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一鬼脚诗者,持也。前人早有定论。持——你该懂吧?不懂鬼脚进一步告诉你,而后教你:究竟“黄河远上”好呢?还是“黄沙直上”好呢? 格老也诗者,湿也。懂不懂?不懂我讲给你听。知道为什么吗?子曰:好题诗是雨游时。所以诗者,湿也。 荆州一鬼脚只要格那丁不逃之夭夭,究竟“黄河远上”好呢?还是“黄沙直上”好呢?从诗境、诗意入手分析,大白于天下非鬼脚不能说服人。 大道无人对啊。有人既乏读者意(鲁钝),又乏作者意(笔拙),可不就搅成一团糨糊了……鬼脚又不来开课,唉。 荆州一鬼脚理论就是个狗屁,但有些理论还是有价值的。就近体诗来说:1、意象语言部分要遵循“愿意中止怀疑”的原则,白发三千丈就是白发三千丈。一万丈可以,但不符合音律;一万寸也可以,但寸不是最大的丈量单位,三千丈正合适。白发三千丈,我们只能间接欣赏而无法直接观照,它是诗人观察世界的结果。2、推论语言部分要遵循“言不尽意”的原则,“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就是这个道理。言不尽意是影响中国文化最重要最伟大的理论,这场年代久远的争论早在六朝时期就已经解决。3、究竟“黄河远上”好呢?还是“黄沙直上”好呢?西方研究近体诗的人们,有一个所谓的“对等”原则。“河”为什么比“沙”好,“远”为什么比“直”好,你仔细想一想就明白了,并注意“远”后面还有一个“孤”联系着。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就节奏而言是非连续的,如果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沙”与“城”形成连续性节奏,因缺少差异便维持不了本应该有的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