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
3966
1万
金牌会员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10:23 互律和讦调应该不是同一回事,讦调是句中失替,互律是对句互应,互相成律的一种声律模式 ...
使用道具 举报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09:37 早就注意到了老为仄,但此为唐人之论,唐音为平也说不定,姑信之无妨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09:40 应是初唐的声律模式与近体不一样吧,平衡平仄、稳顺声势的做法是一样的 ...
211
4791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10:37 “平衡平仄、稳顺声势的做法是一样的”,但是格律246音步的确立才叫格律,唐人应没有异议。但初会允许一 ...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09:47 讦者,失也,这里也就是当平而仄,可见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失替的问题,问题是,失而救了么 ...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10:32 这个可以查查看,我也疑惑。但不能“姑信之无妨”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09:51 古风句中不论平仄,故无所谓讦不讦的,也无所谓互不互律的,这点还请留意。 另外要说明一点的是,王力是有 ...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10:55 有的救,如互律,这种救只是求得上下句的协调,并不是真正救了上句,不是使上句脱出困境。所以我们对“救 ...
1779
7万
论坛元老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11:19 我认为他指的四字均指二四两字,因一三不论故,所以统称四字,即中平中仄和中仄中平。 ...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11:27 也是一说,不过我认为应是四个字全平全仄之意而不是指第四位,古文有时就是这么回事,纯靠意会,有时也害 ...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12:04 应是四个字全平全仄之意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10:57 唐人韵书已失,唐音怎么查,即便可在唐律疏义及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里查,查来的也不是韵书音呀 以俗读而言 ...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11:03 赞同此论,拗救绝不是上句瘸了用下句再瘸的方法去救,即不是老金的左腿瘸了把右腿打瘸的论调,拗救的本 ...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09:23 我认为此条仅指平仄句脚的四字,七言的第六字失律的听有拗句。即中仄中仄仄句式,当然包括五连仄句(其举诗 ...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17:01 赵执信《声调谱》 苒苒迹始去【五字俱仄○中有入声字妙】, 悠悠心【此字必平救上句】所期【此必不可不 ...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05:59 八月九月蘆花飛,南谿老人垂釣歸。(本聯上句三平尾) 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秋山入簾翠滴滴 ...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9-11 17:15 推翻此看法。 此诗应划入律诗范畴。若是古风,谈他作甚? 此诗上句八月应为平平,失律了。故拗下句将本应 ...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11:04 “诗体不分,诗史不明,任意混淆格律概念,这是某的一贯做法,也是其错误根源所在,不足与言”。知我者梅 ...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1 18:39 雨梦析:唐人称互律体,是指上句二四同平或二四同仄时,下句采用二四同仄句或二四同平句互救。 诗例中八 ...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1 10:31 讦调是大拗的当时叫法。互律是讦调的方式之一。我是今天认真琢磨此文搞通的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8 07: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