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金筑子

答针叶林[摘自《金筑子诗文集(续编)》]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20: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8 09:19
【诸如元兢,刘涛之流】
刘涛是谁?

刘涛,与元兢同时代人,其理论为永明体至近体之间的关系。见何伟棠文章。

点评

回车,再去读读何伟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9 23: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7-19 23: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7-18 20:02
刘涛,与元兢同时代人,其理论为永明体至近体之间的关系。见何伟棠文章。
...

回车,再去读读何伟棠!

点评

⒁何伟棠该书在肯定郭绍虞先生观点的前提下,做了进一步的开拓和研究。他通过对梁大同间诗人刘滔新声律论、隋代刘善经《四声指归》、初唐元兢“调声三术”的分析,把永明体四声分用向近体四声二元化的理论探索过程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0 04: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0 04: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9 23:19
回车,再去读读何伟棠!

⒁何伟棠该书在肯定郭绍虞先生观点的前提下,做了进一步的开拓和研究。他通过对梁大同间诗人刘滔新声律论、隋代刘善经《四声指归》、初唐元兢“调声三术”的分析,把永明体四声分用向近体四声二元化的理论探索过程描绘得更为具体、细致了。而且,该书对刘滔新声律论和元兢“换头”术在古典诗律发展史上意义的阐述,是十分辩证和到位的。如作者指出,在刘滔新声律论的导引之下,近体平仄律所要求的声律格式系统在诗句层上首先确立,进到唐初自高宗咸亨、上元至中宗神龙的三十年间,又有元兢“换头”说的倡行,实质是粘对规则的确立,使近体平仄律的另一层次上的问题,即结句成联和接联成篇的问题也成功地得到解决。

点评

【刘滔新声律论】,何伟棠这里也是张冠李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0 0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7-20 07: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20 04:16
⒁何伟棠该书在肯定郭绍虞先生观点的前提下,做了进一步的开拓和研究。他通过对梁大同间诗人刘滔新声律论 ...

【刘滔新声律论】,何伟棠这里也是捕风捉影瞎琢磨!

点评

我的行文当时凭记忆,把滔写成涛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0 09: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20 09: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20 07:39
【刘滔新声律论】,何伟棠这里也是捕风捉影瞎琢磨!

我的行文当时凭记忆,把滔写成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0 10: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像刘滔,元兢,这种名字,一般人是不会写错的,因为极其独特。刘滔的声律论,其实就留下一句话:二四同声亦不能善。表示齐梁时代已经注意二四字的声调问题了,说明在永明体中已经注意到平仄两分的问题了。四声问题,由于蜂腰鹤膝的弱化(不忌),逐渐退出了声律的舞台。

点评

像刘滔,元兢,这种名字,一般人是不会写错的,因为极其独特。刘滔的声律论,其实就留下一句话:二四同声亦不能善。表示齐梁时代已经注意二四字的声调问题了,说明在永明体中已经注意到平仄两分的问题了。四声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0 1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7-20 11: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7-20 11:5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20 10:58
像刘滔,元兢,这种名字,一般人是不会写错的,因为极其独特。刘滔的声律论,其实就留下一句话:二四同声亦不能善。表示齐梁时代二四同声亦不能善了,说明在永明体中已经注意到平仄两分的问题了。四声问题,由于蜂腰鹤膝的弱化(不忌),逐渐退出了声律的舞台。
【二四同声亦不能善】,就是【已经注意到平仄两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1 07: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7-21 07:31 编辑

近体律诗、近体绝句的格式,先是偶然存在于永明体的诸多格式中。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发现这种五言八句、中两联讲对仗,句中讲平仄,句间讲粘对;以及五言四句,句中讲平仄,句间讲粘对的形式最好,于是利用他们当时是考官的地位加以提倡,得到广泛响应,《唐书》就把这种格式归功于沈宋的“约句准篇,迴忌声病”之劳。(金筑子)

------“把这种格式归功于..."是什么意思?这种格式不是“永明体中的一种”吗?为什么归功于沈宋?金筑子说话自相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1 07: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7-21 07:30 编辑

同时更有理论家风起,诸如元兢,刘涛之流,试图从中找出一种规律,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理论。他们把沈约的“四声八病”扩大到二十八病,发明了非常繁琐的对仗名称。以及各式各样的附会,不绝于耳!(金筑子)

-----金筑子是在顺口胡说!前面说沈宋从永明体中发现并推广了近体诗“格式”,这里说“同时”的理论家。它们是同时吗?刘滔(金筑子写为 刘涛)是齐梁时期人,元兢是初唐前期和许敬宗同期人,早于沈宋多年,怎是“同时”?
   关于沈约八病和对属理论是这些理论家扩大的吗?谁扩大的?空海只是汇集了王昌龄皎然元兢崔融等人的著作,他们每人著作中论述各有不同,但没有任何一人将沈约八病扩大到二十八病,也没有任何一人将对属扩大到二十九种对,这只是空海的汇总而已。金筑子不求甚解,颠三倒四地胡说八道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21 07: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7-21 07:29 编辑

由于沈宋提倡的这种近体诗一时在诗家中风行不衰,于是众多的诗人又从永明体中找出同样是五言八句,却不讲粘对的种种形式加以摸仿。因为永明体中不粘不对的五言八句同样多:(金筑子)

         更有不少诗家,他们同时也打破沈、宋倡导的句子格律,把上句弄成平仄仄仄仄、或仄仄平仄仄,更而仄仄仄仄仄。因为这种句子在永明体中依然照样倒处都是:(金筑子)

  在永明体中,下句并不救什么,或下句“楚山清晓云”,上句的“桂树澄夜气”,上句的“澄”也不协之。
  就如一个曹雪芹一部红楼梦,却有一千人研究,一万人考证。再过一千年,则红楼依旧在,研究尽消声!同样,再过一千年后,律诗依旧在,附会早无存!(金筑子)

-----金筑子这不是提倡大家都来学习永明体吗?
      金筑子这些颠三倒四地话,无非是否定诗词格律,否定王渔洋王力等理论家,否定文镜秘府论等著作,否定拗救理论而已。其不良用心昭然若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