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9|回复: 8

答森绿先生及与森绿先生一样糊涂者

[复制链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发表于 2018-1-16 11: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答森绿先生及与森绿先生一样糊涂者


有位糊涂好先生贴了一帖“新旧韵之我见——与吟者商榷”,并自称森绿。森绿何许人也?就是因在中诗词前文化龙门阵版块贴发近体诗的平仄还有什么现实意义?”而被误认为吟者并遭一顿胖揍的那位诗友。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与刘半农曾经合演一出双簧,效果甚佳,不知森绿先生是否也有此意?无论如何,化名为糊涂好的森绿先生疑似已然一塌糊涂了,在此还是得简要回答一下,以免谬种流传。鉴于原帖逻辑失于紊乱,问题不够尖锐,层次有欠清晰,兹拟分段对照作答。恭请森绿先生及与森绿先生一样糊涂者提出反批评。


【问】
吟者大姐 我是森绿 以前发过一个帖子 大意是平仄在普通话中没有意义
【答】
我是大哥大姐老弟老妹无所谓,你究竟是不是森绿却有所谓,因为现在的你实在是好糊涂啊,一如你的网名。你那帖“新韵改革之改革”我就不回复了,因为你已然糊涂到语无伦次的地步了。你把以前那个帖子也记错了,这是原帖链接,你自己看吧:
近体诗的平仄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 1 2 3 [color=#999999 !important]已关闭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旧帖存档781704韵乃声韵2013-12-15 17:17
【问】
因为我看了一天有关专家实验的平仄读法的音像 都是用普通话试图恢复平仄的节奏的读法 结果很难听
与直接用方言读出的平仄音律相差太远了 我于是产生了一个悲观的错误结论 平仄在普通话中没有意义 唐音我们是回不去了
【答】
现代读书音与中古平水韵差异甚大,不只入声读法方面,好些字的古今元音和/或辅音、调值都不一样,用普通话语音试图读出中古平水韵的节奏和音效又怎么可能呢?那不四不像吗?不难听才怪呢。
现今各地方言与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音的差异其实也很大,即便用某地方言去读,也不是唐宋时候的音效,也读不出中古平水韵的音乐美,何况用普通话呢?说平水韵平仄在普通话中没有意义未免太过绝对了,其实不少汉字的古今平仄归属并未改变,只是韵母和/或声母、调值变了。唐音是无论如何都回不去了,神仙都没辙了呀!
【问】
普通话想杀死平水韵 但错不在平水韵 而在普通话 因为难听的想杀死美韵是一种倒退
【答】
依我看,普通话从未想过杀死平水韵,平水韵没错儿,更无罪,普通话同样是无辜的。它们统统没有错。那么错在哪儿呢?当然在人,确切地说,是那些死死抱住中古平水韵粗腿不放,意欲分一杯羹,并强行误导的各大诗词中央要员和那些附庸风雅、见利忘义的诗词企业家们。
【问】
幸好平水韵还有一口气 还没被杀死 用许多方言中的入声字读法读唐诗就是比普通话好听、有韵味
因此 我发现以前的结论错了 不应该一下子把奄奄一息的平水韵掐死。
【答】
你这分明是一种糊涂认识,事实上,舌间耳畔的中古平水韵早就寿终正寝了,连一丝气息都没有了。说实话我也很难过,我难过的程度更甚于诸多平水韵诗者,因为舌间耳畔中古平水韵的消亡史,恰恰就是北宋以降汉民族[size=21.3333px]的屈辱史啊!如果历史地看问题,相信不少朋友都会感同身受的。
用一些方言读唐诗的确比用普通话来得好听,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什么也说明不了。你以前的结论没错,只是认识上还不是很到位,舌间耳畔的中古平水韵不是奄奄一息,而是早与古人一起到棺椁中安息去了。在此必须澄清,以各种名目传世的那张平水韵表并不是平水韵实体,而是一张不甚清晰、只能大体反映平水韵身形轮廓的遗照。如此而已。
【问】
应该是普通话向唐音回归 应该变革的是普通话 废弃平水韵就是背道而驰 与道更远了
【答】
任何朝代通行天下的官话语言首先都不是为作诗填词服务的,而是天下一统的助推工具。你的美好愿望或曰白日梦完全可以理解,惜乎根本无法实现,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问】
普通话还能不能回到唐音呢?现在不能!必须出现象大唐一样的言论自由的开明盛世才有可能
语言艺术的滋生是需要合适的土壤的 封杀言论 文字狱横行的时代 语言也美不起来
【答】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官话或曰国语都不会回到唐音了,这与言论自由与否、当权者开明与否无涉。
普通话不是建国后才由语言学家闭门造出来的,而是早就有了,只不过叫法不同,比如晚清叫官话,民国叫国语,新中国才叫普通话的,三者之间一脉相承,出入其实很小。另外,行文美与音韵美是两回事。
【问】
新旧韵双轨是目前比较好的选择 当然是临时的
新旧韵双轨就象一国两制一样是一个怪胎 普通话的推广和拼音的发明 这个语言的大革命其实是一个大倒退 消灭了入声字是极其错误的
【答】
[size=21.3333px]一国两制[size=21.3333px]与所谓双轨制根本就是两回事,没有可比性。作为过渡措施,我倒是主张现阶段在诗界也可以实行一国两制呢。
所谓新声旧韵双轨并行从根本上是违背基本韵理的,那不是诗词学术,而是行政命令,是强行误导,是外行强奸内行。当然,为了照顾现阶段旧韵诗者情绪,二〇一九五四实现平稳过渡,视为人性化考量的权宜之计也未尝不可。
谁革语言的命了?吟者吗?语言学家吗?新韵诗者吗?其实谁也没有。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替罪羊,那就算是历史吧,你尽可去向历史讨个说法。
【问】
好在很多方言中还保留有入声字 期待将来会出现一个开明盛世 废弃普通话向唐音回归
即使回不到唐音 借鉴入声字的发音来变革新的汉语也会比普通话好听得多
【答】
请恕我直言,你这种想法未免太过自私了。我前边说过,任何通语首先都是为国家一统服务的,这才是其根本任务。一个真正拥有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的诗者,首先应该无条件安顺应这一点才是啊!
唐音是无论如何都回不去了。即便全国的读书人个个都是王力、郑张尚芳那样的古音韵大家,也回不到唐音了,因为唐代正音究竟如何,王力、郑张尚芳那样的古音韵学家也因拎不清而不敢较真儿啊!
【问】
我们可能等不到这一天了 但是后人可以期待这一天 为子孙后代着想 不要急于掐死平水韵
【答】
呵呵,恐怕连做梦都梦不到那一天啊!不过,还是得衷心祝愿阁下好梦!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11: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更欢迎睿智诗者以及识时务的旧韵朋友惠临指导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1604

帖子

55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578
金钱
193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11: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帖者须知:
1、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在学术层面有理有据地各抒己见;
2、不要像金筑子先生那样避重就轻地空喊,应正视全部;
3、也不要像针叶林先生那样干嚎行政命令,那不是学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1-16 22: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贴子是理论贴,直接删除不好,如果觉得争论过度,不妨移到这里,对作者是个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1334

帖子

51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
贡献
1443
金钱
1832
发表于 2018-1-17 01: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16 22:10
这贴子是理论贴,直接删除不好,如果觉得争论过度,不妨移到这里,对作者是个尊重。 ...

支持管理员的解决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1334

帖子

51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
贡献
1443
金钱
1832
发表于 2018-1-17 01: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统一语言有助于国家统一 不是非得用普通话统一语言才行 历史上的国家统一都是用普通话统一语言的吗?例如用闽南话统一语言就不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7

主题

364

帖子

1271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40
贡献
390
金钱
437
发表于 2018-1-17 1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1334

帖子

51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2
贡献
1443
金钱
1832
发表于 2018-1-17 12: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英 发表于 2018-1-17 10:11
不要扭扭捏捏,干脆点说用你的家乡话统一语言,成功了的话,你可就是家乡的一大伟人了 ...

我不会闽南话 没必要扭扭捏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676

帖子

27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2
贡献
800
金钱
966
发表于 2018-1-17 20: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顿胖揍给打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 03: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