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02|回复: 48

三羊批驳图书府吏的《学诗百法与文镜秘府》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9-5 00: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5 08:24 编辑

三羊恢复并回复:图书府吏的《学诗百法与文镜秘府》主帖

原文地址:
http://www.hksc888.com/thread-738036-1-1.html


学诗百法与文镜秘府

   《学诗百法》是民国的学诗入门书,民国去今不远,熟悉王力《诗词格律》的应能读懂。

   《文镜秘府论》是日本和尚辑录的唐朝人学诗入门书,文字古奥,法则庞杂,很少有人愿意读。金筑子花了三年才搞明白这不是日本人的诗律观点,三羊花了十年还在蜂腰病上打转转。可见此书之艰深。

    近日发现《学诗百法》与《文镜秘府论》章法是类似的,可从学诗百法去悟《文镜秘府论》。

    先看《学诗百法》,分了八个部分:
一声韵,二对偶,三字句,四章法,五规则,六忌病,七派别,八体裁。

    声韵部分居首,讲四声与五七言平仄律。其次是对偶,章法等,忌病居第六,讲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等八病。

    我们知道民国人是讲平仄律不讲八病的,故八病虽列于书中,却不指导写诗。

    再来看《文镜秘府论》,竟也是这么个顺序,开首天卷讲四声与平仄,其中调声部分讲了粘对,平仄正格(五七言正律势),拗救(调声术),诗章中用声法式讲了律句变格,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特拗句。接下来地卷讲的是章法(十七势等)。再接下来东卷讲对偶(论对,二十九种对)……再下来西卷讲八病(论病,文二十八种病)。

    对比学诗百法中八病,则文镜秘府论包含八病的二十八种病怕也是对当时创作不具指导意义。

    三羊在文二十八种病里打转了十年,无异于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二五律唐突二四律,今又官迷心窍,与筑子,刚刚异地做官做的上瘾,金刚羊成天捣浆糊,着实令人心痛,迷途知返,不再羊迷心窍,何日可待?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5 00: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应是北山删除了,人家都删了就算了吧

点评

那样不公平啊! 因为这是一篇谬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5 0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0: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5 00:28
此帖应是北山删除了,人家都删了就算了吧

那样不公平啊!
因为这是一篇谬论!

点评

不过提醒一下,就观点谈观点,别惹无谓的版块之争哈,否则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5 00:42
谬论,你可以去理论版干仗呀,也可以在这里批驳,有理说理就是了 纯复制人家的帖就没意思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5 00: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5 00: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5 00:31
那样不公平啊!
因为这是一篇谬论!

谬论,你可以去理论版干仗呀,也可以在这里批驳,有理说理就是了

纯复制人家的帖就没意思了

点评

你猴急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5 00: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0: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5 00:43 编辑

图书府吏说,【《文镜秘府论》是日本和尚辑录的唐朝人学诗入门书,文字古奥,法则庞杂,很少有人愿意读。金筑子花了三年才搞明白这不是日本人的诗律观点,三羊花了十年还在蜂腰病上打转转。可见此书之艰深】

你不读,说明你是善于关公战秦琼。解读唐朝声律理论,不用唐人说,而是依据王力刘公坡,岂不是【寅吃卯粮】吗?

点评

唐代《文镜秘府》,明代《冰川诗式》,清代《诗法易简录》,民国《学诗百法》,《诗法入门》等诗律书是一脉相承的,借后来的书去悟以前的书,这不是关公战秦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0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0: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5 00:33
谬论,你可以去理论版干仗呀,也可以在这里批驳,有理说理就是了

纯复制人家的帖就没意思了 ...

你猴急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5 00: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5 00:31
那样不公平啊!
因为这是一篇谬论!

不过提醒一下,就观点谈观点,别惹无谓的版块之争哈,否则删

点评

你这不是胡说八道!这是无谓的【版块之争】吗? 声律理论你不懂,斑竹也无也稀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5 0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5 00:42
不过提醒一下,就观点谈观点,别惹无谓的版块之争哈,否则删

你这不是胡说八道!这是无谓的【版块之争】吗?
声律理论你不懂,斑竹业务也稀松!

点评

随你说什么,惹版块之争就删,驳理论我不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5 0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5 00: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5 00:45
你这不是胡说八道!这是无谓的【版块之争】吗?
声律理论你不懂,斑竹业务也稀松! ...

随你说什么,惹版块之争就删,驳理论我不管

点评

【驳理论我不管】,为何【不管】?因为你【不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5 0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1: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说,【我们知道民国人是讲平仄律不讲八病的,故八病虽列于书中,却不指导写诗】

在下三羊,不知图书府吏的【我们】,所指的应是那些人?难道沈约时期有了【永明体】,就不准诗人写【古诗】了吗?;难道元兢时期有了【唐近体】,就不准诗人写【古诗】或【永明体】了吗?再者【知道民国人是讲平仄律不讲八病的】,这就是属于瞎掰了。莫说是民国,就是当今的诗人,依然恪守声律鼻祖沈约的【上尾】法则!也即是说,仄韵诗的押韵,上去入都是分用分押的!或者说,在牵涉押韵的声律里,仄声上去入三声,是分用而不是混用。因为,图书府吏老先生,你找不到上去入混押的格律诗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1: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5 00:46
随你说什么,惹版块之争就删,驳理论我不管

【驳理论我不管】,为何【不管】?因为你【不懂】!

点评

l懒得理你  发表于 2017-9-5 0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1: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l懒得理你  发表于 3 分钟前 删除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最好不要【不懂装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1: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说,
【再来看《文镜秘府论》,竟也是这么个顺序,开首天卷讲四声与平仄,其中调声部分讲了粘对,平仄正格(五七言正律势),拗救(调声术),诗章中用声法式讲了律句变格,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特拗句。接下来地卷讲的是章法(十七势等)。再接下来东卷讲对偶(论对,二十九种对)……再下来西卷讲八病(论病,文二十八种病)】

唐近体的声律关系总共一分为四:句间相对、联间相换、顿间相替、韵间相变。
句间相对和联间相换,是【平仄律】;顿间相替和韵间相变,是【四声律】。
所谓【顿间相替】,也即沈约【蜂腰】法则的四声相替(同平除外)!
所谓【韵间相变】,也即沈约【上尾】法则的四声相变(首韵除外)!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是明朝真空的理论,怎么张冠李戴到大唐?
声调排列组合格式:平平仄平仄,特拗句的命名是现代国学大师王力所谓,为何寅吃卯粮算唐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1: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说,
【对比学诗百法中八病,则文镜秘府论包含八病的二十八种病怕也是对当时创作不具指导意义】
【二十八种病怕也是对当时创作不具指导意义】,一句话可见图书府吏的底气不足。似是而非的【怕】,不是理论的依据。从格律诗的单句声律来说,唐宋时期的【四声律】,远远不及明代真空的【平仄律】,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你千万不要忘记,唐宋时期只有小米加步枪的【四声律】,并无飞机连大炮的【平仄律】。手持明朝公制称尺的【平仄律】,去衡量唐朝市制称尺的【四声律】,十之八九虽套准,十之一二有荒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1: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的敲诈勒索:
【三羊在文二十八种病里打转了十年,无异于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二五律唐突二四律,今又官迷心窍,与筑子,刚刚异地做官做的上瘾,金刚羊成天捣浆糊,着实令人心痛,迷途知返,不再羊迷心窍,何日可待】

对于图书府吏缪文的临终说法,三羊嗤之以鼻。在下无心,得罪《汉典》大编辑!

点评

这段是作者写作的目的,发来此版时有意删了,居心叵测。  发表于 2017-9-5 13: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8: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5 07:20
不是“无谓的版块之争”,是我的回帖刺中他的要害,所以他赶快删了

【三羊在文二十八种病里打转了十年,无异于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二五律唐突二四律,今又官迷心窍,与筑子,刚刚异地做官做的上瘾,金刚羊成天捣浆糊,着实令人心痛,迷途知返,不再羊迷心窍,何日可待】

特别说明,图书府吏的《学诗百法与文镜秘府》,在【诗词理论】板块,全文临终没有这段不雅之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8: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5 08:21
,心照

欣赏个性,不过有时个性还须结合技巧

你不是说【此帖应是北山删除了】的吗?!

点评

你真是浆糊,拜托纠缠这些细枝末节时多动动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5 0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5 08: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5 08:31
你不是说【此帖应是北山删除了】的吗?!

你真是浆糊,拜托纠缠这些细枝末节时多动动脑

点评

散了吧!三羊不懂你的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5 0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9: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5 08:42
你真是浆糊,拜托纠缠这些细枝末节时多动动脑

散了吧!三羊不懂你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06: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昨天的跟帖,怎么不见了!

图书府吏昨天的跟帖,
曾有有句【打蛇打七寸】的说法,三羊临屏等待,图书府吏对三羊的反驳,不知为何,不反驳三羊而88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9-6 08:3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5 00:40
图书府吏说,【《文镜秘府论》是日本和尚辑录的唐朝人学诗入门书,文字古奥,法则庞杂,很少有人愿意读。金 ...

唐代《文镜秘府》,明代《冰川诗式》,清代《诗法易简录》,民国《学诗百法》,《诗法入门》等诗律书是一脉相承的,借后来的书去悟以前的书,这不是关公战秦琼。

点评

对啊! 唐近体的声律,要从《文镜秘府》去勾稽! 不能用【明代《冰川诗式》,清代《诗法易简录》,民国《学诗百法》,《诗法入门》】去瞎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08: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08: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9-6 08:32
唐代《文镜秘府》,明代《冰川诗式》,清代《诗法易简录》,民国《学诗百法》,《诗法入门》等诗律书是一 ...

对啊!
唐近体的声律,要从《文镜秘府》去勾稽!
不能用【明代《冰川诗式》,清代《诗法易简录》,民国《学诗百法》,《诗法入门》】去瞎掰!

点评

唐朝近体,当然要用文镜秘府论去验证,文镜秘府天卷已经把“粘对,平仄正格,拗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特拗”说得清清楚楚,与后世表述并无大异,你再参悟一下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08: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9-6 08:35: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几条不驳了,是你没看懂我的意思,我想我还是表述准确的,你再多读几遍吧。

点评

你尽可说具体明白一些! 期待你的精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08: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9-6 08:35
其他几条不驳了,是你没看懂我的意思,我想我还是表述准确的,你再多读几遍吧。 ...

你尽可说具体明白一些!
期待你的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9-6 08:3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6 08:34
对啊!
唐近体的声律,要从《文镜秘府》去勾稽!
不能用【明代《冰川诗式》,清代《诗法易简录》,民国《 ...

唐朝近体,当然要用文镜秘府论去验证,文镜秘府天卷已经把“粘对,平仄正格,拗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特拗”说得清清楚楚,与后世表述并无大异,你再参悟一下吧!

点评

唐朝近体,当然要用文镜秘府论去验证,文镜秘府天卷已经把“粘对,平仄正格,拗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特拗”说得清清楚楚,与后世表述并无大异,你再参悟一下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0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08: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6 08:44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9-6 08:39
唐朝近体,当然要用文镜秘府论去验证,文镜秘府天卷已经把“粘对,平仄正格,拗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特拗”说得清清楚楚,与后世表述并无大异,你再参悟一下吧!

【粘对】,是平仄律,这一点正确。但是,并无【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点评

我贴中不是说了吗?《诗章中用声法式》,你把平仄标出来看是不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唐代以举例来说明,这个口诀大概是后来才有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0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9-6 08:49: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6 08:42
【粘对】,是平仄律,这一点正确。但是,并无【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

我贴中不是说了吗?《诗章中用声法式》,你把平仄标出来看是不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唐代以举例来说明,这个口诀大概是后来才有的。

点评

《诗章中用声法式》,怎么看出是【24平仄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08: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6 08:54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9-6 08:49
我贴中不是说了吗?《诗章中用声法式》,你把平仄标出来看是不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唐代以举例来说 ...

《诗章中用声法式》,怎么看出是【24平仄律】?三羊看出的是100%的符合【25四声律】!
五言一平声:九州不足步(仄平仄仄仄) 目击道存者(仄仄仄平仄)
       二平声:玄经满狭室(平平仄仄仄) 绿水涌春波(仄仄仄平平) 雨数斜塍断(仄仄平平仄) 蒙县阙庄子(平仄仄平仄)永惭问津所(仄平仄平仄) 咏歌殊未已(仄平平仄仄) 百行咸所咏(仄平平仄仄)
       三平声:披书对明烛(平平仄平仄) 兰生半上阶(平平仄仄平) 无论更漏缓(平平平仄仄) 天命多羸仄(平仄平平仄)终缺九丹成(平仄仄平平) 水潢众浍来() 洊雷扬远声(仄平平仄平)
        四平声:儒道推桓荣(平仄平平平) 非关心尚贤(平平平仄平)

点评

上面例子基本符合二四平仄相异律,至于二五四声,在西卷另列为病,显然不会在天卷又重复说明,看文章要学会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9-6 16:59: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6 08:52
《诗章中用声法式》,怎么看出是【24平仄律】?三羊看出的是100%的符合【25四声律】!
五言一平声:九州不 ...

上面例子基本符合二四平仄相异律,至于二五四声,在西卷另列为病,显然不会在天卷又重复说明,看文章要学会看。

点评

什么意思啊?看不明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7: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7: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9-6 16:59
上面例子基本符合二四平仄相异律,至于二五四声,在西卷另列为病,显然不会在天卷又重复说明,看文章要学 ...

什么意思啊?看不明白!

点评

如果诗章中用声法式是讲二五异声的蜂腰病,那西卷为何还要讲蜂腰病,这不是重复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6 17: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2: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