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凉州”的这一概念经常变化,唐代在广义上的“凉州”所指的应是隋末李轨所建的“大凉国”,其管辖范围从临夏、兰州到敦煌以西的广大地域。唐灭隋后才逐步获得这一片土地。临夏正好位于兰州黄河的上游。
王之涣的《凉州词》所述的景色是从(临夏)兰州到玉门关,刚好用四句诗文把整个广义上的”凉州“涵盖。
而诗文本身如另贴所述也支持是叙述兰州景色的这一观点:
《凉州词》/王之涣 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沙?)直上白云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风?)不度玉门关。 --------------------------------------------------------------- “春光”是指的象兰州这样有山、有水、有城,有羌笛杨柳,这种带有暖意的“春光”难以度过玉门关。就是说作者承认玉门关以内还是有春光可赏的,出了关就没有了,所以前三句都是在介绍”春光“的。做好这些铺垫后,结句才写的”春光(春风?)不度玉门关‘就很自然。所以唐本的“春光”比“春风”要贴切的多。后人觉得写“春光”容易让人和情色联想在一起,故而擅作主张,帮作者改成了“春风”反而弄巧成拙。
所以,此诗的前三句都是介绍“春光”的,不是介绍沙漠戈壁的。突出它有生机,并不是突出它荒凉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唐代广义凉州的概念与诗文本身都支持”黄河直上“是描写兰州的景色这一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