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7|回复: 30

王步高教授所说的【王力先生指出】,来源于何处?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0 17: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步高教授所说的【王力先生指出】,来源于何处?

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诗词格律与写作》视频公开课
第三讲  平仄、律句、准律句、粘对

下面我们讲律句。
几种基本的律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所谓律句中基本的句型就这四个。很简单,就这四个基本句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我分别用1、2、3、4来代表它。前两句是一联,后两句又是一联,组成不同的形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大家注意,有这么一句话要强调一下。王力先生指出,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仄仄平平仄 这种句型,第二字和第五字在仄声中力求其不同声调,即上去入不同。尽管它强调的只分平仄,但第二字与第五字在仄声中力求不同声调。这句话怎么解释呢?就是仄声是上声、去声和入声都可以,但是第二个字和第五个字在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中要尽可能用不同的仄声,你不能都用去声,也不能都用上声,也不能都用入声。这两个字在仄声里应该分别上去入。第二字和第五字在仄声中力求其不同声调,即上去入不同。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7-10 18:0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蜂腰,王力好象没说过。

点评

三羊不知王步高教授的如此说法,来源于王力的哪部著作或哪篇文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18:24
王步高教授既然如此说,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18: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8: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7-10 18:07
蜂腰,王力好象没说过。

王步高教授既然如此说,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8: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7-10 18:07
蜂腰,王力好象没说过。

三羊不知王步高教授的如此说法,来源于王力的哪部著作或哪篇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19: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好象也看过的,故有这个印象。我看书不摘录,具体是哪本书也忘了。

点评

你是说,曾读过王力这个说法的书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19: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9: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0 19:20
呵呵。我好象也看过的,故有这个印象。我看书不摘录,具体是哪本书也忘了。 ...

你是说,曾读过王力这个说法的书吗?

点评

是的。今天你既然发这个帖了,说明我不是信口开河的了。相信我,我有这个印象,我是不会乱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19: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19: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0 19:25
你是说,曾读过王力这个说法的书吗?

是的。今天你既然发这个帖了,说明我不是信口开河的了。相信我,我有这个印象,我是不会乱说的。

点评

王力的《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以及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都没有王步高【王力先生指出】的说法! 也就是,王力研究唐近体的律句,研究的是【24平仄律】,并未研究【2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19:54
王力没有这段话。王力治学很严谨,如果王力想证明这个论点,他必然会以唐诗的统计数字来求证。而唐诗的二五同上去入的句子很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19: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7-10 19:4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说过鹤膝讲究,似乎没说过蜂腰。

点评

王力说的是【上尾】,实际就是沈约的【鹤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1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19: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0 19:28
是的。今天你既然发这个帖了,说明我不是信口开河的了。相信我,我有这个印象,我是不会乱说的。 ...

王力没有这段话。王力治学很严谨,如果王力想证明这个论点,他必然会以唐诗的统计数字来求证。而唐诗的二五同上去入的句子很多!

点评

王力没有这段话。王力治学很严谨,如果王力想证明这个论点,他必然会以唐诗的统计数字来求证。而唐诗的二五同上去入的句子很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19:56
这是观点,是力求,而不是必须。我有个帖子就是讲这个的。二五仄同声宜避,但并非绝对。http://www.hksc888.com/thread-709309-1-1.html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19: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7-10 19:44
王力没有这段话。王力治学很严谨,如果王力想证明这个论点,他必然会以唐诗的统计数字来求证。而唐诗的二 ...

这是观点,是力求,而不是必须。我有个帖子就是讲这个的。二五仄同声宜避,但并非绝对。http://www.hksc888.com/thread-709309-1-1.html

点评

这是你的观点,而不是王力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1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9: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0 19:28
是的。今天你既然发这个帖了,说明我不是信口开河的了。相信我,我有这个印象,我是不会乱说的。 ...

王力的《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以及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都没有王步高【王力先生指出】的说法!
也就是,王力研究唐近体的律句,研究的是【24平仄律】,并未研究【25四声律】。
假定王力这种说法或看法的话,王力的格律理论,自然就要自己推到重来!

点评

王力才不会讲二五律呢。只是对“仄仄平平仄”这个句子,最好不好二五仄同声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1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9: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7-10 19:42
王力说过鹤膝讲究,似乎没说过蜂腰。

王力说的是【上尾】,实际就是沈约的【鹤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9: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7-10 19:57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7-10 19:44
王力没有这段话。王力治学很严谨,如果王力想证明这个论点,他必然会以唐诗的统计数字来求证。而唐诗的二五同上去入的句子很多

你能找出多少来?!

点评

杜甫:国破山河在。两忆歧阳信。死去凭谁报。有弟皆分散。中夜江山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19: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7-10 19:59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7-7-10 19:54
王力的《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以及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 ...


王力才不会讲二五律呢。只是对“仄仄平平仄”这个句型,最好不要二五仄同声调。

点评

【最好不要二五仄同声调】,这是王力的原话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9: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0 19:49
这是观点,是力求,而不是必须。我有个帖子就是讲这个的。二五仄同声宜避,但并非绝对。http://www.hksc8 ...

这是你的观点,而不是王力的!

点评

我在那个帖子中,已经讲了,偶然看到有这个说法。我看书不摘录,所以是哪本书上看到的,已经忘了。今天,你既然发这个帖,那你不妨去查证下吧。我因有这个印象,是不会去查证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0 19:57
王力才不会讲二五律呢。只是对“仄仄平平仄”这个句型,最好不要二五仄同声调。 ...

【最好不要二五仄同声调】,这是王力的原话吗?

点评

这不是原话呢。是我的话。王力的原话是有这个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20: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0 19:59
这是你的观点,而不是王力的!

我在那个帖子中,已经讲了,偶然看到有这个说法。我看书不摘录,所以是哪本书上看到的,已经忘了。今天,你既然发这个帖,那你不妨去查证下吧。我因有这个印象,是不会去查证的。

点评

蒋寅《清代诗歌声律学著作举》摘抄 【松花庵八病说一卷】 吴镇撰,嘉庆间刊松花庵全集本。此卷取托名梅圣俞《续金针诗格》所载八病之二解,加以阐说,意不主解释前人之旨而在于申发自己之见解。世传沈约“八病”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20: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7-10 20:10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7-7-10 20:01
【最好不要二五仄同声调】,这是王力的原话吗?


这不是原话呢。是我的话。王力的原话是有这个意思。你这个帖子,就是这个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0: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0 20:07
我在那个帖子中,已经讲了,偶然看到有这个说法。我看书不摘录,所以是哪本书上看到的,已经忘了。今天, ...

蒋寅《清代诗歌声律学著作举》摘抄

【松花庵八病说一卷】

吴镇撰,嘉庆间刊松花庵全集本。此卷取托名梅圣俞《续金针诗格》所载八病之二解,加以阐说,意不主解释前人之旨而在于申发自己之见解。世传沈约“八病”之说,拘琐苛刻,非但按之唐诗不合,即验以沈约自作亦不尽符合,故后人每病其穿凿,且自律调形成,诸病自然避免。故吴镇之说,径摈旧说不顾而别立新义,究之实以后世作律诗之经验,扬弃、合并旧病犯另立若干新禁忌耳。如“平头”之病,原谓上下句首二字不得同声,病例为“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吴镇云:“愚按休文八病,本为古诗而设。其言同声者,谓同平声、同上去入声也。然执此而绳诗,‘今’、‘欢’且为平头,则汉魏至梁悉无诗矣,岂通论乎?惟用之于律,而且易同声为同韵,乃为是耳。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云物三光里,君臣一气中’,平头者仅见此一联,余犯之者亦少。”至于第二字“日乐同入声,在古诗或有之,至律诗第二字则出平对仄,出仄对平,尚何平头之虑乎?惟易‘日’为平声之‘家’,易‘乐’为仄声之‘嫁’,如后之正纽云云者则大不可耳。”此谓一联之内不可用同音之字,即“正纽”也。其他尚有(一)一联之内不可用与韵脚同韵之字,作者谓此病在古无妨,在律诗最为紧要;(二)五言第二、五字、七言第四、七字不宜同声;(三)相邻之出句末字平可同声,仄不可同声;(四)一联内不得隔用叠韵之字;(五)一联内不得重用同声异调之字。诸病中以大韵为最严,小韵为最宽。其中(三)之意,清初李因笃已发之,朱彝尊《与查德伊编修书》又验证之,然未言其理。吴镇以为即原于“鹤膝”之病,可谓融会贯通。书后附朱彝尊《与查德伊编修书》、李渔《诗韵例言》一则供参考。
=====================================

在三羊所看到的清朝声律文章里,吴镇算是孤独一人。吴镇的【五言第二、五字、七言第四、七字不宜同声】,虽然用了【不宜】两字,也是实属【不易】!

点评

这个很好啊。律句的四个句型,二五不宜同声,只是对“仄仄平平仄”句型。 “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本就二、五不同声了,故不需强调; “平平仄仄平”句型,则是二五同平的,能说不宜同声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0: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20: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0 20:13
蒋寅《清代诗歌声律学著作举》摘抄

【松花庵八病说一卷】

这个很好啊。律句的四个句型,二五不宜同声,只是对“仄仄平平仄”句型。
“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本就二、五不同声了,故不需强调;
“平平仄仄平”句型,则是二五同平的,能说不宜同声吗?

点评

这就是唐朝的律句规矩,25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0: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20: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0 19:56
你能找出多少来?!

杜甫:国破山河在。两忆歧阳信。死去凭谁报。有弟皆分散。中夜江山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0: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0 20:20
这个很好啊。律句的四个句型,二五不宜同声,只是对“仄仄平平仄”句型。
“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 ...

这就是唐朝的律句规矩,25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点评

五言律句有四个句型。对律句的分析,是必须全面的。二五不同声,并不能解释其它三个句型。所以,人们不会接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0: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20: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0 20:26
这就是唐朝的律句规矩,25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五言律句有四个句型。对律句的分析,是必须全面的。二五不同声,并不能解释其它三个句型。所以,人们不会接受。

点评

怎么不能解释【三个句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0: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0: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0 20:33
五言律句有四个句型。对律句的分析,是必须全面的。二五不同声,并不能解释其它三个句型。所以,人们不会 ...

怎么不能解释【三个句型】?

点评

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句型,需要说二五不同声吗? 平平仄仄平,用二五不同声能解释吗? 特别是你的变读法,更不能让他人接受。就让你变读好了,你可是还有那三句,如何解释?!理论,首先要能自圆其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0: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20: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0 20:44
怎么不能解释【三个句型】?

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句型,需要说二五不同声吗?
平平仄仄平,用二五不同声能解释吗?
特别是你的变读法,更不能让他人接受。就让你变读好了,你可是还有那三句,如何解释?!理论,首先要能自圆其说。

点评

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句型,需要说二五不同声吗? 平平仄仄平,用二五不同声能解释吗? 特别是你的变读法,更不能让他人接受。就让你变读好了,你可是还有那三句,如何解释?!理论,首先要能自圆其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1:08
谁说25不同声? 大唐的律句规矩是【25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1: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0 20:52
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句型,需要说二五不同声吗?
平平仄仄平,用二五不同声能解释吗?
特别是你的变读 ...

谁说25不同声?
大唐的律句规矩是【25可以同平,不可同上同去同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1: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7-10 21:11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7-10 20:52
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句型,需要说二五不同声吗?
平平仄仄平,用二五不同声能解释吗?
特别是你的变读法,更不能让他人接受。就让你变读好了,你可是还有那三句,如何解释?!理论,首先要能自圆其说。
变读?能是随便的吗?没有工具书的依据能行吗?你所说的【还有那三句】,都是出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21: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论述过八病,但将鹤膝误认为是上尾,没有单独论述过蜂腰。

点评

对头! 三羊也没见过王力论述过【蜂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10 21:28
王力论述过八病,但将鹤膝误认为是上尾,没有单独论述过蜂腰。

对头!
三羊也没见过王力论述过【蜂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7-10 22: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董文焕倒是讲过句内四声递用,但也不是讲蜂腰。但可能王步高记混了记成王力了~

点评

极有可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0 2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