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29 13:01 编辑
格律诗是不是在梁朝已存在,或说沈约的八病说已包含了格律。那么我们用格律诗的“三相”(相间相对相黏)来验证,把符合“三相”的当做是格律诗。在梁朝,沈约(441-513)的诗作数量是冒尖的,五言、七言的四句和八句诗中能完全合“三相”要求的却只有一首,还有一首折腰体,五言八句中有一首粘对得最好的是有一句大拗的。 【咏帐诗】沈约 甲帐垂和璧。螭云张桂宫。隋珠既吐曜。翠被复含风。---“绝句” . 【咏芙蓉诗】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折腰体” . 【登北固楼诗】沈约 六代旧山川。兴亡几百年。繁华今寂寞。朝市昔喧阗。夜月琉璃水。春风柳色天。伤时为怀古。垂泪国门前。-----除了第七句大拗,其他粘对正确。 但据人确定此诗是唐人所写,更说明沈约所存的粘对句子纯属偶然。 根据例不三不立的原则,格律诗在沈约时已成形的说法不成立。符合粘对律的只一例,粘对律是格律诗的招牌,说明沈约其实根本还没注意粘对。全诗都用律句的诗都很少,说明他没有对相间也不重视,能做到相对的就更少了。 . 他死后过去了几十年,南朝梁简文帝萧纲(503―551)的诗作与沈约有很大不同。 一是“折腰体”大幅增加,有十一首。这说明相间相对得到了重视,律句大幅增加。 【卧疾诗】 沈痾类弩影。积弊似河鱼。讵逢龙子浴。空叹楚王菹。 . 【咏疏枫诗】萎绿映葭青。疏红分浪白。花叶洒行舟。仍持送远客。 . 【咏单凫诗】衔苔入浅水。刷羽向沙洲。孤飞本欲去。得影更淹留。 . 【咏寒凫诗】回水浮轻浪。沙场弄羽衣。眇眇随山没。离离傍海飞。 . 【赋得白羽扇诗】可怜白羽扇。却暑复来氛。终无顾庶子。谁为一挥军。 . 【咏舞诗】娇情因曲动。弱步逐风吹。悬钗随舞落。飞袖拂鬟垂。 . 【七夕穿针诗】怜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 . 【水中楼影诗】水底罘罳出。萍间反宇浮。风生色不坏。浪去影恒留。 . 【游韦黄门园诗】 息车冠盖里。停辔仲长园。檐疏远兴积。宾至羽觞繁。 . 【杂咏诗】被空眠数觉。寒重夜风吹。罗帷非海水。那得度前知。 . 【夜遣内人还後舟诗】锦幔扶船列。兰桡拂浪浮。去得犹文水。馀香尚满舟。 . 二是“绝句”大量涌现,有6首。那时期一个人的诗作有6首这种诗,那是了不起的,同样是皇帝,唐太宗只有两首呢。这说明粘对律已被注意。 【寒闺诗】 暂别两成疑。开帘生旧忆。都知未有情。更似新相识。 . 【遥望诗】 散诞垂红帔。斜柯插玉簪。可怜无有比。恣许直千金。 . 【梁尘诗】 依帷蒙重翠。带日聚轻红。定为歌声起。非关团扇风。 . 【咏云诗】 浮云舒五色。玛瑙应霜天。玉叶散秋影。金风飘紫烟。 . 【采菱曲】 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桂棹浮星艇。徘徊莲叶南。 . 【淫豫歌】 淫豫大如服。瞿塘不可触。金沙浮转多。桂浦忌经过。 . 三是与唐朝不同的,唐初格律诗主要是五律,萧纲的“格律诗”则都是“五绝”。他的五律中有两首粘对也不错,但都在第七句上失粘。这说明粘对律虽已被注意,但还没有强调和普及。 【晚日後堂诗】萧纲 幔阴通碧砌。日影度城隅。岸柳垂长叶。窗桃落细跗。 花留蛱蝶粉。竹翳蜻蜓珠。赏心无与共。染翰独踟蹰。 . 【登板桥咏洲中独鹤诗】萧纲 远雾旦氛氲。单飞才可分。孤惊宿屿浦。羁唳下江濆。 意惑东西水。心迷四面云。谁知独辛苦。江上念离群。 . 在沈约同时代的名家中,创造八病说的沈约“绝句”最少,王融、谢眺虽多,但都是折腰体,说明他们的时代虽然已有人注意了24律,但没有想到粘对律。到萧纲的时代,粘对已经出现在五言中,但还没到五言八句、七言四句和七言八句中,因此格律诗还只是萌芽阶段,并没有真正的形成。直到唐初才四花齐放,格律才真正登台拜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