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许传刚

讨论 什么是大拗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2 06: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2 06:04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20:14
我认为格律诗的音步只有221

你【认为格律诗的音步只有221】,你认为三个音步节奏的五言句子,应该有几个节点呢?
五言诗句【上二下三】的两个节奏,就是两个节点。依据【24平仄法】只有平起和仄起两类律句。即,

〇平〇仄〇、〇仄〇平〇。判定五言律句的参照,唯有24俩字是否平仄分明。24俩字,是【上二下三】两个节奏的两个节点。节点,决定是否平仄分明,决定着律句的一切。135字,不是节点,是节点以外的。所以没有构成律句的权益和义务。是否律句,只与节点有关。拿
节点以外的135来比划是否律句,不是节外生【】,应为节外生【】!

正是因为【135的不论】,,平起和仄起两类律句才有了龙凤胎:
【〇平〇仄〇】的龙凤胎:〇平〇仄平、〇平〇仄仄!
〇仄〇平〇】的龙凤胎:〇仄〇平平、〇仄〇平仄!

还是因为【135不论】,两个龙凤胎的四个句子,又有【四胞胎】:
〇平〇仄平】的四胞胎: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
〇平〇仄仄】的四胞胎: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
〇仄〇平平】的四胞胎: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〇仄〇平仄】的四胞胎: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每种四胞胎中的四个句子,其共性都是第245字的平仄相同。
怪胎特拗句:平平仄平仄,与【〇平〇仄仄,只有个性并无共性。
怪胎大拗句:〇仄〇仄仄,与【〇仄〇平仄,只有个性并无共性。
怪胎未名句:〇平〇平平,与【〇平〇仄平,只有个性并无共性。
怪胎未名句:〇仄〇仄平,与【〇仄〇平平,只有个性并无共性。

点评

你【认为格律诗的音步只有221】,你认为三个音步节奏的五言句子,应该有几个节点呢? ----- 你自己已经标示过呀:"依据明代真空的24平仄律理论标准,则示意标注为: 〇⊙—〇⊙⊙,〇⊙—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2 22: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9-12 06: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大拗,自然是谈律体。古风讨论什么大拗呢?那是文不对题。
律体,因唐诗成就最高,但唐诗在格律上来说拗句最多。如崔灏之黄鹤搂诗实则古风诗,王力说古诗句多了就是古风(大意)昔人已乘失替,古诗句,空余黄鹤楼,失对,黄鹤一去不复返,后六连仄,古诗句,空悠悠三平尾。却被称为唐人七律之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2 06: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22:13
真想不到我们会如此的高度一致

真想不到你们会如此的高度一致!
即便是使用【24平仄律】,写成的格律诗,依旧存在四声与平仄的混用!
除【平韵诗】以外,三种【仄韵诗】,都是【四声与平仄】杂种混血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9-12 0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之故人西辞及老杜之千朵万朵皆失替,都被认定为绝句,但不能因此而认定此次句式为律句。
特拗句平平仄平仄犯二四不分明的大忌却认定为小抛,甚至提高到律诗的另一种定句,或准律句,只是因为唐人爱用之故。
同样的句式,仄仄平仄平(八月湖水平)却因为少而认定为古诗句。但仄韵诗这种句式较常见,应足仄韵诗的特定拗句。但多数人还是依平韵概念,认其为古诗句,部分仄韵诗仅因其划入古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9-12 06: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和律体的界定就是依古诗句的多少。至于对粘只是界定正体与别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9-12 06: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仄脚句仄声多了,那怕失替多划入大拗句,平声失替除特拗句均划入古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9-12 06: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脚句(韵脚句)凡失替均为古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9-12 06: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律体允许少量古诗句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22: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2 06:02
你【认为格律诗的音步只有221】,你认为三个音步节奏的五言句子,应该有几个节点呢?
五言诗句【上二下三 ...

你【认为格律诗的音步只有221】,你认为三个音步节奏的五言句子,应该有几个节点呢?
----- 你自己已经标示过呀:"依据明代真空的24平仄律理论标准,则示意标注为:
〇⊙—〇⊙⊙,〇⊙—〇⊙⊙。"

点评

你【认为格律诗的音步只有221】,你认为三个音步节奏的五言句子,应该有几个节点呢? ----- 你自己已经标示过呀:"依据明代真空的24平仄律理论标准,则示意标注为: 〇⊙—〇⊙⊙,〇⊙—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3 03: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3 03: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3 06:01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2 22:30
你【认为格律诗的音步只有221】,你认为三个音步节奏的五言句子,应该有几个节点呢?
----- 你自己已经标示过呀:"依据明代真空的24平仄律理论标准,则示意标注为:
〇⊙—〇⊙⊙,〇⊙—〇⊙⊙。"
〇⊙—〇⊙⊙,这是三羊的标注,一点不假。见三羊的《律诗语言,句中读音的节奏、节点、节奏符》
http://www.hksc888.com/thread-741972-1-1.html
【3】、节点的相对相替
    格律诗中的【顿间相替】,所指的是两个顿节点的平仄相替。由于句节点和顿节点的不同层次,所以句节点并不掺和顿节点的平仄交替。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第四字的顿节点,与五字句的句节点,是平仄不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四字的顿节点,与五字句的句节点,是平仄相同!

============================
字步、音步、字顿、音顿、拍子、字拍等节奏名称,叫法虽然不同,内涵却是相同的。
五言诗句的两个节奏单位,已经成为定论。这定论,就是声律鼻祖沈约的【五言诗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古人两句的【句】,也即今人的【字步、音步、字顿、音顿、拍子、字拍】等。不管是【25四声律】的格律诗,不管是【24平仄律】的格律诗,五言格律诗句的【上二下三】两个节奏,是永恒不变的。
【24平仄律】的格律诗,两个【步】节奏的节点在,在24俩字。即:〇⊙——〇⊙〇

大凡五言诗句,只要【24平仄分明】了,必定就是一个五言律句!
五言的第5字,是【句】节点,而不是【步】节点。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节奏,是声律理论的基础;声律,是节奏理论的伴奏。没有正确的节奏理论,便没有正确的声律理论。
对于【上二下三】两个节奏的五言诗句来说,不管是划分为单用的【221】,不管是划分为单用的【212】,也不管划分为混用【221】和【212】。切分句尾三字团,是节奏理论的陷阱;切分句尾三字团,是声律理论的泥潭。
不管是平起句,还是仄起句,45两字声点,其声调总是【一个相同,一个不同】!如,


平起句: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海/流,仄/平;里/目,仄/仄。
仄起句:
白日—依山尽,更上—一层楼。山/尽,平/仄;层/楼,平/平。


依据王之涣《鹳雀楼》的平仄谱来说,
〇仄平平仄,〇平仄仄平。三羊命名为:句尾单声道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三羊命名为:句尾双声道


首联,划为221仨节奏,其节点45分明;划为212仨节奏,其节点35分明。
尾联,划为221仨节奏,其节点45不明;划为212仨节奏,其节点45不明。


王力由于切分【三字团】,导致声律理论一团糟。对于句中平仄交替来说,王力瞒过颔联说颈联,就其原有便是:王力有力解释【单声道】,王力无力解释【双声道】。见王力《诗词格律》: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7-9-13 06: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9-13 06:43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22:18
这不是出于某种顾忌,也是从实践中提炼而来,唐以来出句宽至全仄都允许,如向晚意不适,三仄又算得了什么 ...

我是把话说得有点弯和模糊,是因为这里面的关系是有点深奥。

我是这样说: “三仄脚尚可宽容。” 论 是 基于某种顾忌的一种推论。而不是“出于某种顾忌。”   说白一点,“三仄脚”是躺着中枪。

大家讨论一下。


点评

什么也别说!五言诗句,是否合律,二四两点,一锤定音。24分明是合律,24不明是失律。 明朝【135不论,246分明】的律句规则,大道至简,完美无缺,任何附加条件,都是多余的!【135不论,不能都不论;246分明,不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3 07: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3 07: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3 09:46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3 06:41
我是把话说得有点弯和模糊,是因为这里面的关系是有点深奥。

我是这样说: “三仄脚尚可宽容。” 论 是 ...

什么也别说!五言诗句,是否合律,二四两点,一锤定音。24分明是合律,24不明是失律。
明朝【135不论,246分明】的律句规则,大道至简,完美无缺,任何附加条件,都是多余的!135不论,不能都不论;246分明,不能都分明】的说法,则成了违反逻辑同一律的非马非驴骡子论!
135不论,不能都不论;246分明,不能都分明】的出笼,盖因拿【24分明律】,硬套【25四声律】的唐朝时期近体诗。套来套去套不准,继而又纠结大拗句〇平仄平仄和特拗句〇仄〇仄仄等烂鱼,来以假乱真。
大清不大清的拗救理论,可谓【功之于拗,过之于救】。所谓【功之于拗】,是因为看到了唐近体的律句不是【24分明】,所谓【过之于救】,是因为臆想臆测杜撰了【张三有病,李四吃药】的医救法!

点评

很欣赏这个帖子,只“可惜”三羊向刚刚投降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3 0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08: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3 07:13
什么也别说!五言诗句,是否合律,二四两点,一锤定音。24分明是合律,24不明是失律。
明朝【135不论,24 ...

很欣赏这个帖子,只“可惜”三羊向刚刚投降了。

点评

怎么,三羊说的难道不对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3 0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3 09: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3 08:43
很欣赏这个帖子,只“可惜”三羊向刚刚投降了。

怎么,三羊说的难道不对吗?

点评

说得对呀,但不是你原来的观点,你向我“屈服”“投降”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3 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0: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3 09:46
怎么,三羊说的难道不对吗?

说得对呀,但不是你原来的观点,你向我“屈服”“投降”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7: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13 17:49 编辑

雨梦说:"仄收孤平句(仄仄仄平仄),王力先生称为小拗或半拗。实则此句第二双平音节犯单平,应属大拗。逢拗以救为好,何况孤平属大拗。"(<杜甫五律中仄收孤平句的他救与自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7: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212句式体现于齐梁调诗有两个最明显的句式,平平仄平平和仄仄平仄仄,不过这两个句式均被近体所抛弃
许传刚   平平仄平平和仄仄平仄仄,蜂腰有两种说法,一是25不同声,二便是这两个句式。不论哪种,格律都不管它了
梅花山人   蜂腰说是四声四元的声律模式,近体是四声二元的声律模式,不同的声律模式混在一块说,这叫混淆概念,把齐梁调诗与近体混在一块说,这叫混淆诗体,凡事一混淆了就说不清扯不明了
许传刚   平平仄平平和仄仄平仄仄,蜂腰有两种说法,一是25不同声,二便是这两个句式。用“仄”字是不大清楚,应加括号说明:仄仄平仄仄(仄指同一声调的仄声字)

点评

格律诗,永远不存在完全平仄二元化! 这是由【上尾】的永远的四声律决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3 21: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13 21: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3 17:56
梅花山人  212句式体现于齐梁调诗有两个最明显的句式,平平仄平平和仄仄平仄仄,不过这两个句式均被近体所 ...

格律诗,永远不存在完全平仄二元化!
这是由【上尾】的永远的四声律决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8: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