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呼伦贝尔

起承转合如画个圆圈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11-13 22:3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3 21:36
讲什么学科都可以使用图形的,包括线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目的只有一个,更形象地阐明个人想法。至于 ...

现在理工科出身的人,用理科所学知识去解释文科,似乎是一种创新,实际是文学力不足的表现。

点评

我倒很想看看“文学力足”的人的表现。应该是诗无敌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3 23: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3 23: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11-13 22:38
现在理工科出身的人,用理科所学知识去解释文科,似乎是一种创新,实际是文学力不足的表现。 ...

我倒很想看看“文学力足”的人的表现。应该是诗无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主题

916

帖子

57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7
贡献
1080
金钱
216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23: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呼伦贝尔 于 2017-11-13 23:24 编辑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2 19:01
好诗就是一个圆!每一句诗也是一个小圆,环环相扣,连成一个大圆。达到化境的诗首尾相顾。 ...

唐先生高论。先生不遗余力地反复强调起承转结,不但是抓住写诗内在规律性,也是抓住写诗形式规律性。每一句如果七个字,可以看成用七个音符组成一个首尾连接环,可把环看成面。用木锤打击就会产生美妙流淌的音符,可以看成线。这样线和面做了转换。而每一句都是一个环,反复敲打,就如同螺旋式上升。可以这样理解,应该没毛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7

主题

916

帖子

57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7
贡献
1080
金钱
216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23: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呼伦贝尔 于 2017-11-14 00:30 编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究事物螺旋式上升,这个是事物普遍性一定存在于事物特殊性里面。诗词和诗词表达事物不能不受到这个普遍性规律支配。如从社会发展史看就是一个大大起承转结,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共产主义社会。正好四个阶段。而且首尾相似,但后面是更高级社会。还有说搞艺术什么的到了一定境界  也是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等等。
      
      这个虽然说规律是这样,但是表达时候未必能完全聚焦这个全过程,就是留白,给读者想象空间来填补,说线无限延展就是这一个意思,就给读者流出想象圆满空间。因此说圆满表达是标准表达,而非圆满表达是圆满表达变体,是一种留白表达方式。留白方式运用好也能起到很好艺术效果。就说所无限延伸线就像在沙漠中迷路了要走出去人,最后还是回到起点。走的再远地球也是圆的。
  循环往复是绝对。   

      这问题讨论接近道可道非常道 地域了  百度搜狐已经无力支撑了。所以不要迷信网上别人如何说。我们是大中华诗词沦论坛的诗词理论栏目,我们应该有这个理论自信。
   

       这个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表达对象问题,我们不只是表达客观对象,而且是表达主观一切感受和行动等等。为什么非要分成四块呢,因为客观事物有 发生、发展、高潮、结尾这个过程,大大小小皆如此,大事情是小事情汇集成的。所以诗词才有四句或四句X2。
     

      但是也可以聚焦一个局部,无论聚焦整体还是局部,都是相对而言,整体与局部是互相可以转化的。就是可以这样说,可以弱化首尾照应性,但不能否认首尾连接性。把一个圆分成四条弧线,可以打破原来顺序重新组合,也是一个闭合周延圆。拿一首诗说:

    山满杜鹃花满枝,十分春色雨迷离。
  坟头摇曳深深草,是问来人胡不归?’


     我看这个也是一个圆形视域 与心情和思维叠加,可以把心情和思维个看成一个圆,做平面思维模型可以这样,但没有统一正式的概念。这首诗虽然时间过程感不强,但是逃不出起承转合,因为起承转合大概是绘画术语转用,,可以比做画画, 先画和起伏山 点点红点分叉线,就是起,再用淡墨加少许绿轻轻几条斜线,就是第二句  承 , 以上二句都是中远景  ,再在 前面画个长草坟头,就是第三句 所谓转 ,最后在旁边一行小字,来人胡不归。这样就基本完整。胡不归归哪里?就是归这个满山杜鹃地方。完全同开始闭合,这样看无论你承认还是不承认,都逃不出这个天道循环大规律。时间空间  心理多层次看都跑不出。这首诗有点看不对劲地方是问来人胡不归,既然来了, 怎么还问胡不归,问的有点问题。

点评

呼先生害我读了两天马克思的《资本论》,外带一本《恩格斯论“资本论”》,以及一本阿历山大罗夫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5 23:3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究事物螺旋式上升,这个是事物普遍性一定存在于事物特殊性里面。诗词和诗词表达事物不能不受到这个普遍性规律支配。如从社会发展史看就是一个大大起承转结,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社会(包括奴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2:49
拿一首诗说: 山满杜鹃花满枝,十分春色雨迷离。   坟头摇曳深深草,是问来人胡不归?’ 我看这个也是一个圆形视域 与心情和思维叠加,可以把心情和思维个看成一个圆,做平面思维模型可以这样,但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4 06: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呼伦贝尔 发表于 2017-11-13 23:5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究事物螺旋式上升,这个是事物普遍性一定存在于事物特殊性里面。诗词和诗词表达事物 ...

圆形不但指正圆 (最佳名诗)。包括所有形式的圆。比如一个气球,没打气前是一条线,一开始进气就呈圆形了(最差诗)进气越多越来越圆(诗越来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4 11:55: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3 18:03
楼主的理论在哲学上有合理性。从平面看,就是一个圆。这才叫圆满,完整。
从立体看,是螺旋式上升。诗人 ...

没有圆满的诗,更没有预设圆满的诗。

诗人所写的,只能是缺口、伤口或出口。

圆满是不需要诗的。如果你觉得圆满,那是你需要"圆满"这种套路和说辞。

点评

这里是说诗本身表达主题思想的结构和规律。就像一篇论文,或讲一个故事,有起兴,承接,转折,回到主题这样一个进程,并非说讲一个圆满的理想的故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2: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4 12:01: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呼伦贝尔 发表于 2017-11-13 23:5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究事物螺旋式上升,这个是事物普遍性一定存在于事物特殊性里面。诗词和诗词表达事物 ...

拿一首诗说:

    山满杜鹃花满枝,十分春色雨迷离。
  坟头摇曳深深草,是问来人胡不归?’


     我看这个也是一个圆形视域 与心情和思维叠加,可以把心情和思维个看成一个圆,做平面思维模型可以这样,但没有统一正式的概念。这首诗虽然时间过程感不强,但是逃不出起承转合,因为起承转合大概是绘画术语转用,,可以比做画画, 先画和起伏山 点点红点分叉线,就是起,再用淡墨加少许绿轻轻几条斜线,就是第二句  承 , 以上二句都是中远景  ,再在 前面画个长草坟头,就是第三句 所谓转 ,最后在旁边一行小字,来人胡不归。这样就基本完整。胡不归归哪里?就是归这个满山杜鹃地方。完全同开始闭合,这样看无论你承认还是不承认,都逃不出这个天道循环大规律。时间空间  心理多层次看都跑不出。这首诗有点看不对劲地方是问来人胡不归,既然来了, 怎么还问胡不归,问的有点问题。

…………………………………………………………………………………

一,题为清明。
二,我今年清明未回乡拜山。
三,我记的是一个梦。
四,梦中不止我一个,有人同行。
五,归字多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12: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呼伦贝尔 发表于 2017-11-13 23:5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究事物螺旋式上升,这个是事物普遍性一定存在于事物特殊性里面。诗词和诗词表达事物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究事物螺旋式上升,这个是事物普遍性一定存在于事物特殊性里面。诗词和诗词表达事物不能不受到这个普遍性规律支配。如从社会发展史看就是一个大大起承转结,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共产主义社会。正好四个阶段。而且首尾相似,但后面是更高级社会。还有说搞艺术什么的到了一定境界  也是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等等。

------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这是一般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认识规律。诗词也不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12: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无名 发表于 2017-11-14 11:55
没有圆满的诗,更没有预设圆满的诗。

诗人所写的,只能是缺口、伤口或出口。

这里是说诗本身表达主题思想的结构和规律。就像一篇论文,或讲一个故事,有起兴,承接,转折,回到主题这样一个进程,并非说讲一个圆满的理想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5
发表于 2017-11-14 13: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诗的谋篇构思就是一篇文章的谋篇构思,其结构布局即创作的章法极为重要,如同珠子和绳子,如何使内容贯穿起来,这个很有技巧。楼主的圆说十分正确,圆且是同心圆,一篇文章一个主题,囿于圆圈内,不能离题太远。也不能多中心杂乱无章。以常规来说,起句提交主题,承转铺开来阐述,合便是结论,升华、亮结点睛之笔。
当然,构篇章法不限一种,但起承转合是细胞,是核心,是基础。
所谓射线、直线、闭合、开放、缺口、圆满之说,均指诗文的主旨、立意、意境、境界及风格等,是诗词的另一要素,应分开来阐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4 14: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11-14 14:09 编辑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12:4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究事物螺旋式上升,这个是事物普遍性一定存在于事物特殊性里面。诗词和诗词表达事物不能 ...

事物的发展是二个方向,一个是向内、向微小空间发展。一个是向外、向广大空间发展。事物在微观和宏观的每一个节点上的表现均为圆球形的旋子形态。圆形並不绝对圆,绝对闭合。诗也不例外。螺旋式上升即是向外广大空间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15: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说来一首诗首先要有完整的意境,第二要合乎逻辑。律诗四联要各有分工并且围绕主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结句要呼应开头,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也叫有余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4 15:53: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了几首带"上″的诗。你们不妨说说它们是如何画圈与上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4 15:53: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
[ 唐·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静夜思
[ 唐·李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 唐·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点评

我是赞赏圆圈说的。如: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实际是作者的目光画了一个圈:先看到柳树和黄鹂,说明是初夏季节;然后看到柳树上面的蓝天上飞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8:07
赞同这种拿诗例分析的方法,起承转合古人论述也不少,不妨引经据典,拿圆形说事,总感觉难以捉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6: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4 15:57: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取此三首前两句,可依各人心境与所处环境写出七情六欲。但沒有一个感觉无缺的人会写诗。所谓技法,不过是附加在情感流淌之后的值。根本用不着说得如此神乎其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11-14 16:15: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无名 发表于 2017-11-14 15:53
绝句
[ 唐·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赞同这种拿诗例分析的方法,起承转合古人论述也不少,不妨引经据典,拿圆形说事,总感觉难以捉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18: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无名 发表于 2017-11-14 15:53
绝句
[ 唐·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是赞赏圆圈说的。如: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实际是作者的目光画了一个圈:先看到柳树和黄鹂,说明是初夏季节;然后看到柳树上面的蓝天上飞有一群白鹭。又向下看到天际的雪山,回到家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不远万里驶来的
帆船----我多想乘坐它出川啊!思想上升到有在这大好春光里旅游的打算了!

静夜思   [ 唐·李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仙的目光和思绪都在月夜里画了一个圈:床前----天上-----床前,变化:思念起家乡来了!
登鹳雀楼  [ 唐·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不仅用目光,也用行动画了一个圈-----对登高望远的认识也上升了一层楼。

点评

霜剑高见。景物很多,但要一眼一眼看,看就是一个过程。而且挑有意思看。假如正看好看景物时候突然突然猛回头看我一眼,我还毛了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23:42
神。论诗论成这样,我也是服了…… 客观平和的说句:理论版水平堪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8: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4 18:35: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18:07
我是赞赏圆圈说的。如:

绝句    杜甫

神。论诗论成这样,我也是服了……

客观平和的说句:理论版水平堪忧。

点评

杞人忧天,何忧之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8: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18: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无名 发表于 2017-11-14 18:35
神。论诗论成这样,我也是服了……

客观平和的说句:理论版水平堪忧。

杞人忧天,何忧之有?

点评

说得对,反正大家都是胡说八道。各说各的就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8: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4 18: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18:38
杞人忧天,何忧之有?

说得对,反正大家都是胡说八道。各说各的就好。

点评

对付胡说八道就得胡说八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8: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18: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无名 发表于 2017-11-14 18:53
说得对,反正大家都是胡说八道。各说各的就好。

对付胡说八道就得胡说八道。

点评

44楼并不是胡说八道。那是诗,真诗。你自问你的诗评配得上那三首? 说错说对不是重点,有坦然的心态才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8: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4 18: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18:54
对付胡说八道就得胡说八道。

44楼并不是胡说八道。那是诗,真诗。你自问你的诗评配得上那三首?
说错说对不是重点,有坦然的心态才是。

点评

当然。真诗须配妙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19: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无名 发表于 2017-11-14 18:59
44楼并不是胡说八道。那是诗,真诗。你自问你的诗评配得上那三首?
说错说对不是重点,有坦然的心态才是。 ...

当然。真诗须配妙评。

点评

所以呢,你们所谓的圆,不过是诗之首尾呼应一种。而且,这是偶然并非必然与必须。 诗是放飞,不是禁锢。 这就是我反对你"自省"一说的原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9: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4 19: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霜剑 发表于 2017-11-14 19:03
当然。真诗须配妙评。

所以呢,你们所谓的圆,不过是诗之首尾呼应一种。而且,这是偶然并非必然与必须。

诗是放飞,不是禁锢。

这就是我反对你"自省"一说的原因。

点评

无理反对,不必理会也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9: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4 19: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无名 发表于 2017-11-14 15:53
绝句
[ 唐·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的绝句不是绝句, 是两副对联,四个意境。怎么能用起承转合来解呢?一篇绝句一篇律诗只能一个意境。否则属于拼凑。
静夜思则起承转合非常清晰明显。其主题意境为望月思乡。前二句起承铺垫,转到抬头看月亮,合则望月思乡,首尾相呼应,达到完美(正圆)。
登鹳雀楼诗主题意境是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前二句起承铺垫,站在一楼的位置看到景物,白日和黄河。转句则强调了你如果想看得远吗。(站在老地方则只能看到这一点)合句则点明了主题,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上楼去。首尾相呼应。

点评

除了第一点,都同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9:20
不认同这种说法。个人认为没说到点子上。明天再来看其它答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4 1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484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472
贡献
5189
金钱
5821
发表于 2017-11-14 19: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4 19:13
杜甫的绝句不是绝句, 是两副对联,四个意境。怎么能用起承转合来解呢?一篇绝句一篇律诗只能一个意境。 ...

不认同这种说法。个人认为没说到点子上。明天再来看其它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19: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无名 发表于 2017-11-14 19:07
所以呢,你们所谓的圆,不过是诗之首尾呼应一种。而且,这是偶然并非必然与必须。

诗是放飞,不是禁锢。 ...

无理反对,不必理会也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19: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11-14 19:13
杜甫的绝句不是绝句, 是两副对联,四个意境。怎么能用起承转合来解呢?一篇绝句一篇律诗只能一个意境。 ...

除了第一点,都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37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2
贡献
744
金钱
898
发表于 2017-11-14 19: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霜剑 于 2017-11-14 19:31 编辑

杜甫的绝句不是绝句, 是两副对联,四个意境。怎么能用起承转合来解呢?一篇绝句一篇律诗只能一个意境。否则属于拼凑。
------这说法不对。这就是完整的一首绝句诗,由两联构成不假,但不是拼凑。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也是由两幅对联组成,但是一首绝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11-14 19: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11-14 20:13 编辑
素无名 发表于 2017-11-14 19:07
所以呢,你们所谓的圆,不过是诗之首尾呼应一种。而且,这是偶然并非必然与必须。

诗是放飞,不是禁锢。 ...

既然承认首尾呼应是圆,就证明了诗有圆的形态(抽象的)。首尾呼应是最佳诗作,是正圆的抽象的形态。离正圆越远则诗越差。
圆转就是放飞。不过是转了一圈。不是一直往前飞,平铺直敍也是诗,如打油诗民谣快板自由体等等诗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9 09: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