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
注册时间2016-5-8
威望2657
金钱26620
贡献20946
论坛元老
 
威望- 2657 点
贡献- 20946 次
金钱- 26620 枚

|
发表于 2018-11-12 06: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12 06:58 编辑
古人与今人的一些说法,并不一样。
例如,【失粘】的涵义,古人是【声调的相同】,今人是【声调的不同】!
宋人魏庆之(1237-1240)《诗人玉屑》的说法:
江左体
引韵便失粘,既失粘,则若不拘声律;然其对偶特精,则谓之骨含苏李体。“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杜子美卜居
折腰体
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赠别
第三句失粘
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
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严武云:“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鵔鸃冠。腹中书籍幽时晒,时后医方静处看。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
韦应物云:“来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此三诗起头用侧声,故第三句亦用侧声。(同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