“王七季友”、“王七录事”、“王录事”。由此可知,高适诗题里的王七并不一定指的就是王之涣,很可能指别人、别的王七什么。

综上所述,我还坚持我的看法,就是王之涣《凉州词》里的一片孤城的地址不在玉门关附近,而在更远的西域边疆、安西都护府。


另外,根据诗仙李太白诗句,来分析感受王之涣《凉州词》第一二句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不是说作品风格,而是盛唐诗人们通过作品表现了他们的浪漫精神、浪漫气度。

诗仙李太白有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上来”三字这很浪漫。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为实指,是诗人沿黄河上游远到西域边关,“白云间”就是对西域高原的浪漫说法,想象一下,白云下面就是一片孤城万仞山。

诗仙李白又有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之涣的一片孤城万仞山,“万仞山”指的就是西域边疆、安西都护府辖内的天山或者昆仑山。天山、昆仑两山在中国历史文化中都带有神秘色彩,照应第一句“白云间”三字,不仅浪漫,而且带有神话味道。





                                                                                                                                    放棹江湖
                                                                                                                                2018年3月21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1 20: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1 20:13 编辑

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宣义郎行河南府永宁县尉西河靳能写

才命者,自然冥数;轩冕者,傥来寄物。故有修圣智术,讲仁义行。首四科而早世,怀公辅道;蕴人伦识,官一尉而卑栖。命与时欤,才与达欤,不可得而偕欤!公名之涣,字季凌,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即后魏绛州刺史隆之五代孙。曾祖信,随朝请大夫著作佐郎,皇蒲州安邑县令。祖表,皇朝散大夫,阳翟丞,瀛州文安县令。父昱,皇鸿胪主簿,雍州司士,汴州浚仪县令。公即浚仪第四子。幼而聡明,秀发颖晤。不盈弱冠,则究文章之精;未及壮年,已穷经籍之奥。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气高□时,量过于众。异毛义捧檄之色,悲不逮亲;均陶潜屈腰之耻,□于解印。会有诬人交构,公因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淡圭爵,酷嗜闲放。密亲懿交,恻公井渫,劝以入仕,久而乃从。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在軄以清白著,理人以公平称。方将遐陟庙堂,惟兹稍渐磐陆,天不与善,国用丧贤,以天宝元年二月十四日(742年3月25日)遘疾终于官舍,春秋五十有五。惟公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尝或歌从军,吟出塞,皦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至夫雅颂发挥之作,诗骚兴喻之致,文在斯矣,代未知焉。惜乎!以天宝二年五月廿二日葬于洛阳北原,礼也。嗣子炎及羽等,哀哀在疚,栾栾其棘。堂弟永宁主簿之咸,泣奉清徽,托志幽壤,能忝畴旧,敢让其词。铭曰:苍苍穷山,尘复尘兮。郁郁佳城,春复春兮。有斐君子,闭兹辰兮。于嗟海内,涕哀辛兮。矧伊密戚,及古人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3-21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3-21 22: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5

主题

43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424
贡献
4758
金钱
5386
发表于 2018-3-21 22: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1 22:4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吾闽 发表于 2018-3-21 22:27
你比老格直率,不藏拙,这点很好。

但是要说清楚“黄河远上”比兴手法,不引用“寻源”的典故恐怕是不太能 ...


王之涣沿黄河上游远行西北边塞,你非要说人家去寻源头,话题又一次扯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1 22:5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1 22:52 编辑
吾闽 发表于 2018-3-21 22:39
古人讲排行,是依族谱的,堂兄弟都算,不只是计算胞兄弟。白二十二,家族排行。 ...


我在帖子里已经说过了,你应该看得到,曾国藩家族,曾老九,是我举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1 22:56: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吾闽 发表于 2018-3-21 22:44
化游青山,不过是赋闲的代称,赋体要兼顾下文“灭裂黄绶”。倘真有塞上经历,“化游青山”四个字是包不住 ...

文章都不会读,古文都读不明白,还非要强词夺理,自己打你自己的脸,我就不解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77
贡献
13790
金钱
16796
发表于 2018-3-22 07:4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坐家中决胜千里,科研成果丰硕!
终于壶里渡出货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3-22 07: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
去官,遂化游青山。
夹河数千里,
尝或歌从军,吟出塞,皦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葬于洛阳北原,  

-----衡水,文安,皆在河北省,河北河南,可谓夹河。从河北河南游黄河数千里,到达兰州是可能的。可见王之涣肯定有出塞的经历。但语焉不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76

帖子

27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2
贡献
800
金钱
966
发表于 2018-3-22 08: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21 22:50
我在帖子里已经说过了,你应该看得到,曾国藩家族,曾老九,是我举的例子。 ...

这是你行文方式造成的。先否定王七肯定王四,然后换了段落之后才又说有王七的排法。这实际效果还是否定王七,所以吾闽有此一帖。
一个内容拆成用几团文字表达,观点都散成蛛丝马迹了。虽然文章变长了好像很学究的样子,其实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09: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2 09:35 编辑

吾闽
发表于 昨天 22:50
查查“寻源”典故再说话。学问上辩驳,急不得,慢慢来。  
发表于 昨天 22:57
谁打谁的脸,也不用急着说出来,运动员不兼裁判。
—————————————————————————————————————


过了河的人,云淡风轻,信步闲庭,这么大的人了,是你急的来辩驳,出洋相,我也不想说你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12: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18-3-22 07:42
恭喜,坐家中决胜千里,科研成果丰硕!
终于壶里渡出货来。

山水有相逢,我和你相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12: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2 12:22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22 07:56
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
去官,遂化游青山。
夹河数千里,

肯定无疑,大唐边塞浪漫主义诗人,不是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12: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人已活 发表于 2018-3-22 08:14
这是你行文方式造成的。先否定王七肯定王四,然后换了段落之后才又说有王七的排法。这实际效果还是否定王 ...

我把我的分析思路过程,摆在你面前,你不觉的很好嘛。

欣赏诗歌、创作诗歌,是艺术的。

做学问、探讨观点,就得靠论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22: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2 22:48 编辑

问好各位诗友,我做个补充,晚上好。

根据诗仙李太白诗句,来分析感受王之涣《凉州词》第一二句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仙李太白有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上来”三字这很浪漫。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为实指,是诗人沿黄河上游远到西域边关,“白云间”就是对西域高原的浪漫说法,想象一下,白云下面就是一片孤城万仞山。

诗仙李白又有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之涣的一片孤城万仞山,“万仞山”指的就是西域边疆、安西都护府辖内的天山或者昆仑山。天山、昆仑两山在中国历史文化中都带有神秘色彩,照应第一句“白云间”三字,不仅浪漫,而且带有神话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3-23 11: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22 22:38
问好各位诗友,我做个补充,晚上好。

根据诗仙李太白诗句,来分析感受王之涣《凉州词》第一二句的浪漫主义 ...


黄河远上白云间也谈不上浪漫,也可以算写实------诗人西望黄河的真实画面:黄河河道蜿蜒而上直到白云密布的天边。一片孤城万仞山也是写实。三四两句抒情。正常写法,用不着多浪漫。王之涣就留下6首绝句,太少,浪漫主义风格并不明显,甚至看不出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3-23 12: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8-3-23 14:08 编辑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21 22:48
王之涣沿黄河上游远行西北边塞,你非要说人家去寻源头,话题又一次扯远了……… ...

出塞不可能“沿着黄河上游走”,黄河是一个“几”字形,建议再好好看看地图。只有在兰州才能有机会看一眼黄河。

传统的出塞路线就是现在的陇海,兰新铁路线,所以现在修铁路公路也不能免俗。河西走廊就是那狭长的一条,周围都是山脉。出塞必须走规定路线,还要验文牒,否则会被当奸细抓起来。而河套地区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无论归顺与否走起路来也不安全。又不是红军长征,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既绕远又翻山越岭的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3-23 13:58: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23 11:30
黄河远上白云间也谈不上浪漫,也可以算写实------诗人西望黄河的真实画面:黄河河道蜿蜒而上直到白云密布 ...

这首诗的写作风格其实和《登鹳雀楼》如出一辙。前两句写实,后两句议论。但是结句都扣题。一个是更上一层楼,落在楼字上。一个是不度玉门关,落在关字上。所以这两首诗都是既意境高远又脚踏实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3-23 14: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8-3-23 13:58
这首诗的写作风格其实和《登鹳雀楼》如出一辙。前两句写实,后两句议论。但是结句都扣题。一个是更上一层 ...

是的,现在流传的黄河远上版肯定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其实争论已没啥必要了。就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没必要追寻原作啥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19: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3 20:00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23 11:30
黄河远上白云间也谈不上浪漫,也可以算写实------诗人西望黄河的真实画面:黄河河道蜿蜒而上直到白云密布 ...

严羽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这里的兴趣就是性情,盛唐诗人都有一个共性,昂扬奋发、健康积极,他们的作品洋溢着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雄奇瑰丽、豪俊奔放、自然浑厚,无论山水诗、边塞诗,大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所谓盛唐气象,唐诗精神,李白是其中最明显的代表人物,李白与他们唯一不同的一点就是逸,因为逸,所以成为谪仙人。

盛唐时期有一本诗集《河岳英灵集》,杜甫的作品没能入选,是因为杜甫诗歌艺术的形成是在安史之乱之后,不属于盛唐诗歌的审美范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20: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3 22:47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8-3-23 12:03
出塞不可能“沿着黄河上游走”,黄河是一个“几”字形,建议再好好看看地图。只有在兰州才能有机会看一眼 ...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想说一片孤城在你们兰州,建议再好好看看地图,玉门关在哪里,兰州在哪里,再读读这首诗,兰州在玉门关以东两千里以外,然而诗里是春风不度玉门关,一片孤城的地方只能在更远的西面方向,逻辑上才讲得通,你想想这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20: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3 20:24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8-3-23 13:58
这首诗的写作风格其实和《登鹳雀楼》如出一辙。前两句写实,后两句议论。但是结句都扣题。一个是更上一层 ...

浪漫主义不是说作品风格,而是盛唐诗人们通过作品表现了他们的浪漫精神、浪漫气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3-23 21: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8-3-23 21:16 编辑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23 20:14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想说一片孤城在你们兰州,建议再好好看看地图,玉门关在哪里,兰州在哪里,再读读这 ...

春光(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光(春风)”是指的象兰州这样有山、有水、有城,有羌笛杨柳,这种带有暖意的“春光(春风)”难以度过玉门关。就是说作者承认玉门关以内还是有春光的,出了关就没有了,所以前三句都是在介绍”春光“的。做好这些铺垫后,结句才写的”春光(春风)不度玉门关‘就很自然。所以唐本的“春光”比“春风”要贴切的多。后人觉得写“春光”容易让人和情色联想在一起,故而擅作主张,帮作者改成了“春风”反而弄巧成拙。

所以,此诗的前三句都是介绍“春光”的,不是介绍沙漠戈壁的。突出它有生机,并不是突出它荒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21: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8-3-23 21:06
春光(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光(春风)”是指的象兰州这样有山、有水、有城,有羌笛杨柳,这种带有暖意 ...

自己不去好好读诗,很主观、先入为主,在自己的思维里走不出来,你就根本没读明白这首诗在写什么,也体会不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估计小学生、初中生都比你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21: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3-23 14:54
是的,现在流传的黄河远上版肯定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其实争论已没啥必要了。就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

浪漫主义不是说作品风格,而是盛唐诗人们通过作品表现了他们的浪漫精神、浪漫气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3-23 22: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23 21:54
自己不去好好读诗,很主观、先入为主,在自己的思维里走不出来,你就根本没读明白这首诗在写什么,也体会 ...

就你不主观?把本是描写黄河景色的强行地搬到了关外,还说“王之涣沿黄河上游远行西北边塞”这样违反常识的话。这样的水平是小学肄业还是连幼儿园也没上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22: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3-23 22:24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8-3-23 22:11
就你不主观?把本是描写黄河景色的强行地搬到了关外,还说“王之涣沿黄河上游远行西北边塞”这样违反常识 ...

我是根据王之涣墓志铭来分析推理,沿黄河上游是一个方向,诗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不是文章的语言,你用解读文章的思维来解读诗歌,你就是毛主席说的宋人,不懂形象思维,还有,我说你很幼稚,诗歌上的起承转合关系,就你在24楼的发言,诗词门都没入,贻笑大方。


看看我在主楼帖说的,我用白话文第一人称来解读这首诗,你看了吗,你就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3-23 22: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放棹江湖 发表于 2018-3-23 22:16
我是根据王之涣墓志铭来分析推理,沿黄河上游是一个方向,诗的语言就是诗的语言,不是文章的语言,你用解 ...

为什么不是沿黄河下游?沿黄河上游你走一个试试?古人出门也讲究走“国道”、“高速路”。中途的“服务区”(旅馆、客栈)也多。黄河上游沿线可以去看看,就是到了现在的21世纪大部分地段也没有路。前面都说了,王之涣时代突厥复国,河套地区早被别人占了,还怎么“沿黄河上游走”?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理论研究不求甚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3
贡献
2280
金钱
345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22: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8-3-23 22:30
为什么不是沿黄河下游?沿黄河上游你走一个试试?古人出门也讲究走“国道”、“高速路”。中途的“服务区 ...

读读沙发第1楼,王之涣墓志铭全文,O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0 18: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