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19|回复: 199

从《不见秋霜》看格律诗的起承转合 唐尧

  [复制链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17-9-11 12: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9-16 17:48 编辑

从《不见秋霜》看格律诗的起承转合 唐尧

一夜北风狂,淸晨未见霜?
原来风作孽,带走水姑娘。
注:霜是水汽(气态的水)在秋冬季地表温度零度以下时就会凝结成霜。可是在连夜有大风的气象条件下,霜却不见了。因为风把凝结成霜的水汽带走了。


此诗起句“一夜北风狂”点题,为为什么不见秋霜伏笔,铺垫。
承句:清晨未见霜?紧承起句。在天天有霜的秋冬寒冷天气,早晨起来没有看到霜,这是为什么?承上启下。问号为转句铺垫。
转句:原来风作孽,为起句点题和承句的发问概括,找到没有霜的原因,找到元凶。北风吹了一夜是主要原因。这里用了拟人化的词“作孽”。
结句:带走水姑娘。呼应前三句,作一总结。是风把形成霜的物质条件吹走了。首尾相顾,环环相扣,前呼后应,紧紧围绕主题。
综合全诗,用传统诗的语言解读了水、风,霜的气象科学知识。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9: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起、承、转、合是中华传统诗的构架法則。缺一不可。每一句每一联都应有起承转合构成,四个小起承转合构成一个大起承转合,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圆。

点评

哪有'缺一不可" 的?唐癈癈 真孤陋寡聞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1 23: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9-11 19:29: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风作孽似乎转得也不明显,仍是承上两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20: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9-11 19:29
原来风作孽似乎转得也不明显,仍是承上两句。

谢谢北山论坛管理员兼诗词理论首版发帖提出不同意见。此转句同起承较接近确实存在?承的份额大了些。暂无好句替换。我认为转是承中有转,转句必须有承,否则诗篇就脱开了断裂了。转是换了一个角度或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9-11 21:5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起承转合是常见写法,但并不是必须绝对写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2186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12
贡献
2552
金钱
383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1 23: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9-11 19:12
起、承、转、合是中华传统诗的构架法則。缺一不可。每一句每一联都应有起承转合构成,四个小起承转合构成一 ...

哪有'缺一不可" 的?唐癈癈 真孤陋寡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2 04: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夜北风狂,淸晨未见霜?
原来风作孽,带走水姑娘。

----何必加问号?不赞赏用标点符号说明或加强句意。
这首五绝写的很流畅,口语化有点像儿歌。写出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浅显,还算有趣。但不算起承转合的范例,而是一气呵成,“原来”不是转折。五绝起承转合明显的如:芙蓉楼送辛渐_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06: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9-11 21:52
起承转合是常见写法,但并不是必须绝对写法。'

具体的事物总是相对的。格律诗必须要清晰的起承转合,不能马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06: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9-11 21:52
起承转合是常见写法,但并不是必须绝对写法。'

具体的事物总是相对的。格律诗必须有清晰的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06: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12 04:04
一夜北风狂,淸晨未见霜?
原来风作孽,带走水姑娘。

标点各人各好。用句号更好?洛阳承送,原来承北风。
天下有粮仓,无垠北大荒。秋来收五谷,遍地是金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2186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12
贡献
2552
金钱
383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2 06: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9-12 07:00 编辑

不是所有的诗都按“起、承、转、合”的规律写。

有时,作者不主张用“起、承、转、合”这个固定的模式桎梏人们的手脚,从而采取较为灵活的章法。

在绝句中,这种情况很多。有的绝句一句一景,四句诗是四个独立的意境。如无名氏《四时咏》: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又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都属此类。还有的绝句只有“起”、“转”、“合”,没有“承”。

如刘长卿《逢雪夜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一、二句是平列的对句,没有“起”、“承”的关系,只能说两句都是“起”。第三句是,“转”,第四句为“合”。


还有些诗结构特殊,如黄庭坚的《病起荆江亭即事》其二: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末,西风吹泪古藤州。


本诗怀念两位朋友,一位是陈无己,即陈师道;二是秦少游,即秦观,前者健在,但生活贫困,不得温饱;后者已经去世,卒于藤州。在诗的章法上,仿效杜甫的《存殁口号二首》,前后交叉,一、三句写陈师道,二、四句怀秦少游,并不遵循“起承转合”的常规写法。

点评

有道理。不要总拿着“起承转合模板”来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2 1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2186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12
贡献
2552
金钱
383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2 06: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9-12 06:58 编辑

唐廢廢小同學明顯地以偏蓋全,只一孔見識。

点评

废废同学一贯只负责娱乐,有只小丑不断跳大神也是好的,活跃气氛。 文章结构千千万,起承转合只是其中之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并列展开,诗人上楼,西望夕阳,东看黄河,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3 18: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09: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9-12 10:00 编辑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9-12 06:53
不是所有的诗都按“起、承、转、合”的规律写。
有时,作者不主张用“起、承、转、合”这个固定的模式桎梏 ...

你举的例子都是四句五言七言古诗。不是格律诗。格律诗在内容上必须要有“明显”的起承转合。在声调上按平仄规则。二者缺一即是古诗。

点评

言之有理!赞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2 10:37
在布局谋篇这点上古风律诗没有区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2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2 10: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9-12 06:53
不是所有的诗都按“起、承、转、合”的规律写。
有时,作者不主张用“起、承、转、合”这个固定的模式桎梏 ...

有道理。不要总拿着“起承转合模板”来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2 10: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9-12 09:54
你举的例子都是四句五言七言古诗。不是格律诗。格律诗在内容上必须要有“明显”的起承转合。在声调上按平 ...

在布局谋篇这点上古风律诗没有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

主题

55

帖子

5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
贡献
150
金钱
197
发表于 2017-9-12 10: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2186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12
贡献
2552
金钱
383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2 10: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9-12 10:51 编辑


唐廢廢小同學擅搬球門,再在門前擺大巴。

搬球門擺大巴

搬球門擺大巴



就1 樓舉例的... 北山兄也指出是 "起、承、承、合" 了,例子出錯,真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根本来说,不存在没有起承转合的文体,只有明显和不明显之别。你要写绝句和律诗,在内容描述章法上必须要明显的起承转合。否则则归入古诗。
古人写诗都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並没有刻意按照什么规则来写。不存在也不去考虑 什么桎梏模式(又在拗救了)。考试诗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根本来说,不存在没有起承转合的文体,只有明显和不明显之别。你要写绝句和律诗,在内容描述章法上必须要明显的起承转合。否则则归入古诗。
古人写诗都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並没有刻意按照什么规则来写。不存在也不去考虑 什么桎梏模式(又在拗救了)。考试诗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1: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9-12 10:41
唐廢廢小同學擅搬球門,再在門前擺大巴。

你是某人的马甲?请你不要使用挑衅性的称呼来回复我,你要自尊。你解释一下按格律写的(四句八句)诗,但在内容描述上很难看出有起承转合章法的是什么诗?是绝句?律诗?还是古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2 12: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构上没必须如何,所谓起承转合 只是常见的一i种模式。历代作品还有不同于此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2 12: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夜北风狂,淸晨未见霜?
原来风作孽,带走水姑娘。

略加修饰,还是不错的作品,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2186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12
贡献
2552
金钱
383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2 12: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9-12 12:16 编辑

绝句,不论五绝、七绝都是 "格律诗",或称 "近体诗",唐废废小同学怎把五绝七绝作古体诗?

四时(魏晋·陶潜)
古風  押冬韵
题注:此顾凯之《神情诗》,《类文》有全篇,然顾诗首尾不类,独此警绝。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http://sou-yun.com/QueryPoem.aspx

绝句  杜甫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http://www.3lian.com/zl/114/t/1109/463629.htm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五言绝句 押真韵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http://sou-yun.com/QueryPoem.aspx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八(宋·黄庭坚)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http://sou-yun.com/QueryPoem.aspx

不信嗎可入网頁查查看!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3: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9-12 12:14
绝句,不论五绝、七绝都是 "格律诗",或称 "近体诗",唐废废小同学怎把五绝七绝作古体诗?
四时(魏晋·陶 ...

紫废花老童生我问 你什么条件可称律诗和绝句?陶诗是古诗不合平仄格律,有起承转合。 杜甫这篇是二副对联,后人好事把它们合在一起。有可能是分二次写成?杜甫有感而发。芙蓉山有起承转合,平仄也合,是绝句。荆江亭平仄格律合,起承转合也有,亦是七言绝句。格律诗必须要具备二个条件。一:内容的描述必须要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越明显越佳。二:必须要合平仄格式。二者缺一不行。网上的解读可参考,很多是外行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3: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9-12 14:00 编辑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9-12 06:53
不是所有的诗都按“起、承、转、合”的规律写。
有时,作者不主张用“起、承、转、合”这个固定的模式桎梏 ...

你是某的马甲?如果你是真有水平来理论版研讨诗词的,就不要发这种带挑衅性称呼的帖子。你没有看到我那么多帖子被删除封杀下沉移动吗?现在这几个人在复制诗品诗论的套路,接下去是禁我言,最终搞垮此版。
从回帖里可以看出来你诗词创作实践不多水平也不高。看诗书看得多,在诗词理论上有心得和一定研究。
没有起承转合的文章是不存在的,从根本上来说换了字词、角度、方位等等,起承转合就在其中了。只是极不明显或不太明显而已。什么是格律诗?一:内容的描述一定要有明显的构架法则一一起承转合。这种诗更精煉、更紧凑、更凝缩。二:在声调上要按平仄规则写。並不是按平仄规则写的四句四联就是格律诗,就是绝句和律诗。杜甫的“二个”诗实际是二副对联。好事者把它们合成一篇绝句。其实古人写诗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並没有为写诗而写诗。更没有刻意按什么规则去写。这些都是后人加给他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3: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溪顽石 发表于 2017-9-12 12:08
一夜北风狂,淸晨未见霜?
原来风作孽,带走水姑娘。

雨后非常景,虹桥彩色新。
明知桥不在,却想去登临。

点评

谢谢先生回复,比起前面这首就弱了些,我还是喜欢“一夜北风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2 16: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7

帖子

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5
贡献
266
金钱
335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2 16: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9-12 13:38
雨后非常景,虹桥彩色新。
明知桥不在,却想去登临。

谢谢先生回复,比起前面这首就弱了些,我还是喜欢“一夜北风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7: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溪顽石 发表于 2017-9-12 16:06
谢谢先生回复,比起前面这首就弱了些,我还是喜欢“一夜北风狂“。

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2186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12
贡献
2552
金钱
383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2 17: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9-13 17:10 编辑

唐癈癈在13樓說:

你举的例子都是四句五言七言古诗。不是格律诗。格律诗在内容上必须要有“明显”的起承转合。在声调上按平仄规则。二者缺一即是古诗。

唐癈癈又在13樓說:
...杜甫这篇是二副对联,后人好事把它们合在一起。有可能是分二次写成?杜甫有感而发。芙蓉山有起承转合,平仄也合,是绝句。荆江亭平仄格律合,起承转合也有,亦是七言绝句。

怎麼又双叒叕搬了一次又一搬球門?是腦袋控制不了舌頭,還是控制不過了双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2186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12
贡献
2552
金钱
383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12 17: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9-12 17:39 编辑

唐癈癈在24樓說:

"格律诗必须要具备二个条件。一:内容的描述必须要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越明显越佳。二:必须要合平仄格式。二者缺一不行。"

那麼,11樓所列的三首"絕句"是合乎平仄格律,卻是明顯地缺乏了"起承轉合",
唐癈癈是否完全否定了三首詩不是格律詩?請節錄近代大師如王力、龍榆生、夏敬觀的理論看看。???(饒宗飴、羅屯慷烈也行)


你在1樓的 "一夜北风狂,淸晨未见霜?原来风作孽,带走水姑娘。"只有"起承、承、合" 是否也不是格律詩?只是近代方言化的、只初中生程度的 "口水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