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6|回复: 67

二五仄同声宜避,但并非绝对。

[复制链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21 05: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6-21 07:46 编辑

在论坛里,有个网名叫三羊的,总是唠叨他的二五论。按他的观点,律诗只要回避了二五同上、同去、同入(只能解释仄仄平平仄句式),就可以不管其它句式的律了。然情况果真如此吗?!我看诗律时,偶然看到有对“仄仄平平仄”句,最好不要同上、同去、同入的提法。我在搜韵网查杜诗五律前四十首,发现二五同上、同去、同入的有八句,即平均每五首中,就有一句是同上、同去、同入的。附杜诗句: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平去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平上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霭霭生云雾,唯应促驾还。
仄去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
仄上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仄入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仄去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仄入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无计回船下,空愁避酒难。
平去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我们知道,仄有三声,如果不避二五仄同声,则按概率计,会有三分之一的情况是二五仄同声的。杜诗平均五首中,其仄起仄收句式约十句,而二五仄同声现象只有一句,即十分之一是二五仄同声的。如果不是有意回避,则会有三分之一是二五仄同声的。显然,在杜诗中,还是有意回避了部分二五仄同声的。故二五仄最好不要同声的提法是对的。但这也并非如三羊说的那般绝对!特别是他对其它句律的否定,更是不能让人接受。如果不是有对拗句的宜忌和规避,则大拗的情况会是二分之一,然以搜韵网查杜诗五律前一百二十五首看(总计一千句),其仄起仄收句式大拗只有7句(按概率计约125句),平起仄收句式(除特拗41句外)只大拗8句(按概率计约84句);平起平收句式大拗只有1句(按概率计约125句),而仄起平收句式则是大拗一句都没有(按概率计约125句)!——但三羊是个死脑筋,他是既不敢承认,也不想理解这个事实的。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6-21 06:2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二四、二五,一看就知道是叶公好龙,完全不了解诗歌的特点。

点评

在理论版,缺少新观念。想请你写点这方面的看法。我们不必都照般前人。对于拗救的观点,我就不认同王力“救了就是合律,不救就不合律”这点,但我并不否定救——救就当是调声好了。又:对特拗,三救四说或四救三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06: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06: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6-21 06:20
什么二四、二五,一看就知道是叶公好龙,完全不了解诗歌的特点。

在理论版,缺少新观念。想请你写点这方面的看法。我们不必都照般前人。对于拗救的观点,我就不认同王力“救了就是合律,不救就不合律”这点,但我并不否定救——救就当是调声好了。又:对特拗,三救四说或四救三说,更是不能让人接受!你也写下,给大家提供一点新观念也是好的。

点评

在理论版,缺少新观念。想请你写点这方面的看法。我们不必都照般前人。对于拗救的观点,我就不认同王力“救了就是合律,不救就不合律”这点,但我并不否定救——救就当是调声好了。又:对特拗,三救四说或四救三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08:34
能救回来,自然是合律。如同人病了,去看医生,治好了,人还是那个人。如果救了还不算,还救它干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6-21 06:3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1 06:33
在理论版,缺少新观念。想请你写点这方面的看法。我们不必都照般前人。对于拗救的观点,我就不认同王力“ ...

能救回来,自然是合律。如同人病了,去看医生,治好了,人还是那个人。如果救了还不算,还救它干嘛?

点评

呵呵。想问你一句:一首律诗中,一拗一救的,诗中出句都用拗句的,可以作为近体律诗吗?  发表于 2017-6-21 0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06: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6-21 06:38
能救回来,自然是合律。如同人病了,去看医生,治好了,人还是那个人。如果救了还不算,还救它干嘛? ...


呵呵。想问你一句:一首律诗中,一拗一救的,诗中出句都用拗句的,可以作为近体律诗吗?

点评

全篇拗救不合律法,前四句拗,后四句要律,前拗后谐才是律诗体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07:04
四句标准句,除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需要下句救,其余全是本句自救。 本句自救,其实是充分利用了音节中第一声平仄不拘(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的特点,强调于中心音节的下一音节第一声用平,使之与中音节组成新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0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6-21 06:59: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1 06:42
呵呵。想问你一句:一首律诗中,一拗一救的,诗中出句都用拗句的,可以作为近体律诗吗? ...

四句标准句,除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需要下句救,其余全是本句自救。
本句自救,其实是充分利用了音节中第一声平仄不拘(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的特点,强调于中心音节的下一音节第一声用平,使之与中音节组成新的双平,如:仄平/平仄/平。
第一个音节的二,与第二个音节的三,形成新的双平。
我这么表述,估计很多人看不明白。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是由节奏组成的,双声一节,音节。音节是诗句的基本单位,也即平平、仄仄两种音节。

点评

这样吧。你就专门另开一帖,讲得仔细点,大家或许就清楚了。你的句式调整的观点,还是比较新颖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0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07: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6-21 06:59
四句标准句,除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需要下句救,其余全是本句自救。
本句自救,其实是充分利用了音节中 ...

这样吧。你就专门另开一帖,讲得仔细点,大家或许就清楚了。你的句式调整的观点,还是比较新颖的。

点评

我是抛开了传统理论,从节奏入手去了解格律。但结果是一样的,没有标新立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0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6-21 07:0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1 06:42
呵呵。想问你一句:一首律诗中,一拗一救的,诗中出句都用拗句的,可以作为近体律诗吗? ...

全篇拗救不合律法,前四句拗,后四句要律,前拗后谐才是律诗体制。

点评

在拗句上,还是承认事实比较好。即“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救与不救一样,都是以“拗句不可多用,用多了就是古风式的律诗”了。涂宗涛的“律句占多还是认可”的观点,应该是比“救了就是合律”更能让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07: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6-21 07:07: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1 07:01
这样吧。你就专门另开一帖,讲得仔细点,大家或许就清楚了。你的句式调整的观点,还是比较新颖的。 ...

我是抛开了传统理论,从节奏入手去了解格律。但结果是一样的,没有标新立异。

点评

对于特拗句,我与潭州雨梦有过探讨,他说是三救四,我说不是救而是连平拗。其结果是一样的,但我的提法或许更能让人接受。 又对于律言,就一个句子,对是否是拗句,大家的认识一样,但对于是否近体律诗的判断,我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07: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07: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6-21 07:07
我是抛开了传统理论,从节奏入手去了解格律。但结果是一样的,没有标新立异。 ...


对于特拗句,我与潭州雨梦有过探讨,他说是三救四,我说不是救而是规避连平拗。其结果是一样的,但我的提法或许更能让人接受。
又对于律言,就一个句子,对是否是拗句,大家的认识一样,但对于是否近体律诗的判断,我则是从王力的“大拗不可多用”以及涂宗涛的“律句占多还是认可的”来理解的。故对于拗句无论是救与否,都不影响对是否是近体律诗的判断。——这与唐宋律诗中“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的事实也是一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07: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6-21 07:29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6-21 07:04
全篇拗救不合律法,前四句拗,后四句要律,前拗后谐才是律诗体制。


在拗句上,还是承认事实比较好。即“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救与不救一样,都是以“拗句不可多用,用多了就是古风式的律诗”了。涂宗涛的“律句占多还是认可”的观点,应该是比“救了就是合律”更能让人接受的。毕竟“救了就是合律,不救就不合律”是与“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这一事实相矛盾的。理论必须严谨,这是我所追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1 08: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6-21 08:37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1 06:33
在理论版,缺少新观念。想请你写点这方面的看法。我们不必都照般前人。对于拗救的观点,我就不认同王力“救了就是合律,不救就不合律”这点,但我并不否定救——救就当是调声好了。又:对特拗,三救四说或四救三说,更是不能让人接受!你也写下,给大家提供一点新观念也是好的。

【前人】?如果这前人所指的是唐人,就必须【照搬】!唐人以后的【前人】,仅供参考,无须【照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1 09: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6-21 09:08 编辑

我们知道,仄有三声,如果不避二五仄同声,则按概率计,会有三分之一的情况是二五仄同声的。杜诗平均五首中,其仄起仄收句式约十句,而二五仄同声现象只有一句,即十分之一是二五仄同声的。如果不是有意回避,则会有三分之一是二五仄同声的。显然,在杜诗中,还是有意回避了部分二五仄同声的。故二五仄最好不要同声的提法是对的。但这也并非如三羊说的那般绝对!特别是他对其它句律的否定,更是不能让人接受。如果不是有对拗句的宜忌和规避,则大拗的情况会是二分之一,然以搜韵网查杜诗五律前一百二十五首看(总计一千句),其仄起仄收句式大拗只有7句(按概率计约125句),平起仄收句式(除特拗41句外)只大拗8句(按概率计约84句);平起平收句式大拗只有1句(按概率计约125句),而仄起平收句式则是大拗一句都没有(按概率计约125句)!——但三羊是个死脑筋,他是既不敢承认,也不想理解这个事实的。=======================

125首,有56个拗句!平均每首就有0.44个拗句,这也叫【平仄24分明】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1 09: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平去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去平平上】
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平上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去平平上】
霭霭生云雾,唯应促驾还。仄去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入平平去】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仄上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上平平入】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仄入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入平平去】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仄去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仄入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无计回船下,空愁避酒难。平去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
你考证的8个句子,只有3个句子犯蜂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6-21 09:15: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五同又怎样,不同又怎样,各属各的音节,为什么生生拉来比较?仄仄/平平/仄,二五同;仄仄/仄/平平,二五异。这么比较有什么意义?不懂节奏而乱解,只能用来装逼,没有一点学术价值。

点评

谢谢。我只是以此事实来批驳三羊的二五不同声的。按他的观点,只要是二五不同声了(即按四声),就是合律的,因除了“仄仄平平仄”,其它三个句式本就是二五不同声的。故对于“仄仄平平仄”句式不是同上、同去、同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1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21 10: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五仄同声宜避,那是古风的事,格律诗中根本不存在,不要乱套

点评

我在看诗律时,是看到过有二五仄最好不要同声的提法的(即不要同上、同去、同入。我这人看书,不喜摘录什么的,只想用自己的理解来叙述)。我是喜欢理论要严谨的。故将搜韵网查杜诗五律前40十首,得出这么个结论,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12:46
刚刚版主,你的说法不对啊! 律句的进化或演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六朝和唐宋时期的律句,是【25节点调四声】。至于24节点调平仄,则是明朝中期的律句观念!清朝的说法或认为,唐宋时期的近体格律诗的律句,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1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1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6-21 10:19
二五仄同声宜避,那是古风的事,格律诗中根本不存在,不要乱套

刚刚版主,你的说法不对啊!
律句的进化或演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六朝和唐宋时期的律句,是【25节点调四声】。至于24节点调平仄,应是明朝中期的律句观念!清朝的说法或认为,唐宋时期的近体格律诗的律句,是【24节点调平仄】,则是一点根据也没有的捕风捉影!

点评

什么对不对,你们这些人连定义都不管,真不知小时候怎样读书的。我如果是你们的老师,肯定会被家长打死的  发表于 2017-6-21 1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21 10: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6-21 10:42
刚刚版主,你的说法不对啊!
律句的进化或演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六朝和唐宋时期的律句,是【25节点 ...

你呀,怎么说你呢,都几乎无法与你交谈啦。要好好清理一下垃圾,别被垃圾埋葬了

点评

空海《文镜秘府论》五言近体格律诗范例10首 1 元兢《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飘飖宕渠域,平平仄平仄】====24同平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11:08
你倡导的【基点】,千万不要忘记啊! 自己也不要【关公战秦琼】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11: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21 10: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6-21 10:42
刚刚版主,你的说法不对啊!
律句的进化或演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六朝和唐宋时期的律句,是【25节点 ...

你呀,怎么说你呢,都几乎无法与你交谈啦。要好好清理一下垃圾,别被垃圾埋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1 11: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6-21 10:53
你呀,怎么说你呢,都几乎无法与你交谈啦。要好好清理一下垃圾,别被垃圾埋葬了 ...

你倡导的【基点】,千万不要忘记啊!
自己也不要【关公战秦琼】啊!

点评

我有过【关公战秦琼】?那是你的绝作。还不清醒过来  发表于 2017-6-21 1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1 11: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7-6-21 11:09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7-6-21 10:53
你呀,怎么说你呢,都几乎无法与你交谈啦。要好好清理一下垃圾,别被垃圾埋葬了 ...

空海《文镜秘府论》五言近体格律诗范例10首

1
元兢《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飘飖宕渠域,平平仄平仄】====24同平1

平平仄平去,去去入平平;上去平平上,平平去入平。
平平平去入,入去上平平;入去平平入,平平上去平。
========不忌【犯鹤膝】1

2
皇甫冉《独孤中丞筵陪饯韦君赴升州》:
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才光汉缙绅。
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处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平平平仄去?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入?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不忌【犯鹤膝】2

3
钱起《献岁归山》:
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
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时应见,残阳且掩关。

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4
陈润《罢官后却归旧居》:
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干。
买山开客舍,选竹作鱼竿。何必劳州县,驱驰效一官。

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5
五言绝句诗曰:
胡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平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不忌【犯鹤膝】3


【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
6
崔曙 状元试律诗《试得明堂火珠》: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上?仄仄仄平平?
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去?仄仄仄平平?
【终期圣明代,平平仄平仄】====24同平2


【齐梁调诗】
7
张谓《题故人别业》:
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坟。落花开户入,啼鸟隔窗闻。
池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画游仍不厌,乘月夜寻君。

平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入?平仄仄平平?
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去?平仄仄平平?

8
何逊《伤徐主簿·其一》:
世上逸群士,人间彻总贤。毕池论赏诧,蒋迳笃周旋。
仄去仄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9
何逊《伤徐主簿·其二》:
一旦辞东序,千秋送北邙。客箫虽有乐,邻笛遂还伤。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入?平仄仄平平?

10
何逊《伤徐主簿·其三》:
提琴就阮籍,载酒觅扬雄。直荷行罩水,斜柳细牵风。
平平去仄入?仄仄入平平?仄平平仄上?平仄仄平平?
=================================
【飘飖宕渠域,平平仄平仄】与【终期圣明代,平平仄平仄】
这两个24同平句,足以说明唐朝近体诗的律句,决然不是【24分明论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2: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6-21 09:15
二五同又怎样,不同又怎样,各属各的音节,为什么生生拉来比较?仄仄/平平/仄,二五同;仄仄/仄/平平,二五 ...

谢谢。我只是以此事实来批驳三羊的二五不同声的。按他的观点,只要是二五不同声了(即按四声),就是合律的,因除了“仄仄平平仄”,其它三个句式本就是二五不同声的。故对于“仄仄平平仄”句式不是同上、同去、同入的,便就是不同声了。三羊是否定二四交替的,故对于我们说的大拗,他是一概不承认的。

点评

请放心。我是不会照搬的。所谓的“二五仄不同上、同去、同入”的,我也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因为三羊的纠緾,才发这个帖子。目的是想用杜诗的事实,来让三羊清醒下的——但看到他又用娈读法否认了。算了,他算是没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13:45
读书要有原则,别把《文镜秘府论》当宝。批判吸收古人著作中的内容。你这样读书等于没读。  发表于 2017-6-21 13: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2: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6-21 13:03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7-6-21 10:19
二五仄同声宜避,那是古风的事,格律诗中根本不存在,不要乱套


我在看诗律时,是看到过有二五仄最好不要同声的提法的(即不要同上、同去、同入。我这人看书,不喜摘录什么的,只想用自己的理解来叙述)。我是喜欢理论要严谨的。故将搜韵网查杜诗五律前40首,得出这么个结论,如杜诗40首,其“仄仄平平仄”句式约80句,若按三分之一概率计,二五仄同上、同去、同入的该有26句左右,然实际只有8句。这可认定,杜甫也是尽量避的,但并非必避。我虽然提供了这个事实,但三羊也还是会用他的变读方式还否认的。

点评

我是看到他人有说法,就想用唐宋诗比着看下,是否如此呢。当然,这类要求并不严的——也只是讲最好不同上、同去、同入的吧。  发表于 2017-6-21 13:22
格律这样讲,糊里糊涂,你怎么也越来越糊涂了。古风的东西怎能安到格律身上,你以为那是四不像嘛。  发表于 2017-6-21 13:14
唐朝的声律,根本无须去归纳与总结, 《文镜秘府论》白纸黑字,何必清人今人去捕风捉影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12: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1 12: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1 12:46
我在看诗律时,是看到过有二五仄最好不要同声的提法的(即不要同上、同去、同入。我这人看书,不喜摘录什 ...

唐朝的声律,根本无须去归纳与总结,
《文镜秘府论》白纸黑字,何必清人今人去捕风捉影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21 13: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6-21 13:47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7-6-21 12:54
唐朝的声律,根本无须去归纳与总结,
《文镜秘府论》白纸黑字,何必清人今人去捕风捉影呢?! ...

你如果还不能把古风与格律严格分清界限,干脆不要发言了,丢人现眼的知道不知道?为你担心

点评

三羊如何没有分清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14: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21 13: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6-21 12:54
唐朝的声律,根本无须去归纳与总结,
《文镜秘府论》白纸黑字,何必清人今人去捕风捉影呢?! ...

声律对古风 ,格律对格律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搞不清你为什么总要混在一起,还津津有味的,中了什么邪了

点评

什么意思啊?看不明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14: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3: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1 12:31
谢谢。我只是以此事实来批驳三羊的二五不同声的。按他的观点,只要是二五不同声了(即按四声),就是合律 ...

请放心。我是不会照搬的。所谓的“二五仄不同上、同去、同入”的,我也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因为三羊的纠緾,才发这个帖子。目的是想用杜诗的事实,来让三羊清醒下的——但看到他又用娈读法否认了。算了,他算是没救的吧。

点评

变读法?胡说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1 14: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1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1 13:45
请放心。我是不会照搬的。所谓的“二五仄不同上、同去、同入”的,我也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因为三羊的纠 ...

变读法?胡说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1 14: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6-21 13:19
声律对古风 ,格律对格律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搞不清你为什么总要混在一起,还津津有味的,中了什么 ...

什么意思啊?看不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1 14: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6-21 13:16
你如果还不能把古风与格律严格分清界限,干脆不要发言了,丢人现眼的知道不知道?为你担心 ...

三羊如何没有分清呢?!

点评

我在局外,你在八卦阵中,你若分清了,那我要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了  发表于 2017-6-21 14: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