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9|回复: 8

王力大师:声律理论一团糟,缘由臆断分裂三字团!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3 07: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3 08:01 编辑

王力大师声律理论一团糟,缘由臆断分裂三字团!

字步、音步、字顿、音顿、拍子、字拍等节奏名称,叫法虽然不同,内涵却是相同的。

五言诗句的两个节奏单位,已经成为定论。这定论,就是声律鼻祖沈约的【五言诗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古人两句的【句】,也即今人的【字步、音步、字顿、音顿、拍子、字拍】等。不管是【25四声律】的格律诗,不管是【24平仄律】的格律诗,五言格律诗句的【上二下三】两个节奏,是永恒不变的。
【24平仄律】的格律诗,两个【步】节奏的节点在,在24俩字。即:〇⊙——〇⊙〇

大凡五言诗句,只要【24平仄分明】了,必定就是一个五言律句!
五言的第5字,是【句】节点,而不是【步】节点。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节奏,是声律理论的基础;声律,是节奏理论的伴奏。没有正确的节奏理论,便没有正确的声律理论。
对于【上二下三】两个节奏的五言诗句来说,不管是划分为单用的【221】,不管是划分为单用的【212】,也不管划分为混用【221】和【212】。切分句尾三字团,是节奏理论的陷阱;切分句尾三字团,是声律理论的泥潭。
不管是平起句,还是仄起句,45两字声点,其声调总是【一个相同,一个不同】!如,

平起句: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海/流,仄/平;里/目,仄/仄。
仄起句:
白日—依山尽,更上—一层楼。山/尽,平/仄;层/楼,平/平。

依据王之涣《鹳雀楼》的平仄谱来说,
〇仄平平仄,〇平仄仄平。三羊命名为:句尾单声道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三羊命名为:句尾双声道

首联,划为221仨节奏,其节点45分明;划为212仨节奏,其节点35分明。
尾联,划为221仨节奏,其节点45不明;划为212仨节奏,其节点45不明。

王力由于切分【三字团】,导致声律理论一团糟。对于句中平仄交替来说,王力瞒过颔联说颈联,就其原有便是:王力有力解释【单声道】,王力无力解释【双声道】。见王力《诗词格律》: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
明朝【135不论,246分明】的律句规则,大道至简,完美无缺,任何附加条件,都是多余的!135不论,不能都不论;246分明,不能都分明】的说法,则成了违反逻辑同一律的非马非驴骡子论!
135不论,不能都不论;246分明,不能都分明】的出笼,盖因拿【24分明律】,硬套【25四声律】的唐朝时期近体诗。套来套去套不准,继而有纠结大拗句〇平仄平仄和特拗句〇仄〇仄仄等烂鱼,来以假乱真。
大清不大清的拗救理论,可谓【功之于拗,过之于救】。所谓【功之于拗】,是因为看到了唐近体的律句不是【24分明】,所谓【过之于救】,是因为臆想臆测杜撰了【张三有病,李四吃药】的医救法!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08: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虎屁股摸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07: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的跟帖,怎么不翼而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07: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乖乖的,上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07: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裂三字团,犹如大姑娘生孩子——费力不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07: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真空和尚的律句理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是诗人调声的【权利】
二四六分明。是诗人调声的【义务】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所谓四个标准律句的出笼,无疑是剥夺或减小了诗人的【权利】,无疑是压迫或加大了诗人的【义务】。【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真正四类律句:
应该是:〇平〇仄仄、〇平〇仄平、〇仄〇平仄、〇仄〇平平。
不能是: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7: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索唐朝声律,一定要以唐证唐,千万不要捕风捉影的无中生有!

点评

1.理论落后于实践。后人叙述看是否有根据。若有根据就行。2.还有文笈淹没,比如八病说还得从日本转内销;3.有文在,我们没找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9 1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9 17: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9 17:12
探索唐朝声律,一定要以唐证唐,千万不要捕风捉影的无中生有!

1.理论落后于实践。后人叙述看是否有根据。若有根据就行。2.还有文笈淹没,比如八病说还得从日本转内销;3.有文在,我们没找到

点评

科举的理论,必定早于考生的实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0 0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20 00: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9 17:46
1.理论落后于实践。后人叙述看是否有根据。若有根据就行。2.还有文笈淹没,比如八病说还得从日本转内销; ...

科举的理论,必定早于考生的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