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6|回复: 40

特拗句与反特拗句是否需要拗救?

[复制链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18-2-16 03: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18-2-16 23:25 编辑

特拗句与反特拗句是否需要拗救?
(一)特拗句
    王力先生将“平平仄平仄”称为特拗句,并认为已经自救(3拗4救),不必再救。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对1、3位的平仄不作限制(按一三五不论原则),那么可出现广义特拗句:
“中平中平仄”(“中”代表可平可仄),具体来说,有下面几种形式:
1)平平仄平仄:
   此形为王力所说的狭义特拗句,可作律句用,不必拗救。
   例句: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
2)仄平仄平仄:
   此形虽拗极,但也可不拗救。
   例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
   有人认为对句的首字用平声是拗救,但句首字平仄一般都无关紧要,以其拗救,尚欠说服力。比如“平仄仄平仄仄平”,首字的“平”就不能救第4字的孤平,全句仍然是孤平句。此理下同,不再解释。
3)平平平平仄:
   曾有人认为此形为病句,不可用,但本人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不但可用,而且也可不拗救。
   例句1: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
   例句2:离堂思琴瑟,别路隐山川。(陈子昂)
4)仄平平平仄:
   同样,也曾有人认为此形为病句,不可用,但本人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不但可用,而且也可不拗救。
    例句1: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卢照邻)
   例句2: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
   由此可见,广义特拗句可以不拗救。

(二)反特拗句
    如果将狭义特拗句的平仄全部反转,则得到“反特拗句”:仄仄平仄平,这是一个平脚的大拗句(2、4字为仄),相当于“仄仄仄平平”3拗4救而成,属于本句自救,因此不必再救了。
    例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
    如果更进一步,对1、3位平仄不限,则同样有“广义反特拗句”:中仄中仄平,是否也可不拗救,还需慢慢搜集例证后才可下结论,也留给读者来思考一下。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2-16 06: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1.基本所有非律句的句子都可找到例证,不是一二句或数百句就可推翻律句理论。
2.律句变化再大,不允许二五变【五言句】,一变成非律句或改变句型,
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此拗极句型已救.原因自已想想.不救例要找亦決非难事.就不要拿已救句当未救句来曝露
4.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由于平脚句要求严于仄脚句,故凡失替句,诗界多不认可其合理性.该于平平仄平仄从理论上来说,均属已救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2-16 06: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格律诗形成过程来说,盛唐及以前的诗句不足以成反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2-16 06: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囿于王力的理论,可找其它诗家理论对照.自己综合分析,不可迷信.网络诗论者的诗论只可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2-16 06: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认为对句的首字用平声是拗救,但句首字平仄一般都无关紧要,以其拗救,尚欠说服力。比如“平仄仄平仄仄平”,首字的“平”就不能救第4字的孤平,全句仍然是孤平句。此理下同,不再解释。//孤平倒底是第几字,弄明白才好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2-16 06: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中。
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本聯上句失替)
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此律颔联失对,又造成与颈联失粘,第七句失替.属拗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2-16 06: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句1: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
例句2:离堂思琴瑟,别路隐山川。(陈子昂)
。。。。。
重,思二字为平仄双音字,虽非平仄同义,但古人多以此借音入律,有专家专门论述。本坛首版金筑子先生就持此观点,其引诗例为;几时杯重把。

点评

对“借音入律”,于理不合,古人虽有先例,但应视为失误或出律,比如孤平,古人就有先例,但不能据此得出孤平不犯忌的结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13: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1
贡献
6406
金钱
991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2-16 07:2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拗救是清人总结的,王力继承了清人格律理论,这在王力五六十年代出的《诗词格律十讲》后记里有坦承。唐代拗体有救的,也有不救的,于作龙《唐代近体诗格律新探》得出结论,律诗只要第二字和末字平仄对了即可,如果要举唐诗为例来说格律,结论恐怕只有一个:不拘平仄。如果想严格点研究格律,可能举清代乾隆以后诗为例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16 07: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起了一些新名词如“狭义特拗句”“广义特拗句”“反特拗句”没必要,反而造成复杂化。其实即按王力定义即可。无非有
小拗句,凡不符合律句声律标准形式者皆算拗句,符合一三五不论者
大拗句,二四六未交替者
特拗句,平平仄平仄,
古风句,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等。
卢照邻等初唐诗非近体诗。
孤平一旦形成无救。更无孤仄以及孤仄救孤平之说。

点评

“孤平一旦形成无救。更无孤仄以及孤仄救孤平之说。”此观点是诗界多数人的观点,也是国家出版的诗词格律书的观点,那就是:孤平除了自救,没有别的拗救方法。 潭州老师提出的“孤平他救法”目前来看尚未得到诗界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13: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16 11: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拗句:
长江一帆远,平平仄平仄
何当重相见,平平仄平仄
离堂思琴瑟,平平仄平仄
古风句:
故人具鸡黍,仄平仄平仄

点评

按旧韵,思作动词读平声,作名词才读仄声。 例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思作动词,应平读) 例句: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思作名词,应仄读) 陈子昂诗中的思是动词,因此应平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13: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16 11: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有五言八句诗共34首,其中符合五律声律的只有6首,占比不到五分之一,基本上沿习南北朝永明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05
贡献
14673
金钱
21316
发表于 2018-2-16 12: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8-2-16 13:45 编辑

从“不四不三平仄法则”来看,这些都是属于绝句格式。当今流行的十六种格式,是“不四不三平仄法则”模型最核心格式。而所谓的“拗救格式(包括孤平孤仄)”是核心格式的外围部分,是一母所生。因此,不存在“拗救”这种情况。声调本来就两种一一一平和仄。最简单的相对格式。非平即仄。这就给人造的“拗救”理论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有“拗”必定能找到“救”。就好比年令人数差不多的一批男女青年排成队给他她们找对象,最后每人都有对象。都有“救”。所以,不要去分析研究这种臆想出来的“拗救理论”了。把精力放在写好诗上面。诗的艺术质量好差同格律格式无关。“黄鹤楼”被人评为七律第一就充分说明了古人诗人群体里不存在统一认可的格律格式。按格律格式写诗基本上就按前人的诗的格律格式写。(杜甫是格律格式和诗的最重要的实践者,这也是杜甫越来越被诗界尊重的原因)到明以后大家才逐步向核心格式(十六种)靠近定型。“黄鹤楼”也说明了诗的艺术质量同格律无关。古代考试成绩则是按格律来评出。实际上考诗是考格律,不是考诗的艺术性。(诗没有硬性的艺术标准)因此考试的诗不可能传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13: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2-16 06:47
例句1: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
例句2:离堂思琴瑟,别路隐山川。(陈子昂)
。。。。。

对“借音入律”,于理不合,古人虽有先例,但应视为失误或出律,比如孤平,古人就有先例,但不能据此得出孤平不犯忌的结论。

点评

孤平是格律,借音属修辞,风马牛不相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18: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13: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2-16 07:43
楼主起了一些新名词如“狭义特拗句”“广义特拗句”“反特拗句”没必要,反而造成复杂化。其实即按王力定义 ...

“孤平一旦形成无救。更无孤仄以及孤仄救孤平之说。”此观点是诗界多数人的观点,也是国家出版的诗词格律书的观点,那就是:孤平除了自救,没有别的拗救方法。
潭州老师提出的“孤平他救法”目前来看尚未得到诗界认同,暂时还是一家之言,若今后能正式出现在国家出版的诗词格律书中,才算获得诗界认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13: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2-16 11:08
特拗句:
长江一帆远,平平仄平仄
何当重相见,平平仄平仄

按旧韵,思作动词读平声,作名词才读仄声。
例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思作动词,应平读)
例句: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思作名词,应仄读)
陈子昂诗中的思是动词,因此应平读。

点评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思,平仄两读,故可认为是特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16:26
现代解释。  发表于 2018-2-16 1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05
贡献
14673
金钱
21316
发表于 2018-2-16 13: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2-16 13:21
“孤平一旦形成无救。更无孤仄以及孤仄救孤平之说。”此观点是诗界多数人的观点,也是国家出版的诗词格律 ...

什么国家出版认可出书?还不是一家之言。难道艺术有科学标准?用科学仪器能测定?

点评

若是国家正式出版的纸版读物,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若只是网络个人作品,则权威性就相对低得多,此中道理,还需细说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0:41
是的。与谁出版无关。  发表于 2018-2-16 14: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16 16: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2-16 13:29
按旧韵,思作动词读平声,作名词才读仄声。
例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思作动词,应平读)
例句: ...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思,平仄两读,故可认为是特拗。

点评

对于平仄两读的字,若两读的意思有别,那么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此处的思是动词,就只能平读,若读仄声,就错了。陈子昂诗中的思是动词,因此只能平读,不能仄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2-16 18: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2-16 13:12
对“借音入律”,于理不合,古人虽有先例,但应视为失误或出律,比如孤平,古人就有先例,但不能据此得出 ...

孤平是格律,借音属修辞,风马牛不相及。

点评

所谓“借音入律”,只是一家之言,并未得到诗界普遍认同。所谓古人借音入律的例子,也只是今人对古人的失误或出律找的借口而已,这和孤平的例子类似,其实唐人根本就没有孤平的概念,孤平的概念直到清代才提出来,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20: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8-2-16 13:52
什么国家出版认可出书?还不是一家之言。难道艺术有科学标准?用科学仪器能测定? ...

若是国家正式出版的纸版读物,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若只是网络个人作品,则权威性就相对低得多,此中道理,还需细说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20: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2-16 16:26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 ...

对于平仄两读的字,若两读的意思有别,那么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此处的思是动词,就只能平读,若读仄声,就错了。陈子昂诗中的思是动词,因此只能平读,不能仄读。

点评

古人动词思字读仄也不少见,依你举例习惯,一例就足驳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1:39
例: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唐·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按现在词义,重应读平(重复)。但古时重是平仄两读字。 【康熙字典】《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音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16 20: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2-16 20:47
对于平仄两读的字,若两读的意思有别,那么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此处 ...

例: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唐·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按现在词义,重应读平(重复)。但古时重是平仄两读字。
【康熙字典】《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音緟。《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又《廣韻》更爲也。《博雅》重,再也。
-----可见读去声也有“再”的意思。所以“几时杯重把”重读仄声。

点评

诗遵平水,按《平水韵》,“重”读平声(【东】韵)时,是“重复”之意,而读仄声(【宋】或【肿】韵)时,则是轻重的意思,没有“重复”的意思(详见申忠信先生编的《诗韵词韵速查手册》一书)。因此,杜甫的“几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21: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2-16 18:23
孤平是格律,借音属修辞,风马牛不相及。

所谓“借音入律”,只是一家之言,并未得到诗界普遍认同。所谓古人借音入律的例子,也只是今人对古人的失误或出律找的借口而已,这和孤平的例子类似,其实唐人根本就没有孤平的概念,孤平的概念直到清代才提出来,说唐人如何救孤平岂不荒唐?按今天的诗律,唐人的孤平就是出律,不必为其找拗救的挡箭牌,同样,唐人的平仄出律就是平仄出律了,不必为其找个“借音入律”的挡箭牌来掩饰其出错。

点评

按今天的诗律,//这不是扯谈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1:35
说唐人如何救孤平岂不荒唐 -----是的。唐至清无人说孤平可救。孤平出现在下联,怎么救?王力只说本句自救句是避孤平,仅指“仄平平仄平”句型的成因。说“孤平他救”的确荒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05
贡献
14673
金钱
21316
发表于 2018-2-16 21: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2-16 20:41
若是国家正式出版的纸版读物,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若只是网络个人作品,则权威性就相对低得多,此中道理 ...

国家级出版社同其出版的出版物是两码事。从本质上来说,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出版物並不能证明出版物自身具有权威?如果具有这种权威实质上是狐假虎威,是表面现象,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难道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出版物都具有某种国家级权威?本身具有权威的出版物不以出版社有无权威而转移。本身没有权威的出版物即使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也不可能给该出版物带来实质上的权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16 21: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2-16 21:09
所谓“借音入律”,只是一家之言,并未得到诗界普遍认同。所谓古人借音入律的例子,也只是今人对古人的失 ...

说唐人如何救孤平岂不荒唐
-----是的。唐至清无人说孤平可救。孤平出现在下联,怎么救?王力只说本句自救句是避孤平,仅指“仄平平仄平”句型的成因。说“孤平他救”的确荒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2-16 21: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2-16 21:09
所谓“借音入律”,只是一家之言,并未得到诗界普遍认同。所谓古人借音入律的例子,也只是今人对古人的失 ...

按今天的诗律,//这不是扯谈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2-16 21: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2-16 20:47
对于平仄两读的字,若两读的意思有别,那么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此处 ...

古人动词思字读仄也不少见,依你举例习惯,一例就足驳你

点评

潭州老师息怒,容我再解释一下:按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的阐述,“思”作动词平读为正例,而仄读是例外,且例外在晚唐以后才有。陈子昂是初唐时的人,离晚唐还远着呢,因此他诗中的“思”只能按正例,即作动词平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21: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18-2-16 22:12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2-16 20:56
例: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唐·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诗遵平水,按《平水韵》,“重”读平声(【东】韵)时,是“重复”之意,而读仄声(【宋】或【肿】韵)时,则是轻重的意思,没有“重复”的意思(详见申忠信先生编的《诗韵词韵速查手册》一书)。另外,按王力《汉语诗律学》的解释是:重,平声,复叠也;上声,轻重也;去声,更为也,副词。因此,杜甫的“几时杯重把”,按诗意,此处的“重”应平读。并且平读后也不出律,属于特拗句“仄平平平仄”,可以不拗救。

点评

“仄平平平仄”不是特拗句,而是出律的古风句,而且无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16 21: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2-16 21:45
诗遵平水,按《平水韵》,“重”读平声(【东】韵)时,是“重复”之意,而读仄声(【宋】或【肿】韵)时 ...

“仄平平平仄”不是特拗句,而是出律的古风句,而且无救。

点评

“仄平平平仄”为广义特拗句,可以不救,我帖中已给出卢照邻例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楼主| 发表于 2018-2-16 22: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2-16 21:39
古人动词思字读仄也不少见,依你举例习惯,一例就足驳你

潭州老师息怒,容我再解释一下:按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的阐述,“思”作动词平读为正例,而仄读是例外,且例外在晚唐以后才有。陈子昂是初唐时的人,离晚唐还远着呢,因此他诗中的“思”只能按正例,即作动词平读,不能仄读。

点评

你也认死理。古时不是如现代汉语这样严格按词性确定声调的。说两读就是可平可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2: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2-16 22: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2-16 22:03
潭州老师息怒,容我再解释一下:按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的阐述,“思”作动词平读为正例,而仄读是例外 ...

你也认死理。古时不是如现代汉语这样严格按词性确定声调的。说两读就是可平可仄。

点评

可平可仄也要看具体情况,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乱来,比如“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你能把“思”读仄声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16 22: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5 19: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