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许传刚

沈宋不是创建格律诗,只是确立格律诗的具体证据(资料)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08: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23 05:25
【平仄的相对和相粘】理论,也是元兢的,而不是沈宋的!唐朝并无【平仄相间】的说法或理论!
...

沈宋未发现任何理论

点评

依据现有的可见资料,未发现沈宋的任何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3 0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3 08: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3 08:38
沈宋未发现任何理论

依据现有的可见资料,未发现沈宋的任何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09: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刘祎之
       梦梓光青陛,秾桃蔼紫宫。德优宸念远,礼备国姻崇。
      万户声明发,三条骑吹通。香轮送重景,彩旆引仙虹。
重,zhòng 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 2. 程度深; 3. 价格高; 4. 数量多; 5. 主要,要紧; 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 7. 言行不轻率。
   用在句中可用2与5。
chóng 1. 再; 2. 层。     
   用在句中可用2。
   我感到用仄声读诗味更浓,重点更突出。


 

点评

不讨论。凡所指出,不认特拗即为三仄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7: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09: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骆宾王
    林泉恣探历,风景暂裴徊。客有迁莺处,人无结驷来。    探,平仄两读
  聚花如薄雪,沸水若轻雷。今日徒招隐,终知异凿坏。

点评

潭州雨梦 在 62# 说: 落韵 林泉恣探历,风景暂裴徊。客有迁莺处,人无结驷来。 聚花如薄雪,沸水若轻雷。今日徒招隐,终知异凿坏。 不知所依据是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0: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22 06:17
唐诗的声律标准,是【考生答卷】与【考官评卷】的依据。试律纳入科考,必有定型的声律标准。由此看来, ...

你的说法既对又不对。
唐时考试开始并无定法,全由考官而定,后来虽有系统,也是一步一步完善。何况格律脱胎于古风,因此考试不会完全脱离古风,是声律格律并重(所以你会强调25律),然后向格律倾斜的过程,因此后来即使以格律诗为主,也还是古风诗的格律,一直没有摆脱这种形式,从你提供的资料完全证明之。这种情况到五代宋朝才改观了。
希望你看问题不要直线到底,要散发型的考虑。

点评

科考的格律方案,有武则天来定夺! 科考的格律方案,必定吻合官学的课程教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0: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22 07:31
【约句准篇,是限定五言八句律诗的】,8句为律诗,你有唐朝人的依据吗?
唐朝人的叫法,两韵、3韵、4韵、5 ...

排律是后人叫法,我们当然是按后人叫法来叫的

点评

我们可以依照今天或后人的叫他,唐朝人能行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4 10: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4 10:38
你的说法既对又不对。
唐时考试开始并无定法,全由考官而定,后来虽有系统,也是一步一步完善。何况格律 ...

科考的格律方案,有武则天来定夺!
科考的格律方案,必定吻合官学的课程教材。

点评

不管谁定夺,都是一时有一时之规,至今高考仍然如此。即使宋朝以格律诗为题,也仍然有不同的要求。你就是喜欢把问题看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7-9-24 10: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4 09:19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骆宾王
    林泉恣探历,风景暂裴徊。客有迁莺处,人无结驷来。    探, ...

潭州雨梦 在 62# 说:   落韵
林泉恣探历,风景暂裴徊。客有迁莺处,人无结驷来。
聚花如薄雪,沸水若轻雷。今日徒招隐,终知异凿坏。

不知所依据是什么?


点评

我判字平仄只依佩文韵府,决不为避同声去找其它来搪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7: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4 10: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4 10:44
排律是后人叫法,我们当然是按后人叫法来叫的

我们可以依照今天或后人的叫他,唐朝人能行吗?

点评

懂得唐朝人按韵叫就行,但不能也按唐朝人叫。这也属于一种行规。比如古人叫箸子,今人叫筷子。你如果叫箸子,看你妈妈拧不拧你的嘴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2: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0: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24 10:54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22 16:15
林泉恣探历,风景暂裴徊。客有迁莺处,人无结驷来。
  聚花如薄雪,沸水若轻雷。今日徒招隐,终知异凿坏 ...

谢谢提出,我也没注意。查了一下,作者没错,那时是平声。
坏《廣韻》芳杯切《集韻》《韻會》鋪枚切《正韻》鋪杯切, 音胚。《爾雅•釋山》山再成曰坏,一曰山一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0: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24 10:45
科考的格律方案,有武则天来定夺!
科考的格律方案,必定吻合官学的课程教材。 ...

不管谁定夺,都是一时有一时之规,至今高考仍然如此。即使宋朝以格律诗为题,也仍然有不同的要求。你就是喜欢把问题看死

点评

【都是一时有一时之规】,格律的声律,岂能是? 不但唐朝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宋朝元朝也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4 11: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24 11:03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4 10:57
不管谁定夺,都是一时有一时之规,至今高考仍然如此。即使宋朝以格律诗为题,也仍然有不同的要求。你就是 ...

【都是一时有一时之规】,格律的声律,岂能是?
科举诗赋的单句律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都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
不但唐朝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宋朝元朝的词曲,也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4 1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仄律,难以通解【唐诗】和【宋词】,甚至【元曲】!
针对下面24个句子来说,依据【平仄律】,句句皆失律;依据【四声律】,句句都合律。

《钦定词谱》念奴娇共计8首仄韵。每首三句:
上阕尾句、下阕头句和尾句。
1
念奴娇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苏轼
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
一声吹断横笛。
2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苏轼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一尊还酹江月。
3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姜夔
画桡不点清镜。
谁解唤起湘灵,
旧家乐事谁省。
4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姜夔
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
几回沙际归路。
5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张炎
湿衣原是空翠。
堪叹敲雪门荒,
剪取一半烟水。
6
又一体 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
张炎
四檐吹下清气。
遥睇浪击空明,
长翁元自如此。
7
又一体 双调一百一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张辑
晚蝉嘶破愁寂。
且约携酒高歌,
月悬良夜千尺。
8
又一体 双调一百二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赵长卿
清瘦踪迹。
今夜翠葆堂深,
画工应为描得。

点评

不与你争论,好像也没有人愿意与你争论这个问题,因为你太死板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2: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24 11:15
平仄律,难以通解【唐诗】和【宋词】,甚至【元曲】!
针对下面24个句子来说,依据【平仄律】,句句皆失律 ...

不与你争论,好像也没有人愿意与你争论这个问题,因为你太死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2: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24 10:46
我们可以依照今天或后人的叫他,唐朝人能行吗?

懂得唐朝人按韵叫就行,但不能也按唐朝人叫。这也属于一种行规。比如古人叫箸子,今人叫筷子。你如果叫箸子,看你妈妈拧不拧你的嘴巴

点评

我们探索或研究的是唐朝律句规则,而不是今天或现在的律句规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4: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3: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22 17:27
五律正格(至李峤五律止)

能不能把正格精华的继续搞完?数量还是不少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3: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24 14:22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22 17:41
三仄尾「后渚置酒」陈叔达
   大渚初惊夜,中流沸鼓鼙。寒沙满曲浦,夕雾上邪溪。
   岸广凫飞急,云 ...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三平尾
采,仄声,不是三平尾吧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李峤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梧桐下叶,山桂欲开花。
稍,仄声。稍下叶也是三仄收

    方知急响,   难,疑问,仄声不可吗。平声则为大拗

 妙应七星制,  应,仄声,本句没问题吧


点评

怀采微不是三平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7:43
仄声则为三仄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7:42
妙应是应古多读平声,此处读平或仄应与下句联起来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3: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守岁  已删

请把特拗句划出来,有的似乎你的读音有问题。   有的我已在你前面回帖时删了

点评

这次发的是从头到李?五律止,后面未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7:41
读音决无问题。凡平仄两可的,不是特拗,即为三仄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7:33
均划出来并以颜色区分,发出后不见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7: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3: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22 17:58
三平尾
                              咏桃
 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缀条深浅色, ...

全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3: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24 14:23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22 17:59
落韵
林泉恣探历,风景暂裴徊。客有迁莺处,人无结驷来。
  聚花如薄雪,沸水若轻雷。今日徒招隐,终知 ...

林泉恣探历,风景暂裴徊。客有迁莺处,人无结驷来。
  聚花如薄雪,沸水若轻雷。今日徒招隐,终知异凿坏。
查“坏”平声押韵。

「咏云酒」骆宾王 大拗句    请细说。因没查出

后两句孤平请分析,估计看法有不同,可留下分析文字给大家参考用,本楼只留材料,暂不争论


点评

坏读平声者,请列证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7:35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4: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9-22 23:48
这些东西都是死的,仅仅是一些规则而已,后人从前人作品里面归纳出来的东东,既不可拿去指责前人,更不可拿 ...

用资料研究初唐格律诗的形成,没有资料又是混骂一场。老金提出格律诗初唐已成,沈宋不是创建,观点一出,便被一伙人骂了一顿。我这就是用详实的资料挺老金,什么话都可掺假,只有材料是客观的

点评

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4: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17-9-22 23:49
俗语说得好:包子有肉不在褶。包子馅好,谁还在意多了一个褶子,还是少了一个褶子呢? ...

看你喜欢研究,却想不到这里说出外行话

点评

某觉得这没啥好研究的,数肋巴条子而已。要有能耐,去研究音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20: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23 03:18
【选诗目的:进一步证明唐初格律诗已形成,沈宋不是创建了格律诗,他们的功劳只是确立格律诗】

武则天开创 ...

ye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4: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24 14:24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23 03:33
王力高徒徐青,搜集整理的南北朝换头律诗60首,算不算唐近体的形成?
=================================== ...

是不是格律诗,判断在于是无意出现的,还是有意形成的。因此平仄的出现是关键。你的例子平仄没问题,但在平仄没出现的时代,哪来的平仄。关公又去战秦琼?陈朝北周的就有可能。
你的例子很有价值,可当格律的土壤看待

点评

也是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4: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4 14: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4 12:23
懂得唐朝人按韵叫就行,但不能也按唐朝人叫。这也属于一种行规。比如古人叫箸子,今人叫筷子。你如果叫箸 ...

我们探索或研究的是唐朝律句规则,而不是今天或现在的律句规则。

点评

我说的是叫法,你扯到唐朝律句规则,南辕北辙,我的乖,叫我如何开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4: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4: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24 14:24
我们探索或研究的是唐朝律句规则,而不是今天或现在的律句规则。

我说的是叫法,你扯到唐朝律句规则,南辕北辙,我的乖,叫我如何开口

点评

叫法,唐人有五律的叫法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4: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4 14: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4 14:15
是不是格律诗,判断在于是无意出现的,还是有意形成的。因此平仄的出现是关键。你的例子平仄没问题,但在 ...

也是近体诗!

点评

还没有搞懂?当平仄没有出现时,不管怎样符合格律的诗都不是格律诗,因为他们不是按这种理念来创作的,属于瞎猫碰到死老鼠,这种“格律诗”甚至在汉朝都有可能找到,魏晋时代,这种“格律诗”已不是个例,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4: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4 14: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24 14:31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4 14:27
我说的是叫法,你扯到唐朝律句规则,南辕北辙,我的乖,叫我如何开口

叫法,唐人有五律的叫法吗?沈宋有四韵的,才是五律或七律的说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4: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有搞懂?当平仄没有出现时,不管怎样符合格律的诗都不是格律诗,因为他们不是按这种理念来创作的,属于瞎猫碰到死老鼠,这种“格律诗”甚至在汉朝都有可能找到,魏晋时代,这种“格律诗”已不是个例,只要你肯找,十来个保证有。所以它们都只是土壤,无意中长出了与“格律诗”一样的东西。

    平仄出来后,也不是说一定就是格律诗。仍然有的是无意的,有的才是有意的探索。这段时间属于朦胧期,就好像三羊的青春期。时间上应该是陈齐周隋。到了有人或有一伙人正视了平仄,提出了建议,这时格律才真正钻出了娘的肚肚,诞生啦。而这伙人应该就是隋唐初的人。

     三羊会搞资料,能不能把隋唐初人对二分法、平仄的认识找出来。那功劳可就大大的有

点评

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唐朝科举的律诗或律赋,根本不是【平仄律】,而是【四声律】! 你让三羊到哪里找去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5:12
唐朝以前暗合近体诗格律的,也是属于近体诗。这个还要抬杠吗? 判断是否是近体诗的标准,是作品的格律,而不是作品的时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5: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4 15: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4 14:44
还没有搞懂?当平仄没有出现时,不管怎样符合格律的诗都不是格律诗,因为他们不是按这种理念来创 ...

唐朝以前暗合近体诗格律的,也是属于近体诗。这个还要抬杠吗?
判断是否是近体诗的标准,是作品的格律,而不是作品的时间!

点评

不懂原理,所以你总是胡搅一通。幸亏没邀你一起研究杂体诗,你这样我得被你气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4 15: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1: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