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6-21 07:46 编辑
在论坛里,有个网名叫三羊的,总是唠叨他的二五论。按他的观点,律诗只要回避了二五同上、同去、同入(只能解释仄仄平平仄句式),就可以不管其它句式的律了。然情况果真如此吗?!我看诗律时,偶然看到有对“仄仄平平仄”句,最好不要同上、同去、同入的提法。我在搜韵网查杜诗五律前四十首,发现二五同上、同去、同入的有八句,即平均每五首中,就有一句是同上、同去、同入的。附杜诗句: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平去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平上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霭霭生云雾,唯应促驾还。 仄去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 仄上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仄入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仄去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仄入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无计回船下,空愁避酒难。 平去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我们知道,仄有三声,如果不避二五仄同声,则按概率计,会有三分之一的情况是二五仄同声的。杜诗平均五首中,其仄起仄收句式约十句,而二五仄同声现象只有一句,即十分之一是二五仄同声的。如果不是有意回避,则会有三分之一是二五仄同声的。显然,在杜诗中,还是有意回避了部分二五仄同声的。故二五仄最好不要同声的提法是对的。但这也并非如三羊说的那般绝对!特别是他对其它句律的否定,更是不能让人接受。如果不是有对拗句的宜忌和规避,则大拗的情况会是二分之一,然以搜韵网查杜诗五律前一百二十五首看(总计一千句),其仄起仄收句式大拗只有7句(按概率计约125句),平起仄收句式(除特拗41句外)只大拗8句(按概率计约84句);平起平收句式大拗只有1句(按概率计约125句),而仄起平收句式则是大拗一句都没有(按概率计约125句)!——但三羊是个死脑筋,他是既不敢承认,也不想理解这个事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