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22 06:14 编辑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大概在30岁(686年左右)左右晋升为考功员外郎(相当于21世纪教育部下属的招生办副主任),属五品或六品官之列。考功员外郎主要从事科举考试的一些事宜。唐朝科考一般是三年一举行。长安二年(702),沈佺期任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一般以朝廷名望大臣担任。宋之问(约656— 约712),中宗景龙中(708年)转考功员外郎。景龙三年(709),宋之问任知贡举。 因此618年到686年的唐初70年为格律诗形成期,686---708年的20年左右为格律诗确立期。 选诗目的:进一步证明唐初格律诗已形成,沈宋不是创建了格律诗,他们的功劳只是确立格律诗。 选诗标准:1.这段时期及其前(688年前出生的)的作者(76名)都入选。2.入选的诗为正格的五律和七律。3.正格的标准为相间相对相黏,符合三点就算,其余三平尾三仄尾孤平都不考虑。 难点:1.活到708年以后的作者,他们的作品时期难分清,708年前的与708年以后的因分不清,对格律诗确立时的创作情况分析有影响。2.个人水平不行,有的是正格的误以为平仄不合而没取,有的平仄不合却误以为符合而选进。 708年前在世的唐朝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598【一说599】-649),626年(武德九年),登基改元贞观。 唐高宗李治(628—683),649至683年在位。 武则天(624-705),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 唐中宗李显(656—710),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 唐睿宗李旦(662-716),嗣圣元年(684年)被立为皇帝,690年废,景云元年(710年),在唐隆政变后被再次拥立为皇帝。先天元年(712年),禅位于李隆基,退为太上皇。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712年登基,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死于沈佺期当考功员外郎的686年以前的作者有陈叔达、朱子奢、王绩、张文琮、李世民、许敬宗、李义府、刘祎之、卢照邻、骆宾王、王勃、刘希夷,这些人的作品最能证明格律诗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