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6-8-21
威望521
金钱7451
贡献6693
金牌会员
 
威望- 521 点
贡献- 6693 次
金钱- 7451 枚
|
发表于 2017-9-5 02: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5 02:08 编辑
【关于二四分明的律句,齐梁时就形成了,梁大同时的刘滔论述很清楚:
“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
------------------------------------------楼主的主题帖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前句24同仄,后句24同平,
两句乃【24平仄律】滥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