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4|回复: 107

奥来傲去的拗救谬论,岁月悠悠,何时熬到头?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6 07: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奥来傲去的拗救谬论,岁月悠悠,何时熬到头?

德宗贞元十年(794)《春风扇微和》

1 《春风扇微和》陈九流
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迟迟散南陌。褭褭逐东风。
暗入芳园里。潜吹草木中。兰荪才有緑。桃杏未成红。
已觉寒光尽。还防淑气通。由来荣与悴。今日发应同。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迟迟散南陌。平平仄平仄】14—1
【迟迟散南陌。平平仄平仄】14—2


2《春风扇微和》张 彚
木徳生和气。防防入曙风。暗催南向叶。渐翥北归鸿。
澹荡侵氷谷。悠扬转蕙藂。拂尘廻广路。泛籁过遥空。
暖上烟光际。云移律候中。扶摇如可借。从此戾苍穹。

仄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


3 《春风扇微和》范传正
暧暧当迟日。防微扇好风。吹摇新叶上。光动浅花中。
澹荡凝清昼。氤氲暖碧空。稍防生緑水。已觉散芳藂。
徙倚情偏适。徘徊赏未穷。妍华不可状。竟夕气融融。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通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4 《春风扇微和》陈通方
习习和风扇。悠悠淑气微。阳升知候改。律应喜春归。
池栁晴初折。林莺暖欲飞。川原浮彩翠。台舘动光辉。
泛艳摇丹阙。扬芳入粉闱。发生当有分。枯朽幸因依。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上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5 《春风扇微和》栁道伦
青阳初入律。淑气应春风。始辨梅花里。俄分栁色中。
依防开夕照。澹荡媚晴空。拂水生苹末。经岩触桂藂。
稍抽兰叶紫。防吐杏花红。愿逐仁风布。将禆生植功。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6《春风扇微和》崔立之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高低惠风入。远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时令忽已变。平上仄仄去】14—3
【高低惠风入。平平仄平仄】14—4
【远近芳气新。仄仄平仄平】14—5
【靡靡才偃草。仄去平仄上】14—6
【温和乍扇物。平平仄平仄】14—7
【煦妪偏感人。仄仄平仄平】14—8

【高低惠风入。远近芳气新。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7《春风扇微和》郭 遵
防风飘淑气。散漫及兹晨。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
暧空防早辨。映日度逾频。高拂非烟杂。低随众卉新。
霁天轻有霭。绮陌尽无尘。还似登台意。元和欲煦人。

通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习习何处至,仄入平仄去】14—9
【熈熈与春亲。平平仄平平】14—10
【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仄入平仄去,平平仄平平】


8《春风扇微和》豆卢荣
春晴生缥缈。软吹和初遍。池影动玄沦,山容发葱蒨。
迟迟入绮阁。习习流芳甸。树杪飏莺啼。堦前落花片。
韶光恐闲放。旭日宜游宴。文客拂尘衣。仁风愿廻扇。

平平平仄上?仄去平平去?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平平仄仄入?仄仄平平去?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平平仄平上?仄仄平平去?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
【堦前落花片。平平仄平仄】14—11
【山容发葱蒨。平平仄平仄】14—12
【韶光恐闲放。平平仄平仄】14—13
【仁风愿廻扇,平平仄平仄】14—14


9《春风扇微和》邵 偃
防风扇和气。韶景共芳晨。始见郊原緑。旋过御苑春。
三条开广陌。八水泛通津。烟动花间叶。香流马上人。
逶迤云彩曙。嘹唳鸟声频。为报东堂客。明朝桂树新。

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通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通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防风扇和气。仄平仄平仄】14—15


10、《春风扇微和》公乗亿【咸通宏词】
丽日催迟景。和风扇早春。暖浮丹鳯阙。韶媚黒龙津。
澹荡迎仙仗。霏防送尽轮。緑摇宫栁散。红待禁花新。
舞席潜廻雪。歌筵暗起尘。幸当阳候律。一愿及佳辰。

仄入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春风扇微和》,一个试题十近体诗,总有24平仄同声句15个。

【子】类拗句,平平仄平仄:
【迟迟散南陌。平平仄平仄】14—1
【迟迟散南陌。平平仄平仄】14—2
【高低惠风入。平平仄平仄】14—4
【温和乍扇物。平平仄平仄】14—7
【堦前落花片。平平仄平仄】14—11
【山容发葱蒨。平平仄平仄】14—12
【韶光恐闲放。平平仄平仄】14—13
【仁风愿廻扇,平平仄平仄】14—14
【防风扇和气。仄平仄平仄】14—15

【丑】类拗句,〇仄〇仄仄:
【时令忽已变。平上仄仄去】14—3
【靡靡才偃草。仄去平仄上】14—6
【习习何处至,仄入平仄去】14—9

【寅】〇仄平仄平:
【远近芳气新。仄仄平仄平】14—5
【煦妪偏感人。仄仄平仄平】14—8

【卯】类拗句,〇平仄平平:
【熈熈与春亲。平平仄平平】14—10

    清人臆造的【拗救】谬论,对于【子丑寅卯】的四类拗,根本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退一步讲,只能歪理邪说论【子、丑】,不能理直气壮谈【寅、卯】,即便拗救理论成立的话,也是一种半拉子理论。同时,三个大拗句,两个不救一个救,由此可见,大拗必救,也是荒唐:

1、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
2、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
3、
习习何处至,熈熈与春亲。仄入平仄去,平平仄平平。

另外以下两联,属于【子拗+寅拗】,还是【鼠拗+虎拗】?
高低惠风入。远近芳气新。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6 10: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老人家的“二五四声大法”难道不是谬论?

拗救理论比您老人家的理论严谨的多。


点评

从刘眘虚14首诗篇,看盛唐近体诗的声律 刘昚虚(714-767),盛唐著名诗人,开元二十二年(734)中进士。 《河岳英灵集》选诗人24家,以“声律宛态”给予高度评价,刘昚虚是唯一的一个。但奇怪的是,《河岳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5:42
问题在于,唐朝时期科举的近体诗, 为何不是【24平仄律】,而是【25四声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0: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6-16 10:34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0:27
您老人家的“二五四声大法”难道不是谬论?

拗救理论比您老人家的理论严谨的多。

二五四声律】,完全可以通解唐朝科举近体诗!
【二四平仄律】,为何不能通解唐朝科举近体诗!

这是问题的关键!你说谁是谬论?!




点评

你要把二五四声的格律谱列出来,再用唐诗来举例。 如果符合您老人家四声律的律诗能占到50%以上,才能承认你的理论。 但是您老人家唠叨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能自圆其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6 10: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6 10:30
问题在于,唐朝时期科举的近体诗,
为何不是【24平仄律】,而是【25四声律】! ...

你要把二五四声的格律谱列出来,再用唐诗来举例。

如果符合您老人家四声律的律诗能占到50%以上,才能承认你的理论。

但是您老人家唠叨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能自圆其说。


点评

在下三羊,在5楼所列声调谱,可以100%解读主楼【德宗贞元十年(794)《春风扇微和》】的10首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2:04
近体平韵诗声调谱,正格:首句不押换头体。平起式: 〇平〇〇〇仄, 〇仄〇〇〇平。 〇仄〇〇〇仄, 〇平〇〇〇平。 〇平〇〇〇仄, 〇仄〇〇〇平。 〇仄〇〇〇仄, 〇平〇〇〇平。 近体平韵诗声调谱,正格:首句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0: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0: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6-16 16:32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0:37
你要把二五四声的格律谱列出来,再用唐诗来举例。
如果符合您老人家四声律的律诗能占到50%以上,才能承认你的理论。
但是您老人家唠叨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能自圆其说。

近体平韵诗声调谱,正格:首句不押换头体。平起式: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
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
〇平〇〇平。

近体平韵诗声调谱,正格:首句不押换头体。仄起式:
〇仄〇〇仄,
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〇仄〇〇仄,
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仄,
〇仄〇〇平。

点评

谱中的这个圈是代表着什么意思?是代表着平上去入可以随便押吗? 那你的这个谱也过于简化,按照你这个表来填已经接近古风那样宽松了,这就是你这个谱的致命弱点。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前面讲过,永明体的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2: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6-16 12:07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0:37
你要把二五四声的格律谱列出来,再用唐诗来举例。
如果符合您老人家四声律的律诗能占到50%以上,才能承认你的理论。
但是您老人家唠叨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能自圆其说。

在下三羊,在5楼所列声调谱,可以100%解读主楼【德宗贞元十年(794)《春风扇微和》】的10首近体诗!
你如不信,你也可以随便提供唐朝或宋朝的近体诗样本,三羊用【25四声律】来考证!

点评

所以你的这个过于宽松乃至接近于古风的谱虽具高度概括性,却是以牺牲律诗的内含为代价的。所以不可取,也不会得到认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3: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6 13: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6-16 13:45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6 10:45
近体平韵诗声调谱,正格:首句不押换头体。平起式:
〇平〇〇〇仄,
〇仄〇〇〇平。

谱中的这个圈是代表着什么意思?是代表着平上去入可以随便押吗?

那你的这个谱也过于简化,按照你这个表来填已经接近古风那样宽松了,这就是你这个谱的致命弱点。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前面讲过,永明体的新颖性和创造性都具备,但是致命弱点是缺乏实用性,四声八病太过繁琐。

你的这个谱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实用性太强,格律太宽松,接近古风,所以它的新颖性与创造性就减弱了。

取中庸之道,那是什么呢?还是人家沈佺期的狭义律诗的格律最佳。

你也引用过王力的文章,广义上说诗经也是律诗,也发现了它们当中的押韵现象,古风也是律诗,字数整齐划一。相对于现代自由体而言,它们都是律诗。

但是自从沈约之后,律诗的内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把声律运用其中,不光韵尾要押韵,句中也要讲究四声的变化。

所以沈约是先驱,沈佺期才是真正的奠基人。所以,律诗的内含在发生着变化。

从广义上说,猩猩,猴子都是你的亲戚。但是从狭义上说,只有和你或你的家族有血缘或是姻亲关系的人才是你的亲戚。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亲戚是指后一种。这也是如观要划分狭义律诗与广义律诗的原因。我们要执行狭义律诗标准,而不是广义律诗。

把古风甚至诗经中的诗也可以划入到律诗中去,但是那样划分与把猩猩,猴子定义为你的亲戚同理,缺乏现实的意义。



点评

【取中庸之道,那是什么呢?还是人家沈佺期的狭义律诗的格律最佳】 请问:你能说说【沈佺期的狭义律诗的格律】的具体内容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4:48
【但是自从沈约之后,律诗的内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把声律运用其中,不光韵尾要押韵,句中也要讲究四声的变化】! 沈约时期的永明体的律句规则,是【25四声律】。 你的所谓【诗的内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的【句中也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4:26
永明体,是格律诗!永明体格律诗的声律是【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永明体的【繁琐】何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4: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6 13: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6-16 13:48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6 12:04
在下三羊,在5楼所列声调谱,可以100%解读主楼【德宗贞元十年(794)《春风扇微和》】的10首近体诗!
你如 ...

所以你的这个过于宽松乃至接近于古风的格律谱虽对唐诗具高度的概括性,却是以牺牲律诗的内含为代价的。所以不可取,也不会得到认可。

点评

古风,本身就不是【格律体】,何来【古风的格律谱】之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4: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4: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3:32
谱中的这个圈是代表着什么意思?是代表着平上去入可以随便押吗?

那你的这个谱也过于简化,按照你这个表 ...

永明体,是格律诗!永明体格律诗的声律是【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永明体的【繁琐】何在?

点评

永明体,是格律诗-----厉害,三羊把格律诗的历史提前了将近150年,“可喜可贺”,哈哈。多看些学者论文,少钻些无价值的垃圾古文  发表于 2017-6-18 1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4: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3:41
所以你的这个过于宽松乃至接近于古风的格律谱虽对唐诗具高度的概括性,却是以牺牲律诗的内含为代价的。所 ...

古风,本身就不是【格律体】,何来【古风的格律谱】之说?你若不信,你可以制作一个【古风的格律谱】来看看!

点评

古风,本身就不是【格律体】,何来【古风的格律谱】之说?----赞成  发表于 2017-6-18 11:57
对于什么是格律诗,大家的见解可能有分歧。我这里所谈的格律诗是广义的;自由诗的反面就是格律诗。主要的依照一定的规则写出来的诗,不管是什么诗体,都是格律诗。(王力)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4: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4: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3:32
谱中的这个圈是代表着什么意思?是代表着平上去入可以随便押吗?

那你的这个谱也过于简化,按照你这个表 ...

【但是自从沈约之后,律诗的内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把声律运用其中,不光韵尾要押韵,句中也要讲究四声的变化】!

沈约时期的永明体的律句规则,是【25四声律】。

你的所谓【诗的内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的【句中也要讲究四声的变化】,这不还是一个【25四声律】吗?

点评

沈约时期的永明体的律句规则,是【25四声律】。----是吗?  发表于 2017-6-18 11:57
四声四元变为二声二元。我前面和你讲过这其中的演变,不再重复。 你的那谱只限二,五这两个字,太宽松,和不限格律也差不多了。 你研究了半天研究出了这么一个谱,你想想能被大家认可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4: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6 14: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6 14:05
古风,本身就不是【格律体】,何来【古风的格律谱】之说?你若不信,你可以制作一个【古风的格律谱】来看 ...

对于什么是格律诗,大家的见解可能有分歧。我这里所谈的格律诗是广义的;自由诗的反面就是格律诗。主要的依照一定的规则写出来的诗,不管是什么诗体,都是格律诗。(王力)
―――――――――――――――――――
你自己转发的文章你都忘了?


自由诗的反面就是格律诗。这是最广义的概念。


猩猩,猴子是我的亲戚。这也是最广义的概念。


只有沈佺期规定的那种正格体才是律诗。这是最狭义的概念。

只有和你或你的家族有血缘或是姻亲关系的人才是你的亲戚。这是比较狭义的概念。

我们现在只取后者狭义的概念。特定情况才会引用前者的广义概念。


点评

【只有沈佺期规定的那种正格体才是律诗。这是最狭义的概念】 你不要和针叶林一样,老是弄些【空头支票】! 在下三羊请你说说看:【沈佺期规定的那种正格体才是律诗】的具体内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4:54
这要看【律诗】的界定,王力的律诗的两种或多种说法,其界定的内涵是不同的! 假如将【律诗】,仅仅界定为格律中的【韵律】,三羊敢说,所有韵文都是【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4: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4: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3:32
谱中的这个圈是代表着什么意思?是代表着平上去入可以随便押吗?

那你的这个谱也过于简化,按照你这个表 ...

【取中庸之道,那是什么呢?还是人家沈佺期的狭义律诗的格律最佳】

请问:你能说说【沈佺期的狭义律诗的格律】的具体内容吗?

点评

【沈佺期的狭义律诗的格律】-----一家之说而已,没有拥护者  发表于 2017-6-18 1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6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6 14:26
【但是自从沈约之后,律诗的内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把声律运用其中,不光韵尾要押韵,句中也要讲究四声的 ...

四声四元变为二声二元。我前面和你讲过这其中的演变,不再重复。

你的那谱只限二,五这两个字,太宽松,和不限格律也差不多了。

你研究了半天研究出了这么一个谱,你想想能被大家认可吗?


点评

1、 四声四元变为二声二元。我前面和你讲过这其中的演变,不再重复。 三羊回复: 你的或传统【四声四元变为二声二元】的说法,是要有相对可信可信的史料来证明的,并非铜嘴铁牙的一句了之的! 2、 你的那谱只限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5:13
先不说别的,你的这个帖子,与你的【句中也要讲究四声的变化】,就是前言不搭后语的自相矛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5: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4: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4:45
对于什么是格律诗,大家的见解可能有分歧。我这里所谈的格律诗是广义的;自由诗的反面就是格律诗。主要的 ...

这要看【律诗】的界定,王力的律诗的两种或多种说法,其界定的内涵是不同的!
假如将【律诗】,仅仅界定为格律中的【韵律】,三羊敢说,所有韵文都是【律诗】!

点评

假如将【律诗】,仅仅界定为格律中的【韵律】,三羊敢说,所有韵文都是【律诗】!----对  发表于 2017-6-18 1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4: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4:45
对于什么是格律诗,大家的见解可能有分歧。我这里所谈的格律诗是广义的;自由诗的反面就是格律诗。主要的 ...

【只有沈佺期规定的那种正格体才是律诗。这是最狭义的概念】

你不要和针叶林一样,老是弄些【空头支票】!
在下三羊请你说说看:【沈佺期规定的那种正格体才是律诗】的具体内容?

点评

什么叫空头支票? 狭义律诗就是指正格体。 其次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本句拗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5: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5: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4:51
四声四元变为二声二元。我前面和你讲过这其中的演变,不再重复。

你的那谱只限二,五这两个字,太宽松, ...

先不说别的,你的这个帖子,与你的【句中也要讲究四声的变化】,就是前言不搭后语的自相矛盾!

点评

怎么矛盾呀?沈约是先驱,四声八病执行不下去。 到了沈佺期时变为二声平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5: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6 15: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6 15:00
先不说别的,你的这个帖子,与你的【句中也要讲究四声的变化】,就是前言不搭后语的自相矛盾! ...

怎么矛盾呀?沈约是先驱,四声八病执行不下去。

到了沈佺期时变为二声平仄。

点评

【四声八病】? 依据可见史料,沈约只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之说! 【沈佺期时变为二声平仄】?证据何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5: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6 15: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6-16 15:17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6 14:54
【只有沈佺期规定的那种正格体才是律诗。这是最狭义的概念】

你不要和针叶林一样,老是弄些【空头支票】 ...

什么叫空头支票?

狭义律诗就是指正格体。

其次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

本句拗救。






点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本句拗救】,这是沈宋说的,还是沈宋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5: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5: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4:51
四声四元变为二声二元。我前面和你讲过这其中的演变,不再重复。
你的那谱只限二,五这两个字,太宽松,和不限格律也差不多了。
你研究了半天研究出了这么一个谱,你想想能被大家认可吗?

1、
四声四元变为二声二元。我前面和你讲过这其中的演变,不再重复。
三羊回复:
你的或传统【四声四元变为二声二元】的说法,是要有相对可信可信的史料来证明的,并非铜嘴铁牙的一句了之的!

2、
你的那谱只限二,五这两个字,太宽松,和不限格律也差不多了。
三羊回复:
三羊所列的声调谱,不但不有悖于沈约的永明体理论,实际就是永明体的精华。你前面说永明体繁琐,现在如何又说宽松呢?

3、
你研究了半天研究出了这么一个谱,你想想能被大家认可吗?
三羊回复:
研究唐朝声律,三羊并无被你或你的所谓大家认可的妄想,只是期待无人能够驳倒,包括你以及你的所谓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5: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5:02
怎么矛盾呀?沈约是先驱,四声八病执行不下去。

到了沈佺期时变为二声平仄。

【四声八病】?
依据可见史料,沈约只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之说!
【沈佺期时变为二声平仄】?证据何在?

点评

你的说法恐怕也主观了  发表于 2017-6-18 1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5:07
什么叫空头支票?
狭义律诗就是指正格体。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避孤平,三平尾,三仄尾,本句拗救】,这是沈宋说的,还是沈宋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5: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6-16 15:46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0:27
您老人家的“二五四声大法”难道不是谬论?
拗救理论比您老人家的理论严谨的多。

从刘眘虚14首诗篇,看盛唐近体诗的声律

    刘昚虚(714-767),盛唐著名诗人,开元二十二年(734)中进士。

    《河岳英灵集》选诗人24家,以“声律宛态”给予高度评价,刘昚虚是唯一的一个。但奇怪的是,《河岳英灵集》选入刘昚虚诗共11首,虽其中也有一些律句,却没有一首完全合于近体诗律。大量的是三平声、四平声,乃至五平声,或四仄声、五仄声。至于其他的二、四同声,则更为普遍。所选刘昚虚的诗句,普遍而严重地违背了近体诗律,为什么却说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呢?————卢盛江《殷璠声律说释疑》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所选的24名诗人中,刘昚虚位列第四,在常建,李白,王维之后。殷璠给予了刘昚虚很高的评价:“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高度评价不合声律的刘眘虚诗声律宛态,无出其右。

   《河岳英灵集叙》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河岳英灵集》:“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

    《唐诗归》:“妙在止十四首,一字去不得。其用意狠处,全在不肯多。予尝爱十四首,命林茂之书成小册,而题其后有云:“陶公坐高秋,孤意先自立。”自谓此君实录。又去:诗少而妙,难矣。然难不在陶洗,而在包孕;妙不在孤片,而在深广。读慎虚一字一句一篇,若读数十百篇,隐隐隆隆,其中甚多,吾取此为少者法。

    《越缦堂诗话》:刘挺卿诗所传只十四首,钟伯敬、林古度、王贻上皆极赏之,以为字字可传。其诗多清气如话,却有不落色相之妙,然稍近率易。殷璠谓其“气骨不逮”,诚哉是言!

    《河岳英灵集》编录的刘昚虚11首唐朝近体诗:首首符合【25四声律】,首首不符【24平仄律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总计收录刘昚虚11首五言律诗(内含1首上韵诗)。10首平韵五言诗,共有124个单句。在124个单句中,24同声句为55个。24同声句占总句数的44%。

【1】
海上诗送薛文学归东海
何处归且远,送君东悠悠。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旷望絶国所,微茫天际愁。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前心方杳眇,此路劳夷犹。
离别惜吾道,风波敬皇休。春浮花气远,思逐海水流。
日莫骊歌后,永怀空沧洲。

何处【去】归且远【上】
旷望【去】絶国所【上】
或见【去】青色古【上】
离别【入】惜吾道【去】
日莫【入】骊歌后【上】

平上平仄去?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通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何处归且远====平上平仄去
送君东悠悠====仄平平平平
旷望绝国所====仄仄仄仄仄
有时近仙境====仄平仄平仄
或见青色古====仄仄平仄仄
风波敬皇休====平平仄平平
思逐海水流====通仄仄仄平
永怀空沧洲====仄平平平平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2】
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入渐微。日莫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常为垆峰意,况与逺公违。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无清机。

日莫【入】东林下【去】,
道性【去】深寂寞【入】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常为垆峰意====平平平平仄
道性深寂寞====仄仄平仄仄
会寻名山去====仄平平平仄

【3】
送韩平兼寄郭微
上客夜相过,小童能沽酒。即为临水处,正值归雁后。
前路望乡山,近家见门柳。到时春未莫,风景自应有。
余忆东州人,经年别来久。殷勤为传语,日夕念携手。
兼问前寄书,书中复达否。

正值【去】归雁后【上】
风景【去】自应有【上】
日夕【入】念携手【上】

仄仄仄平通?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通仄平仄仄?
平仄通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通平仄平仄?通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通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

正值归雁后====通仄平仄仄
近家见门柳====仄平仄平仄
经年别来久====通平仄平仄
兼问前寄书====通仄平仄平

【4】
寄阎防
青冥南山口,君与缁锡邻。深路入古寺,乱花随莫春。
纷纷对寂寞,往往落衣巾。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
晩心复南望,山逺情独亲。应以修往业,亦惟立此身。
深林度空夜,烟月锁清真。莫叹文明日,弥年从隠沦。

深路【入】入古寺【去】
松色【入】空照水【上】
应以【上】修徃业【入】
莫叹【去】文明日【入】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通平平仄平?

青冥南山口====平平平平仄
君与缁锡邻====平仄平仄平
深路入古寺====通仄仄仄仄
松色空照水====平仄通仄仄
晩心复南望====仄平仄平仄
山逺情独亲====平仄平仄平
应以修往业====通仄平仄仄
深林度空夜====通平仄平仄

【5】
莫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晩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通平通?
平入仄仄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
平入仄平上?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木叶【入】纷纷下【去】
暝色【入】况复久【上】
寒笛【入】对京口【上】

东南日烟霜====平平仄平平
暝色况复久====通仄仄仄仄
秋声亦何长====平平仄平平
孤舟兼微月====平平通平仄
独夜仍越乡====仄仄平仄平
故人在襄阳====仄平仄平平
咏思劳今夕====仄平平平仄

【6】
寄江滔求孟六遗文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相如有遗草,为一问家人。

南望【去】襄阳路【入】
在日【入】贪为善【去】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相如有遗草,仄平仄平仄】

【7】
浔阳陶氏别业
陶家习先隠,种柳长江边。朝夕浔阳县,白衣来几年。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
朝夕【入】浔阳县【去】
物象【上】自清旷【去】
愿守【上】黍稷税【去】

平平仄平仄?通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陶家习先隠====平平仄平仄
霁云明孤岭====仄平平平仄
野情何绵联====仄平平平平
萧萧丘中赏====平平平平仄
愿守黍稷税====仄仄仄仄仄
归耕东山田====平平平平平

【8】
登庐山峰顶寺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髙清。庭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
徒知真机静,尚与爱网并。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

平平通仄仄?平仄平平平?通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
平平仄平仄?通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庭际南郡出====通仄平仄仄
林端西江明====平平平平平
山门二缁叟====平平仄平仄
徒知真机静====平平平平仄
尚与爱网并====仄仄仄仄平

庭际【去】南郡出【入】
心照【上】有无界【去】
方首【上】金门路【去】

【9】
寻东溪还湖中作
出山更回首,日莫清溪深。东岭新别处,数猿叫空林。
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幽兴方在往,归怀复为今。
云峰劳前意,湖水成逺心。望望已超越,坐鸣舟中琴。

东岭【上】新别处【去】
幽兴【去】方在往【上】
望望【上】已超越【入】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上平仄去?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去平仄上?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去仄平入?仄平平平平?

出山更回首====仄平通平仄
东岭新别处====平仄平仄仄
数猿叫空林====仄平仄平平
昔游有初迹====仄平仄平仄
此路还独寻====仄仄平仄平
幽兴方在往====平仄平仄仄
归怀复为今====平平仄平平
云峰劳前意====平平平平仄
湖水成逺心====平仄平仄平
坐鸣舟中琴====仄平平平平

【10】
越中问海客
风雨沧洲莫,一帆今始归。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逺,人经此路稀。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风雨【上】沧洲莫【入】
初谓【去】落何处【上】
谁念【去】去时逺【上】
浮海【上】焉用说【入】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通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通?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通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自云发南海====仄平仄平仄
冥茫渐西见====平平通平仄
浮海焉用说====平仄平仄仄
纵为鲁连子====通平仄平仄

【11】
江南曲
美人何荡瀁,湖上风日长。玉手欲有赠,裴徊双明珰。
歌声随緑水,怨气起青阳。日莫还家望,云波横洞房。

玉手【上】欲有赠【去】
日莫【入】还家望【去】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通仄平?

湖上风日长====平仄平仄平
玉手欲有赠====仄仄仄仄仄
裴徊双明珰====平平平平平

点评

你只能说研究盛唐时近体诗的声律,不能说你研究的是格律诗的声律。  发表于 2017-6-18 12:05
盛唐近体诗的声律--------不足为凭。基点问题:格律诗定型期后的才算数  发表于 2017-6-18 1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6 16: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平韵诗声调谱,正格:首句不押换头体。平起式:
〇平〇〇〇仄,
〇仄〇〇〇平。
〇仄〇〇〇仄,
〇平〇〇〇平。
〇平〇〇〇仄,
〇仄〇〇〇平。
〇仄〇〇〇仄,
〇平〇〇〇平。

近体平韵诗声调谱,正格:首句不押换头体。仄起式:
〇仄〇〇〇仄,
〇平〇〇〇平。
〇平〇〇〇仄,
〇仄〇〇〇平。
〇仄〇〇〇仄,
〇平〇〇〇平。
〇平〇〇〇仄,
〇仄〇〇〇平。
------------------------------
你看看你的这个谱,怎么每行是六个字?六言诗?就算是有误,每行多画了一个圈。你的这个谱包含了所有的二、五组合,那你写这个谱还有什么意义?古风句也能包含进去,那还要你这个谱干什么?




点评

这倒是三羊的大意,马上更正! 谢谢如观斑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6: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6-16 16:33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6:25
近体平韵诗声调谱,正格:首句不押换头体。平起式:
〇平〇〇〇仄,
〇仄〇〇〇平。

这倒是三羊的大意,马上更正!
谢谢如观斑竹!已经改过,再次谢谢您的纠错!

点评

都是不忍心看你一直这样下去才不厌其烦地来提醒你,毕竟你还是一位对诗词理论有执着心的人。 无论古今凡是被立为正统的、被公众广泛认可的必然有它的道理。想推翻前人的理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6:51
按照你这个谱所显示的,你所认定的粘连就是只要看每句第二个是否粘连就行了,其它的都可以不管。 律诗的标准要是按你这样定还不如不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6: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6 16: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6-16 17:06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6 16:32
这倒是三羊的大意,马上更正!
谢谢如观斑竹!


按照你这个谱所显示的,你所认定的粘连就是只要看每句第二个字是否粘连就行了,其它的都可以不管。

律诗的标准要是按你这样定还不如不定。

点评

三羊还可以在给你找一个依据:蒋寅《清代是个声律学著作举要·松花庵八病说一卷》 吴镇撰,嘉庆间刊松花庵全集本。此卷取托名梅圣俞《续金针诗格》所载八病之二解,加以阐说,意不主解释前人之旨而在于申发自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6:54
你对唐朝声律的不解或怀疑,三羊可以借用古贤的说法,为你释疑! 元·陈绎曾(1343在世)《诗谱》 ○律体 沈约 吴均 何逊 王筠 任昉 阴铿 徐陵 薛道衡 江总 右诸家,律诗之源,而尤近古者,视唐律虽宽,而风度远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6: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6: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6:37
按照你这个谱所显示的,你所认定的粘连就是只要看每句第二个是否粘连就行了,其它的都可以不管。

律诗的 ...

你对唐朝声律的不解或怀疑,三羊可以借用古贤的说法,为你释疑!
元·陈绎曾(1343在世)《诗谱》

○律体
沈约 吴均 何逊 王筠 任昉 阴铿 徐陵 薛道衡 江总
右诸家,律诗之源,而尤近古者,视唐律虽宽,而风度远矣

○沈约
佳处斫削,清瘦可爱,自拘声病,气骨薾然。唐诸家声律皆出此


点评

你研究的方法大错,我已无数次指出研究格律诗只能研究平仄,你却坚持用古风的声律来研究格律诗,走错路啦,浪费光阴,为你可惜  发表于 2017-6-18 12:08
刚才在另外一贴不是分析了吗?永明体缺乏实用性,而你定的这个谱又正好相反,太实用但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所以取中庸还是沈佺期的狭义律诗格律最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6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6 16:32
这倒是三羊的大意,马上更正!
谢谢如观斑竹!已经改过,再次谢谢您的纠错!
...

都是不忍心看你一直这样下去才不厌其烦地来提醒你,毕竟你还是一位对诗词理论有执着心的人。

无论古今凡是被立为正统的、被公众广泛认可的必然有它的道理。想推翻前人的理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点评

这个还要大张旗鼓的【推翻】吗? 铁的事实,就摆在我们的明前,只是传统错误声律观念导致有眼无珠罢了! 以下1个律句,7个律联,你用【24平仄律】,当该如何解释呢? 唐朝科举试律诗,中晚唐时期的【大拗不救】诗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7:04
你和三羊声律观的不同;清人和唐朝的声律观的不同! 饭是一口一口的吃,声律是循序渐进的,不要忘记缓慢的演变过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6 16: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6: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6:37
按照你这个谱所显示的,你所认定的粘连就是只要看每句第二个是否粘连就行了,其它的都可以不管。

律诗的 ...

三羊还可以在给你找一个依据:蒋寅《清代是个声律学著作举要·松花庵八病说一卷》

    吴镇撰,嘉庆间刊松花庵全集本。此卷取托名梅圣俞《续金针诗格》所载八病之二解,加以阐说,意不主解释前人之旨而在于申发自己之见解。世传沈约“八病”之说, 拘琐苛刻,非但按之唐诗不合,即验以沈约自作亦不尽符合,故后人每病其穿凿,且自律调形成,诸病自然避免。故吴镇之说,径摈旧说不顾而别立新义,究之实以后世作律诗之经验,扬弃、合并旧病犯另立若干新禁忌耳。如“平头”之病,原谓上下句首二字不得同声,病例为“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吴镇云:“愚按休文八病,本为古诗而设。其言同声者,谓同平声、同上去入声也。然执此而绳诗,‘今’‘欢’、且为平头,则汉魏至梁悉无诗矣,岂通论乎?惟用之于律,而且易同声为同韵,乃为是耳。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云物三光里,君臣一气中’,平头者仅见此一联,余犯之者亦少。”至于第二字“日乐同入声,在古诗或有之,至律诗第二字则出平对仄,出仄对平,尚何平头之虑乎?惟易‘日’为平声之‘家’,易‘乐’为仄声之‘嫁’,如后之正纽云云者则大不可耳。”此谓一联之内不可用同音之字,即“正纽”也。其他尚有:

(一)
一联之内不可用与韵脚同韵之字,即作者谓此病在古无妨,在律诗最为紧要;

(二)
五言第二五字、七言第四七字不宜同声

(三)
相邻之出句末字平可同声,仄不可同声;

(四)
一联内不得隔用叠韵之字;

(五)
一联内不得重用同声异调之字。

诸病中以大韵为最严,小韵为最宽。其中(三)之意,清初李因笃已发之,朱彝尊《与查德伊编修书》又验证之,然未言其理。吴镇以为即原于“鹤膝”之病,可谓融会贯通。书后附朱彝尊《与查德伊编修书》、李渔《诗韵例言》一则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6-16 16: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6 16:51
都是不忍心看你一直这样下去才不厌其烦地来提醒你,毕竟你还是一位对诗词理论有执着心的人。

无论古今凡 ...

你和三羊声律观的不同;清人和唐朝的声律观的不同!
饭是一口一口的吃,声律是循序渐进的,不要忘记缓慢的演变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