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2952
1万
金牌会员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6653
3万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6-17 12:59 纠结金宋平水韵与佩文的区别,尤其是将其作为不使用的理由,意义不大。这点我是支持如观的。诗韵与词韵混淆 ...
27
3802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685
6万
论坛元老
547
7万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8 06:37 目前主要应是遵正慎变的问题。即传承是第一位的。对于格律诗例如七律,有下列条件是不能变的。因为一变就不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8 10:22 试帖诗是专门的一类文体,与民间和宫廷中流行的近体诗均不同,不是严谨的律诗,一般来说格律和声韵要求均比 ...
三羊 发表于 2017-6-18 10:35 你比王力更厉害! 遇到问题弄歪歪!
1606
2万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首席版主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8 11:25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民间诗人数日才写成一首诗。考试时间短,不放宽标准答不完卷。 ...
三羊 发表于 2017-6-18 12:57 又来异想天开的胡言乱语!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要是写个50韵或100韵的长卷,白胡子岂不成了白嘴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8 12:58 七步成诗?你以为是你三样打油呢?
刚刚 发表于 2017-6-18 11:46 还有洪武韵与中原韵,都是过于非主流的----------那有两个朝代被你抹了,厉害。 ...
三羊 发表于 2017-6-18 13:16 【七步成诗】,也该不会一天一步【七日成诗】吧?!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6-18 13:53 不论用洪武韵还是中原韵,现在用来写诗,都只能用非主流三个字来描述,这个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8 14:27 只有金筑子说过“唐寅用北方话写诗”。但谁用洪武正韵中原音韵写诗还没发现。 ...
刚刚 发表于 2017-6-18 14:38 针版,“谁用洪武正韵中原音韵写诗还没发现”。因为我不愿找,所以我真的没发现,估计三羊可发现许多。不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8 15:01 明朝科考考诗吗?查百度,唐有诗赋,而明朝则是八股文,不考诗赋。洪武正韵虽然皇帝命令编的,但编成后皇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8 14:25 你自己已经证明试帖诗出律出韵皆有,不是吗?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8 15:01 明朝科考考诗吗?查百度,唐有诗赋,而明朝则是八股文,不考诗赋。洪武正韵虽然皇帝命令编的,但编成后皇帝并不满意,所以命运很短,没有推行。中原音韵只用于曲子词,没人用来写诗。自唐至清,写诗只用平水韵(清佩文诗韵)
321
9348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6-18 06:08 马凯之流讲的全是没有错误的废话。所谓的变,一直就有,何来容不容?正因为有变,才有变到出格时的救。如果 ...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18 17:19 确是废话。只是因为他的身份,才让太多的人为之欢欣——这是时人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遥握。 ...
三羊 发表于 2017-6-18 17:21 三羊为你加上俩字,才是圆满的! 确是废话。只是因为王力他的身份,才让太多的人为之欢欣——这是时人的悲 ...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18 17:34 没有王力,照样会有他人来得出同样的诗律理论。我的理论也不只是照搬王力或他人的。 ...
三羊 发表于 2017-6-18 17:42 没有王力,唐宋律诗是存在的! 王力的谬论,吃亏在于追随赵执信!
三羊 发表于 2017-6-18 17:44 【我的理论也不只是照搬王力或他人的】 大唐声律是【24平仄律】,是从哪里来的? ...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8 17:44 三羊的谬论,吃亏在于误读了元兢对蜂腰的解读。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勤勉版主勋章
中坚诗友勋章
敬业首版勋章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7: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