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82|回复: 60

从杜甫五律看唐近体诗不避孤仄避孤平兼驳“拗救新论.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29 12: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7-2 12:35 编辑


从杜甫五律看唐近体诗不避孤仄避孤平,兼驳潭州雨梦《拗救新论》
潭州雨梦发表《拗救新论》,说“拗句属律句范畴,孤仄组成的句子称作孤仄句,可采用自救和他救两种型式实现拗救。拗救的目的是调整本句或本联平仄数量不变,称作自救或他救。他救需将其对句的第一字改作仄声,即成“仄平仄仄平”的形式,则原联的平仄“依旧平分秋色”。原来潭州雨梦的拗救新论是用孤平句来救孤仄句的!令人感到好好笑!
   这位先生还说:诸先贤只有孤平自救一说,未听过孤仄他救一说。这正是王力等先贤疏漏之处,雨梦现引古书,以证互救自唐有之”他所谓的“古书”,原来就是一本日本人的书《作文大体》中的一段话:
五言绝句连韵略颂云:发自平声,他声可准知之。
平平他他平[连韵],
平他他平平。[韵,以上发句]
平他平平他,
他平他他平。[韵,以上落句]
------“他”代表仄声,所以末句“他平他他平”犯孤平,是律诗之大忌。可见是这个日本声谱的明显错讹。但潭州雨梦却拿日本人的鸡毛当了令箭,说上句“平他平平他”是孤仄句,下句孤平句是用来救孤仄的上句的,于是发明了他的孤平救孤仄的荒唐新理论,竟然将印错的一本日本小册子奉为圭臬,置数万首唐律于不顾,据以否定王力的孤平拗救论,否定千百年来的格律诗实践。还说从全唐诗中搜出49首用孤平救孤仄的例句,真是荒唐可笑至极!
那就让我们看看唐诗中所谓孤仄句(平仄平平仄)的对句是否是“孤平句”、让我们看看诗圣杜甫的五律是个什么情况吧!
今查阅了杜甫五律626首,初步统计结果是:出句是“平仄平平仄”的所谓“孤仄句”是386句(有一句大拗),其对句是“平平中仄平”的383句,占99%,存疑2句,孤平句1句。孤平对句比例是0.26%!
这说明了什么?起码说明:
一、         唐代近体诗不忌所谓“孤仄句”,因为这种孤仄句的使用频率与标准句式“仄仄平平仄”几乎相同。
二、         唐代近体诗避孤平。因为对句首字是“平”还是“仄”的概率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这里第一字是平声的概率确是100%?全是双平字开头?显然这是有意规避孤平的结果。证明“孤平是大忌”的说法是正确的。
三、         潭州雨梦在《拗救新论》中的“用孤平句救孤仄句”之说是荒谬的,没有事实根据。这从他从全唐诗中找到孤平句的数量之少也可作为反证。因你潭州雨梦“从全唐诗中”查到的49句孤平对句即使全属实,与数万首律诗相比几率也是零!
四、         日本《作文大体》所列出现孤平句式的声谱是讹传,在日本也没有诗例佐证。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12: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帖(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16 09:57 编辑)重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12: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6-29 12:28 编辑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16 09:58 编辑


杜甫五律626首中的孤仄句和对句
序号             出句           对句                          对句是孤平句1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1,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2,          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
3,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4,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
5,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6,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7,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8,          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9,          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10,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11,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12,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13,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14,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15,        旁舍连高竹,疏篱带晚花。
16,        词赋工无益,山林迹未赊。
17,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18,        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19,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
20,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21,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22,        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
23,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24,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25,        无计回船下,空愁避酒难。
26,        萧史幽栖地,林间踏凤毛。
27,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
28,        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
29,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30,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31,        江水清源曲,荆门此路疑。
32,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
33,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
34,        哀挽青门去,新阡绛水遥
35,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36,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37,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38,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39,        郎伯殊方镇,京华旧国移。
4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1,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42,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
43,        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
44,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
45,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46,        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
47,        仙仗离丹极,妖星照玉除。
48,        生意甘衰白,天涯正寂寥
49,        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
50,        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
51,        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
52,        才大今诗伯,家贫苦宦卑。
53,        同调嗟谁惜,论文笑自知。
54,        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
55,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56,        安稳高詹事,兵戈久索居。
57,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
58,        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
59,        烽举新酣战,啼垂旧血痕
60,        汝懦归无计,吾衰往未期
61,        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岁时。
62,        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
63,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64,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65,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66,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67,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
68,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69,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70,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71,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72,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73,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74,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75,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76,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
77,        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
78,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
79,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
80,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
81,        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
82,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83,        生意春如昨,悲君白玉盘。
84,        闻道蓬莱殿,千门立马看。
85,        他日伤心极,征人白骨归。
86,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87,        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
88,        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
89,        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
90,        人说南州路,山猿树树悬。
91,        巴蜀来多病,荆蛮去几年。
92,        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
93,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94,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
95,        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
96,        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
97,        归客村非远,残樽席更移
98,        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
99,        闻此宽相忆,为邦复好音。
100,        分手开元末,连年绝尺书。
101,        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
102,        行李须相问,穷愁岂有宽。
103,        闻道并州镇, 尚书训士齐。(讨论:此处尚字应读平声辰羊切音常,见《康熙字典》)
104,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105,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106,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107,        童仆来城市,瓶中得酒还。
108,        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
109,        池水观为政,厨烟觉远庖。
110,        江发蛮夷涨,山添雨雪流。  
111,        鱼鳖为人得,蛟龙不自谋
112,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113,        书乱谁能帙,怀干可自添
114,        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
115,        何日通燕塞,相看老蜀门。
116,        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
117,        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
118,        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
119,        衰谢多扶病,招邀屡有期
120,        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
121,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122,        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床
123,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124,        生死论交地,何由见一人。
125,        绵谷元通汉,沱江不向秦。
126,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127,        贫病他乡老,烦君万里传。
128,        南海春天外,功曹几月程。
129,        交趾丹砂重,韶州白葛轻。
130,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131,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132,        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133,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134,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135,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
136,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137,        江水东流去,清樽日复斜。
138,        亭景临山水,村烟对浦沙。
139,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
140,        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
141,        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
142,        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
143,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144,        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
145,        迟日深春水,轻舟送别筵。
146,        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147,        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148,        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149,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150,        春日清江岸,千甘二顷园
151,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152,        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
153,        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
154,        舟楫诸侯饯,车舆使者归。
155,        春日垂霜鬓,天隅把绣衣。
156,        沙晚低风蝶,天晴喜浴凫。
157,        西汉亲王子,成都老客星。
158,        群盗无归路,衰颜会远方
159,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160,        青海今谁得,西戎实饱飞。
161,        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
162,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
163,        幽蓟馀蛇豕,乾坤尚虎狼。
164,        丹桂风霜急,青梧日夜凋。
165,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
166,        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
167,        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
168,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169,        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
170,        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
171,        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
172,        鹅鸭宜长数,柴荆莫浪开。
173,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174,        长日容杯酒,深江净绮罗。
175,        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
176,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177,        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
178,        江汉山重阻,风云地一隅。
179,        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
180,        川路风烟接,俱宜下凤凰。  
181,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182,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183,        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
184,        天下干戈满,江边岁月长。
185,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186,        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187,        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
188,        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
189,        物色兼生意,凄凉忆去年。
190,        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
191,        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192,        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
193,        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194,        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195,        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
196,        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贾生。
197,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
198,        闻道乘骢发,沙边待至今。
199,        山带乌蛮阔,江连白帝深。
200,        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
201,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202,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203,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
204,        他日嘉陵涕,仍沾楚水还。
205,        丹旐飞飞日,初传发阆州。
206,        军吏回官烛,舟人自楚歌
207,        军旅西征僻,风尘战伐多。
208,        天险终难立,柴门岂重过。
209,        南楚青春异,暄寒早早分。
210,        正月蜂相见,非时鸟共闻。
211,        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
212,        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213,        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214,        城暗更筹急,楼高雨雪微。
215,        门鹊晨光起,墙乌宿处飞。
216,        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
217,        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
218,        西阁从人别,人今亦故亭
219,        金吼霜钟彻,花催腊炬销。
220,        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
221,        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珪
222,        云障宽江左,春耕破瀼西
223,        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
224,        吾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
225,        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226,        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
227,        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
228,        岑寂双甘树,婆娑一院香。
229,        山雉防求敌,江猿应独吟
230,        篱弱门何向,沙虚岸只摧
231,        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
232,        登俎黄甘重,支床锦石圆。
233,        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234,        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
235,        牢落西江外,参差北户间。
236,        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
237,        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
238,        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
239,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240,        江度寒山阁,城高绝塞楼。
241,        徐步移班杖,看山仰白头
242,        闻说江陵府,云沙静眇然。
243,        开辟多天险,防隅一水关。
244,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245,        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
246,        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
247,        帘下宫人出,楼前御柳长。
248,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
249,        天子初愁思,都人惨别颜。
250,        巫峡盘涡晓,黔阳贡物秋。
251,        多难身何补,无家病不辞。
252,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253,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254,        中夜江山静,危楼望北辰
255,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256,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257,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258,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259,        花叶随天意,江溪共石根
260,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261,        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
262,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263,        黄落惊山树,呼儿问朔风。
264,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265,        回首周南客,驱驰魏阙心。
266,        牛马行无色,蛟龙斗不开。
267,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268,        同舍晨趋侍,胡为淹此留
269,        虚白高人静,喧卑俗累牵。
270,        何似儿童岁,风凉出舞雩。
271,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272,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273,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274,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275,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276,        松菊新沾洗,茅斋慰远游。
277,        天路看殊俗,秋江思杀人。
278,        明日重阳酒,相迎自酦醅。
279,        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280,        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281,        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282,        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
283,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钿【通】
284,        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
285,        轻箑烦相向,纤絺恐自疑。
286,        人见幽居僻,吾知拙养尊。
287,        归翼飞栖定,寒灯亦闭门。
288,        城郭悲笳暮,村墟过翼稀
289,        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
290,        松柏邛山路,风花白帝城。
291,        长葛书难得,江州涕不禁。
292,        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
293,        鸳鹭回金阙,谁怜病峡中。
294,        蒸裹如千室,焦糟幸一柈。
295,        殊俗还多事,方冬变所为
296,        巫峡寒都薄,乌蛮瘴远随
297,        离别人谁在,经过老自休。
298,        猿捷长难见,鸥轻故不还。
299,        西历青羌板,南留白帝城。
300,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301,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302,        东望西江水,南游北户开。
303,        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
304,        邻舍烦书札,肩舆强老翁。
305,        江树城孤远,云台使寂寥。
306,        星落黄姑渚,秋辞白帝城。
307,        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
308,        清动杯中物,高随海上查
309,        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
310,        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
311,        秋觉追随尽,来因孝友偏。
312,        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
313,        江汉终吾老,云林得尔曹。
314,        新作湖边宅,             远闻宾客过。(对句自救避孤平句)
315,        官序潘生拙,才名贾傅多。
316,        羹煮秋莼滑,杯迎露菊新。
317,        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
318,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
319,        传语桃源客,人今出处同。
320,        缥缈苍梧帝,推迁孟母邻
321,        回首中丞座,驰笺异姓王。
322,        空醉山翁酒,遥怜似葛强。
323,        衡霍生春早,潇湘共海浮。
324,        嘹唳吟笳发,萧条别浦清。
325,        留滞嗟衰疾,何时见息兵。
326,        京兆先时杰,琳琅照一门
327,        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
328,        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
329,        猿鸟千崖窄,江湖万里开
330,        行李千金赠,衣冠八尺身。
331,        班秩兼通贵,公侯出异人。
332,        王室仍多故,苍生倚大臣。
333,        朝夕高堂念,应宜彩服新。
334,        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
335,        闻说荆南马,尚书玉腕骝。(讨论:此处尚字应读平声辰羊切音常,见《康熙字典》)
336,        胡虏三年入,乾坤一战收。
337,        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338,        沙帽随鸥鸟,扁舟系此亭。
339,        今夜文星动,吾侪醉不归。
340,        春日繁鱼鸟,江天足芰荷。
341,        天地西江远,星辰北斗深。
342,        江月辞风缆,江星别雾船。
343,        金刹青枫外,朱楼白水边。
344,        飘泊南庭老, 只应学水仙。(孤平句)
345,        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
346,        江雨铭旌湿,湖风井径秋。
347,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注意出句大拗,对句救)
348,        南纪连铜柱,西江接锦城。
349,        戎马今何地,乡园独旧山。
350,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351,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352,        吹帽时时落,维舟日日孤
353,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54,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355,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356,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357,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
358,        炎海韶州牧,风流汉署郎。
359,        南纪风涛壮,阴晴屡不分
360,        层阁凭雷殷,长空水面文。
361,        佳士欣相识,慈颜望远游。
362,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363,        青琐陪双入,铜梁阻一辞
364,        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
365,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
366,        山雉迎舟楫,江花报邑人。
367,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368,        诗忆伤心处,春深把臂前。
369,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
370,        崖蜜松花熟,山杯竹叶新。
371,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
372,        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阴
373,        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374,        黄阁长司谏,丹墀有故人。
375,        漂泊犹杯酒,踌躇此驿亭。
376,        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377,        闻道收宗庙,鸣銮自陕归
378,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
379,        闻说江山好,怜君吏隐兼。
380,        推荐非承乏,操持必去嫌
381,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
382,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
383,        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
384,        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
385,        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386,        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

点评

2.孤仄可救可不救,但以救为好。特别是以他救为上,因为可避平头之病。 凭此一句,这些例句统是废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 2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12: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6-29 13:18 编辑

该文充分证明了唐近体诗不避“孤仄”,但忌“孤平”,孤仄并不需要用“孤平”来救。不知拗救新论的发明者看了该文有何感想?谩骂没有用。

点评

例中唯一的一句孤平句,即采用了对句他救。不是针某自己打自己咀巴?!你能在杜诗中找到一句孤平句未他救的句例吗?依此断定杜甫的孤平句(仄平仄仄平)百分之百的釆用了孤平他救法,其拗救句式为平仄平平仄。诸君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 08: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29 14: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俩钻在唐诗中论孤平、拗救,我每次看到就感到好笑。讨论唐诗中孤平、拗救有哪些方法是可以的,但若拿它们当格律诗的标杆,你们就实在错大了。因为它们对格律诗一点指导意义都没有。要研究格律诗的普遍规律,一定要选定型以后的例子。由于专家学者大都不明白这一个基点,一直在误导人们,所以诗词界一直不得安宁。希望你们冷静的思考我的看法,不要总是做无用功,又相互伤和气。

点评

真正的讨论怎会伤和气呢?他在装神弄鬼,阴阳怪气,曲解邪说,穿凿附会。此文一年前到处散发,我都不屑一驳,这次他又搬出来,正好借此痛批痛骂它一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 08:10
厉害!格律文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 18:11
杜甫的诗一向被认定为标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9 14: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14: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6-29 14:29
你们俩钻在唐诗中论孤平、拗救,我每次看到就感到好笑。讨论唐诗中孤平、拗救有哪些方法是可以的,但若拿它 ...

杜甫的诗一向被认定为标杆。

点评

沈宋的标杆,什么时候完蛋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9 18:38
诗是标杆与诗是格律诗标杆是两回事,请你细想  发表于 2017-6-29 14: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5
贡献
21830
金钱
285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29 14: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29 14:35
杜甫的诗一向被认定为标杆。

杜甫的诗一向被认定为(诗界)标杆。但不是(格律诗)标杆,他是格律诗披荆斩棘过程中的的先锋、探索者,他的诗与定型后的格律诗差距太大,若以他的诗为(格律诗)标杆,格律诗永远论不清说不明。

点评

所引用的均是杜的标准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9 14: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14: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6-29 14:51
杜甫的诗一向被认定为(诗界)标杆。但不是(格律诗)标杆,他是格律诗披荆斩棘过程中的的先锋、探索者, ...

所引用的均是杜的标准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6-29 18: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29 14:35
杜甫的诗一向被认定为标杆。

沈宋定型的标杆,什么时候完蛋了?

点评

沈宋定型的标杆,什么时候完蛋了? ----------到羊嘴里就完蛋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 16: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16: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6-29 18:38
沈宋定型的标杆,什么时候完蛋了?

沈宋定型的标杆,什么时候完蛋了?
----------到羊嘴里就完蛋了~

点评

你的举例,就是证明【沈宋定型的标杆】就是完蛋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 1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 17: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1 16:22
沈宋定型的标杆,什么时候完蛋了?
----------到羊嘴里就完蛋了~

你的举例,就是证明【沈宋定型的标杆】就是完蛋了!

点评

羊只啃试律诗。能吃饱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 1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18: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 17:01
你的举例,就是证明【沈宋定型的标杆】就是完蛋了!

羊只啃试律诗。能吃饱吗?

点评

你还有什么理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 18: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 18: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6-29 14:29
你们俩钻在唐诗中论孤平、拗救,我每次看到就感到好笑。讨论唐诗中孤平、拗救有哪些方法是可以的,但若拿它 ...

厉害!格律文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 18: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1 18:09
羊只啃试律诗。能吃饱吗?

你还有什么理由?!

点评

看羊在闹笑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 18: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18: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 18:12
你还有什么理由?!

看羊在闹笑话。

点评

笑话出在针叶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 1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 18: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笑话出在针叶林!

点评

你在林子里闹出什么笑话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 18: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18: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7-7-1 18:15
笑话出在针叶林!

你在林子里闹出什么笑话来了?

点评

三羊首先回敬他,他不删,却删我的,实则狼心狗肺!  发表于 2017-7-2 08:14
你还不知道吗? 你除却舔腚还会什么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1 18: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7-1 18: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7-1 18:21
你在林子里闹出什么笑话来了?

你还不知道吗?
你除却舔腚还会什么呢?

点评

一类人才,学问广,知见正确,脾气小。 二类人才,学问较广泛,知见基本正确,脾气大。 三类人才,学问浅薄,知见错误百出,脾气大。 历史原因造成传统文化出现断层,人才难得,现在不能要求全才,取其要,先看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 10:44
针泼在他歪诗50楼留言正是用舔字率先来辱我人格,我才回理论版找他算帐,以恶棍之道来治恶棍之身。他以为他不加腚字就可以包藏恶心,其实更显其刁钻阴险。三羊骂他,他可忍,我用同样语言骂他,他却删帖,理由是骯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 0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 18: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7-1 19:05 编辑

对于这个问题,我反复强调了严格区分广义律诗与狭义律诗的重要性。很多争论都是依据的标准不同引起的。

杜甫连柏梁体也写过,几乎所有的诗体、所有的律句、拗律句在他的诗中都有所体现。所以他的诗作是一个小百科,研究他的诗作可窥诗词发展之一斑。

关于《平水韵》,在没有新的《文献》出土前,一般要沿用普遍认同的说法,那就是王力所说的起源于许敬宗的奏议。就算王力先生的一些理论如拗救理论有缺陷,但他也是目前为止最受认可的理论。

三羊等一些诗友在没有充足证据的前提下,随意质疑前人的理论,而他自己提出的所谓25四声律,那种宽泛的声律谱没有任何学术价值。长年以来,很多版主与诗友为了劝导与帮助他耗费了太多的精力。

放任类似这种理论的滋生只能给诗词理论的研究带来混乱,相信一名真正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敬畏心的人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随意毁礼乱制,危害极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 20: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29 12:08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16 09:58 编辑

2.孤仄可救可不救,但以救为好。特别是以他救为上,因为可避平头之病。

凭此一句,这些例句统是废话

点评

2.孤仄可救可不救,但以救为好。特别是以他救为上,因为可避平头之病。 -----谬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 1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 21: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潭州雨梦在《拗救新论》中的“用孤平句救孤仄句”之说是荒谬的,没有事实根据。这从他从全唐诗中找到孤平句的数量之少也可作为反证。因你潭州雨梦“从全唐诗中”查到的49句孤平对句即使全属实,与数万首律诗相比几率也是零!

针泼又在发宝气。
王力说,唐人绝没有孤平句,又说唐人只有孤平句两句。雨梦找到49句孤平句,采用对句他救,已足具说服力。只有你这傻蟞才会拿整个唐诗去说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 21: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就是一本日本人的书《作文大体》中的一段话:
五言绝句连韵略颂云:发自平声,他声可准知之。
平平他他平[连韵],
平他他平平。[韵,以上发句]
平他平平他,
他平他他平。[韵,以上落句]
------“他”代表仄声,所以末句“他平他他平”犯孤平,是律诗之大忌。可见是这个日本声谱的明显错讹。但潭州雨梦却拿日本人的鸡毛当了令箭,说上句“平他平平他”是孤仄句,下句孤平句是用来救孤仄的上句的,于是发明了他的孤平救孤仄的荒唐新理论,竟然将印错的一本日本小册子奉为圭臬,置数万首唐律于不顾,据以否定王力的孤平拗救论,否定千百年来的格律诗实践。还说从全唐诗中搜出49首用孤平救孤仄的例句,真是荒唐可笑至极!//


作文大体一书是日本人来唐写的学习笔记宣讲汉诗,这些理论本出自我中华,针泼皮竟要拱手送与倭人,其汉奸咀脸着实可憎,世人若知,莫不詈为国贼!况且他最爱拿文镜说事,还拿此来指责王力,实吕布式的有利就认爹的小人。他难道不知文镜一书也是日本人整理的书,却也拿日本人的鸡毛当了令箭,还叫王力也认贼作父。才是可笑之极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 21:29: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7-1 23:10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7-1 21:15
古人确只有忌孤平之说,但既然格律讲求的是声韵的和谐,那么孤仄显然也是瑕疵之一,是否也可以进行补救,值 ...

从来没有救孤仄这一说。

孤平孤仄只能顾一头,你给我兼顾一下看看?传统的是只救孤平。

象什么“孤仄可救可不救”都是给诗坛填乱的废话。还以为他自己发现了什么新大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 21: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律句有广义和狭意,启功云律句有二十一种句式,这里律句指格律诗句,它包括狭义律句四种形式,及其它拗句。为避免二百五式的针泼,我在论文中已不再采用广义“律句”称呼,而改为“格律诗句”。格律诗句包括律句和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 21: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7-1 22:02 编辑

314,        新作湖边宅,             远闻宾客过。(对句自救避孤平句)//有此糊涂说法吗??
远闻宾客过//孤平拗救句也。与上句何干,要添足对句二字

新作湖边宅,   远闻宾客过。(新作孤仄,远闻孤平,对句互救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 21: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344,        飘泊南庭老, 只应学水仙。(孤平句)

这是标准的孤平他救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 21: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平对句比例是0%!//看上例,即知其为胡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 21: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7-1 21:55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7-1 21:34
孤仄句,音的强度偏弱,毕竟不完美嘛。


仄平平仄平

这是一个本句救孤平句,在救孤平的同时第四个字出现了所谓的“孤仄”,这时你还怎么去救这个“孤仄”?

所以,违正格而产生拗句后,“孤平”、“孤仄”只能救一头,理论上根本不可能两者兼顾。

你既然认可救“孤平”的理论,就必须要否定去救所谓的“孤仄”。二选一。

在认可救“孤平”理论的前提下再提出什么“孤仄可救可不救”肯定是一句废话。这不是给诗坛舔乱是什么?

研究了一辈子的诗词就研究出这么一个玩艺儿?难怪针先生要反驳。


点评

木头脑袋想不通!平仄/仄平/仄是前面孤仄,第二音节为孤平,它们互救。 仄平/平仄/平,是前面孤平,后面孤仄救。它们均为互救。而且此两式亦可说第二音节拗(单仄或单平)笫一音节单平或单仄来救后面的拗音节。只会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 02:58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1 22: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汝懦归无计,吾衰往未期

        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

        物色兼生意,凄凉忆去年。

连平仄都搞不清,烂魚充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7-1 22: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7-1 22:28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17-7-1 21:59
所谓拗救,纯粹是托辞,没啥大道理可说。只能说明古人受限于格律,也有无耐的时候。 ...


严格地说当然是写正格体,但是在实践中发现,正格体的写作难度不亚于避八病。所以才允许“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救孤平”。但是有人还不满足,在此基础上还要去违律。所以才产生对句拗救理论。

这和诗韵一个道理,平水韵本身就是韵部合并产生的,有人还不满足,还要押词韵,押词韵后仍不满足,押新韵。押新韵后还会有人出韵。这是无休止的,是属于象迟到早退一样无法杜绝的现象。

这些也可以认为是后人对前人的一种诠释,就是后人有义务帮助一些前贤去圆说。所以才产生这些理论。

“江枫渔火对愁眠”也是如此。有“江枫渔父对愁眠”这个版本,还把枫桥附近的一座山称为愁眠山的。现在谁先谁后已经很难考证。这些现象极有可能是后人发现这句诗的瑕疵而帮着前人去遮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