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三羊

三羊批驳图书府吏的《学诗百法与文镜秘府》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9-6 17:0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6 17:04
什么意思啊?看不明白!

如果诗章中用声法式是讲二五异声的蜂腰病,那西卷为何还要讲蜂腰病,这不是重复吗?

点评

诗章中用声法式中的五言句子,符合蜂腰规则。 谢谢你,三羊不能解释的句子,你纠正了一个错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7: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9-6 17:06
如果诗章中用声法式是讲二五异声的蜂腰病,那西卷为何还要讲蜂腰病,这不是重复吗? ...

诗章中用声法式中的五言句子,符合蜂腰规则。
谢谢你,三羊不能解释的句子,你纠正了一个错字。

点评

建议你用诗章中用声法式去考察一下唐近体诗,看相合不相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9-6 17:1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6 17:09
诗章中用声法式中的五言句子,符合蜂腰规则。
谢谢你,三羊不能解释的句子,你纠正了一个错字。 ...

建议你用诗章中用声法式去考察一下唐近体诗,看相合不相合。

点评

唐近体的声律,是永明体声律的继承与发展: 唐近体的声律,继承了永明体声律中的【上尾、蜂腰】, 唐近体的声律,发展了永明体声律中的【平头、鹤膝】,改为元兢换头术的【句头、联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7:26
相合!这是【理论+范例】的问题! 相合文镜秘府论记载的唐近体范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7: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7: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9-6 17:11
建议你用诗章中用声法式去考察一下唐近体诗,看相合不相合。

相合!这是【理论+范例】的问题!
相合文镜秘府论记载的唐近体范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7: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9-6 17:11
建议你用诗章中用声法式去考察一下唐近体诗,看相合不相合。

唐近体的声律,是永明体声律的继承与发展:
唐近体的声律,继承了永明体声律中的【上尾、蜂腰】,
唐近体的声律,发展了永明体声律中的【平头、鹤膝】,改为元兢换头术的【句头、联头】!

点评

请你用《文镜秘府论》解释一下你的这些论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7: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9-6 17:41: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6 17:26
唐近体的声律,是永明体声律的继承与发展:
唐近体的声律,继承了永明体声律中的【上尾、蜂腰】,
唐近体 ...

请你用《文镜秘府论》解释一下你的这些论断。

点评

这个不用解释! 元兢以前,格律诗只有永明体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8: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6 19:11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9-6 17:41
请你用《文镜秘府论》解释一下你的这些论断。

这个不用解释!
元兢以前,格律诗的声律规则只有永明体的【平头、上尾、鹤膝、蜂腰】。元兢的《诗髓脑》,共分三个章节。其中《文病》解读的是永明体声律;《调声》中的换头术,则是永明体声律的创新!元兢的平仄二元换头术,包括使用平仄,换【联头】和【联头】两项规则。换头,也即今天的【粘对】说!
元兢的平仄换头术,取代了永明体四声律的【平头、鹤膝】。继承了永明体声律四声律的【上尾、蜂腰】。

唐近体的声律,可谓【平仄律】与【四声律】的混血儿:
继承的永明体【上尾、蜂腰】,是四声律!
创新的唐近体【联头、联头】,是平仄律!

点评

你这些说法在文镜秘府论里找不到依据,文镜秘府里的五七言正律势尖头,诗章中用声法式你不能视而不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9: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9-6 19:15: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6 18:47
这个不用解释!
元兢以前,格律诗的声律规则只有永明体的【平头、上尾、鹤膝、蜂腰】。元兢的《诗髓脑》, ...

你这些说法在文镜秘府论里找不到依据,文镜秘府里的五七言正律势尖头,诗章中用声法式你不能视而不见。

点评

五言一平声:九州不足步(仄平仄仄仄) 目击道存者(仄仄仄平仄) 二平声:玄经满狭室(平平仄仄仄) 绿水涌春波(仄仄仄平平) 雨数斜塍断(仄仄平平仄) 蒙县阙庄子(平仄仄平仄)永惭问津所(仄平仄平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9:33
元兢的理论,只有五言律诗,并无七言律诗的的理论! 至于【文镜秘府里的五七言正律势尖头】,是来源于元兢之后的托名王昌龄的《诗格》,七律则是五律理论的延伸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9: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9: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6 19:24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9-6 19:15
你这些说法在文镜秘府论里找不到依据,文镜秘府里的五七言正律势尖头,诗章中用声法式你不能视而不见。 ...

元兢的理论,只有五言律诗,并无七言律诗的的理论!
至于【文镜秘府里的五七言正律势尖头】,是来源于元兢之后的托名王昌龄的《诗格》,七律则是五律理论的延伸而已!至于【诗章中用声法式】中五言句,也是符合【25四声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9: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9-6 19:15
你这些说法在文镜秘府论里找不到依据,文镜秘府里的五七言正律势尖头,诗章中用声法式你不能视而不见。 ...

五言一平声:九州不足步(仄平仄仄仄) 目击道存者(仄仄仄平仄)
       二平声:玄经满狭室(平平仄仄仄) 绿水涌春波(仄仄仄平平) 雨数斜塍断(仄仄平平仄) 蒙县阙庄子(平仄仄平仄)永惭问津所(仄平仄平仄) 咏歌殊未已(仄平平仄仄) 百行咸所咏(仄平平仄仄)
       三平声:披书对明烛(平平仄平仄) 兰生半上阶(平平仄仄平) 无论更漏缓(平平平仄仄) 天命多羸仄(平仄平平仄)终缺九丹成(平仄仄平平) 水潢众浍来(仄平仄仄平) 洊雷扬远声(仄平平仄平)
        四平声:儒道推桓荣(平仄平平平) 非关心尚贤(平平平仄平)

       从以上句式可以看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规律是很清楚的,同时优待平平仄平仄的特拗句。=============================================================

永惭问津所(仄平仄平仄)、披书对明烛(平平仄平仄),这两个句子,也即所谓的特拗句,特拗句理论是今人的说法,在唐朝并未有此说。

另外,还有一个今人王力犯大忌的【孤平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2: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