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65|回复: 51

三平收与三仄收

[复制链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7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7-18 07:59 编辑

接着以前发的《孤平》帖子

3、③.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三平收
此句式1不变3变,便成了三平收,诗词界规定不得三平收,且遵守得较严。
历史情况又如何呢,古风中三平收句子很受欢迎,有人说唐时格律诗已尽量避免三平收了,格律诗定型后明文规定为忌。有时铁板钉钉的事实也会出人意外,历史上三平收的例子其实非常多,有人一口气发表了200个例子,这说明人们的研究和收集都不够深入。因例多,此略举数例:
唐.刘禹锡《边风行》中的“边马萧萧鸣(平仄平平平),边风满碛生(平平仄仄平)。”
唐.王维《终南别业》中的“偶然值林叟(仄平仄平仄),谈笑无还期(平仄平平平)。”
唐.司空图《江园书事寄卢纶》中的“种柳南江边(仄仄平平平),闭门三四年(仄平平仄平)。”
唐.韩翃《送张渚赴越州》中的“白面谁家郎(仄仄平平平),青骊照地光(平平仄仄平)。”
如唐.项斯《梦游仙》中的“梦游飞上天家楼(仄平平仄平平平),珠箔当风挂玉钩(平仄平平仄仄平)。”
徐渭的诗中三平收较多:
《卷六·五言律诗》
《送冯叔系之南都访旧》:将及梅花新。
《送张君会试》:意气何扬扬?
《无弦诗》:理完于无言。
《为陶工部赠道者》:入洞云来迎。
《将游五泄,宿吴系山庄遇老迎饷邀余辈先登峨眉不果》:邀上峨眉层。
《卷十·五言绝句》
《竹染绿色》:细写鹦哥毛。
《对岸观崖大瀑》:望者江南猜。
4、①.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三仄收
此拗成三仄收。历史情况是如何对待三仄收的呢?古风中三仄收句子很常见,但是一般要求不同调,因此它是合理的。唐朝时格律诗是由古风转化而来,因此三仄收的诗句也常见。但格律诗定型后,尤其是宋朝,因为格律是只管平仄,一般是不顾声调的,因此三仄收对吟咏效果有明显影响,或拗口,或单调,所以三仄收开始是属于忌的,但后来渐渐松弛了。历史上各朝代格律诗太多,三仄收存在的数量概率难于准确计算,从丁周二教授的《回文集》来看,回文诗收集相当齐全,因此我们用回文诗中的格律诗来观察。三仄收:宋朝2;金朝1;明朝25;清朝82。这说明格律定型后三仄收确实是忌的,明朝开始松弛,清朝三仄收有泛滥倾向。后来诗词界干脆说不忌三仄收。
三仄尾有两种看法。一说第一字必须用平,这种三仄尾不忌。如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岑参“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卢伦“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王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山星临万户动,月傍九宵多。李颀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张谓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崔颢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孟浩然崔途迹未朽,千载揖清波。皮日休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赵嘏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许浑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韦应物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杜甫《南邻》: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宋.文彦博《雪中枢密蔡谏议借示范宽雪景图》:“云愁万木老(平平仄仄仄),渔罢一蓑还(平仄仄平平)。”宋.欧阳修《送田处士》:“公车不久召(平平仄仄仄),归袖夕风生(平仄仄平平)。”清.章炳麟《狱中赠邹容》:“英雄一入狱(平平仄仄仄),天地亦悲秋(平仄仄平平)。”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中的“怅望千秋一洒泪(仄仄平平仄仄仄),萧条异代不同时(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句中的第五字当“平”而“入”,对句未救,或可视作以“入”代平。
杜甫《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中的“念我能书数字至(仄仄平平仄仄仄),将诗不必万人传(仄平仄仄仄平平)。”
杜甫《南邻》中的“秋水才深四五尺(平仄平平仄仄仄),野航恰受两三人(仄平仄仄仄平平)。”
.李嘉祐《晚发咸州寄同院遗补》中的“回首青山独不语(平仄平平仄仄仄),羡君谈笑万年枝(仄平平仄仄平平)。”“不”若平读,则此句为特定式。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的“朝罢须裁五色诏(平仄平平仄仄仄),佩声归向凤池头(仄平平仄仄平平)。”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中的“杳杳天低鹘没处(仄仄平平仄仄仄),青山一发是中原(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第一字也变仄的仄平仄仄仄(犯孤平)。对句要救,有两种方法。  一是,以对句尾三字“三平”救。对句便是:通仄平平平。  
例句:沈佺期“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
韦应物“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此种句法前人称双拗。如,杜甫“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方回评:“济世策三字皆仄,尚书郎三字皆平,乃更觉入律。”纪晓岚云:“此亦双拗,乃济、尚二字回换,非三平、三仄之谓。”  
二是,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也就是说平平仄仄仄可用对句平仄仄平平救,仄平仄平仄更要用平仄仄平平救。例句:祖咏“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清.梁启超《归舟见月》:“即看桂影瘦(仄平仄仄仄),长是露中开(平仄仄平平)。”
毛泽东《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望一千河”。----以上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以上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5: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7-18 15:56 编辑

三平收与三仄收理论分析
诗界忌三平收,但却有那么多的三平收诗例,这是一种矛盾。三仄收是不是忌,更是纷纭不绝,甚至说三仄收不是病。这种矛盾,光凭嘴说或靠例子多少都不足以服众的。存在就是合理的,合理的未必是合法的,因此理论推理就显得很重要了。
“双平双仄是基本元素”(见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徐晋如 第二编 诗说(四)),王力称“叠平叠仄”,这种连平连仄理论对三平收和三仄收起很大作用。
五言诗可分成平平、仄仄和单平或单仄的组合。我们把这四个基本元素叫作“步”,由“音”组成了“步”,再由“步”组成了“句”。“步”的排列方式有二组四种:第一组是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即前面皆是“双平步”,后面的“双仄步”与“单平步”互调;第二组是仄仄—平平—仄和仄仄—仄—平平,即前面皆是“双仄步”,后面的“双平步”与“单仄步”互调。大家可以发现,每句开头的第一个“步”,一定是双音步。
五言诗有三个音节节奏,可分成平平、仄仄和单平或单仄的组合。它的二组四种句式有无规则可言?根据连平连仄,它很有规则的:
五言由三个单位组成二平、二仄、一单。第四字一定与第二字相间。因此这一单第一要看平起还是仄起,第二要看是不是押韵句来决定它的平仄取向。
比如平起不押韵,第四第五仄,则应212,平平平仄仄
平起押韵,第四仄第五平,则应221,平平仄仄平
仄起不押韵,第四平第五仄,则应221,仄仄平平仄
仄起押韵,第四平第五平,则应212,仄仄仄平平
王力古代汉语1434页有答案:《汉魏六朝诗的句式》:“五言诗的一般句式是二三,这就是说全句的节奏是二字加三字。”可见这是古风。因为尾为三字一组,所以三平收三仄收也是正格,都是习见常闻的句式,而且是很喜欢用的句式。这三字若在音节节奏上细分,就有3、12、21等情况,按平仄,则有三平、三仄、平仄平、仄平仄。“唐诗的句式和汉魏六朝诗的句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区别,1441页“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他把格律的声律限制在平仄上:“平仄在诗和韵文中的作用是构成一种节奏。作家依照汉语声调的特点,安排一种高低长短互相交替的节奏,就是所谓‘声律’”也就是说古风有古风的声律,格律有格律的声律,为了避免混淆,格律的声律就是平仄。“主要是平仄的交互,来寻求声律的美。”也就是说声律这个名词包含声调和平仄,从宽包括了古风和格律,特定的则是指古风。
表现在节奏上也有一些差异。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一节奏单位相当於一个双音词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上是一致的。1456页《近体诗的句式及其语法特点》:“如果细加分析,有的是二一二,----有的是二二一。”也就是说近体诗尾三字只有12或21两种节奏,古风的3字为节奏近体中没有,近体中是单双组合,古风“平仄完全自由的”随意组合。王力说“由此可见纯粹的古风的平仄与律诗的平仄有很大的不同。”王力《汉语诗律学》把近体诗中的五言句分为三个节奏,七言句分为四个节奏,即:○○‖(○○‖○○‖○)。其中最后一个节奏为“脚节”,脚节之上为“腹节”,腹节之上为“头节”,头节之上为“顶节”。每节的下字为节奏点。
由上面二组四种句式也可以看出,这12或21是平仄相间的,没有三个相同的平仄连在一起的。由此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说,三平收三仄收确实属于忌。
古风中的三仄收,据说上去入声三声可以协调,使之不单调,假如说格律诗中三仄收还可以利用不同声调来调节节奏的话,那么三平则无此优势,所以历来多数人都认同三平收为大忌。用回文诗中的格律诗三仄收三平收数量来比较。宋代三平收仅一例、三仄收两例。明有三平收者九例三仄收者二十五例,清朝,三平收者十一例三仄收者已八十二例矣。足见其时三平收犯者尚少,仍忌之也。而三仄收似已不以为然焉。
小结
按照格律诗平仄相间和连平连仄特点,尾三字平仄相间,不会三字同平或同仄,因此三平收、三仄收从理论上说都属于忌。有三平收、三仄收句子的格律诗都属于变式。至于现实中的实例与争论,大家可择善而从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7 16: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第一字也变仄的仄平仄仄仄(犯孤平)。对句要救,有两种方法。  一是,以对句尾三字“三平”救。对句便是:通仄平平平。  
例句:沈佺期“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
韦应物“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毛泽东《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望一千河”。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
不知如何审定的平仄  
毛泽东《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千河”。一入声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渡去声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凤去声
均非三平尾

点评

把它们删去  发表于 2017-7-17 18:54
提得很对。我这是原文照抄,没仔细看。精力集中在理论上。谢谢  发表于 2017-7-17 1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7 16: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平尾救三仄尾有此一说,救上句首字孤平不知何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08: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7-17 16:50
对第一字也变仄的仄平仄仄仄(犯孤平)。对句要救,有两种方法。  一是,以对句尾三字“三平”救。对句便 ...

检查了一遍,是我抄写位置放错了,纠正如下
二是,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也就是说平平仄仄仄可用对句平仄仄平平救,仄平仄平仄更要用平仄仄平平救。例句:祖咏“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清.梁启超《归舟见月》:“即看桂影瘦(仄平仄仄仄),长是露中开(平仄仄平平)。”

毛泽东《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望一千河”。----以上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以上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点评

巡天遥望一千河//主席诗也背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0:09
孤平三仄尾(仄平仄仄仄)及孤平特拗句(仄平仄平仄)均为拗上加拗,拗之极也。可用平仄仄平平救之,非三平尾救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0:07
依据【135不论,246分明】,律句有以下四类,反之都不是律句! 〇平〇仄〇平仄 〇仄〇平〇仄平 〇仄〇平〇仄仄 〇平〇仄〇平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0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7-18 08: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7-18 08:00
检查了一遍,是我抄写位置放错了,纠正如下
二是,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 ...

依据【135不论,246分明】,律句有以下四类,反之都不是律句!
〇平〇仄〇平仄
〇仄〇平〇仄平
〇仄〇平〇仄仄
〇平〇仄〇平平

点评

此谱根本不合试帖谱(光论后五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8 10: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8 08:18
依据【135不论,246分明】,律句有以下四类,反之都不是律句!
〇平〇仄〇平仄
〇仄〇平〇仄平

此谱根本不合试帖谱(光论后五字)

点评

不知道你认为的试帖谱,应该是什么样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1:09
唐朝科举省试贴的律句声调谱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 〇平〇〇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0: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8 10: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7-18 08:00
检查了一遍,是我抄写位置放错了,纠正如下
二是,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 ...

孤平三仄尾(仄平仄仄仄)及孤平特拗句(仄平仄平仄)均为拗上加拗,拗之极也。可用平仄仄平平救之,非三平尾救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8 10: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7-18 08:00
检查了一遍,是我抄写位置放错了,纠正如下
二是,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 ...

巡天遥望一千河//主席诗也背错!

点评

抄的,没细看。若说背,不会背错。  发表于 2017-7-18 14:06
劝君更尽一杯酒,你不是背错为:劝君共尽一杯酒 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8 10: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以上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此二例根本不存在救的问题。举例有误

点评

对董文涣“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的理解问题。则断断是非用它不可,那么别的情况下当然也可用它。  发表于 2017-7-18 14:26
不误  发表于 2017-7-18 14: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8 10: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7-18 10:32 编辑

对第一字也变仄的仄平仄仄仄(犯孤平)。对句要救,有两种方法。  一是,以对句尾三字“三平”救。对句便是:通仄平平平。  
例句:沈佺期“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
韦应物“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此种句法前人称双拗。如,杜甫“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方回评:“济世策三字皆仄,尚书郎三字皆平,乃更觉入律。”纪晓岚云:“此亦双拗,乃济、尚二字回换,非三平、三仄之谓。”  
二是,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也就是说平平仄仄仄可用对句平仄仄平平救,仄平仄平仄更要用平仄仄平平救。例句:祖咏“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清.梁启超《归舟见月》:“即看桂影瘦(仄平仄仄仄),长是露中开(平仄仄平平)。”
毛泽东《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望一千河”。----以上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以上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
整段文字述说混乱和举例不当。

点评

我以为不存在错乱。大概是你另有看法的原因吧。要不你细说一下,让我理会。对这两段的说法,我都不赞成。尤其是第一种  发表于 2017-7-18 14: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8 10: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段应阐述的是三仄尾有用三平尾救的理论及实例。
第二段应阐述的是孤平三仄尾及孤平特拗句可将中仄仄平平句式的第-字由中改为平来救的理论及实例。
韦应物“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此例虽证明三平救三仄,然第-字上拗下未救。于理未圆。

点评

孤平特拗句在此清除,只讲孤平,这你应该看出的。孤平特拗句我放在特拗句中去讲。文章要讲章法,所以引用虽有,论证则不用。  发表于 2017-7-18 14: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8 10: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一诗例证明:仄平仄仄仄采用平仄平平平救之理论及诗例

点评

请你补充说明  发表于 2017-7-18 14: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7-18 10: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7-18 10:00
此谱根本不合试帖谱(光论后五字)

唐朝科举省试贴的律句声调谱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
〇平〇〇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7-18 11: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7-18 10:00
此谱根本不合试帖谱(光论后五字)

不知道你认为的试帖谱,应该是什么样子?

点评

你可是专家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7-18 11: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7-18 10:09
巡天遥望一千河//主席诗也背错!

劝君更尽一杯酒,你不是背错为:劝君共尽一杯酒 吗?

点评

不是坚持错,是原段易位输入,你指出错未明说,因此没注意,这也扣帽子,那你也别怪三羊说你啦。  发表于 2017-7-18 14:32
是输错而己。 而他的错我先己指出,而他后来坚持错就不是一回事了。再者,不算你输错,你判断错的还少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8 11: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8 11:11
劝君更尽一杯酒,你不是背错为:劝君共尽一杯酒 吗?

是输错而己。
而他的错我先己指出,而他后来坚持错就不是一回事了。再者,不算你输错,你判断错的还少吗!?

点评

理解万岁啊! 错误总是难免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2: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8 11: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8 11:09
不知道你认为的试帖谱,应该是什么样子?

你可是专家啊?

点评

专家不敢说,只是【术业有专攻】罢了! 唐朝近体格律诗声调谱: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俩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俩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7-18 12: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7-18 11:18
是输错而己。
而他的错我先己指出,而他后来坚持错就不是一回事了。再者,不算你输错,你判断错的还少吗 ...

理解万岁啊!
错误总是难免的

点评

打字错、输入错时常有的事,指出就可,这也用得着扣帽子,心胸狭也  发表于 2017-7-18 14: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7-18 12: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不敢说,只是【术业有专攻】罢了!
唐朝近体格律诗声调谱: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俩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俩仄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〇平〇〇平。

点评

不知可以找到证据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2:51
不知可以找到证据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2: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8 12: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8 12:29
专家不敢说,只是【术业有专攻】罢了!
唐朝近体格律诗声调谱:
〇平〇〇仄,

不知可以找到证据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8 12: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7-18 12:29
专家不敢说,只是【术业有专攻】罢了!
唐朝近体格律诗声调谱:
〇平〇〇仄,

不知可以找到证据否?

点评

文镜秘府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3: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7-18 13: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7-18 12:51
不知可以找到证据否?

文镜秘府论

点评

请引证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3: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8 13: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引证据!

点评

唐朝科举近体格律诗作证 1、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崔立之 试律诗《春风扇微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高低惠风入。远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泠泠不动尘。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3:49
文镜秘府论的近体诗范例: 空海《文镜秘府论》五言近体格律诗范例10首 1 元兢《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飘飖宕渠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3:42
蜂腰法,25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3: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7-18 13: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蜂腰法,25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7-18 13: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7-18 13:53 编辑

文镜秘府论的近体诗范例作证

空海《文镜秘府论》五言近体格律诗范例10首

1
元兢《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飘飖宕渠域,平平仄平去】不合24分明!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平平仄平去,去去入平平;上去平平上,平平去入平。
平平平去入,入去上平平;入去平平入,平平上去平。

唐朝近体格律诗,四声至简声调谱:
〇平〇〇去,〇仄〇〇平。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入,〇仄〇〇平。〇去〇〇入,〇平〇〇平。

2
皇甫冉《独孤中丞筵陪饯韦君赴升州》:
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才光汉缙绅。
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处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平平平仄去?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入?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唐朝近体格律诗,四声至简声调谱:
〇平〇〇去,〇仄〇〇平。〇上〇〇去,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入,〇仄〇〇平。〇上〇〇去,〇平〇〇平。

3
钱起《献岁归山》:
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
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时应见,残阳且掩关。

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唐朝近体格律诗,四声至简声调谱:
〇平〇〇上,〇仄〇〇平。〇上〇〇去,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上,〇仄〇〇平。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

4
陈润《罢官后却归旧居》:
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干。
买山开客舍,选竹作鱼竿。何必劳州县,驱驰效一官。

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唐朝近体格律诗,四声至简声调谱:
〇平〇〇上,〇仄〇〇平。〇上〇〇入,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上,〇仄〇〇平。〇上〇〇去,〇平〇〇平。

5
五言绝句诗曰:
胡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平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唐朝近体格律诗,四声至简声调谱:
〇平〇〇上,〇仄〇〇平。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


【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
6
崔曙《试得明堂火珠》(科举状元殿试贴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终期圣明代,平平仄平仄】不合24分明!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
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去?仄仄仄平平?


唐朝近体格律诗,四声至简声调谱:
〇去〇〇入,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去,〇仄〇〇平。
〇去〇〇入,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入,〇仄〇〇平。


【齐梁调诗】
7
张谓《题故人别业》:
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坟。落花开户入,啼鸟隔窗闻。
池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画游仍不厌,乘月夜寻君。

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入?平仄仄平平?
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去?平仄仄平平?

唐朝近体格律诗,四声至简声调谱:
〇上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入,〇仄〇〇平。
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去,〇仄〇〇平。

8
何逊《伤徐主簿·其一》:
世上逸群士,人间彻总贤。毕池论赏诧,蒋迳笃周旋。
仄去仄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唐朝近体格律诗,四声至简声调谱:
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9
何逊《伤徐主簿·其二》:
一旦辞东序,千秋送北邙。客箫虽有乐,邻笛遂还伤。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入?平仄仄平平?

唐朝近体格律诗,四声至简声调谱:
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入,〇仄〇〇平。


10
何逊《伤徐主簿·其三》:
提琴就阮籍,载酒觅扬雄。直荷行罩水,斜柳细牵风。
平平去仄入?仄仄入平平?仄平平仄上?平仄仄平平?

唐朝近体格律诗,四声至简声调谱:
〇平〇〇入,〇仄〇〇平。〇平〇〇上,〇平〇〇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7-18 13: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科举近体格律诗作证

1、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崔立之 试律诗《春风扇微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高低惠风入。远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泠泠不动尘。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去?平仄平平平?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不合24分明
【靡靡才偃草。泠泠不动尘。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不合24分明
【高低惠风入。远近芳气新。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不合24分明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不合24分明


2、唐德宗贞元十年(794)郭遵 试律诗《春风扇微和》

防风飘淑气。散漫及兹晨。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
暧空防早辨。映日度逾频。高拂非烟杂。低随众卉新。
霁天轻有霭。绮陌尽无尘。还似登台意。元和欲煦人。

通平平仄仄?仄通仄平平?仄入平仄去?平平仄平平?
仄通通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仄入平仄去,平平仄平平】不合24分明


3、唐僖宗乾符三年(876)郑 谷试律诗《张曲江池》

王泽尚通津,恩波此日新。深疑一夜雨,宛似五湖春。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翠低孤屿柳,香失半汀苹。
凤辇寻佳境,龙舟命近臣。桂花如入手,愿作从游人。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上平仄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仄上平仄去?平平仄仄平】不合24分明


4、唐昭宗乾宁二年(895)王贞白试律诗《宫池产瑞莲》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香飘鸡树近。荣占鳯池先。
圣日临防丽。恩波照并妍。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尧前。

仄去仄仄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仄去仄仄入,平平仄仄平】不合24分明


点评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 仄去仄仄入,平平仄仄平 上句是拗句,原本可以在下句的“有”处用平救,但本联未救。 咩咩,你成天扮祥林嫂,没什么意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8 14: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4: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7-18 10:07
孤平三仄尾(仄平仄仄仄)及孤平特拗句(仄平仄平仄)均为拗上加拗,拗之极也。可用平仄仄平平救之,非三 ...

各家说法谁是谁非,自己论定。对我来说,论定为皆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4: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7-18 10:31
第一段应阐述的是三仄尾有用三平尾救的理论及实例。
第二段应阐述的是孤平三仄尾及孤平特拗句可将中仄仄平 ...

此例虽证明三平救三仄,然第-字上拗下未救。于理未圆。-----这正说明此法本身就不周全。因为这部分是资料,我不作评论。你可以对这些资料一一评论,这是你的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7-18 14:29: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连尾,在我看来就是出律,至少我不会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