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9
注册时间2017-1-9
威望549
金钱4870
贡献4059
金牌会员
 
威望- 549 点
贡献- 4059 次
金钱- 4870 枚
|
一直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回答24律为什么是221,而不是23.今选一段,不知能使三羊信服么?不信服不要紧,慢慢来。
据何伟裳《永明体到近体》一书的研究,五言永明体与五言近体诗的声律有两大区别:1、永明体的声调是“二五回换”,而近体诗是“二四回换”;2、永明体的声调是四声分立体系,而近体诗的声调是二元对立的平仄体系。永明体“二五回换”的作法,显然是误把声调也看成是节奏律的要素之一,自然会把声调的调配生搬硬套到“二五必煞”的半逗律节奏模式身上。梁朝大声律学家刘韬发现声调的调谐与半逗律并不合拍,必须采用“二四回换”,且把原有的四声分立更换成平仄二元对立,近体诗格律这才走向成熟。正如何伟裳所说:“音律结构理论认为,汉语诗歌的音律是一个由节律、韵律和声律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何伟裳还指出,汉语诗歌的音律系统是由节律、韵律和声律三个子系统“叠加”而成。具体说,汉语诗歌节奏模式是符合自然停顿的半逗律音顿体系,而旋律美的声律单元是程式化的“两两为节”的虚拟音步模式。近体诗格律则由这两种格律模式外加韵式,三者“套叠”而成。以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为例:
青山┊隐隐‖水迢┊迢‖,(韵)
秋尽┊江南‖草未┊凋‖。(韵)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韵)
这里的“‖”表半逗律的诗逗分割,此处必有明显的停顿;而“┊”表平仄律的虚拟音步分割,不一定与语义边界相吻合,后面通常不作停顿;它们纯粹是便于调理平仄的虚拟格式。三者水乳交融地套叠在一起,可称之为“律式音节诗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