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5|回复: 50

关于节律的质疑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2 09: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3 15:31 编辑

何伟棠说:永明体是“‘上二下三’的节律”。有文章《五言古诗每句是两个节拍吗?---对何伟棠理论的质疑》提出质疑。
质疑一:古诗句是每句两个节拍(音步)吗?
例:古诗十九首 之一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些古诗诗句多数是由两个意义相对独立的单元构成,如“胡马”“依北风”,一为名词作主语,一为动宾结构。但一为2字,一为三字,按人们发音习惯,每个字的音程应该差不多,不会前2字缓慢,后三字加快。所以不可能是相等的两个节拍(音步)。
按此人看法,五言诗大节奏有23、32两种,细分则分别有23、212、221、2111、32五种。
对于近体诗221节奏,也有人提出,要根据句子的具体情况分析,有的是221,有的却是212。在分析孤仄句子时,便出现分歧,比如一个仄平仄平仄的句子,按221,属于大拗,但根据这句的句意,从语法分析,却得仄平|仄|平仄,节奏为212,于是归入孤仄,正好下句是孤平,因此得出孤平救孤仄的结论。
按 何伟棠的节律,他自己解释为“节奏型或音步组合形式”。
节律,运动的节奏和规律。
节奏,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
音步,诗歌中的基本节奏单位。 一个音步一般含有两个或更多的音节(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何伟棠说:“节律常规也可以说是诗歌语言本身的节律,它跟语言的‘自然音步’紧密相联,它的音步形式就是按‘自然音步’组合的形式。所谓按自然音步组合,就是两音节一音步,自左至右顺向划分。自然音步的‘自然’,首先表现为分析的自然,组合的自然。如四音节组合是‘2·2’,六音节组合是‘2·2·2’,这是最自然的。如果是奇数音节组合,则五音节划成‘2·3’,七音节划成‘2·2·3’,最后一音步处理为三音节步,那也是自然的。这种自然音步的结构规则,以语意、语法、语用、语境等因素不介入为前提。否则,‘2·2’的四字句就可能是‘1·3’、‘3·1’;‘2·3’的五字句就可能是‘3·2’、‘2·2·1’、‘2·1·2’等,结果是出现‘非自然’的音步组合。”
由此很明白,无论节奏、音步,讲的都是音,何伟棠强调的是“自然音步”。上面两例不同的看法是从语法节奏角度分析的。语法节奏是王力《诗词的节奏》专门讲述的。语法节奏属于“‘非自然’的音步组合”。孰是谁非,大家可以评论。
附:
五言不同的顿法属于语法结构,不属于音步。或说属于造句法,见
民初刘铁冷《作诗百法》
学诗百法之十七 研究造句法
积字而成句,积句而成诗。句之妥恰与否,诗之工拙判焉。故欲学作诗,必先学造句。造句之法,不仅属对工整炼字稳妥而已,必使全句轻灵流动绝不板滞方佳。至于唐人诗句,各有胜处,苟非勤于习诵,断不能模仿其万一。兹将五言七言之种种句法略举于下:
五言上一下四字句
犬迎曾宿客/鸭护落巢儿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绿奔川内水/红落过墙花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五言上二下三字句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五言上三下二字句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五言上四下一字句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薜罗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五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一二)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七言上一下六字句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山动将崩未崩石/松浮欲尽不尽云
七言上二下五字句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七言上三下四字句
梦儿亭古传名谢/交妓楼新道姓苏 渔人网集寒潭下/估客舟随夜照来
七言上四下三字句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七言上五下二字句
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七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二三)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含风翠壁孤云纳/昔日丹枫万木稠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2 12: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诗词的节奏》最后谈到读法时说:“当诗人们吟哦的时候,仍旧按照三字尾的节奏来吟哦,但并不改变语法结构来迁就三字尾。”因此何伟棠“自然音步”古风23节奏,近体221节奏没错,用语法结构分析可以,读则错误。

点评

王力不懂语言的节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 18: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2 18: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 12:29
王力《诗词的节奏》最后谈到读法时说:“当诗人们吟哦的时候,仍旧按照三字尾的节奏来吟哦,但并不改变语法 ...

王力不懂语言的节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3 01: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3 01:33 编辑

这样的划分太随意,古人有古人的观念,五言古,上二下三,上二与下三可无须细分,行行重行行这首,全部句式按上二下三划没什么问题

何必为反对而反对,沈约察汉魏古体的习惯而定二五异声有甚好奇怪的,奇怪的只是三羊自以为从汉魏到今天二千年一个样

点评

"沈约察汉魏古体的习惯而定二五异声有甚好奇怪的,奇怪的只是三羊自以为从汉魏到今天二千年一个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7:33
不要为嘲笑而嘲笑! 五言诗句,永明体是【上二下三】,唐近体也是【上二下三】。这个是千年不变的! 永明体和唐近体【上尾】,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也是千年不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4: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3 0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去日//已远,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象这样的划分颇令人费解

点评

相去日//已远 最无道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7:34
相去——日已远,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象这样的划分,决然不存在令人费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4: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3 01: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音步,诗歌中的基本节奏单位。 一个音步一般含有两个或更多的音节(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汉字为单音节,一个字就一个音节;音步,既可单音节为音步甚至于一字成句,也可双音节构成一个音步,当然还可以多音节为音步,最明显的是特定名词,如成吉思汉、危地马拉等不宜细分名词。。。

音步体现在格律诗中为双音节音步交替之特性,古风、自由体的音步多变

点评

音步,诗歌中的基本节奏单位。 一个音步一般含有两个或更多的音节(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汉字为单音节,一个字就一个音节;音步,既可单音节为音步甚至于一字成句,也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5: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3 04: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3 01:18
这样的划分太随意,古人有古人的观念,五言古,上二下三,上二与下三可无须细分,行行重行行这首,全部句式 ...

不要为嘲笑而嘲笑!
五言诗句,永明体是【上二下三】,唐近体也是【上二下三】。这个是千年不变的!
永明体和唐近体【上尾】,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也是千年不变!

点评

“五言诗句,永明体是【上二下三】,唐近体也是【上二下三】。这个是千年不变的! 永明体和唐近体【上尾】,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也是千年不变!”应该刻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3 04: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3 01:36
相去日//已远,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象这样的划分颇令人费解

相去——日已远,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象这样的划分,决然不存在令人费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3 05: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3 06:19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3 01:48
音步,诗歌中的基本节奏单位。 一个音步一般含有两个或更多的音节(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汉字为单音节,一个字就一个音节;音步,既可单音节为音步甚至于一字成句,也可双音节构成一个音步,当然还可以多音节为音步,最明显的是特定名词,如成吉思汉、危地马拉等不宜细分名词。。。

音步体现在格律诗中为双音节音步交替之特性,古风、自由体的音步多变
成吉——思汉、危地——马拉,怎么就【不宜细分】么?赤橙黄绿青蓝紫,可以划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可划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

你的错误大概来源于【交替】,【俩俩交替】到底出自于哪位高人,在下三羊的确不知。不知出自于哪位高人,也就不知道【俩俩交替】的确切内涵了!在下三羊认为【俩俩交替】的确切内涵,应为:
俩俩交替的第一个【俩】,所指的是:一前一后两个节奏;俩俩交替的第二个【俩】,所指的是:一前一后两个节点。【俩俩交替】的四字句,总起来说就是:两个节奏中两个节点的交替!

【25四声律】的25俩字,是四声交替(同平除外);
【24平仄律】的24俩字,是平仄交替。

五言律句的判断参照,只看俩字。在【25四声律】中,只看25俩字;在【24平仄律】中,只看24俩字。

在【24平仄律】中的五言律句,只论24俩字的平仄,不论135三字的平仄。也就是说,只要是 〇平——〇仄〇,或〇仄——〇平〇的,必定就是一个合律句!反之,〇平——〇平〇,或〇仄——〇仄〇的,必定就是一个失律句!

正是因为第五字的【不论】,
五言律句,〇平——〇仄〇,才有衍生出:〇平——〇仄平和〇平——〇仄仄。
五言律句,〇仄——〇平〇,才有衍生出:〇仄——〇平平和〇仄——〇平仄。


唐近体五言诗中存在的:〇平——〇平平、〇平——〇平仄、〇仄——〇仄仄、〇仄——〇仄平等声调句,
24同平句:〇平——〇平〇,原本符合【25四声律】,不因三四互换而符合【24平仄律】!
24同仄句:〇仄——〇仄〇,原本符合【25四声律】,不因对句相救而符合【24平仄律】!

24同声句,包括四个大类:〇平——〇平仄、〇仄——〇仄仄、〇平——〇平平、〇仄——〇仄平。
大清不大清是赵执信,以及赵执信的粉丝王力启功林正三,
对于【〇平——〇平仄、〇仄——〇仄仄】,拗救谬论,振振有词,既大谈【拗】,又大论【救】!
对于【〇平——〇平平、〇仄——〇仄平】,拗救谬论,默默不语,既不谈【拗】,更不论【救】!

大清不大清是赵执信,以及赵执信的粉丝王力启功林正三的错误,就在于不明白唐近体的单句律化,是【25四声律】,不是【24平仄律】!从文苑英华收录记载的458首科举唐近体来看:
符合24平仄分明的,为总句数的96%以上!
不合24平仄分明的,为总句数的 4%以下!

点评

【25四声律】的25俩字,是四声交替(同平除外); 【24平仄律】的24俩字,是平仄交替。 五言律句的判断参照,只看俩字。在【25四声律】中,只看25俩字;在【24平仄律】中,只看24俩字。 在【24平仄律】中的五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7:49
“成吉——思汉、危地——马拉,怎么就【不宜细分】么?赤橙黄绿青蓝紫,可以划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可划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三羊,注意:概念的范围,不要混淆,我已指出王力这方面的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7: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07: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3 01:18
这样的划分太随意,古人有古人的观念,五言古,上二下三,上二与下三可无须细分,行行重行行这首,全部句式 ...

"沈约察汉魏古体的习惯而定二五异声有甚好奇怪的,奇怪的只是三羊自以为从汉魏到今天二千年一个样"

点评

沈约察汉魏古体的习惯而定二五异声有甚好奇怪的,奇怪的只是三羊自以为从汉魏到今天二千年一个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7: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07: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3 01:36
相去日//已远,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象这样的划分颇令人费解

相去日//已远  最无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07: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3 04:53
不要为嘲笑而嘲笑!
五言诗句,永明体是【上二下三】,唐近体也是【上二下三】。这个是千年不变的!
永明 ...

“五言诗句,永明体是【上二下三】,唐近体也是【上二下三】。这个是千年不变的!
永明体和唐近体【上尾】,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也是千年不变!”应该刻石

点评

三羊不知道应该刻石是什么意思,真好 “五言诗句,永明体是【上二下三】,唐近体也是【上二下三】。这个是千年不变的!再过个三两十年,羊论会掉个连渣都不剩 沈宋也是,咋就跟三羊一样不知刻石呢,不知刻石也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1:35
“五言诗句,永明体是【上二下三】,唐近体也是【上二下三】。这个是千年不变的! 永明体和唐近体【上尾】,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也是千年不变!”应该刻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3 07: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3 07:38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3 07:33
沈约察汉魏古体的习惯而定二五异声有甚好奇怪的,奇怪的只是三羊自以为从汉魏到今天二千年一个样"

三羊没有说【汉魏到今天】,三羊说的是永明体和唐近体的语言诗句都是【上二下三】,千年不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3 07: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3 07:36
“五言诗句,永明体是【上二下三】,唐近体也是【上二下三】。这个是千年不变的!
永明体和唐近体【上尾】,是四声律不是平仄律,也是千年不变!”应该刻石

三羊看不懂【应该刻石】,是什么意思呢?

点评

嘲讽你的玩笑语  发表于 2017-9-3 0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07: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3 05:02
成吉——思汉、危地——马拉,怎么就【不宜细分】么?赤橙黄绿青蓝紫,可以划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 ...

“成吉——思汉、危地——马拉,怎么就【不宜细分】么?赤橙黄绿青蓝紫,可以划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可划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三羊,注意:概念的范围,不要混淆,我已指出王力这方面的问题,你也照样存在。你这里把词语节奏、诗词中的词的节奏和诗的节奏混在一起了。不分开是无法交谈的。以后千万注意,这叫做一是一二是二,青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点评

格律文体诗词骈赋的句子,都要划分节奏的! 节奏的划分,在于确定节奏的声律点。节奏的声律点,简称:节点。 律诗的节奏,只不过是若干节奏中一种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7:57
有道理。故园--三十--二年前。它的意思是:故园--三十二年--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7: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07: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3 05:02
成吉——思汉、危地——马拉,怎么就【不宜细分】么?赤橙黄绿青蓝紫,可以划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 ...

【25四声律】的25俩字,是四声交替(同平除外);
【24平仄律】的24俩字,是平仄交替。

五言律句的判断参照,只看俩字。在【25四声律】中,只看25俩字;在【24平仄律】中,只看24俩字。

在【24平仄律】中的五言律句,只论24俩字的平仄,不论135三字的平仄。也就是说,只要是 〇平——〇仄〇,或〇仄——〇平〇的,必定就是一个合律句!反之,〇平——〇平〇,或〇仄——〇仄〇的,必定就是一个失律句!

正是因为第五字的【不论】,
五言律句,〇平——〇仄〇,才有衍生出:〇平——〇仄平和〇平——〇仄仄。
五言律句,〇仄——〇平〇,才有衍生出:〇仄——〇平平和〇仄——〇平仄。


唐近体五言诗中存在的:〇平——〇平平、〇平——〇平仄、〇仄——〇仄仄、〇仄——〇仄平等声调句,
24同平句:〇平——〇平〇,原本符合【25四声律】,不因三四互换而符合【24平仄律】!
24同仄句:〇仄——〇仄〇,原本符合【25四声律】,不因对句相救而符合【24平仄律】!

24同声句,包括四个大类:〇平——〇平仄、〇仄——〇仄仄、〇平——〇平平、〇仄——〇仄平。
大清不大清是赵执信,以及赵执信的粉丝王力启功林正三,
对于【〇平——〇平仄、〇仄——〇仄仄】,拗救谬论,振振有词,既大谈【拗】,又大论【救】!
对于【〇平——〇平平、〇仄——〇仄平】,拗救谬论,默默不语,既不谈【拗】,更不论【救】!
——————————————
这些不错,慢慢向我靠拢了。如果能正确对待25律,我们就可好好讨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3 07: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3 07:41
“成吉——思汉、危地——马拉,怎么就【不宜细分】么?赤橙黄绿青蓝紫,可以划分为:赤橙——黄绿——青 ...

有道理。故园--三十--二年前。它的意思是:故园--三十二年--前。

点评

不同的文体,读的节奏是不同的。 比如“故园三十二年前” 散文 故园|三十二年前 词、赋 故园|三十二年|前 诗 故园|三十|二年|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8: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3 07: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3 07:41
“成吉——思汉、危地——马拉,怎么就【不宜细分】么?赤橙黄绿青蓝紫,可以划分为:赤橙——黄绿——青 ...

格律文体诗词骈赋的句子,都要划分节奏的!
节奏的划分,在于确定节奏的声律点。节奏的声律点,简称:节点。
律诗的节奏,只不过是若干节奏中一种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08: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3 09:0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3 07:55
有道理。故园--三十--二年前。它的意思是:故园--三十二年--前。

不同的文体,读的节奏是不同的。
比如“故园三十二年前”
散文               故园|三十二年前
词、赋            故园|三十二年|前
诗   古风         故园|三十|二年前
      格律         故园|三十|二年|前

点评

不同的文体,读的节奏是不同的。 比如“故园三十二年前” 散文 故园|三十二年前 词、赋 故园|三十二年|前 诗 故园|三十|二年|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3 08: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3 08:39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3 08:06
不同的文体,读的节奏是不同的。
比如“故园三十二年前”
散文      故园|三十二年前
词、赋    故园|三十二年|前
诗        故园|三十|二年|前
故园三十二年前,在诗词骈赋各种文体中,其节奏都是223:故园——三十——二年前。文体虽然不同,节奏却是一样!


点评

对的。三十--一年--还旧国。也可以是三十--一年--还--旧国。但不能是三十--一年--还旧--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1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3 1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3 08:36
故园三十二年前,在诗词骈赋各种文体中,其节奏都是223:故园——三十——二年前。文体虽然不同,节奏却是 ...

对的。三十--一年--还旧国。也可以是三十--一年--还--旧国。但不能是三十--一年--还旧--国。

点评

偏偏近体诗是三十--一年--还旧--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3 10:3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3 10:04
对的。三十--一年--还旧国。也可以是三十--一年--还--旧国。 ...

偏偏近体诗是三十--一年--还旧--国。这是自然音步
也可以是三十--一年--还--旧国。但不能是三十--一年--还旧--国。那是非自然音步
三十--一年--还旧国。是古风,不是近体

点评

偏偏近体诗是三十--一年--还旧--国。这是自然音步 ----------- 近体根据词意,应是三十--一年--还--旧国,这也是自然音步。因为下联是:牢骚--太盛--防肠--断。这也是自然音步。上下联尾三字音步必须不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1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3 11: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3 10:30
偏偏近体诗是三十--一年--还旧--国。这是自然音步
也可以是三十--一年--还--旧国。但不能是三十--一年--还 ...

偏偏近体诗是三十--一年--还旧--国。这是自然音步
-----------
近体根据词意,应是三十--一年--还--旧国,这也是自然音步。因为下联是:牢骚--太盛--防肠--断。这也是自然音步。上下联尾三字音步必须不同!

点评

那是意节要不同。诗的音节不必根据词意,是凝固的。请看何文。王力讲意节,只讲了音节与意节的矛盾,却没有解决方法。请看我对王力的点评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1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12: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3 11:03
偏偏近体诗是三十--一年--还旧--国。这是自然音步
-----------
近体根据词意,应是三十--一年--还--旧国 ...

那是意节要不同。诗的音节不必根据词意,是凝固的。请看何文。王力讲意节,只讲了音节与意节的矛盾,却没有解决方法。请看我对王力的点评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15: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言不同的顿法属于语法结构,不属于音步。或说属于造句法,见
民初刘铁冷《作诗百法》
学诗百法之十七  研究造句法

       积字而成句,积句而成诗。句之妥恰与否,诗之工拙判焉。故欲学作诗,必先学造句。造句之法,不仅属对工整炼字稳妥而已,必使全句轻灵流动绝不板滞方佳。至于唐人诗句,各有胜处,苟非勤于习诵,断不能模仿其万一。兹将五言七言之种种句法略举于下:

       五言上一下四字句

       犬迎曾宿客/鸭护落巢儿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绿奔川内水/红落过墙花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五言上二下三字句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五言上三下二字句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五言上四下一字句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薜罗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五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一二)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七言上一下六字句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山动将崩未崩石/松浮欲尽不尽云

七言上二下五字句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七言上三下四字句

梦儿亭古传名谢/交妓楼新道姓苏 渔人网集寒潭下/估客舟随夜照来

七言上四下三字句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七言上五下二字句

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七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二三)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含风翠壁孤云纳/昔日丹枫万木稠

点评

五言不同的顿法属于语法结构,不属于音步。或说属于造句法,见 民初刘铁冷《作诗百法》 学诗百法之十七 研究造句法 积字而成句,积句而成诗。句之妥恰与否,诗之工拙判焉。故欲学作诗,必先学造句。造句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1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3 18: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3 18:55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3 15:20
五言不同的顿法属于语法结构,不属于音步。或说属于造句法,见
民初刘铁冷《作诗百法》
学诗百法之十七  研究造句法
       积字而成句,积句而成诗。句之妥恰与否,诗之工拙判焉。故欲学作诗,必先学造句。造句之法,不仅属对工整炼字稳妥而已,必使全句轻灵流动绝不板滞方佳。至于唐人诗句,各有胜处,苟非勤于习诵,断不能模仿其万一。兹将五言七言之种种句法略举于下:
五言上一下四字句
犬迎曾宿客/鸭护落巢儿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绿奔川内水/红落过墙花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五言上二下三字句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五言上三下二字句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五言上四下一字句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薜罗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五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一二)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七言上一下六字句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山动将崩未崩石/松浮欲尽不尽云
七言上二下五字句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七言上三下四字句
梦儿亭古传名谢/交妓楼新道姓苏 渔人网集寒潭下/估客舟随夜照来
七言上四下三字句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七言上五下二字句
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七言一句三顿折句(二二三)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含风翠壁孤云纳/昔日丹枫万木稠
五言上一下四字句
犬迎曾宿客/鸭护落巢儿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绿奔川内水/红落过墙花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五言上三下二字句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五言上四下一字句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薜罗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这三类的划分都不对!

点评

你学过语法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3 21: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3 07:36
“五言诗句,永明体是【上二下三】,唐近体也是【上二下三】。这个是千年不变的!
永明体和唐近体【上尾 ...

三羊不知道应该刻石是什么意思,真好

“五言诗句,永明体是【上二下三】,唐近体也是【上二下三】。这个是千年不变的!再过个三两十年,羊论会掉个连渣都不剩

沈宋也是,咋就跟三羊一样不知刻石呢,不知刻石也就算了,还廻忌什么声病,约的什么句准个什么篇,让一千多年后的三羊抓了把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楼主| 发表于 2017-9-3 22: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3 18:51
五言上一下四字句
犬迎曾宿客/鸭护落巢儿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绿奔川内水/红落过墙花 地犹鄹氏邑/宅即 ...

你学过语法么

点评

五言上三下二字句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 【松风吹解带】,这个五字句的主语是【吹】。意思:送风吹(着)解(开的)带。 也即:【松风】主语;【吹】谓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4 07:27
《乐记》: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 由此可见,节奏,是读音的断续! 祸从天降。 读音节奏:祸从——天降 语法结构:祸——从天——降。 大祸从天降。 读音节奏:大祸——从天降。 语法结构:大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23: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发表于 2017-9-3 2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乐记》: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
由此可见,节奏,是读音的断续!

祸从天降。
读音节奏:祸从——天降
语法结构:祸——从天——降。

大祸从天降。
读音节奏:大祸——从天降。
语法结构:大祸——从天——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1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